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道证诸天超脱之路 >

第61章

道证诸天超脱之路-第61章

小说: 道证诸天超脱之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之轩脸色一黑,自家这闺女真是太不贴心了。他素来崖岸自高,几曾肯屈居人下?就算方才交手一个疏忽,让知非道人占了点先手,却不意味着知非道人真能是他对手。不得不说,石之轩的自负,已然近乎入魔了。此时偏偏是自家闺女这般说来,好似自己真的不如知非道人一样,让他如何肯承认?

    想也不想的,石之轩在知非道人说话之前便道:“青璇你这就说错了,方才也不过只出了七分力,否则,他早就趴下了。”说这话的时候,石之轩居然一脸正色,丝毫不见尴尬。

    知非道人微微一笑,道:“青璇安好。的确好久不见了,一向可好?”对自己和石之轩方才的交手只字不言。大家都是明白人,有些事情心知肚明,说出来反而只会令大家都不自在。便这样揭过去最好。

    石青璇点点头,道:“我一向很好。不过家父一直为你打理基业,却是辛苦得紧,我这做女儿的,看着也是心疼不已”到底对知非道人伤了父亲心有不满,石青璇话里隐约刺了知非道人一句,随即注意到知非道人浑身上下水淋淋的,便又心有不忍,后面的话改成了:“瞧你这人,身上还是湿漉漉的,小心着了凉。”

    知非道人运气真气,周身上下蒸腾起白雾,不过片刻功夫,便已将衣服以真气烘干,这才向着石青璇致谢。石之轩却是看不下去,道:“好了,这些有的没的回城里了慢慢说,知非小道士,你这位朋友是什么来历,居然也有一身大宗师的修为,嘿,难得的很。”

    知非道人这才想起被自己诱拐回扬州的妙应真人孙思邈,歉意地向着孙真人略鞠一礼,这才向众人介绍道:“这位前辈乃是妙应真人,俗姓孙。孙真人慈心于物,于医术一道颇有造诣,是贫道特邀回扬州的高人。”接着又向孙思邈道:“真人,这位前辈正是曾经鼎鼎大名的邪王石之轩,想来真人当有所耳闻?”

    孙思邈道:“邪王大名,老道如雷贯耳。方才便隐约有所猜测,哈,果然没猜错!”孙思邈对于石之轩并没有江湖人的偏见,到底石之轩不曾对普通人下过手,这一点,在江湖上便已是难能可贵了。更何况,石之轩经略西域,分化突厥,可说对中原居功甚伟。纵然有佛门为首的部分人指责石之轩冷血嗜杀,在西域这件事上有伤天和。但孙思邈自有不同看法,毕竟,突厥强大了,侵入中原时所造成的杀戮将会更甚,这一点,参见五胡乱华之旧事便可知一二了。

    面对孙思邈,石之轩自然不会再冷着个脸。毕竟对方也有着大宗师的修为,只凭这一点,便足以与他平等对话,更何况孙思邈作为道门高手,对他客客气气的,他也不能在人前失礼,尤其是在自家宝贝闺女面前,石之轩更是要努力维持着一个完美的父亲形象。当下也是客气还礼:“孙真人救死扶伤,石某也是钦佩不已。”

    话是这么说,石之轩心里却是对孙思邈的评价不怎么高。药王孙思邈的称号,他还是知道的,唯一意外的,便是对方的修为,居然也踏足了这个世界的顶端。也正因如此,他才更对孙思邈以救死扶伤、积累功德的路子不以为然。实在是太委屈了那一身大宗师的武学造诣,大丈夫有这本事,不好好的做一番大事业,实在可惜。要说治病救人,倾其一生,又能救得几个人过来?还不如建功立业,泽被百姓,最起码会有意义得多。

    当然了,这只是石之轩心底的想法,此时两人并不相熟,自是不会宣之于口。更何况,各人有各人的道路,岂能强求?

