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罗辑思维 >

第37章

罗辑思维-第37章

小说: 罗辑思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会不会有前途?这个问题不仅中国人关心,全世界人民都关心。这可不是个政治话题,这是和地球上此时此刻所有活着的人命运攸关的话题,尤其攸关我们中国人。

    我们关心的是,每一个活在这个领土上的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成败利钝要把握住什么样的机会,这个国家会把我们的命运带向何方,这是基本的坐标系问题。所以,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只要你在读书,在思考,这就是你心中排遣不去的问题。

    全世界人民都关心这个问题。前几年,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写了一本著名的书,叫世界是平的。弗里德曼这个人很有思想,前年他在台湾做了一次演讲,说如果再过几百年,我们回头来看21世纪前10年人类的历史,会发现“911”事件、奥巴马上台等都是浮云,都不重要。这10年真正重要的历史事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政府决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然后他说,美国政府真要命,民主、共和两党为是否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扯皮。有什么好扯皮的呢?有眼光、有战略高度的政治家马上就可以确定,美国人也要走这条路。但是,美国政府就是定不下来,“我真希望有一天美国政府能变成中国政府,赶紧把持续发展的决策定下来。”

    全场人目瞪口呆、鸦雀无声,都在听他下面怎么讲。弗里德曼说,当然,把这个决策定下来后,还得赶紧变回美国政府。

    从这次演讲当中,我们就能看出美国公知的一种心态:世界上崛起了一个国家,我们不喜欢它,也不认同它,但是它有时候真的很有效,所以我们真心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变成那样,把它有效的部分也利用一下,中为洋用,然后再变回来。

    中国经济会好到我们不敢相信的程度

    这体现了西方公知的一个矛盾心态,他们面对这个国家,既厌恶又羡慕。我们中国人也一样。我还记得前几年去美国,有一个人10年前就断言中国不行了,觉得自己得移民。移民到美国后,他其实混得很一般。一旦国内来人,他就问:“中国现在怎么样了?新闻我是不敢信的,我问问你们,中国怎么样?”我们就说很好啊,蒸蒸日上。他就很失落,很沮丧,因为这跟他10年前的判断不一样,跟他用生命和全部家当赌上去的那个方向不一致,所以他的后半生也够悲惨的,天天在美国、在自己的别墅里盼着传来祖国不好了的消息。

    我还记得在一个企业家论坛上,大家都在抱怨现在生意不好做,企业的发展环境不好。然后我的朋友、主持人袁岳就蹦上台说:“这个现场弥漫着一种很奇怪的氛围,大家一边在抱怨生意不好做,一边却拼命在投资、在做生意。所有的生意人都是对未来看好才会去投资、做生意的吧,谁要是觉得这个国家快完蛋了,就会马上把钱换成金戒指跑路了,可你们还在做生意,这说明你们的判断和你们的行为是完全相反的。”

    中国这个大国妙就妙在这儿,复杂也就复杂在这儿,因为它太大,我们能看到的现象太多,它折射给我们的那些面相太多元、太丰富,所以就看你信什么。

    罗辑思维要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个结论就是,我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经济会好到我们不敢相信的程度。什么叫不敢相信的程度?你倒下带,30年前中国人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我们今天会是这样一幅生活光景,这就叫好到不敢相信的程度。换句话说,我认为,未来20年中国经济会一路向好,20年之后会达到我们今天完全没有办法想象的高度。我是中国经济的铁杆乐观派。

    为什么这么说?这个观点是我画线画出来的吗?有一派傻帽经济学家就这么画线,他们告诉我们,过去30年我们每年征粮10%,延长到20年后就会达到一个高度,所以我们很好——这叫傻帽儿。真正有眼光、有格局、有战略高度的经济学家,一定会回到一个词——“现有格局”。

    什么叫中国经济有前途?前途指的是我们能够改造或者颠覆现有的国际经济格局,否则就变成了一个没有阻力的真空,我们自己走上康庄大道,一路往前狂奔就可以了——实际上哪有那么容易?每一步我们都是在束缚之下往前走出的,这个束缚就是美国人在二战后已经维持了70年、已经熟透了的一套捆绑体系,我们中国人就被捆绑在这个体系的某一个位置上。

