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回北魏 >

第46章

重回北魏-第46章

小说: 重回北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拓跋慎站起身拱手道:“儿有一议,请奏于父皇陛下”

    皇帝和冯诞,蒋少游等人都看向拓跋慎。皇帝持礼甚严,对拓跋慎冒然发言有点不大高兴,但是还是说道:“卿有何话说?”

    拓跋慎知道皇帝这是不高兴了,这里不是太华殿,所以礼仪不必如朝礼一般严肃,更不必对他称“卿”。

    “禀父皇陛下,太极殿形制不明,若只闭门猜度,终不可得其实,方今正要遣使南朝,莫若以蒋君少游同去建康,观其仪制,蒋君博识强记,必能得其精要而归。”

    “啪!”皇帝听罢,抛下手中表疏,只觉拓跋慎所言甚有道理,不需多加思索便道:“我儿所言甚善,朕方要委派李彪再去南朝,正不能得一副使同去,我儿所言,副使可定矣!”转过头对蒋少游道:“卿可为李彪之副,同去南朝,观其仪制。必得南朝真意方可!”

    “臣遵旨!”

    。。。。。。。

    皇帝看着蒋少游等人退出殿外,回过头对拓跋慎笑道:“二郎今日所献良策,得解为父之难,日后若是有什么请求,可与为父说。”

    拓跋慎这几日在中音殿和清潇院中,少有外出,还没听说皇帝已经决定好了派李彪出使的事,现在又加上蒋少游,恐怕这两日就要成行了,本来他还以为还有几天功夫再仔细想想,就算要去也好想点说辞。现在看来时间来不及了,今天若是出了殿,这几天恐怕不会再得到宣召。现在还没下明诏,若是下了诏书之后再来求告也来不及了。

    咬咬牙,拓跋慎走到皇帝面前,下拜道:“儿有一不情之请,还请父皇陛下恩准!”

    皇帝愣然,旋即问道:“二郎有何求?可说来。”

    “儿思往南朝一游。”拓跋慎稽首拜道

第76章 张嫔故往() 
拓跋慎的话把皇帝和冯诞都镇住了,两人都没想到他竟然会提这种要求,皇帝沉默了一下,问道:“二郎何以会有此念?”

    “儿有幸生于天家,不需如贫家子弟一般,不得成年就出没于山林水泽之中,为一果一麦行走于野间。十三从役,六十尚不得归。儿虽然不如他们,也想为大魏尽一份心力。”

    皇帝摇摇头道:“我儿有此为国之心甚好,只是你现在年岁幼小,还不到为国效力的时候,只当用心攻读诗书,习于军马,日后有所成,不论从文从武,都能为国出力。”

    “儿读史书,过去历代的君王及其子弟,都是或生于深宫之中,或长于妇人之手,一生足迹不过辗转于尺寸之间,待其成长,困于俗务,即便因为见识不足而为群下所蒙蔽,也没有多余的精力时日再去加以历练。我族本在阴山以北,族中健儿十岁便可弯弓盘马,十五岁即可随驾出征。儿今已有十岁,也不能说是幼小,希望父皇能够允许儿乘此闲暇之机,蹈季札习礼之余迹,效史公求学之赤心。”

    “南朝大魏匹敌,萧氏以臣子弑君篡夺,本性凶狡,你既为朕子,在南朝看来乃是奇货,若是萧颐强留你作为质子,为父如何能安心?”

    “此节儿亦想过,萧道成以诡巧微功篡取刘氏,江南门宦惧其武力而不能抗,心实不服,此情萧氏岂得不知?故而多年来以虚位待刘氏故旧,伪行仁义,诈取声誉以收人望。现今我朝与江南息兵积年,使者相望于道,国书往返江淮,江南百姓多蒙此惠,都不愿再起刀兵。萧赜此人有守成之节,而无武功之心。必不敢为取祸之计,擅起刀兵。况南朝自视中华正朔所在,言必称仁德礼教,儿以使者之身前去,萧赜岂敢犯天下之大不韪?萧赜如强留儿,建康不过多一客尔,其虚伪之情则不攻自破。徒为人所笑。”

    皇帝听罢,说道:“二郎此言虽有理,只是其中还是有些风险,萧赜之心难测。你要游学,大魏之境何处不可,何必要去江南?”

    “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方今与大魏匹敌者,只有江南一朝,父皇有再造中华之心,儿愿为王前驱,一观南朝之政。昔日赵主父潜图关中,伪作使者前去观秦昭王之虚实。当时秦强赵弱,嬴稷虎狼之心,赵主父犹敢一探,况儿此去,危险不若赵主父,又有何惧?”

