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鲁迅 >

第31章

鲁迅-第31章

小说: 鲁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笔也。虞初以下天宝以上古书多佚矣;其可见完帙者,刘敬叔《异苑》陶潜《续
搜神记》,小说类也,《飞燕外传》《会真记》,传记类也。
  《太平广记》事以类聚,故可并收;今一书而兼二体,所未解也。小说既述见
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
  今燕昵之词,嬫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
者代言,则何从而闻见之,又所未解也。”盖即訾其有唐人传奇之详,又杂以六朝
志怪者之简,既非自叙之文,而尽描写之致而已。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人;父容舒,
官姚安知府。昀少即颖异,年二十四领顺天乡试解额,然三十一始成进士,由编修
官至侍读学士,坐泄机事谪戍乌鲁木齐,越三年召还,授编修,又三年擢侍读,总
纂四库全书,绾书局者十三年,一生精力,悉注于《四库提要》及《目录》中,故
他撰著甚少。后累迁至礼部尚书,充经筵讲官,自是又为总宪者五,长礼部者三
(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二十)。乾隆五十四年,以编排秘籍至热河,“时校理
久竟,特督视官吏题签庋架而已,昼长无事”,乃追录见闻,作稗说六卷,曰《滦
阳消夏录》。越二年,作《如是我闻》,次年又作《槐西杂志》,次年又作《姑妄
听之》,皆四卷;嘉庆三年夏复至热河,又成《滦阳续录》六卷,时年已七十五。
后二年,其门人盛时彦合刊之,名《阅微草堂笔记五种》(本书)。十年正月,复
调礼部,拜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管国子监事;二月十四日卒于位,年八十二
(一七二四——一八○五),谥“文达”(《事略》)。
  《阅微草堂笔记》虽“聊以遣日”之书,而立法甚严,举其体要,则在尚质黜
华,追踪晋宋;自序云,“缅昔作者如王仲任应仲远引经据古,博辨宏通,陶渊明
刘敬叔刘义庆简淡数言,自然妙远,诚不敢妄拟前修,然大旨期不乖于风教”〔20〕
者,即此之谓。其轨范如是,故与《聊斋》之取法传奇者途径自殊,然较以晋宋人
书,则《阅微》又过偏于论议。盖不安于仅为小说,更欲有益人心,即与晋宋志怪
精神,自然违隔;且末流加厉,易堕为报应因果之谈也。
  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
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
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今举其较简者三则
于下:
  刘乙斋廷尉为御史时,尝租西河沿一宅,每夜有数人击柝,声琅琅彻晓,……
视之则无形,聒耳至不得片刻睡。乙斋故强项,乃自撰一文,指陈其罪,大书粘壁
以驱之,是夕遂寂。乙斋自诧不减昌黎之驱鳄也。余谓“君文章道德,似尚未敌昌
黎,然性刚气盛,平生尚不作暧昧事,故敢悍然不畏鬼;又拮据迁此宅,力竭不能
再徙,计无复之,惟有与鬼以死相持:此在君为‘困兽犹斗’,在鬼为“穷寇勿追’
耳。……”乙斋笑击余背曰,“魏收轻薄哉!然君知我者。”(《滦阳消夏录》六)

