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带着异能兴农家 >

第66章

带着异能兴农家-第66章

小说: 带着异能兴农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呀,我还不如去哩?”梁晓乐故作遗憾地说。心里却乐开了花——她的异能能遥控发挥被证实了!

    吃饭的时候,人们发现,豆腐里的泥鳅钻的十分均匀,数了数,正好是十条。

第一百零四章 解放与发展() 
“哎,这块里不多不少,正好是十条。 /》    “是吗?!我也数数这块儿。嘿!也是十条。”

    这一说不要紧,人们都好奇地剥开每一块豆腐,数起里面的泥鳅来。

    结果,每一块里都不多不少,正好十条!

    “十全十美!名符其实的十全十美啊!”谢老先生高兴地说:“白豆腐里钻着黑红色的泥鳅,既美观,又耐人寻味。这道菜还叫‘草船借箭’和‘白宫藏娇’。所谓‘草船借箭’,就是像这个一样,”

    谢老先生用筷子指着一条露着尾巴的泥鳅,继续说:

    “头钻进去了,尾巴还露在外面,像草把上插的箭。故名‘草船借箭’。而‘白宫藏娇’正好相反,就像这个一样,”

    说着用筷子指着一个卷曲在豆腐中间的一条泥鳅:

    “整个身子都钻进豆腐,卷曲着身子,不露头也不露尾。故名‘白宫藏娇’。一般情况下,再好的厨师,也只能做出一种来。因为受水温所限,要么全钻进去,要么钻进一半就被烫死,不可能有的钻进去了,有的露着头或露着尾。一锅做出两样来,真是神了。”

    “噢,难道这里面还有什么说道?”金安父亲说。

    “这泥鳅钻豆腐,说起来是很合理的:泥鳅受不了水热,在锅里乱撞,自然会选择钻进冷豆腐中去。”谢老先生摇摇头,说:“其实,做成这道菜的几率很小。一般情况下,泥鳅多有的被烫死在水里。一块豆腐里能钻进一、两条泥鳅去。那运气已经好得不得了了。像这样每块都钻十条,可以说是千载难逢!”

    “千载难逢?”

    “对!像这样把两者结合到一块儿的,更是世间少有。这两个名字,都是大吉大利之名。今天我们有幸在这里吃到这道菜,说明我们也时来运转。要依靠这里发家致富、安享晚年了!呵呵呵,想不到我解老秀才因祸得福,遇上了真正的神仙了。”解老先生说着说着。竟然掉起了眼泪。

    所有吃饭的人都感慨起来。虽然不像解老秀才说的那样透彻,也都用简短的话语表明了心意:他们遇见了有“神气儿”的好人家,依附这里。这辈子一定会平平安安。不愁吃和喝。

    梁晓乐更是高兴。一是她发现自己的异能还能控制数量;二是自己这一时心血来潮的举动,却引出谢老先生如此一番解释,让本就玄乎的事情,又增加了一层神秘色彩?——这个时空里的人们都信仰神灵,看来自己歪打正着,稍微的利用了一下,为这个家里增强了无穷的凝聚力。

    ………………

    很快,韩纸房、牡丹村、留路村、野雀林和马郎五个村庄。都开起了梁家屯分店。由梁家屯总店往这五处送货。一拨压两拨,五处分店,卖的全是梁家屯总店里的货。谁也没动用自己的资金。

    六个祭天的男童被“神仙”相救,失而复得。在方圆几十里的西山东侧,传的沸沸扬扬。加之这六家的“亲眼目睹”,把宏远娘的“神气儿”喧嚷的神乎其神。尤其是“神布”、“神麦”的来历,几乎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五家祭天的男童因祸得福,与有“神气儿”的人家结为干亲,借“神气儿”开起门店,卖起了“神布”“神麦”,更是让人们羡慕。五个家庭在各自村里人们的心目中,都高大起来。

    人们为了沾点儿“神气儿”,都来买分店里的货物。就是家里不缺这类东西的人家,为了沾“神气儿”,也来这里买些回去。

    五家的买卖,一开张就很红火。

    送货却成了问题。

    时值四月中旬,地里的春苗需要田间管理,小麦需要锄划,农活接上了手。辛庆同顾了田里顾不了送货。

    宏远爹又把梁家屯里的这家门市合给了弟弟梁德贵。和那五家分店一样,由宏远爹按批发价供货,利润归梁德贵。宏远爹再不过问和参与门市里的事情,腾出时间专心供六家分店的货物。虽然紧张,倒也耽误不了买卖。

