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白话史记 >

第52章

白话史记-第52章

小说: 白话史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鸟,其羽毛泡成的毒酒也叫作“鸩”。 ⑧言外之意是不杀你的后人。



先时庆父与哀姜私通,欲立哀姜娣子开。及庄公卒而季友立斑,十月己未,庆父使圉人荦杀鲁公子斑于党氏。季友奔陈。庆父竟立庄公子开,是为湣公。



湣公二年,庆父与哀姜通益甚。哀姜与庆父谋杀湣公而立庆父。庆父使卜袭杀湣公于武闱。季友闻之,自陈与湣公弟申如邾,请鲁求内之①。鲁人欲诛庆父,庆父恐,奔莒 。于是季友奉子申入②,立之,是为釐公。釐公亦庄公少子。哀姜恐,奔邾。季友以赂如莒求庆父③,庆父归,使人杀庆父,庆父请奔,弗听,乃使大夫奚斯行哭而往。庆父闻奚斯音,乃自杀。齐桓公闻哀姜与庆父乱以危鲁,乃召之邾而杀之,以其尸归,戮之鲁④。鲁釐公请而葬之。



①请鲁:请求鲁国人。 ②:奉:跟随。 ③求庆父:要求把庆父引渡回鲁国。④戮:陈尸示众。



季友母陈女,故亡在陈①,陈故佐送季友及子申②。季友之将生也,父鲁桓公使人卜之,曰:“男也,其名曰‘友’,间于两社③,为公室辅④。季友亡,则鲁不昌。”及生,有文在掌曰:“友”,遂以名之,号为成季。其后为季氏,庆父后为孟氏也。



①亡:逃亡。 ②佐送:帮助护送(季友和子申回鲁国)。 ③位于两社之间,意指成为执政大臣。古诸侯库门之内、雉门之外为外朝,左右有周社、亳(bó;,博)社。诸臣多于外朝处理政事。 ④公室:即国君之家族。辅:辅佐之臣。



釐公元年,以汶阳、鄪封季友。季友为相。



九年,晋里克杀其君奚齐、卓子。齐桓公率釐公讨晋乱,至高梁而还,立晋惠公。十七年,齐桓公卒。二十四年,晋文公即位。



三十三年,釐公卒,子兴立,是为文公。



文公元年,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三年,文公朝晋襄公①。



①据《左传》载,文公二年时晋国因为文公不朝晋,来鲁讨伐,文公去晋。晋君派阳处父与文公盟而辱文公。本年,晋人又认为去年做法太过火,所以重新进行盟约仪式。参见《〉左传? 文公二年、三年》。



十一年十月甲午,鲁败翟于咸①,获长翟乔如,富父终甥舂其喉②,以戈杀之,埋其首于子驹之门③,以命宣伯④。



①翟:通“狄”,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②舂:通“冲”,直刺。 ③子驹之门:鲁国都北郭有三门,最西称子驹门。 ④此指用“乔如”来给叔孙得臣之子(宣伯)命名。按此次战胜翟人、追获长翟乔如,主要是鲁大夫叔孙得臣的功劳,当战斗时,得臣是主帅,富父终甥是车右(战车上位于右面保护主帅之人)的副手。详见《左传?文公十一年》。得臣给自己的儿子起名“乔如”是为了纪念此战的胜利和自己的功绩。



初,宋武公之世,鄋瞒伐宋①,司徒皇父帅师御之,以败翟于长丘,获长翟缘斯。晋之灭路,获乔如弟棼如。齐惠公二年,鄋瞒伐齐,齐王子城父获其弟荣如,埋其首于北门。卫人获其季弟简如。鄋瞒由是遂亡。



①鄋瞒:北方狄族一部落名。亦称“长狄(翟)”。相传其为防风氏之后代,夏商时称为汪芒氏,周代称为长狄氏。



十五年,季文子使于晋。



十八年二月,文公卒。文公有二妃:长妃齐女为哀姜,生子恶及视;次妃敬嬴,嬖爱①,生子俀。俀私事襄仲②,襄仲欲立之,叔仲曰不可。襄仲请齐惠公,惠公新立,欲亲鲁,许之。冬十月,襄仲杀子恶及视而立俀,是为宣公。哀姜归齐,哭而过市,曰:“天乎!襄仲为不道③,杀適立庶!”市人皆哭,鲁人谓之“哀姜”。鲁由此公室卑⑤,三桓强⑥。



①嬖(bì;,必),爱:宠幸。 ②私事:事,本意为事奉。此处私事指暗中笼络。③不道:即无道。④恶、视为正妃所生,是嫡子:俀(ēi,危)是次妃所生,是庶子。所以说“杀適(嫡)立庶。” ⑤卑:衰微。 ⑥三桓:鲁桓公三个儿子形成的仲孙氏(庆父之后)、叔孙氏(叔牙之后)和季孙氏(季友之后)三个贵族家族。



