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道证诸天超脱之路 >

第62章

道证诸天超脱之路-第62章

小说: 道证诸天超脱之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雨欲来风满楼,距离八月十五尚有一日,洛阳城内便充满了萧杀的气息。

    知非道人一行人是在八月十四这一天的黄昏,到的洛阳。早有汉王府的人为大家安排了宿处,刚刚落脚,便有人送来书信。知非道人展开来,却是佛门选择好了地点:“月圆之时,城外洛水,静候诸位道友。”

    知非道人微微一笑,道:“佛门还真是小心思,不过一战而已,至于么?”

    岐晖道长笑着道:“虽是如此,但佛门可能另有安排,还是小心一二的好。”知非道人点点头:“岐晖道友所言甚是,贫道记下了。”又对着其他人道:“诸位可早些安歇,贫道要去拜访一下几位助拳的朋友,且失陪了。”

    众道士都道:“汉王自去便是。”

    却有一个女声道:“我陪你一起去。”不是石青璇,又是哪个?石青璇本来知非道人不让她来的,毕竟此番大战乃是生死搏杀,不是请客吃饭,知非道人实不愿石青璇趟这趟浑水。奈何石之轩这个女儿控却是一反常态,对此大是支持,知非道人自是不好再说什么了。

    话说在扬州相处的几个月,石青璇像是真的看淡了她和知非道人之间纠结的感情,彼此相处,不但武功猛然提升了一个境界,达到了宗师境界的巅峰,让相熟的人大吃一惊,而且与知非道人的相处也不再似以往,维持着一种相对亲密却各自留有距离的状态。两个人如今倒更是像知交好友,君子之交,其淡如水。用知非道人的话来说,便是:“共一杯同敬地远天高,于此世堪做浮萍知交。”

    万幸知非道人这句话没有被石之轩听到,否则的话,这位邪王怕是如何也忍不住要与知非道人见个生死,那还管什么大业,什么天下,自家的宝贝女儿才是最重要的。这一回大战,因着汉国诸事纷杂,又没有人能接手这一摊子,是以石之轩只能留下。不过,对知非道人这一行,他却是抱着颇为乐观的态度,相信知非道人他们必能胜出。当然了,邪王的心性,自是不会将希望全然寄托在此。他早已有所布置,即使知非道人处于下风,他也能保证最后败亡的一定是佛门。当然了,这些阴暗手段,自是不能告诉知非道人他们知晓。事实上,不到那一刻,石之轩也不会启用那些暗手。

    知非道人见是石青璇,便也不拒绝。微笑道:“那就有劳青璇和我走这一遭了。”

    石青璇微微颔首,与知非道人并行在洛阳的大街上。想是都知道大战在即,便是普通人也受了影响,闭门不出。是以诺大的洛阳城,数朝古都,竟是行人稀少,冷落如斯。

    这也罢了,作为此地的东道主,知非道人这一群强龙到来,洛阳王王世充居然也不曾露面,传言出去,怕是都道王世充胆小如鼠,在自家的地盘都怕了汉王,这可大大有损他的颜面呐,实在是稀奇古怪得紧。

    当然了,此时的知非道人可懒得管这些,石青璇随口问了句:“道兄,等过了这一战,你恐怕也要到了称孤道寡的时候了,却不知那时候,还能否如现在一般自在呢?那时候,青璇要再找你合奏一曲,恐怕就不容易了吧?”

    知非道人微微一愣,却道:“青璇想多了,朋友之交,贵在交心。与身份地位又有什么干系?你又不是不知道,贫道可是更喜欢山林自在的日子。等天下太平,汉家再兴之际,便是贫道功成身退之时了。”

    “所以你就狠心压榨我爹爹?你做甩手掌柜倒是自在潇洒,可怜我父亲两鬓白发又添了不少”

    说到这里,知非道人倒是颇有些惭愧,的确是挺对不住人家邪王的。不过知非道人自有计较,总会给出足够的补偿的。他却不知,人邪王石之轩忙前忙后,所谓的是什么。他所要给与的补偿,石之轩却是未必在意。知非道人道:“便在辛苦老先生一段时日了,等大局一定,他便不会这般劳累了。”

    石青璇哼了一声,对知非道人的答复不置可否,心里自是有些不满的,却也没必要说出来。

    一路说着这些有的没的,石青璇闷闷不乐了一会儿,忽然道:“许久没听你作诗了,明儿便是中秋,不妨作一首听听?”