    孙思邈自是不知道石之轩心里的想法,不过,便是知道了,也不会放在心上。还是那句话,各人有各人的道路,岂能强求?君子求同存异,如是而已。孙思邈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那是一种颇能暖人心的笑容,道:“可比不得石兄经略西域,功盖张謇班超。”微微转过面庞,不等知非道人再做介绍,便又说道:“这位美丽的姑娘一定就是石兄爱女,被知非道友誉为九天仙子的青璇姑娘了吧?果然生的玲珑娟秀,清丽出尘。”

    石青璇俏脸微红,敛衽一礼,大大方方地道:“晚辈石青璇,给孙真人见礼了。孙真人救死扶伤,功德无量,青璇也是闻名已久,仰慕不已。”

    在听孙思邈说起知非道人对自己的赞誉,一时间芳心暗喜,将这些日子的幽怨都遣散一空了。不过,石青璇却是知道,自己和知非道人之间,终究是不会再有什么结果了。这一点,不在于知非道人的想法,即使知非道人回心转意,放下心头牵挂的那位女子,也是无济于事。少女心里很清楚,自己一时半会儿心里还是放不下知非道人,这可恶的偷心贼,或许一辈子也忘记不了。但是,自那天知非道人近乎决绝的转身离去,一切便已注定了。覆水难收,发生了的事情,如何挽回?少女虽然看似温婉随和,内心深处的高傲,自尊,却也是无比强烈。又怎么会再次委屈自己?

    “人老精,马老滑”。孙思邈行医多年,自是练成了一双颇为厉害的招子。“世事洞明皆学问”,孙思邈自然看出了知非道人和石青璇父女三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再看着石之轩脸色越发黑的难看,便又说道:“这才多大会儿功夫,老道士的肚皮又造反了。唉,到底是老了啊。知非小道友,石兄,还有青璇姑娘,不如咱们先入城找个地方填填肚子,再叙旧不迟?”

第120章 八方云动() 
那些儿女情长的事情暂且按下不表。却说知非道人以一本本草留住妙应真人孙思邈之后,又安排了一大堆人拜入孙思邈门下。孙思邈自是不大愿意,却敌不过知非道人拿出诸多后人的医学著述,便如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又如朱丹溪的格致馀论、素问纠略等等,欢欢喜喜地答应了下来。接着,又是鼓动孙思邈将毕生艺术编纂成书,更好地普救世人算是将这位老爷子给彻底留在了扬州。

    除此之外,知非道人与石之轩也会谈过数次,表达了自己想要将势力转手与石之轩的想法,反正自己手下就没有什么人,几乎都是石之轩一手招揽过来的,所有政事如今也都是石之轩在处理。在知非道人看来,由石之轩接手实在理所应当,反正也就只差一个名义罢了。

    然而却被石之轩直截了当的拒绝了,而且将知非道人大骂了一通。石之轩认为,知非道人当甩手掌柜,可以,毕竟“圣天子垂拱而治”嘛,但要别的想法,那可真是想多了。且不说扬州现在正是蓬勃发展的时候,突然换了首领,对一方正在崛起的势力来说,是如何承重的打击?来自内部的人心不稳,源于外面的质疑和流言,足以对扬州势力造成致命打击。如今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哪里有时间给扬州去整合人心?

    再说了,知非道人虽久不在扬州,但在扬州百姓的心里,地位一点也不低。不用说,这也是石之轩的手笔。知非道人有撂挑子的想法,石之轩早就察觉到了,岂能没有应对?

    总之,石之轩在最后给知非道人从方方面面都论证了他的想法的荒缪,算是将知非道人给说服了。最后两人达成协议,知非道人扮演垂拱而治的“圣天子”便好,石之轩则尽力做一个权相的角色。当然了,这是以后的角色扮演,现在么,维持现状就好。

    不过,石之轩心里的想法,可就跟知非道人说的全然不同。事实上,以石之轩的手段,又怎么回应对不了更换势力首领带来的麻烦?石之轩只是要借一方势力,施展自己平生抱负罢了。若是真的应了知非道人的想法,将来可就有得头疼了。旁的不说,宝贝女儿青璇那里怎么交代?更何况,石之轩想的是自己帮知非道人取得天下,欠了自己天大人情,以他的性格,又怎么会没有回报?自己自碧秀心死后,便再无欲求,唯有女儿青璇放之不下。那么知非道人便只能加倍的对自家闺女好。

    可怜见的,石之轩尚且不知石青璇心中已经有了决意,犹自在计划着为宝贝女儿谋一个帝后尊位,而且是算计着知非道人的性子,谋的是独宠一身的帝后尊位。石之轩算盘打得精妙极了,只是,最可惜的,当事人却都没有这个想法,也不知将来是喜是忧?