    学堂也很快办起来了。就在买的老光混的那处闲院里。北房三间,谢老先生一家祖孙三口和他的侄子解立君住;东厢房做伙房和放杂物;西厢房做教室。把里面的断间墙拆了,窗户换上玻璃,买了课桌凳子,倒也宽敞明亮。

    宏远娘真的送来了包括解玉成在内的十个学生:九个结拜的把兄弟和六岁的梁玉云。梁晓乐和梁宏根都是四岁,暂时不算编,可以跟着姐姐和哥哥当个旁听生。

    同时入学的,还有安桂花的二儿子梁宏运和大奶奶的孙女翠翠。因为教室小,村里的适龄孩子暂时没有招收。

    谢老先生一家的吃喝用,正像当初许诺的那样,一切都有宏远娘家里供应,而且全都是精米白面,想吃杂粮随便要,把谢老先生夫妇感动得只掉眼泪儿。

    宏远娘是个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的人。主动承担起了窦金安、扈颜辉、马志涛、杨庭广和韩光平的生活。家里原有五个孩子,再加上他们夫妇俩,十个孩子两个大人,十二口人。梁晓乐虽然能从空间里拿些干粮出来,又怕被宏远娘看出,也只能小不留地帮助些。每天的粥饭和炒菜、却是需要宏远娘亲自去做。宏远娘每天为三顿饭忙的不可开交。还要时时过问长工辛庆同和谢老先生家里是否缺什么短什么。把个宏远娘累得够呛!

    梁晓乐看不下去了:

    她见宏远爹瘸着个腿每天装车卸车,再赶着小驴车行几十里路,虽然坐在车上,风吹日晒的,实在辛苦。

    宏远娘整天为了十二口人的饭菜忙里忙外,连上街给人说话拉呱的时间都没有。虽然不言语,梁晓乐已经看出她已累得腰酸背痛。

    梁晓乐心想:自己为了赶时间开拓事业,才加快了发展步伐的。总不能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达到自己的目的,把这具小身体的父母当奴隶使唤吧!要是这样的话,自己的异能岂不是给这个家庭造成了苦难!!!

    当然,他们换取的是白花花的银,收获的是满足。岂不知,再多的银子也只是经经他们的手而已,很快又会被自己变成农田和房舍。他们在满足自己**的同时,也被自己当木偶耍了

    作为他们的女儿——哦,女儿的身体,在生身父母面前,应该尽孝道才对。应该让他们享受人生,享受快乐,在幸福和愉悦中帮助自己。而不应该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度日。

    而且,最关键的是自己的计划十分恢弘,这只是刚刚起步,不解决眼下这些问题,自己的事业也不能进一步发展。

    对!再发展中逐步把这一对生身父母解放出来。

    梁晓乐在内心受到强烈谴责的同时,又有了新的打算。

    晚饭后,梁晓乐依偎在宏远娘怀里,对接上灵魂。

    宏远娘(梁晓乐):“孩子他爹,咱雇个人给分店送货吧。现时,咱钱也不少,东西也不少,你身体又不好,别光自己来回跑了。”

    “地里有庆同,我想去他也不让去。反正我在家里也是闲着。”宏远爹不以为然:“来回都是坐车,这比过去耪地不轻省多了。”

    宏远娘(梁晓乐):“你可以腾下时间来想想别的。”

    “噢,你又有什么新想法了?”

    宏远娘(梁晓乐):“家里能住人的就这几间房子。现在孩子们可以挤在一起,等六、七月份的大暑天,就显热了。再说,总不能光让孩子们挤在一起吧!还有,学堂也不能常年在那两间西厢房里。我想,咱再买几亩地,盖一排宽敞的大教室。再盖一排宿舍,让孩子们搬进去住。再盖一排客房,外村的那五个干儿子的父母来看看他们,也好有个睡觉的地方,总不能光麻烦村里的人们吧?”

    “你说的这些倒是都挺实用,可也不少用银子。”

    宏远娘(梁晓乐):“现在咱家就有千多两银子,又有了这六个分店。而且,咱做的是无本营生,银子还能少赚得了?咱留着这么多银子干什么呢?把它们变成能用的东西,自己用着先自方便。再说,盖上了就是咱们得了,谁还能抢了走?!”

