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道证诸天超脱之路 >

第63章

道证诸天超脱之路-第63章

小说: 道证诸天超脱之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非道人点点头,道:“你倒是自信。”目光移到了一个一身草原人打扮的中年汉子身上,这人一身大日炎阳的气息,目光如狼似虎,背负着月狼矛。见知非道人目光望了过来,一双灼灼有神的眼睛毫不退缩的与知非道人对视,眼中尽是熊熊战意。不等知非道人说话,他便开口道:“不用猜了,老夫正是毕玄。今日,汉王定会陨在本座月狼矛之下。”

    知非道人对着他摇摇头,叹息一声,根本就不回他的话,把那自视甚高,被誉为草原上的神明的武尊毕玄气得够呛。知非道人目光一转,对几个浑身气奇奇怪怪,颇为邪门的人道:“这几位向来便是魔门的魔帅赵德言、天君席应、子午剑的左游仙,还有倒行逆施的尤鸟倦了?嘿,佛门自诩清高,这回却是不但勾引域外强敌,连一向互为生死仇敌的魔门也勾连上了。嘿,果然好本事!不怪佛门有金刚不入的法门,这般厚的面皮,刀枪不入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梵清惠道:“当今之世,汉王便是最大的魔头。为了天下苍生,我佛门又岂会爱惜羽毛?只要能为天下人除了汉王这个大魔头,佛门又何惜自身清誉?”

    知非道人嘲讽的笑了笑,却压根儿没心思和这等人物辩说是非。目光留意在一群身具光明与黑暗气息的人,问道:“几位可是来自于大明尊教?嘿,连大明尊教也来淌这趟浑水了。”

    那几人中领头的站了出来,道:“大明尊教教尊许开山,见过汉王。利益所在,不得不来。”

    知非道人点点头,道:“你倒是坦诚。不过,贫道对你修行的武功更感兴趣。”

    许开山道:“汉王所言,在下不胜惶恐。”

    知非道人微微一笑,却又望向隐没在那一群僧尼中毫不显眼的两个人,这两人一僧一尼,见知非道人目光望了过来,坦然走了出来,自我介绍道:“贫僧忘忧,静念禅院上上任禅主,见过汉王殿下。”“贫尼静思,静斋太上长老。汉王殿下有礼了。”

    知非道人道:“两位前辈好生厉害,错非贫道对气机感应颇有心得,怕是也察觉不到两位半步破碎的高人藏迹其中。二位便是佛门的底牌了么?”

    忘忧老僧微微一笑,不再说话。那静心老尼却道:“不敢,汉王殿下也是窥见了那一步的存在,相比起汉王的年轻有为,我们两个老不死的也就年岁能拿的出手了。”

    知非道人道:“好说,好说。”目光再次放在了对面的一个道人身上。在一群僧尼中,这道人其实十分显眼,偏偏知非道人却是瞧他不起,最后才与他打招呼:“宁散人,不,应是宁居士才是。你这是决定好了,要彻底与道门决裂了么?”

    宁道奇一脸苦涩的笑容,道:“汉王不必多问,老道士自有自己的苦衷。”叹了口气,宁道奇又道:“唉,我素来不喜老子的庄重,却是更喜欢庄子的逍遥诙谐,做一个陶陶然不知忧愁的大傻瓜,在自然中沉溺,可惜天不从人愿,又是如之奈何?”

    知非道人点点头,道:“怎么说也是成就了大宗师的人物,贫道相信你或有难言苦衷。只是既然做了,便应有承受后果的觉悟。宁道奇,你,做好了准备了么。”

    宁道奇道:“谢过知非道友体谅。宁道奇无怨无悔。”

    知非道人点点头,道:“既是如此,多说无益,终究还是要见真章的。”知非道人说道这里,又道:“时间、地点,都是你佛门定下,那么,这论道灭神怎么个论法,当由贫道这方来定,如此方显公平,佛门诸位可有意见?”

