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带着异能兴农家 >

第65章

带着异能兴农家-第65章

小说: 带着异能兴农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老二的妻子前几年跟着相好的跑了,解老二从此一蹶不振,每日以酒消愁。酩酊大醉是常有的事。想不到最终还是毁在了这上面。

    解老二有个儿子解立君,当时十三岁。正跟着解老秀才求学。解老二这一死,解立君成了孤儿。解老秀才便收留在自己家里,老少四口相依为命。

    这一来,两家的十多亩地就没人种了。光靠解老秀才教书的那点薪水,又养不了老少四口。解老秀才考虑再三,辞掉教书工作,回家种起两个家庭的地来。

    怎奈他一生求学教书,庄稼活不内行,加之年龄又大了,地里的收成不足人家的一半儿。

    “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闰七月,上面派到天地林村一个祭天名额。解玉成又正好在被选范围内,抓阄时给抓到了。

    这样的事,几十年上百年一遇,又关系到生死存亡,抓到了只好认倒霉。解老秀才夫妇俩把眼泪都哭干了。唯一的希望是第二天能领会孙子,哪怕是一个被吓出毛病的孩子。

    第二天早起发现孩子没了,解老秀才躺在炕上三天没起来。要不是听说孙子得救了,这会儿,老命还不知保住保不住呢。

    “怪不得他一见解玉成就老泪横流,还说下辈子做牛做马来报答。”梁晓乐心想。

    宏远娘(梁晓乐):“大爷,我觉得你满腹学问,不教书育人怪可惜的。我给你商量一下,我在村里办一所学堂,聘请你来当先生。把大娘、解玉成,还有你的侄子都接来,我管吃管住,一年再给你三两银子,你看行吗?”

    “是啊,你可以把家里的地租出去,收些祖粮卖掉,又可以增加些收入。”宏远爹也劝道。

    “这个行!大爷,你既能发挥所长,生活还有保障,一家子还能在一起。”那五个家庭也七嘴八舌地劝说起来。

    解老秀才还有些犹豫不决,拿眼望了望老伴儿。

    “如果他来教书,我家成儿是不是也可跟着学了?”解老秀才的老伴儿问。

    宏远娘(梁晓乐):“那自然。我这几个干儿子,愿意来上学的,都可以来。就住在我家,和宏远他们一块儿念书、学文化。”

    “那敢情好,就是给你添麻烦了。我们拿伙食费。”金安母亲刚说完,其他四家也表示赞同。

    宏远娘(梁晓乐):“什么也不用拿。我的干儿子,我管饭,几个孩子吃不穷我。”

    “大爷,你来不来?你要来,我就不让金安走了。”

    “是啊,大爷,你有这个本事,就发挥出来吧。我也让我加颜辉跟着你学。”

    “来吧,大爷,你叫的可都是你的亲孙子和干孙子。”人们七嘴八舌,劝说起解老秀才。

    解老秀才有些激动,声音打着颤说:“不是我不愿意来。这样的条件,除了这里,没处去找。一来就四口,我是怕……”说着望了望宏远娘:“怕让你们太破费了。”

    宏远娘(梁晓乐):“这个你放心。我家的情况你们也看到了。常言说得好:‘留金留银,不如留本事’。东西不是主要的,只要孩子们有出息,这比什么都重要。”

    解老秀才本就是个明白人。经过一天的耳闻目睹,认准了这里有“神气儿”,富有,知道依附在这里绝对受不了罪。他又是有文化的人,相信“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在有“神气儿”的人家里做事,肯定能沾光。自己孙子得救就是证明。

    再说,人家救了自己的孙子,等于救了自己这条老命,把自己会的奉献在这里,比来世做牛做马报答不现实!何况还能拿薪水。

    “要是这么说,我,我就应下了。”解老秀才激动地说。

第一百零三章 泥鳅钻豆腐() 
“你什么时候来呀,大爷,我们好让孩子们过来。父亲高兴地说。让儿子上学是他最大的心愿,只因家里穷,附近又没有学堂,过去也只是想想而已。没想到因祸得福,认了门有“神气儿”的干亲,还实现了让儿子上学的心愿。

    “咳,给你们说实在的吧,我家里除了那几亩地,几间房,什么也没有了。把铺盖一卷,就能来。只看这边安排了。”

    宏远娘(梁晓乐):“有一处现成的闲院,三间北房,四间东西厢房。拾掇拾掇就能住人。现时孩子少,可以把西厢房当教室。开学以后,就着手盖一所新学堂。”