    扬州的领导班子意见达成了共识,江湖上也不太平。自杨广死后,各地群雄都蠢蠢欲动,先是宇文化及自立为敌,国号为周。接着,王世充在三月于洛阳立皇孙杨侗为帝,挟天子令诸侯。四月,瓦岗寨李密举事,夺了大龙头翟让的基业,轻取兴洛仓,夺得了大批粮食。接着先取荥阳,休兵馆谷,一时间气焰熊熊,不可一世,却被洛阳王世充十万大军征讨,大败亏输,只得退回瓦岗,舔舐伤口。关中李阀于太原起兵,打着“兴隋室,清君侧”的旗号,直扑洛阳。五月,杜伏威在两个义子寇仲徐子陵帮助下,兵发竟陵,一日而下。接着征伐飞马牧场,却被飞马牧场据险而守,久战不下,老窝却被钱独关给摸了,只得帅疲敝之师回援

    天下纷纷扰扰,而原来一直被大家视为最大对手的扬州,却始终没有动静。时间到了六月,南方突然动了,这一动便是石破天惊,惊掉了天下人下巴。六月初一,扬州自立,知非道人称王建制,自号汉王,拜石之轩为相,统领军政。也是在这时,许多人才知道扬州之主知非道人的名姓唤做沈秋钰。汉王沈秋钰打出吊民伐罪,复兴汉业的旗号,兵出安徽。六月初六。巴蜀三大势力独尊堡解晖、川帮范卓以及奉振代表的巴盟联合声明,尊奉天刀宋阀号召,向汉王献出巴蜀之地。六月八日,割据江南十五郡的沈法兴,向扬州递表称臣,言明主出世,甘为王前驱,率军北伐,攻下李密的瓦岗寨,窥视洛阳。与此同时,钱独关、林世宏等也都纷纷投靠。

    不到一个月功夫,汉王便占据了整个南方以及北地少许底盘,说来简直不可思议,天下群雄简直闪瞎了眼睛。合着我们争霸模式还没完全开启,汉王便已独占半壁江山,太欺负人了不是?若是他们通晓后世言语,定然会忍不住吐槽:“卧槽,汉王你这挂开得太大了吧,挂中挂吗?”

    当然了,这般大好局面,自是少不了石之轩的运筹帷幄,铁盟友岭南宋阀的鼎力支持,以及阴癸派祝玉妍的示好和来自道门的暗中援助。只是到了现在,汉王这边也是再无力北上,须得花大量时间经历整合麾下势力,面对这吃撑着了消化不良的大好事儿,却是让北地诸侯略微松了一口气,然后不自觉地加快了步伐,要在汉王北上之前,掌握足以自保的力量,才能再言野心和将来不是?

    知非道人这边是停下了,佛门那边却是头大如斗。谁能料到,局势变化这般诡谲莫测,一眨眼,知非道人已经壮大到这个地步了?若非知非道人和佛门天然不对付,佛门都有放弃先前的计划,不再为李阀造势,转投知非道人的想法了。

    在慈航静斋的梵清惠和静念禅院的了空和尚再一次碰头之后,终于下定决心,两人一往高句丽,一往大草原。不管如何,只要在八月十五那天,格杀知非道人,那么一切便都有转机。只是,到底天从人意与否,还是未知之数,佛门还需要另作打算。

第121章 大战前夕() 
且不说佛门暗地里的算计,整个七月,知非道人和石之轩都并没有闲着,不但要应付佛门暗地里的小动作,更要为八月既望的那一战做准备。不用想,佛门定会倾巢而出,说不定还会联络域外高手参战,知非道人可不敢赌佛门的节操。

    是以这些时日,知非道人都在迎接三山五岳前来相助的道友。这一次佛道之争,牵连甚广,对这些道士们来说,他们也赌不起这一战失败后的后果。到了现在,两家必有一家倒下,才算终止。

    若问佛道两家,孰高孰低?八月十五的洛阳城,会给出一个答案的。

    道门前来助拳的人可真不少。楼观道的田谷十老,一个不落;天师道的当代天师,还有道门天人二宗的高手,以及诸多其他传承的道人,细细数来,怕不有百余人众。这一百多号的道士,清一色的都有着宗师以上的修为境界,大宗师高手也有五人之多,道门底蕴深厚,由此可知。

    除了道门,其他助拳的人也自不少。天刀宋缺自磨刀堂走出,带着水仙刀,直赴洛阳城;阴癸派祝玉妍,带着门中精英,于洛阳城外歇脚;大儒王通,讲学洛阳,曾言要为这一战提笔记录,书成文字;黄山逸民欧阳希夷,一人一剑,下了黄山,此时正于知非道人家中为客。

    山雨欲来风满楼,距离八月十五尚有一日,洛阳城内便充满了萧杀的气息。

    知非道人一行人是在八月十四这一天的黄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