第124章 论道灭神之师妃暄的离去() 
了空和尚与梵清惠相互对视了一眼,却又将目光投在无忧老和尚和静心老尼姑身上。后者相视一眼,点点头,无忧老和尚便道:“自该如此。汉王便请划下道儿来吧。”

    知非道人点点头,将之前与众人商议好了的办法讲了出来。办法其实很简单,便是一对一的生死决斗,一方先出一人,指名道姓的挑战对方,若是自觉不敌,也可请人出战,,然后双方轮换,只是替战之人要得到挑战方的认可方行。决战开始,那边生死不论,当然了,要是能放得下面子,开口求饶,那也未尝不可。只是败过的人便再无资格上场,如此循环,直到一方尽数拜下为止。

    提出这个方法,知非道人自是怕佛门一拥而上,对方人多势众,说不得到了最后,便是侥幸不败,损失也非知非道人所能承受。倒不如按着这个法子,若是己方接不下来,那么便自己上场,总要斩杀对方的几个高手,到那时,便是混战,自己也不畏惧。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办法只在最开始有用,等真的死了些人,怕是谁都怕是谁都无法再冷眼旁观,那时候,才是真正残酷的开始。

    佛门那边不乏智慧之人,自是猜得出知非道人的盘算,恰巧他们也有同样的心思,毫不犹豫的便应了下来。

    既然达成了共识,接下来便是刀兵相见了。知非道人这边倒是出了个意外,石青璇竟然第一个抢先出场,打了知非道人一个措手不及。

    石青璇指名道姓地道:“梵清惠,我娘亲昔年死得不明不白,你慈航静斋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应是不需我多说什么。今日,我便要为我娘亲讨回公道,你还不上来领死!”这么长的时间,心结既解,便足够她去思量母亲亡故的蹊跷,以她的冰雪聪明,自是有所发现。幼年时母亲便被人算计亡故,已是恨事,更何况凶手巧言令色,离间自己父女感情,将自己当作傻子一般耍的团团转,使得十年来骨肉流离。若不是被知非道人点醒,此刻石青璇只怕还是怨怼父亲,父女相仇吧,这教她如何不恨?这也是为何石青璇在面对知非道人的时候,总会先天的便多上一分好感吧?

    梵清惠尚未回话,师妃暄便自站了出来。“青璇师姐,莫不是误会了什么?师尊与碧秀心师伯乃是同门师姐妹,又怎么可能暗害师伯?师伯不是因为观看不死印法,伤了心神,这才英年早去的吗?”

    石青璇面色复杂的看着这位儿时的闺中密友,摇摇头,道:“妃暄,我知你的性子,向来崇尚美好,也是个真正慈悲的人。只是有时候太单纯了些,别人怎么说,你都不会质疑。”这个别人指的是谁,彼此心中都有数。

    石青璇接着道:“我父母当年感情甚笃,父亲有什么理由要害我母亲?还是通过共享自己的最得意的武学秘笈,不觉得荒谬吗?嘿,我当年和你一样,只因为父亲有个邪王的名号,便轻信了有心人的挑拨。哼,若非前些时日整理娘亲一物的时候,发现了几封梵清惠写给娘亲的书信,才知道一些不忍言之事。梵清惠,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师妃暄面色苍白,诚然今日给她的打击太大了。先是佛门不是如她所知的那般光明伟岸,居然为了道统之争,与塞外异族勾结,已是令她暗自惭愧,这倒还能勉强说服自己;随后爆出四大圣僧也是暗中支持朱粲,虽然被不贪和尚敷衍过去,但观师尊面色,多半确有其事,这对她的信仰更是一种摧残;到石青璇所说的,师尊暗中策划碧秀心师伯的死,离间人家骨肉,便是天崩地裂的一击,一时间只觉得整个世界观都轰然倒塌。师妃暄自然不会以为石青璇是在信口胡诌,自小长起来的姐妹,彼此的秉性还是了解的。若无十足证据,石青璇也不会这么说出来,只是抱着最后的一丝幻想,师妃暄将目光放在了师尊梵清惠的脸上,希望她说明这是一个误会,或许另有隐情也说不定。

    然而,在梵清惠看来,这是自己视若既出,像女儿一样爱护的弟子也与自己离心了。梵清惠心中,只要壮大佛门,不管做什么,都是为了大义,自家弟子应该理解,无条件地支持才对,万万不该是这般样子。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梵清惠心里也是难受得紧。她不在意别人的非誉,却很在乎师妃暄对她的态度。

    人受了刺激,多半就会失了平常心。梵清惠开口道:“不错,是我做的,石之轩为祸天下,分裂突厥,却不知造了多少杀孽。碧师姐为除魔卫道而舍身,那也是死得其所”