  田白岩言,“尝与诸友扶乩,其仙自称真山民,宋末隐君子也,倡和方洽,外
报某客某客来,乩忽不动。他日复降,众叩昨遽去之故,乩判曰,‘此二君者,其
一世故太深,酬酢太熟,相见必有谀词数百句,云水散人拙于应对,不如避之为佳;
其一心思太密,礼数太明,其与人语,恒字字推敲,责备无已,闲云野鹤岂能耐此
苛求,故逋逃尤恐不速耳。’”后先姚安公闻之曰,“此仙究狷介之士,器量未宏。”
(《槐西杂志》一)
  李义山诗“空闻子夜鬼悲歌”,用晋时鬼歌《子夜》事也;李昌谷诗“秋坟鬼
唱鲍家诗”,则以鲍参军有《蒿里行》,幻窅其词耳。然世间固往往有是事。田香
沁言,“尝读书别业,一夕风静月明,闻有度昆曲者,亮折清圆,凄心动魄,谛审
之,乃《牡丹亭》《叫画》一出也。忘其所以,倾听至终。忽省墙外皆断港荒陂,
人迹罕至,此曲自何而来?开户视之,惟芦荻瑟瑟而已。”(《姑妄听之》三)
  昀又“天性孤直,不喜以心性空谈,标榜门户”(盛序语),其处事贵宽,论
人欲恕,故于宋儒之苛察,特有违言,书中有触即发,与见于《四库总目提要》中
者正等。且于不情之论,世间习而不察者,亦每设疑难,揭其拘迂,此先后诸作家
所未有者也,而世人不喻,哓哓然竞以劝惩之佳作誉之。
  吴惠叔言,“医者某生素谨厚,一夜,有老媪持金钏一双就买堕胎药,医者大
骇,峻拒之;次夕,又添持珠花两枝来,医者益骇,力挥去。越半载余,忽梦为冥
司所拘,言有诉其杀人者。至,则一披发女子,项勒红巾,泣陈乞药不与状。医者
曰,‘药以活人,岂敢杀人以渔利。
  汝自以奸败,于我何尤!’女子曰,‘我乞药时,孕未成形,倘得堕之,我可
不死:是破一无知之血块,而全一待尽之命也。既不得药,不能不产,以致子遭扼
杀,受诸痛苦,我亦见逼而就缢:是汝欲全一命,反戕两命矣。
  罪不归汝,反谁归乎?’冥官喟然曰,‘汝之所言,酌乎事势;彼之所执者则
理也。宋以来固执一理而不揆事势之利害者,独此人也哉?汝且休矣!’拊几有声,
医者悚然而寤。”(《如是我闻》三)
  东光有王莽河,即胡苏河也,旱则涸,水则涨,每病涉焉。外舅马公周箓言,
“雍正末有丐妇一手抱儿一手扶病姑涉此水,至中流,姑蹶而仆,妇弃儿于水,努
力负姑出。姑大诟曰,‘我七十老妪,死何害?张氏数世待此儿延香火,尔胡弃儿
以拯我?斩祖宗之祀者,尔也!’妇泣不敢语,长跪而已。越两日,姑竟以哭孙不
食死;妇呜咽不成声,痴坐数日,亦立槁。……有著论者,谓儿与姑较则姑重,姑
与祖宗较则祖宗重。使妇或有夫,或尚有兄弟,则弃儿是;既两世穷嫠,止一线之
孤子,则姑所责者是:妇虽死,有余悔焉。姚安公曰,‘讲学家责人无已时。夫急
流汹涌,少纵即逝,此岂能深思长计时哉?势不两全,弃儿救姑,此天理之正而人
心之所安也。
  使姑死而儿存,……不又有责以爱儿弃姑世耶?且儿方提抱,育不育未可知,
使姑死而儿又不育,悔更何如耶?
  此妇所为,超出恒情已万万,不幸而其姑自殒,以死殉之,亦可哀矣。犹沾沾
焉而动其喙,以为精义之学,毋乃白骨衔冤,黄泉赍恨乎?孙复作《春秋尊王发微》,
二百四十年内有贬无褒;胡致堂作《读史管见》,三代以下无完人,辨则辨矣,非
吾之所欲闻也。’”(《槐西杂志》二)
  《滦阳消夏录》方脱稿,即为书肆刊行,旋与《聊斋志异》峙立;《如是我闻》
等继之,行益广。其影响所及,则使文人拟作,虽尚有《聊斋》遗风,而摹绘之笔
顿减,终乃类于宋明人谈异之书。如同时之临川乐钧〔21〕《耳食录》十二卷(乾
隆五十七年序)《二录》八卷(五十九年序),后出之海昌许秋垞〔22〕《闻见异
辞》二卷(道光二十六年序),武进汤用中〔23〕《翼駉稗编》八卷(二十八年序)
等,皆其类也。迨长洲王韬作《遁窟谰言》(同治元年成)《淞隐漫录》(光绪初
成)《淞滨琐话》〔24〕(光绪十三年序)各十二卷,天长宣鼎〔25〕作《夜雨秋
灯录》十六卷(光绪二十一年序),其笔致又纯为《聊斋》者流,一时传布颇广远,
然所记载,则已狐鬼渐稀,而烟花粉黛之事盛矣。
  体式较近于纪氏五书者,有云间许元仲〔26〕《三异笔谈》四卷(道光七年序),
德清俞鸿渐〔27〕《印雪轩随笔》四卷(道光二十五年序),后者甚推《阅微》,
而云“微嫌其中排击宋儒语过多”(卷二),则旨趣实异。光绪中,德清俞樾〔28〕
作《右台仙馆笔记》十六卷,止述异闻,不涉因果;又有羊朱翁(亦俞樾)作《耳
邮》四卷,自署“戏编”,序谓“用意措辞,亦似有善恶报应之说,实则聊以遣日,
非敢云意在劝惩”。颇似以《新齐谐》为法,而记叙简雅,乃类《阅微》,但内容
殊异,鬼事不过什一而已。他如江阴金捧阊〔29〕之《客窗偶笔》四卷(嘉庆元年
序),福州梁恭辰〔30〕之《池上草堂笔记》二十四卷(道光二十八年序),桐城
许奉恩〔31〕之《里乘》十卷(似亦道光中作),亦记异事,貌如志怪者流,而盛
陈祸福,专主劝惩,已不足以称小说。