宣公俀十二年,楚庄王强,围郑。郑伯降,复国之。



十八年,宣公卒,子成公黑肱立,是为成公。季文子曰:“使我杀適立庶失大援者,襄仲。”襄仲立宣公,公孙归父有宠。宣公欲去三桓①,与晋谋伐三桓。会宣公卒,季文子怨之②,归父奔齐。



①去:除掉。 ②怨之:怨恨襄仲之子公孙归父。



成公二年春,齐伐取我隆①。夏,公与晋与郤克败齐顷公于鞌②,齐复归我侵地。四年,成公如晋,晋景公不敬鲁。鲁欲背晋合于楚,或谏③,乃不④。十年,成公如晋。晋景公卒,因留成公送葬,鲁讳之⑤。十五年,始与吴王寿作梦会钟离。



①其详载于《左传?成公二年》。 ②指“齐晋鞌(ān,安)之战”,详参见《齐太公世家》。 ③谏者乃季文子。据《左传?成公四年》:“秋,公至自晋,欲求成于楚而叛晋。季文子曰:‘不可。晋虽无道,未可叛也。国大、臣睦,而迩于我,诸侯听焉(服从晋国),未可以贰(背叛)。《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岂)肯字(爱)我乎?’公乃止。” ④不:同“否”。 ⑤此指《春秋》记事之笔法。鲁成公送葬是一种屈辱,所以《春秋》讳言此事,并连正常的“葬晋景公”都不记载。



十六年,宣伯告晋,欲诛季文子,文子有义,晋人弗许①。



①此事详载于《左传?成公十六年》。宣伯与成公母穆姜私通,穆姜按宣伯之意强迫成公除掉孟献子、季文子及其家族。成公不同意,宣伯又向晋国大夫郤(vì;,细)犨(cōu,抽)说二人坏话。当时季文子随成公与晋军在一起,宣伯想让晋人杀季文子,自己在国内杀孟献子。晋人囚禁季文子,晋大夫范文子说:“季孙(季文子)于鲁,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可不谓忠乎?信谗慝而弃忠良,若诸侯何(怎么向诸侯交代)?”晋人终于释放季文子。



十八年,成共卒,子午立,是为襄公。是时襄公三岁也。



襄公元年,晋立悼公。往年冬,晋栾书弑其君厉公。四年,襄公朝晋。



五年,季文子卒。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以相三君①。君子曰:“季文子廉忠矣②。”



①三君:指鲁宣公、成公、襄公。 ②见《左传?襄公五年》所引君子之评论。



九年,与晋伐郑。晋悼公冠襄公于卫①,季武子从②,相行礼。



①冠:冠礼。古代童子长到成年须进行的一种礼仪。天子、诸侯十二而冠,襄公本年十二岁,应行冠礼。 ②据《左传?襄公九年》季武子说:“君冠(国君实行冠礼),必以裸(guà;n,灌,以香酒酹地)享(通“飨”)之礼行之,以金石之乐节之,以先君之祧(庙)处之。今寡君在行(道途之中),未可具也,请及兄弟之国而假备(借用诸设备)焉。”晋侯答应,到了卫国,借卫成公之庙及其钟磬而举行襄公冠礼。



十一年,三桓氏分为三军①。



①此前鲁有二军,季武子想专权于鲁国,故增设一军,而由仲孙、叔孙、季孙三氏分别掌握。



十二年,朝晋。十六年,晋平公即位。二十一年,朝晋平公。



二十二年,孔丘生。



二十五年,齐崔杼弑其君庄公,立其弟景公。



二十九年,吴延陵季子使鲁,问周乐,尽知其意,鲁人敬焉①。



①参见《吴太伯世家》中季札观乐事。



三十一年六月,襄公卒。其九月,太子卒。鲁人立齐归之子裯为君,是为昭公。



昭公年十九,犹有童心①。穆叔不欲立,曰:“太子死,有母弟可立,不即立长。年均择贤②,义钧则卜之③。今裯非適嗣④,且又居丧意不在戚而有喜色⑤,若果立,必为季氏忧。”季武子弗听,卒立之。比及葬⑥,三易衰⑦。君子曰:“是不终也⑧。”



①指昭公幼稚不庄重。 ②钧:通“均”,相等。 ③义钧:贤能相等。④裯为襄公妾所生,为庶子。 ⑤戚:悲伤。 ⑥襄公六月辛已死,十月癸酉葬,殡停约四个月。⑦衰(cī,崔):同“缞”,丧服。四个月穿坏了三件丧服,说明昭公顽皮止极。⑧不终:不得善终。