    要想搞清楚这个体系,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中国为什么有前途,它的作者叫翟东升,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老师。这本书是相关主题的著作当中,框架最简洁,但是论述最深刻的一本书。其中我重点推荐第一章,它能帮我们理清很多似是而非的框架,比方说,现在国际经济到底是一个什么格局?按美国人的说法,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就是所谓“全球化进程”。可是,“自由”这个词能够解释我们的现状吗?不能,这本书告诉你,现在全球经济实际上是一个喷泉。

    这个喷泉是怎么喷的呢?且不说复杂的,我们就说中美两国。中国在下面,美国在上面。第一点,中国人生产东西,然后卖给美国人。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很高,主要依存对象就是美国市场,江浙一带的很多工厂生产了东西卖到美国市场,让美国消费者来买,买完之后要付钱,付的是美国中央银行联邦储备局印的美钞。这些绿票子到了中国人手里,中国人觉得这钱好烫手啊,搁在手里也没有好的投资渠道,怎么办?再存到美国的银行。美国再发行各种金融产品,把这笔资本反过来投资到中国。

    大家清楚了吧,里外都是美国人赚。我们造的东西给他们用,他们付给我们的钱是他们印的,他们印的钱回头我们还存在他们那儿。所以经济学上就有一个词叫“铸币税”,这个铸币税跟其他税都不一样,其他的税只能收自己国民的,可是铸币税不同。美国人依靠自己强大的经济、文化、军事后盾,可以向全球发行美钞。现在美钞连印刷成本都省了,在键盘上敲几个字,钱从硬盘的一个区换到另外一个区,就完成了一笔大交易,然后就可以免费地、无偿地占有中国人的劳动了。

    郎咸平教授经常讲一个例子,芭比娃娃在美国市场卖10美金,但是中国人生产出芭比娃娃卖给美国的经销商,只能得到1美金,这意味着,在全球的产业链里面,我们才占10%,剩下的钱全让美国人赚了。

    如果这套理论你听着还有点迷糊,那我再给你举个例子。十几年前,房地产商在劝我们贷款买房的时候,给我们讲过一个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美国老太太怎么活?她年纪轻轻就贷款买了一套房,临死前一天把贷款还完了,但是她住了一辈子的房。中国老太太不行,她拼命攒钱,在临死前一天才凑足了买房的钱,买了一套房,一天没住就死了。所以房地产商告诉我们,聪明人都得按美国老太太那套活法过。

    经过房地产商十几年的谆谆教导,中国人也接受这套玩法了。但是不知道你从中琢磨出什么没有,凡有一个美国老太太,就必须有一个中国老太太。如果全世界人民都按美国老太太的活法,贷款借钱,谁借给你?总有一些傻帽儿天天只干活儿不消费,勒紧裤腰带把钱借给你,富人借了这笔钱开始花天酒地,然后又用自己想的各种招,把钱还给穷人。所以,当美国老太太在壁炉前安详地摸着孙子的头讲故事的时候,总有一个中国老太太汗流浃背地举着杠铃在她身后站着。

    所以,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美国老太太的活法,你在国际经济格局当中的位置决定了你的活法,这就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所以中国有前途的前提是,美国这套玩法要解体。请问这有可能吗?当然很难,美国人也不是吃干饭的,美国可是世界精英荟萃之地,是一个强大而有创造性的国家。他们用战后的70年和冷战之后的20年,处心积虑地打造了这样一个体系,一个金钟罩、铁布衫,能轻易被你破掉吗?不容易。

    美国第一个罩门:陷入产业空心化

    但是,我坚信世界上有一个东西叫辩证法,所有东西有生必有死,有兴必有衰,有盛世必有衰亡。美国这一套东西,不过才玩了70多年,还没到一个世纪呢,这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不过是一朵浪花,这朵浪花有翻起的时候,就有落下的时候。辩证法决定了这套玩法迟早会玩不下去。