    “行!有现成的更好。我回去拾掇拾掇就来,也就三几天的事。”

    宏远娘(梁晓乐):“孩子们不愿回去的,就叫他们在这里。这几个孩子已经玩儿成一块了,寂寞不了。”

    “在他们吧。”金安父亲说:“愿回去就回去待几天,不愿回去就住下。只是太给你们添麻烦了。”

    开分店和办学堂,就这样定下来了。梁晓乐没想到事情会办的这么顺利,心里高兴。见他们说起了家长里短,这对梁晓乐没有什么意义。便离开宏远娘的怀抱,一个人蹦蹦跳跳到庭院里“玩儿”去了。

    井旁放着一个大木盆,木盆的清水里饿养着黑压压的泥鳅。由于都被异能逼出了肚子里的脏东西,木盆里的水清亮见底,黑红的泥鳅在里面,就如同在透明的玻璃器皿里一个样。

    梁晓乐欣赏了一下自己的杰作。猛然想起在村北苇子坑(qing)里抓泥鳅的那十一个孩子。泥地里有泥鳅不假,但绝不会抓这么多。今天上午很可能都撅着嘴而回。

    昨天抓了这么多,今天抓不着,或者抓很少,反差是不是太大了些!

    为了不引起他们的怀疑。今天最好还让他们多抓些。

    可自己不在现场,看不见摸不着,如何才能用异能呢?

    想起自己在未救祭天的男孩儿之前。曾在脑海中yy过营救方案。记得当时自己想到了遍地的长蛇,也想到了乱蹦乱跳的青蛙。其实只是在头脑中想了一想,又因为别的原因被否了。没想到竟然在抢男童的黑窝里出现了长蛇和青蛙。那情景。还真和自己想象的一个样。

    当时她听到后很震惊。怀疑是巧合,也怀疑是自己的异能能遥控发挥。究竟怎么,到现在自己还不知道所以然。

    今天正好试试,看是不是能遥控发挥!

    梁晓乐头脑中想象着苇子坑,想象着昨天泥鳅最多时的情景。然后驱动意念——管用不管用,一会儿他们回来就知道了。

    梁晓乐美滋滋地想着,在庭院里这里看看,那里瞅瞅。感觉无聊极了——直到这时她才发现,自己已经与那些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没有他们,她真不知道如何打发自己的时间。

    ………………

    中午吃昨天晚上蒸的大米干饭。主食就不用做了。热热就能吃。菜是一定要做新的。辛庆同夫妇在伙房里忙了一上午,做了十大几个菜。最后的一道汤菜——“泥鳅钻豆腐”。留给了宏远娘。

    “其实,我也并没有亲自做过。最后一次吃的时候,我还在娘家。觉得新奇,就仔细问了问全过程,记住了。”宏远娘笑呵呵地说:“不过呢,这道菜很合乎逻辑,我觉得可能行,也是为了哄孩子们玩儿。作好作歹,大家多包涵!“

    “啊,闹了半天,宏远娘也是在‘试验’啊!”梁晓乐在心里默默念道:“我这具小身体的娘亲哎,你一个“可能行”不要紧,别说那十一个小孩子了,就连我这两世为人有二十六年生活经历的人的胃口,都被你给吊起来了。你知道大家(尤其是小孩子)对这道菜有多期待吗?”

    不行,这道菜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梁晓乐赶紧凑过来,像个好奇的孩子一样,不离宏远娘左右。

    六家干亲的女人们,听说要做“泥鳅钻豆腐”,也都好奇地过来观看。

    “还从来没听说过有这道菜呢?”金安母亲说。

    “那是,咱又不下饭馆子,哪里会知道!”颜辉母亲说。

    “这吃头真是越来越多。小不点儿的泥鳅也能做出花样儿来。也不知是什么人发明的?”说话的马志涛的母亲。

    宏远娘说:“据说,这‘泥鳅钻豆腐’,起源于河南周口地区。说是一个叫邢文明的渔民,卖掉大泥鳅后,小的无人问津,只好带回家自己烹食。有一次,他为了调剂口味翻新花样,索性把小泥鳅和豆腐一起煮,并配以葱、姜、蒜等佐料,揭锅时却发现小泥鳅全钻进了豆腐里。”

    “泥鳅怎么会知道钻进豆腐里去呢?”杨庭广的母亲好奇地问。

    “豆腐和泥鳅放在冷水锅中,水温提升的快,豆腐慢,泥鳅在热汤中急得无处藏身,最后钻入还没有热透的冷豆腐里。”宏远娘介绍说:“这道菜又叫‘草船借箭’、‘汉宫藏娇’”

    “想不到这么一个小泥鳅,脑子也这么灵光。”

    一句话提醒了梁晓乐:泥鳅遇热往凉地方钻,靠的是本能。但是,这么多的泥鳅如果全往一块豆腐里钻,会不会把豆腐给挤烂了呢?或者这块豆腐里多,那块豆腐里少,岂不是美中不足?!如何才能让豆腐里的泥鳅均匀了呢?