    此言一出,师妃暄摇摇欲坠,差点儿连站都站不起了。身后的一众静斋的年轻弟子也是一副信仰崩塌的样子。她们毕竟年轻,尚未接触太多的是非黑白,不见大师姐师妃暄都是如此吗?师妃暄眼含珠泪,向着梵清惠跪下,用力磕了几个头,道:“师尊养育教导之恩,妃暄铭感五内,本应与师尊同进同退。只是妃暄有惑,佛门,不该是这个样子的,这样的佛门,也不师妃暄想要的。妃暄要去寻找真正的佛门,恕弟子不能侍奉师尊左右了。”说完,又是连磕了好几个头,待她起身,额头已是滴血不止。众人见了无不为之心神震颤。便是分数敌对的道门,也是心中恻然。

    师妃暄磕了头,却是猛然转身,径直离去。身后居然有一大半的静斋的年轻弟子紧随其后,磕了几个头,相随而去。一直与师妃暄互为敌手的绾绾也不由道:“绾绾一直以为她是假正经,虚伪至极的女人,今日一见,才知她也是至情至性的一个人,绾儿也忍不住真的要敬佩与于她了。”

    祝玉妍也道:“慈航静斋有她,真是福气。唉,可惜了。”

    绾绾撒娇道:“师尊,绾儿也不差哩。”

    梵清惠颇为失神,师妃暄的反应,大是出了她的意料,一时间竟然怔在那里,茫然无措。石青璇静静看着这一切,此时此刻,她是一点也不着急找梵清惠算账。见梵清惠这般模样,少女心中也升起了莫名快意。一些佛门之人却在嘀咕道:“慈航静斋今天是怎么了,老是掉链子,枉为我佛门领袖。”

    就在这时,异变突生。静心老尼忽然一声冷哼:“想来就来,想走便走,将我静斋当什么地方了?既然叛门,那便死去吧!”随着她这句话音响起,一道翩若惊鸿、矫若游龙的剑光亮起,映着明朗月光,便好似霜冷长河,顷刻间淹没了师妃暄及一众跟随她离去的师姐妹。接着,便是一声声惨呼响起,一个个清丽的年轻女子,毫无抵抗地便自香消玉殒。

    说时迟,那时快,前后不过片刻功夫,许多人都没回过神来,知非道人却是突然动了,掌中青竹剑泼洒出一片青莹莹的剑华,截断了静心老尼的剑势。

    一触即分,心丧若死的师妃暄并一个一脸惊惶的静斋女子幸存下来。师妃暄向着知非道人盈盈一拜,并不说话,随即转身离去。静心老尼也不再理会她,将目光投向知非道人:“怎么,汉王殿下是忍不住了,现在便要称量称量老尼?”

第125章 论道灭神之知非道人初战() 
知非道人怡然不惧,微笑道:“师太有此心思,那是再好不过了。常闻慈航剑典跻身四大奇书之列,想来必有玄妙之处。”

    静心老尼道:“自是不会叫汉王失望。”一上来便是知非道人出手,确实有些不符合道门这边的盘算,只是天下哪有那么多事情都按着计划来进行?向着身后诸人使了个安心的眼神,知非道人再看看掌中的青竹剑,道:“贫道剑术不曾圆满,不敢以此竹剑与师太掌中李建争锋。”说着,知非道人自腰间一抹,取出一口寒光如霜的八面汉剑:“剑名兴汉,贫道自铸,师太可愿与我这口兴汉剑开封?”

    静心老尼道:“婆婆妈妈,要打便打,哪来这么多废话。”掌中剑一摆,似盈盈秋水,牵动漫天月华。毫无疑问的,静心老尼的剑术已然到了剑心通明的境界,掌中剑似有灵性,将知非道人周身悉数包揽在内。

    昔日越王问剑,玄女日:“内实精神,外文安佚,见之如好妇,夺之似猛虎,布形气候,与神俱往,捷若奔兔,追形还影,纵横往来,目不及瞬”观之这一瞬的静心老尼,显然已深得剑中三昧。

    静心老尼的剑道修为固然不弱,只是知非道人又哪里弱了?知非道人目光低垂,像是浑然没将静心老尼的剑势放在眼里,实则早已心神紧绷,掌中剑突然上扬,“叮”一声,点中了静心老尼的剑身。

    长剑相交,静心老尼的这一剑“剑气长河”便自告破。然而静心老尼的伎俩何止于此?她顺着知非道人的长剑一抹,流光乍泄,朝着知非道人脖子扎来。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知非道人迎着静心老尼的剑身,不退反进,掌中剑一抖,便将静心老尼的长剑拨开。此时,两人间的距离已不足二尺,换做一般江湖人,这么短的距离长剑只怕反而施展不便。但这种常理放在知非道人和静心老尼这等高手那里,又自不同。所谓返璞归真,于方寸之中,更能见的真功夫。知非道人和静心老尼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