    但是问题来了,美国人这一套金钟罩、铁布衫的罩门在哪儿?根据翟东升先生的分析,罩门有两个。

    第一个罩门,美国人这套玩法其实也是一个诅咒,他们可以用一个花招占用别人的无偿劳动,轻易就能挣到钱,那么那些苦活儿、累活儿、脏活儿,那些很难挣的钱,他们就不会挣。换句话说,美国一定会陷入一种叫产业空心化的状态。其实,这一点已经出现了。美国的底特律,原来那么红火的汽车城,现在萧条成什么样子?就是因为他们美国人在撅腚哈腰干活的时候,觉得不过瘾了,就这么简单。

    所以他们制造财富的基础是不断被掏空的,这是美国的一大罩门,现在已经呈现出一些苗头。

    美国第二个罩门:大有大的难处

    第二个罩门就是,美国要维持这么大的摊子得花成本,什么成本?军事开支。山姆大叔其实相当于开了一家面向全世界人民的银行。开银行需要什么?需要资本金,需要大客户,需要大规模结算的业务,需要金融产品。

    首先,资本金。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美国的实力是最强悍的,占有世界黄金储备的四分之三,资本金雄厚。

    其次,大客户。美国把日本、中东那些石油大国全部揽在手里,都是联盟,左牵黄,右擎苍,在亚洲牵着日本,在欧洲擎着英国,这些就是它的大客户,可以避免美国这家银行被其他客户挤兑。

    再次,大笔结算的业务。二战后,美国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石油、美元,让工业时代最大宗的能源产品石油用美金去结算,这套把戏才获得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产品卖给全世界,这家银行就开得成。可是开这家银行,必须要有雄伟的大厦,看起来厚厚的墙壁,坚不可摧的金库,帮大客户搞定任何难题的能力,以及门口站着的保安。所以,我们看美国的军力部署,美洲司令部才几个人,因为那里不重要;但美国在全球布司令部。为什么海湾一出事他那么紧张?借用王熙凤的一句话,“大有大的难处”,要撑起这么大的场面,就得付出这么多的成本。

    有本书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已经畅销了很多年,叫大国的兴衰,作者是美国人保罗肯尼迪。书里面有一句话,我觉得是这本书的文眼——“一个大国兴衰的转捩点其实非常好计算,就是一个公式,当一个国家扩张的成本已经超过了它扩张的收益的时候,就是它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美国现在就到了这个转折点。中国的宏观经济学家王健,曾经算过这么一笔账,他说美国的国力大概在2009年达到了峰值。他是这么算的,那一年美国的入钞大概是9000多亿美金——给出的东西没有拿进来的东西多,这个就叫入钞,就是白拿的那堆东西。而那一年美国的军费支出是4000多亿美金,基本净赚5000多亿。可是到2011年的时候情况就不对了,2011年美国的入钞只有4000多亿美金,可是军费支出已经高达7000多亿美金,这将近3000亿美金就是净赔。

    历史上,英国的衰落也是这样。二战之后英国为什么要把大殖民地吐出来?因为不划算了。它维持这么大的摊子,军费开支已经不划算了,所以就撤了,绝不是因为良心发现。美国现在也正好处在这样的转折点上,这是美国的第二个罩门。

    总之,根据辩证法,一朵浪花喷薄而起,就一定会有衰落下去的时候。所以,美国迟早会衰落。但问题是,美国衰落之后,上位的一定是中国人吗?未必。

    刚才我们说到,美国人用战后70年的时间,打造出了一个看似坚不可摧的庞大的世界经济体系,由它来主导。但是中国有一句古诗:“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美国的这一套玩法总有日薄西山的那一天,那么,代之而兴的会是哪个国家?会不会是我们中国人呢?

    这个结论我们先不急着下,我们先往后退,一直退到能够看到500年的大历史跨度的时候,再来看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启示。

    500年间大国崛起的两个动因

    从1492年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开始直到今天,大概是500多年。在这500年的历史当中,我们会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