    知非道人挠挠头,终究还是不愿另伊人失望,开口吟道:“冰湖栖立鸳,疏星惹露寒。与卿诗一首,朱绳两婵娟。”

    石青璇细细品味,复又念了一遍,却道:“这第一句并不应景,想是你随意敷衍,这可不成,得再来一首。”

    

第122章 论道灭神之言语交锋() 
中秋月圆时,月华如练,照澈洛水。

    这一番论道灭神的主角,佛道两家,于洛水河畔相对而立。知非道人这边百来号人,佛门那里人数也自不少,粗略看来,也有二百出头。

    这次说是论道灭神,于知非道人看来,却是没了那份道统之争的庄重,不知怎的,想起了在地星上看到的港片里面,混子们打群架的场面,可不也是这样,两边人马一字排开,先是打几句嘴炮,然后一拥而上,乱战一团?

    果然,佛门中人先自开口了。静念禅院的了空和尚修行闭口禅,此时犹自沉默着扮深沉,说话的自是佛门另一方的领袖慈航静斋的斋主,梵清惠。这老尼姑年少时也是个出了名的美人胚子,便连天刀宋缺,也险些儿败在她的石榴裙下。如今上了年岁,却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那一份美丽,更添了几许成熟的风情。虽是一身比丘打扮,但带发修行的她,仍是足够惊艳。只见她双掌合十,道:“南无阿弥陀佛,老尼见过汉王殿下。汉王雄姿英发,可称当世英杰。老尼方外之人,本不应与汉王为敌,只是为天下众生计较,不忍世道纷乱,百姓流离,兵燹不休,干戈不止。还请汉王以天下苍生为重,放弃征战天下,如此,佛门也不再追究汉王行凶,令我沙门四大圣僧圆寂之罪,汉王意下如何?”

    梵清惠这几句话,说的颇是别扭,到底是逻辑不能自洽。不过凡事总要讲个师出有名,哪怕是强词夺理,也总要有个由头。

    知非道人站了出来,他此时依然是一身道袍。说来也是好笑,虽是称王建制有近两月光阴了,知非道人却是从未穿过王侯冕服。此刻他一身青衣,含笑道:“久闻佛门能言善辩,常常能混淆黑白。现在听足下一番言辞,却是前言不搭后语,不能自洽。莫非是尚未学得佛门至高绝艺,舌绽莲花之术?”此言一出,梵清惠面色固然不好看,佛门一众人也都是颇觉丢人。毕竟梵清惠之前的几句话,说的的确是没多少水平。

    佛门难堪,道门中人自是开心得紧。一众老老少少的道士都忍不住面露笑意。阴癸派的祝玉妍却是说道:“汉王又不是不知道,这慈航静斋本就是半路出家,先是捡了道门的一点皮毛,又跟着魔门念了几天书,哪里还能得到佛门真传?”

    骂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祝玉妍这几句话却是有来历的。慈航静斋的创派祖师地尼,早先的确是道门出身,后来又翻阅了魔门的密册魔道随想录,这才创出了并称四大奇书的慈航剑典。虽然其中缘由并非这么简单,但祝玉妍这么一说,显然只会让大家觉得就是这么回事。道门还好,其他的一些原本就和佛门不对付的人可就直接笑出声来,并在祝玉妍的话上极尽想象,继续发挥,将梵清惠气的脸色发青。

    师父有事,弟子服其劳。师父被人怼了,师妃暄自是要站出来,说道:“祝宗主何必偷梁换柱?我派祖师当年之事,正道直行,光明磊落,又岂会如诸位所说的那般不堪?汉王殿下,夕时长江之上一会,你我相谈甚欢。也曾自你口中说出释道本是一家,为何会对我佛门苦苦针对,以成今日之局面?妃暄心中好是不解,汉王殿下可否解惑?”

    听到师妃暄的那句“你我相谈甚欢”之时,一直静静站在知非道人身侧的石青璇面色微变,正要站出来说话,却被站在祝玉妍身后的绾绾抢了先。

    师父祝玉妍怼了老对头梵清惠一通,好生出了口恶气,作为弟子的绾绾自是也要不让师父专美于前,开口道:“师姐姐好没来由。要问责汉王之前,能否先解释一下四大圣僧和食人魔王朱粲的关系呢?以前大伙儿都说我们女家的阴癸派是邪门歪道,无恶不作。可是,我们却是怎么也做不出这种以食人为乐这种泯灭人性、丧尽天良的事情哩。别说做了,那可是想都不敢想啊。”

