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638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638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受到崇祯热切的目光,礼部尚书蒋德景只得也硬着头皮站了出来,“皇上,老臣有一策献上,应可稍解当前局势。”

    “哦?蒋阁老快快请讲。”崇祯迫不及待地说道,“朕洗耳恭听。”

    “皇上,据老臣所知,我朝并不是缺钱,目前还有来自各地的大批税银,正在运往京师的道路上,只要那些银两到达京师,户部的财政危机,可轻易而解。”蒋德景今年已经六十有三,身体也不太好,说了这么长长的一句话后,他顿时在一旁便咳嗽了几声,身子也是颤巍巍的,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

    “是以老臣以为,朝廷可以暂时先向众大臣们募捐一些银钱,以暂时度过此次难关,度过这段青黄不接的时段。”

    “哦,”崇祯顿时脸上便『露』出了一副为难的样子,“此举,貌似有些不妥罢?朝廷向大臣借钱?不妥,此举非常之不妥。”

    短暂的冷场出现。

    崇祯等了一会,却发现并没有哪位乖觉的臣子站出来,对他说:“此举有何不妥?”之类的话语,这让崇祯有些尴尬之余,心中愈加气恼。

    “皇上,此举有何不妥?”一旁的户部尚书李待问见状,急忙上前亡羊补牢,给崇祯捧哏。

    “此举,未免有失天家体面。”崇祯皇帝难得的脸红了红。

    当皇帝当到这个地步,沦落到向大臣借钱的地步,这让心高气傲,自比尧舜的崇祯皇帝如何不难堪?

    “皇上,所谓事急从权,暂时先度过眼前难关,方是正理,更何况,精忠报国,本就是我辈臣子本分,更何况区区一点银钱!老臣不才,愿带头捐助朝廷白银两千两!”白发苍苍的礼部尚书蒋德景率先说道。

    看了蒋德景一眼,崇祯皇帝心中难得地有些感动。

    蒋德景和李待问,都是难得的既肯做事,又不贪污腐败,和其他官吏同流合污的朝中大臣,是以崇祯一向对这两人,是十分的信任。

    一向清廉自守,两袖清风的蒋阁老能拿出白银两千两,可说是相当不容易。

    “老臣也愿捐助朝廷白银两千两。”户部尚书李待问也开始站出来,带风向。

    “臣也愿捐献白银两千两。”武勋中的代表人物,定国公徐允祯也站了出来。

    崇祯眼角余光发现,随着这三位臣子的逐一表态,殿中的群臣,已经有蠢蠢欲动的趋势,顿时心中便是一喜。

第一千零六十五章猪队友周奎() 
眼看局势一片大好,随即崇祯便将目光投向了站在殿下不远处的国丈周奎。

    结果这位崇祯的老丈人,平时一向耳聪目明的嘉定伯,突然就变得如同泥塑木偶一般,似是对周围的一切,都没有察觉。

    崇祯接连看了他好几眼,他都是一点反应也没有。

    不应该啊?崇祯皱着眉头,望向周奎,心中感觉阵阵『迷』『惑』。

    因为周皇后也知道今日募捐之事,并且昨夜周皇后曾和崇祯说过,她会一早派人出宫,告诉自己父亲募捐的事,并让他在今日的朝堂上,募捐白银五千两,给群臣做个表率。

    但是看今日周奎这模样,他似是对此事毫无所知的样子,板着一张脸,面无表情,仿佛死人僵尸一般。

    对于自己的妻子,崇祯一向是非常信任的。

    周皇后为人贤惠温和,知书懂礼,『性』情也是极为慈和,她可不像他的老爹周奎那样,吝啬小气不靠谱。

    眼看好不容易弄起来的气氛,渐渐有冷场的趋势,崇祯心头着急,当下也顾不得太多,于是他便望向周奎,直接问道:“国丈对此事,有何看法?”

    听到崇祯皇帝的问话,周奎这才啊了一声,身子一震,仿佛刚刚回过神来的样子,他看了崇祯一眼,眼中『露』出一抹会意之情。

    崇祯这才放下心来。

    迟疑了一下之后,周奎当即迈步上前。

    他这不迈步还好,他这一动,顿时便『露』出身上朝服上的好几处破洞来,脚下的朝靴也有些破损。

    崇祯目瞪口呆地盯着自家的老丈人,他还是头一次看到周奎穿得这么破烂。

    然后周奎便犹如川剧中的变脸一般,死人僵尸脸马上变成了哭丧脸。

    “皇上,老臣家中,实在是再无余财可捐!不瞒皇上,因老臣经济过于拮据,便是老臣目前居住的宅院,如今也正在挂牌出售,打算寻找买家,将其卖掉,换上几斤粮米果腹,今日的募捐,老臣实在是有心无力啊。”周奎带着哭腔说道。