    皇帝站起来踱步良久,说道:“二郎所请,为父已知,待为父仔细想想,再做答复。”

    “今日叫你来,为有一事要告诉你。你母家外舅张绍由武阳令转授乐安太守,现暂居在主客令张彝家中,你明日可去探望。且先去吧!”

    拓跋慎不及多想五年未再见过的母舅张绍的事,站起来,长揖道:“是,儿告退。”

    皇帝等拓跋慎出了皇信堂,回到御床上坐下,问冯诞道:“以王舅看来,子慎此请,可行乎?”

    。。。。。。。

    拓跋慎出了皇信堂,不再去想去南朝的事,反正该说的都说了,成不成只看皇帝的意思,如果皇帝坚持不肯,那就只能说是天意使然了。

    现在他只想去看看五年没见过的母舅张绍。这五年来,拓跋慎没有得到这个没见过多少次的舅舅的的消息。可是皇帝要他明天再去,现在也只能先回中音殿了。

    回到中音殿,拓跋慎先去见了冯清,说了明日要去看看外舅的事,至于去南朝的事,这事未必能成,就懒得说了,再者,冯清肯定不愿意他去,还是瞒着吧!

    之后又去了清潇院中,禀告了曹贵人明日出宫的事,然后去卧寝中,取出一个放在枕头下的木盒,这里面放着拓跋慎生母张嫔生前留下的一些写给母家人书信,这些信直到去世前都没有送出去,因为张家当时已经是人丁不旺,平城之中根本没有亲人留居,所以这些信只能放在一起存着,是拓跋慎在收集母亲遗物的时候发现的,这些年都当作宝物收藏起来,放在枕头下面,都没有打开过。

    说起母亲张嫔的出身,拓跋慎以前还问过。他的母亲也属于“平齐户”。

    “平齐户”就是献文帝在位年间所征服的,原来由刘宋统治的青齐地区的豪族和民户。

    刘宋猪王刘彧即位以后,刘宋孝武帝刘骏的儿子刘子勋不服,起兵夺位,当时刘子勋声势浩大,刘彧的地盘一度只限于建康周围。当时清齐之地也为这件事站队,时任徐州刺史的薛安都站在刘子勋一边。刘子勋被镇压以后,薛安都心中不安,派人去建康请成,声称自己愿意面缚请罪。刘彧不顾萧道成等人劝阻,派遣重兵去迎接愿意“面缚”的薛安都,薛安都当然不会真去面缚,于是转头向北魏请降。

    北魏见机会难得,派遣了慕容白曜领军进入青齐,和薛安都等人一起攻打效忠于刘宋的郡县。张嫔的祖父张谠当时担任东徐州刺史,属于当地土人,刘宋败退以后就投降了北魏,因为他官高职显,所以当时北魏给他的虚礼待遇也很不错,仅次于薛安都和毕众敬等人。

    除了张谠,还有清河崔氏的崔道固等人都是因为势穷力屈才投降的,比不得薛安都等人,所以朝廷把他们全部迁到了平城,只给他们虚官和爵位。这些原来抵抗过北魏的民户被迁到阴馆县居住,在那里设置了“平齐郡”,凡是被迁到平城附近的原青齐民就被称作“平齐户”。

    平齐户开始的地位都很低,属于被观察,改造人群。后来时间长了,朝廷为了安抚他们就征召一些过往历史还算好的青齐豪族女子进宫,张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召进宫的。也正是因为“平齐户”的出身,她才在生下拓跋慎之后,被升为嫔而不是像高照容那样成为贵人。

    宫禁之中规矩甚严,不是谁都有像冯家姊妹一样的母家,家势不好,自然就要循规蹈矩,战战兢兢。张嫔进宫以后,只有在逢年过节大朝会那日才会见到家人,连话也说不尽兴,心里面的千言万语也只能写在纸上。

    张绍是张嫔的第二个哥哥,她在母家排行第三。两人的父亲都是张谠的长子张敬伯,自从张谠去世以后,张家接连遭受不幸,接二连三有人故去,到现在,全家人户还不足十人而已。说起来被称为清河张氏豪族一支,实际上早就衰落了,张绍这个县令做了七年,才得以转为太守,对此时的张家来说,已经是走了大运了。

第77章 拜访张家() 
第二天辰时末,拓跋慎才带着陆光从清潇院中出发,他昨日来了清潇院以后就没有再回中音殿,而是留宿在这里,与曹贵人聊到了深夜才回去睡下,是以第二日起的有些晚了。