    师妃暄皱眉道:“绾绾妹妹怎可以道听途说,平白抹黑四位德高望重的大师?那朱粲所做的恶事,又怎能算到四大圣僧头上?”师妃暄毕竟还没有接手慈航静斋,许多事情佛门高层也没有告知于他,是以虽听过相关流言,但却一直只当是知非道人针对佛门的恶心手段,心里确实不会相信慈悲度世为己任的佛门会有这等肮脏之事,所以回应的也是理直气壮。

    绾绾笑道:“想来是师姐姐秉性善良,有些人不敢以这等恶事污了姐姐的心吧?反正妹妹却是打听的清楚了,那迦楼罗王朱粲身边的确有一个宗师巅峰,差一点儿便要成就大宗师的老和尚朝夕护卫哩。对了,朱粲还赐了那老和尚三座大宅子,十来个千娇百媚、我见犹怜的小娘子。对此,姐姐怎么说?啊,是了,那老和尚法名‘道义’,还是道信圣僧的自小长起来的师兄呢。嘻嘻,这可不是妹妹我信口开河,姐姐若是能过了今晚,细细打探,时间过去的不久,想来还是能查的出来一些东西的,定不会让姐姐失望的呢。”

    师妃暄也是个精灵剔透的女子,听绾绾言之凿凿,有根有据,再联想到一些佛门的举动,心里便信了七八分。一时间面色也是惨白。不过,师妃暄到底是师妃暄,单以心性而论,也是可称当世翘楚。一是心神失守,很快便又恢复过来。有些事情,如不是目见耳闻,本就不会完全相信。她心中自是更信任佛门乃是一方净土,绾绾的话,未必足信。

    “妹妹放心,妃暄自会查明的,四大圣僧德高望重,景行维贤,妃暄不容有人污其身后之名。”这句话,师妃暄说的颇是坚定。至于其中有多少自欺欺人的成分,那就不好说了。放出了这句话,师妃暄却是在无心说别的什么,默默退了下去。

第123章 论道灭神之佛门之众() 
言语交锋上,慈航静斋折戟沉沙,可谓惨败。见到此处,静念禅院便自坐不住了。诚然,大道之争不在口舌,此番论道灭神,拼的是拳头大小,但若是在言语中落入下风,便是最终胜了,那也是算不得光彩的。

    了空向着身后的四大护法僧之一的不贪和尚使了个眼色,后者心领神会,上前一步道:“阿弥陀佛,人死为大,四大圣僧德行操守还轮不到你一介女流之辈置喙。女施主还请口中积德,自来哪门哪派没有几个败类,贵门阴癸派不也是出了边不负之流吗?却是不可以一根竹竿打死了一船人。”

    说到此处,他话锋一转,直指知非道人:“想来以汉王之智慧,也不会有那迁怒无辜的念头。贫僧在此谢过汉王为我佛门除去道义恶僧。只是那四大圣僧德行昭彰,久负清名,汉王却是不该杀害的。如今佛道两家积怨深重,今夜只怕是要血流成河,却不知有多少同道枉赴黄泉。此都因汉王而起,汉王难道不心怀愧疚么?”

    好个不贪和尚,言辞如刀,直指人心,不着痕迹的挑拨知非道人这边的关系。错非此来的都是道门精英,不乏智慧,只怕还真的被他算计了过去。然而知非道人却是正眼都不曾瞧他一下,似是压根儿没将他放在心上,反将目光放在了另外几人身上。这种无视,着实是太羞辱人,不见不贪和尚脸都气得发紫?

    “这位丑的别出心裁的道友剑气内蕴,可是高句丽的奕剑大师傅采林傅先生当面?”知非道人对着那位长有一张窄长得异乎常人的脸孔,上面的五官无一不是缺点,看起来更像全挤往一堆似的,额头特别高,下颔修长外兜得有点儿浪赘,弯曲起折的鼻梁却不合乎比例的高耸巨大总之,这就是一个丑到了极致的人。

    那人点点头,道:“正是在下。汉王殿下一统中原,非高句丽之福,是以不得不来。事实上,在下更愿意与汉王殿下探讨生命的意义,而非在这里准备着血腥厮杀”

    知非道人无心听他啰嗦,点点头,道:“你不该来的。若你不来,或许可以使得高句丽还能苟延残喘,延续些国运。只是既然入了中原,却是回不去了,不觉得可惜么?”

    傅采林道:“为国为民,虽死何惧?何况,汉王也未必稳操胜券。”

    知非道人点点头,道:“你倒是自信。”目光移到了一个一身草原人打扮的中年汉子身上,这人一身大日炎阳的气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