    朝中大臣,顿时便是一片哗然,没想到这位国丈,居然当众拆自家女婿的台。

    “更何况,这朝廷的俸禄,已经接连两月没有发放了,还望皇上早日发放我等的俸禄,也让老臣度过眼前这道难关。”周奎假惺惺地挤出几滴眼泪出来,做出一副可怜的态势。

    周奎原本是一流落街头的算命先生,靠着周皇后而一步登天,在大明朝堂上也拥有了一定的权力和影响力。

    然而地位上的提升,并没有使得他的格局和能力有多少改变,周奎的眼光和格局,依旧局促在当初街头算命的年代。

    原本他就是一个一『毛』不拔的吝啬鬼,有进不出的铁公鸡,虽然皇后娘娘特意嘱咐,但他依旧舍不得将白花花的银钱双手奉上朝廷。

    于是在上朝前的短暂时间里,周奎迅速地拿定了主意,不但给自己换上了一身破烂的行头,更是亲自吩咐家中仆人将自己府邸外墙弄出了一些破损,并一不做二不休,在自家大门上挂出了‘此宅出售’的牌子。

    老家伙果然够狠。

    随着周奎的这一带头哭穷,顿时便有更多的朝臣开始出列,他们也是纷纷『露』出自己身上满是破洞的衣衫,跟崇祯诉苦,说道朝中的薪酬已经许久未能及时发放,如今自家生活拮据,天天喝稀粥度日,只差就要卖儿卖女了,实在无力在给朝廷募捐云云。

    崇祯被气得眼冒金星,差点一口气没上来昏过去。

    没想到居然会被自己的老丈人,在背后狠狠捅了一刀。

    周奎这么一搞,朝堂上的局势顿时便是一片大『乱』,众口纷纭,有说要捐的,也有说不应该捐的,『乱』成一团。

    一片纷『乱』中,还好李待问和蒋德景两位阁老急忙挺身而出,稳住了局面,使得募捐依旧正常进行了下去,不过最终究竟能募集到多少银钱,崇祯的心中隐隐有些不妙预感。

    处理了募捐的事情后,崇祯扭头望向兵部尚书张国维,问起了他除了户部财政之外,第二关心的事情。

    “张卿家,孙卿那里,可有消息传来?”

    兵部尚书张国维听得崇祯发问,急忙出列,恭谨答道:“启禀皇上,臣遵照皇上的旨意,昨日已向孙大人送去第四道催战文书,想必此时此刻,孙大人应以遵旨带兵出征了罢。”

    原来就在前些日子,孙传庭在陕西募集了大批新兵,打算与李自成决一死战,一战定胜负。

    不过由于李自成兵马众多,再考虑到明军的实际情况,孙传庭采用的方略是以防守为主,伺机反击,

    但由于朝廷极度缺乏饷银和粮草,再加上一些不懂兵事的朝臣怂恿,于是昏了头的崇祯再度犯了松锦之战的错误,重蹈覆辙。

    他又开始催战孙传庭了。

    可谓是不作不死。

    礼部侍郎周钟亦是同时出列,禀道:“皇上,李自成不过一流寇耳,手下士卒虽多,但都是一些乌合之众,并且此人当年不过是闯王高迎祥手下一小卒而已,孙传庭当初尚且能生擒高迎祥,为何如今却奈何李自成不得?”

    “皇上,孙传庭这分明是有意怠慢兵事,敷衍塞责!臣请皇上免去孙传庭督师一职,改由其他名将,挂帅出征!”周钟一脸正气凛然地说道。

    崇祯皱了皱眉,一时有些意动。

    孙传庭能打是能打,就是有些太墨迹了,面对一群农民组成的乌合之众,居然还要奉行防守反击的战略,这让崇祯感觉孙传庭未免有些小题大做。

    更何况如今后方财政如此吃紧,连崇祯皇帝都厚着脸皮开始向朝臣化缘,这个时候,孙传庭还不体恤朝廷的艰难,依旧要慢悠悠地打防守反击,而不是速战速决,这一点让崇祯很不满。