    梁晓乐心里挂了个大大的问号。

    宏远娘一边和人们拉着呱,一边把吐尽肚内污物的泥鳅捞出来,放到锅里的冷水里,又把用盐水煮过晾凉的豆腐切成十方块放进去,然后是葱、姜、蒜等佐料。

    金安母亲见状,对宏远娘说:“宏远母亲(为了方便,她们互相称呼时,都带上亲儿子的名字),今天是九个孩子结拜后的第一顿午饭,是不是放九块豆腐,取‘天长地久’之意。”

    宏远娘笑笑说:“我有九个互相结拜的儿子,还有一个收养的孤儿小梁宏根。这孩子一过来,我就把他当亲儿子待了。我有一个亲儿子,八个干儿子,一个收养的儿子,算起来,我已经是十个儿子的母亲了。今天这十块豆腐,就代表着我的十个儿子。”

    “对,应该这样。”金安母亲赶紧打圆盘:“昨天你没说起来,我们也不知道这层关系。”

    “昨天是九个同龄的孩子结拜,我没提。”宏远娘继续说:“这十块豆腐,我还有一比:今天最称心的事,就是聘到了谢老先生。这多半年来,我家事事如意,就是孩子上学是个难题。我隔三岔五地教几个字,满足不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尤其是我这个小不点儿。”说着点了点身边的梁晓乐:“学堂一办起来,我就送十个孩子入学。孩子小,思想单纯,这十块豆腐就代表十个孩子洁白的心灵,你们说,好不好?”

    “你想的真周到。”

    “比喻的也很恰当。”

    “我看呀,咱把这道菜叫做十全十美,好不好?”

    “好啊,十块豆腐,即代表十个儿子,又代表十个学生,把今天的好心情全代表出来了。”

    几个女人七嘴八舌夸赞道。

    宏远娘满脸高兴,收拾好锅后,美滋滋坐在灶台前慢慢烧起火来。

    锅上盖着锅盖,但梁晓乐似乎听到了锅里泥鳅“噼里啪啦”的蹦跳声。想起刚才杨庭广母亲说过的话和自己心里的那个大问号,又听到说“十全十美”,要是让十块豆腐里每块钻进十条泥鳅,凑个双十,那才叫真正的“十全十美”呢!再让泥鳅有的露着头,有的露着尾,既应了“草船借箭”,还落实了“汉宫藏娇”,给劫后余生的这些人们增加一些欢乐气氛和喜庆色彩。

    梁晓乐心里这么想着,头脑里想象着每块豆腐里钻十条泥鳅,然后驱动意念——

    待锅里冒出蒸腾的热气后,宏远娘掀开了锅盖。梁晓乐第一时间伸头向锅里望去——

    哇塞!每块豆腐里都均匀地横三竖四地钻进了泥鳅,有的泥鳅露着小尾巴,有的泥鳅露着小脑袋,把光滑的银白豆腐变成了黑刺猬,成了真正的“草船借箭”!

    正在这时候,抓泥鳅的孩子们也回来了。今天提回来的不比昨天少。梁晓乐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泥鳅钻豆腐的事已经让她忍不住想大喊大笑了,见了小伙伴儿回来,借着这个劲儿高兴得大声招呼道:“你们快来看呀,泥鳅钻到豆腐里去了。”

    小孩子们手也顾不得洗,“呱哒呱哒”跑来看。一个个拍着泥手欢呼道:

    “哇塞,真好玩儿。今天吃上泥鳅钻豆腐了!”

    “今天吃这个,明天吃我们今天抓的。”

    “我们天天吃泥鳅钻豆腐。”

    “今天泥鳅也很多吗?”梁晓乐故意问。

    “多得很。”窦金安说:“不过,一开始没有,半上午我们也就抓了十来条。正打算不抓了,要回来的时候,忽然多起来。跟昨天的一样,泥鳅一抓一把。要不,怎么回来晚了?!”

    “哎呀,我还不如去哩?”梁晓乐故作遗憾地说。心里却乐开了花——她的异能能遥控发挥被证实了!

    吃饭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