         ※        ※         ※

  〔1〕瞿佑(1341—1427) 字宗吉,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曾官国子助教、周王府长史。撰有《存斋遗稿》、《归田诗话》等。所撰《剪
灯新话》,四卷,二十一则,模拟唐人传奇小说。据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子部
小说类注:“瞿佑又有《剪灯余话》(按应作《新话》),正统七年癸酉李时勉请
禁毁其书,故与李桢《余话》皆不录。”
  〔2〕明嘉靖以来将说部刻为丛集的,有:陆楫等辑刊《古今说海》,李栻辑刊
《历代小史》,吴琯辑刊《古今逸史》,王文浩辑刊《唐人说荟》(一名《唐代丛
书》)等。这些书真伪错杂,鲁迅在《破唐人说荟》、《唐宋传奇集·序例》等文
中曾予以批评。
  〔3〕关于蒲松龄的生卒年,清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称,松龄“以康熙五十
四年(1715)正月二十二日卒,享年七十有六。”据此推知其生年为崇祯十三年
(1640)。
  〔4〕黄州 此处指北宋时谪居黄州的苏轼。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一:“子
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日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谈谐放荡,不复为
畛畦。有不能谈者,则强之说鬼;或辞无有,则曰姑妄言之。于是闻者无不绝倒,
皆尽欢而去。”
  〔5〕关于蒲松龄搜集异闻事,见邹彛度杪侍浮罚骸跋啻壬酉缋铮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甖,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
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
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
此书方告蒇。”
  〔6〕关于王士祯欲市《聊斋志异》事,据清陆以恬《冷庐杂识》云:“蒲氏松
龄《聊斋志异》流播海内,几于家有其书。相传渔洋山人爱重此书,欲以五百金购
之不能得。”倪鸿《桐阴清话》也有类似记载。
  鲁迅《小说旧闻钞》中《聊斋志异》条按语指出:“王渔洋欲市《聊斋志异》
稿及蒲留仙强执路人使说异闻二事,最为无稽,而世人偏艳传之,可异也。”
  〔7〕这里所说的《聊斋志异》始刊于严州,指乾隆三十一年(1766)青柯亭刊
本,赵起杲刊刻。严州,治所在今浙江建德。
  〔8〕但明伦 字天叙,一字云湖,清广顺(今贵州长顺)人,曾官两淮盐运使。
他注释的《聊斋志异》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刊行。
  吕湛恩,清文登(今属山东)人,他所作的《聊斋志异》的注文,曾于道光五
年(1825)单独刊行,道光二十三年(1843)注文与《聊斋志异》原文合刻。
  〔9〕《聊斋志异拾遗》 一卷二十七篇本未见。另有道光十年(1830)得月簃
丛书本《聊斋志异拾遗》一卷,光绪四年(1878)北京聚珍堂本《聊斋拾遗》四卷
等。
  〔10〕袁枚(1716—1798) 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清钱塘(今浙江杭
州)人,曾任江浦、江宁等县知县。撰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
  〔11〕沈起凤(1741—?) 字桐威,号红心词客,清吴县(今属江苏)人。
所撰《谐铎》,十二卷。
  〔12〕和邦额 字闲斋,号霁云主人,清满洲人。
  〔13〕浩歌子 即尹庆兰,字似村,清满洲镶黄旗人。
  〔14〕管世灏 字月楣,清海昌(今浙江海宁)人。
  〔15〕冯起凤 字梓华,清平湖(今属浙江)人。
  〔16〕邹彛∽趾卜桑畔粝婀菔陶撸褰鹭眩ń窠瘴尬┤恕
  撰有《三借庐笔谈》等。
  〔17〕黍余裔孙 即屠绅,参看本书第二十五篇。
  〔18〕金武祥(1841—1924) 字淐生,号粟香,清末江阴(今属江苏)人。
撰有《粟香随笔》、《江阴艺文志》等。
  〔1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