    “嗯,确实是这么个理儿。”宏远爹擓擓后脑勺(这是他思考问题时的一个习惯动作),“不过,往前打坯却不行了。等坯干了,也就到了雨季,盖房是受影响的。”

    宏远娘(梁晓乐):“我不想再盖坯房了。全盖成起脊大瓦房,一律用砖木,既美观,又结实。一排盖十间,纵向排列,中间不盖东西厢房。房子一旁修条甬路,通向各排。等有了几排以后,就搭个有顶子的走廊,再把两边封起来。这样,就是下雨天,各排之间互相来往也淋不着雨。”

    (看管:梁晓乐这是按照空间里的房屋布局来设计呢!)

    “我的天,你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咱这里可没有!人们会盖呀?”宏远爹惊奇地问。

    宏远娘(梁晓乐):“小时候跟着家里人走亲戚,在人家那里看到了,觉得很实用,就记住了。说起来挺复杂,其实是一处一处地盖,跟盖瓦房一个样,无非间数多一些。”

    “咱盖成五间大瓦房还不行吗?这在咱村就够气派的了。”

第一百零五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 
宏远娘(梁晓乐):“客房我想盖成双间的,客人住进去,有个活动的地方。五间房就得有一个堂屋,利用率太低。再说,五间也是修一条甬路,十间也是修一条甬路,算来还是十间的省。”

    梁晓乐是认定空间样式了,寻找一切理由来说服宏远爹。

    “要说也是这么回事,就依你。不过,得上外面请大建筑队去,咱村里会盖砖房的不多。”

    宏远娘(梁晓乐):“咱请大建筑队,连工带料,完全包出去。咱找个老成人在那里把着质量就行。这样还比较省事。”

    “这样钱上可就破费了。”

    宏远娘(梁晓乐):“咱不在小处里算计。要办的事还很多。”

    “还有什么事啊?”

    宏远娘(梁晓乐):“我还打算盖一排食堂,请个厨师,往后咱们和孩子,还有谢老先生、长工一家,全都吃食堂。省得我们一样一样供给他们了。大家在一块儿吃饭,保不准还节省了呢!”

    “一人难称百人心。这么多人在一起吃,有想吃这个的,有想吃那个的,不让厨师为难啊?”

    宏远娘(梁晓乐):“咱吃自助餐。”

    “什么叫做‘自助餐’啊?”

    宏远娘(梁晓乐):“让厨师多做几样,谁愿意吃什么就吃什么。”

    “这不乱了套了?”

    宏远娘(梁晓乐):“有什么乱套的?”

    “比如,有饺子有馒头,人们都愿意吃饺子,到时候。饺子不够了,馒头剩下了。还不一样有人撅着嘴。”

    宏远娘(梁晓乐):“这个也不难。时候长了,厨师自会摸索出经验。咱再喂上几头猪,把剩饭剩菜倒给它们,也浪费不了。”

    “要是这么说。咱家里就不起火了?”

    宏远娘(梁晓乐):“不再起火。全都吃食堂去。食堂里再安排个管事的,我也歇歇心。”

    “对,这些日子你确实够累的。”

    宏远娘(梁晓乐):“你也一样。雇个人把你替下来。你再慢慢地操这些心。其实,操心比卖力气还累。好在能解决你的腿……。”

    “我们雇谁送货呀?”宏远爹擓着后脑勺想了想:“你看,大哥行不?”

    宏远娘(梁晓乐):“让大哥送货。岂不是大材小用了?!不如雇个外人。两边都过称,出不了问题。让大哥给咱管建筑。毕竟是自己兄弟,上心!”

    “就怕大嫂不知又出什么幺蛾子?”

    宏远娘(梁晓乐):“我看大嫂那个人,就是嘴寒贱,爱贪小便宜。多给大哥一些工钱,她高兴还高兴不过来呢。大哥是个有主见的人,别看平时怕婆子,其实是不想和她一样。每年出去打一冬天的工。也挣不了几个钱。我看存粹是为躲她,图心静。”

    “嗯,那就让大哥给咱管建筑。让三大娘家的梁德恩给送货。她家人多,闲在。把不能有个挣钱的活路呢!”

    二(三)人正商量着,只听大门一响,庭院里便响起安桂花的大嗓门:“大兄弟、弟妹,歇了没有?”

    “大嫂哇,哪阵风把你给吹来了?”宏远娘起身往屋里迎接安桂花,把她让到八仙桌旁的椅子上。

    “哟呵,你们两口子商量什么事呀?这么神秘。哟,乐乐还没睡?来,大娘抱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