    “周卿家可有合适人选?”沉『吟』片刻后,崇祯问道。

    一向以耿直面目出现在崇祯面前,说话也能揣摩崇祯心意的周钟,在国舅周奎的举荐下,终于得到了崇祯皇帝的欢心,由翰林院庶吉士,升任礼部右侍郎,可谓是一步登天。

    这种破格提拔的『操』作崇祯已经做了很多次,没办法,身边的庸才实在太多,以至崇祯不得不出此下策。

    “臣以为,高起潜高公公深知兵法,能征惯战,是取代孙大人的不二人选。”周钟说道。

    户部尚书李待问嘴唇动了动,迟疑了半晌,最终没能出列上前,说出赵无忌的名字。

    如今赵无忌的名字,在朝堂上都快成忌讳词了。

    在朝中众臣之间,皆流传着一则传闻。

    据说一年前,当今皇上曾命曹化淳带着两道截然不同的旨意,前去钦州,向镇南侯赵无忌宣旨。

    崇祯有意将爱女长平公主下嫁给镇南侯赵无忌,并打算在赵无忌成为驸马后,调他入京入阁,出任兵部尚书或是户部尚书一职,委以重任。

    结果赵无忌拒绝了此事,理由是他不想休掉槽糠之妻叶婉儿。

    因为叶婉儿是赵无忌的正妻,长平公主作为崇祯的女儿,如何能给赵无忌做小?

    这样一来,矛盾完全无法调和,虽然曹化淳给了赵无忌三天的考虑时间,但赵无忌还是拒绝了这桩婚事。

    于是曹化淳便当众宣读了早已备好的第二份旨意。

    旨意中,崇祯命赵无忌将福建乡勇的指挥权交还给了福建巡抚萧奕辅,此外还命令赵无忌在两年之内,剿灭海匪曾德,并驱逐掉台湾岛上的荷兰人,收服台湾岛。

    崇祯并严令赵无忌若无朝廷召唤,绝不许带兵擅自去往大明其他地域,否则一律以谋逆论处。

    在朝中群臣看来,崇祯这是打算将赵无忌牢牢地钉在广西,任其自生自灭,而让他去剿灭曾德和荷兰人,在他们看来,崇祯似乎打得也是想让赵无忌与曾德,荷兰人之流两败俱伤的算盘。

    几乎所有的朝臣,都认为赵无忌走了一步臭棋,居然会为了一名普通平民女子,而放弃唾手可得的大好前程和美丽的长平公主。

    不过这则流言也传到了民间,在民间,赵无忌却受到了出于意料的,众口一词的好评。

    赵无忌大搞建设和商业,为百姓造福,并主动率军迎战清兵,解救被俘百姓,如此种种,使得他原本就非常得民心,而他为了叶婉儿,而拒婚公主的举动,则让他在民间的形象更加的高大了起来。

    百姓民众都觉得镇南侯的品德真是难能可贵,居然会为了一个普通女子而拒绝皇帝的女儿,而嫁给他的那些夫人们,也真是大有福气,能找到这样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只不过从此以后,朝堂之上,便很难再度听到赵无忌的消息。

    据传长平公主对于镇南侯,倒是一往情深,据说曾对皇上发下誓言,非此人不嫁。

    结果此举导致崇祯暴跳如雷,直接便将自己的爱女打入冷宫。

    因为除了赵无忌之外,崇祯还有一个很相中的女婿人选,那便是号称勇冠三军的吴三桂。

    但长平公主对吴三桂十分厌恶,她只想嫁给赵无忌,因为此事,气得崇祯甚至足足有三天没有上朝。

    这对于一贯勤政的崇祯来说,可谓是非常罕见。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厚葬魏忠贤() 
自此之后,崇祯再不愿意提起赵无忌之名,而众臣也十分默契地配合着崇祯,在朝堂上各种有意无意地疏忽着此人,一时之间,镇南侯赵无忌,似乎成了大明朝廷的忌讳,无人敢提。

    但高起潜这个人,统兵能力只能说是平平,属于矮个子里拔将军那种,若说用孙传庭来代替赵无忌剿匪,那还颇有一些合理之处,那用高起潜来取代孙传庭,就有点类似胡说八道了。

    李待问虽然没有出声,但不代表别人就没有意见。

    只见礼部尚书蒋德景当即出列,他先是不悦地瞥了周钟一样后,随即又冷哼一声。

    “孙传庭能征惯战,运筹无双,他乃是有战绩在身的帅臣,伏杀高迎祥,平定河南流贼,这些皆是孙传庭的战功,高起潜从未有任何拿的出手的战绩,如何能替换孙帅?更何况,临阵换帅乃是兵家大忌,还请皇上明察。”蒋德景禀道。

    崇祯一听有理,于是便放下了换帅的心思。

    “但如今朝中财政如此疲敝,财政告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