昭公三年①,朝晋至河,晋平公谢还之,鲁耻焉。四年,楚灵王会诸侯于申,昭公称病不往。七年,季武子卒。八年,楚灵王就章华台,召昭公。昭公往贺,赐昭公宝器;已而悔,复诈取之②。十二年,朝晋至河,晋平公谢还之。十三年,楚公子弃疾弑其君灵王,代立。十五年,朝晋,晋留之葬晋昭公,鲁耻之。二十年,齐景公与晏子狩竟③,因入鲁问礼。二十一年,朝晋至河,晋谢还之。



①据《十二诸侯年表》及《左传》,应为“二年”。 ②据《左传? 昭公七年》载,楚王赠昭公大屈之弓,又后悔,楚大夫见昭公,说:“以前齐、晋、越三国都想要此弓,楚王不给。现在您拿回去,要好好把守宝弓,防备三国起兵夺宝。”昭公害怕,把弓又还给楚王。 ③竟:同“境”。



二十五年春,鸲鹆来巢①。师己曰:“文、成之世童谣曰②:‘鸲鹆来巢,公在乾侯。鸲鹆入处,公在外野。’”



①鸲(qú;,渠)鹆(yù;,浴):即八哥鸟。据《集解》引《周礼》、《公羊传》之语,当时认为鸲鹆一般不到济水以北,而且穴居。现鸲鹆到了北方的鲁国而且巢居,是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②童谣详见《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



季氏与劶氏斗鸡,季氏芥鸡羽①,劶氏金距②。季平子怒而侵劶氏,劶昭伯亦怒平子。臧昭伯之弟会伪谗臧之氏③,匿季氏④,葬昭伯囚季氏人。季平子怒,囚臧氏老⑤。臧、劶氏以难告昭公。昭公九月戊戌伐季氏,遂入。平子登台请曰:“君以谗不察臣罪,诛之,请迁沂上。”弗许。请囚于鄪,弗许。请以五乘亡,弗许。子家驹曰:“君其许之。政自季氏久矣,为徒者众,众将和谋。”弗听。劶氏曰:“必杀之。”叔孙氏之臣戾谓其众曰:“无季氏与有,孰利?”皆曰:“无季氏是无叔孙氏。”戾曰:“然,救季氏!”遂败公师。孟懿子闻叔孙氏胜,亦杀劶昭伯。劶昭伯为公使,故孟氏得之。三家共伐公,公遂奔。己亥,公至于齐。齐景公曰:“请致千社待君⑥。”子家曰:“弃周公之业而臣于齐,可乎?”乃止。子家曰:“齐景公无信,不如早之晋。”弗从。叔孙见公还,见平子,平子顿首⑦。初欲迎昭公,孟孙、季孙后悔,乃止。



①芥:通“介”,护甲。 ②金距:在鸡爪上装金属套。距,鸡爪。 ③伪谗:造伪诬陷。 ④匿季氏:藏于季氏之家。 ⑤老:大夫之家臣。 ⑥社:古以二十五家为一社。 ⑦顿首:叩地而拜。形容季平子由于把国君赶走而觉不安。



二十六年春,齐伐鲁,取郓而居昭公焉。夏,齐景公将内公,令无受鲁赂。申丰、汝贾许齐臣高龁、子将粟五千庾①。子将言于齐侯曰:“群臣不能事鲁君,有异焉②。宋元公为鲁如晋,求内之,道卒。叔孙昭子求内其君,无病而死。不知天弃鲁乎?抑鲁君有罪于鬼神也?愿君且待。”齐景公从之。



①庾(yǔ,雨):古代容量单位,十六斗为一庾。②有异:有许多怪现象。



二十八年,昭公如晋,求入①。季平子私于晋六卿②,六卿受季氏赂,谏晋君,晋君乃止,居昭公乾侯。二十九年,昭公如郓。齐景公使人赐昭公书,自谓“主君”③。昭公耻之,怒而去乾侯④。三十一年,晋欲内昭公,召季平子。平子布衣跣行⑤,因六卿谢罪。六卿为言曰:“晋欲内昭公,众不从。”晋人止。三十二年,昭公卒于乾侯。鲁人共立昭公弟宋为君,是为定公。



①人:流亡在外的国君归国为君。 ②私:贿赂。 ③“自”字应据《六国年表》及《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删。此乃齐景公称鲁昭公为“主君”。“主君”是对大夫的称谓,齐侯把昭公视同一个大夫,因此昭公以为耻。 ④去:至。《六国年表》作“之”,去往之意。⑤跣:赤脚。⑥因:通过。



定公立,赵简子问史墨曰:“季氏亡乎?”史墨对曰:“不亡。季友有大功于鲁,受鄪为上卿 ,至于文子、武子,世增其业①。鲁文公卒,东门遂杀適立庶,鲁君于是失国政。政在季氏,于今四君矣②。民不知君,何以得国!是以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