    到了止车门后,这里已经停着一辆牛车,还有几个将要跟着他一起出宫的内宦。这是昨日皇帝说了这件事以后,拓跋慎出殿时拜托了张瑁为他准备了牛车,牛车平稳又慢,最适合在人数众多的城内驾车,而且陆光还要一路步行跟随,牛车更方便。

    张绍为什么会借住在张彝家中,拓跋慎并不清楚,能到了借住的交情,想来不是兄弟就是亲友,可是母亲张嫔以前没说起母家有个叫张彝的人,所以对于张绍和张彝是什么关系,拓跋慎也迷糊。

    带着这个疑问,拓跋慎还特意去了白台,调阅了张彝的资料查看,张彝不是什么尚书,镇将之类的高官,所以他的资料也不是什么保密型的,是以拓跋慎能轻松拿到这些档案,不过也都仅限于表面上的,能见人的档案,那种不能透露的,人家自然也不敢给他看,再说拓跋慎也不需要。

    在仔细看过张彝的资料之后,拓跋慎才明白过来,原来张彝也与“平齐户”有些许关系,他们家和母亲张嫔母家一样,早年都是祖上跟随慕容德一起去的青齐的,有可能还会是同族也说不定。张彝的祖上张幸还做过慕容氏的东牟太守,后来在刘裕破灭南燕的时候,带着家族人众和一些东牟百姓一起投靠本朝,算是早期投效的功臣。可能在当时就与母亲外家有渊源也说不定。后来外曾祖在投降并被迁到平城以后,两家又亲慕起来。至于母亲没说起与张彝家旧交的事,可能是因为母亲并不认为张彝是同族吧!毕竟当今社会上,那些地方家族为了壮大家势,就喜欢和同姓通宗,这种情况也得到了社会上的承认,像荥阳郑氏,指的是郑羲一家,可是如果有同姓郑氏的非郑羲家族的少年子弟在外说自己出身荥阳,别人就会把他当作郑羲的族人而不会去深究到底是不是。这种情况很普遍,说白了就是互借声势罢了。

    张彝家在哪里,拓跋慎不知道,幸好张瑁也想到了这一节,给他安排的几个随从里面有一个对平城的各个里坊分布大致通知。张彝的平陆候邸所在倒也清楚,在用了半个多时辰,走走停停之后,总算到了张彝家。

    说起张彝平陆侯的爵位,有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拓跋慎外曾祖张谠的爵位也是平陆侯,这也算是本朝的一大特色了,可能是因为都是出身清河张氏,所以朝廷才这么封的,像这种爵位名称相同的也不止清河张氏一家。

    拓跋慎命令将牛车停在路边,自己下了车,吩咐陆光进去通报,就说清河张氏故人子弟来访。他现在穿着胡服,冒充清河张氏子弟不合适,会被守门人当作蓄意找事的。

    张家的奴仆得了陆光的话,自然要出来看一看,见拓跋慎虽然面生,却衣着气势不凡,很可能是大家子弟,于是进去通报。只片刻就出来说道:“家君有请。”说着就在前面带路。

    拓跋慎和陆光二人跟在张家奴仆后面,穿过前院后过了二层门户才进了张家的正堂。

    张彝和张绍此时正在接待两位前来探望张绍的清河故交来客,张绍来他家已经三日了,从昨日起就有不少以前出身青齐郡县和一些张绍交好的友人前来拜访。今天一早又有两位清河崔族故旧同来,本来张彝打算先陪着张绍一起去拜访中书侍郎高聪,没想到又来了客人,只能先把去高聪家拜访的事放一放再说。没想到刚刚招待崔家兄弟不久,水都没喝完一盏,又得到门仆通报有本家的故旧少年子弟来访。

    “家君,客人到了。”奴仆先进去报道

    张彝张绍和两位崔氏客人这才陆续从坐床上起来。一起向着门外走去。刚刚听到门仆说是张家故交子弟,又是个少年郎君,所以他们也没有出去迎接,以为是哪家故交因故不能亲自来拜访,所以派了家中子弟前来致意的。不过现在人也经到了,再坐着就失礼了。

    拓跋慎站在堂外,看见张彝等四个人走出正堂。虽然已经五年没有再看见阿舅,拓跋慎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四人之中的张绍,快步上前长揖道:“甥慎拜见伯舅,伯舅在外五年,未想今日方得再见。”

    张绍跟在张彝身边一起出了正堂,看见拓跋慎后初时还觉得面善,毕竟五年时间,拓跋慎的变化有些大,张绍都有些认不得了。待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