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别信任何人 >

第36章

别信任何人-第36章

小说: 别信任何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叮铃!叮铃!叮铃!……”全家正围在桌前吃饭的母鸡一家,听到门铃响了,鸡妈妈问:“谁呀?”黄鼠狼说:“鸡大婶,我来给您拜年了。”母鸡一听是黄鼠狼,于是,她连忙对鸡宝宝说:“孩子,黄鼠狼来了,你快从后门出去叫黑猫警长来!”在门外等了一段时间的黄鼠狼有点急了,他说:“鸡大婶,快开门呀!”。母鸡说道:“来了,来了。”黄鼠狼见门开了,便假惺惺地说:“鸡大婶,近来身体可好?”“好呀,谢谢你对我的关心。”母鸡沉着地说。“鸡大婶,这是我给你的礼物,以前,我们的祖先发生过一点小矛盾,今天,我是诚心诚意来向你道歉的。”黄鼠狼面带微笑地说。

    母鸡慈祥地说:“哦,原来你是为这事来的呀!。只要你以后不再吃鸡,不偷东西,不打小动物的主意,我就原谅你!”黄鼠狼连忙点头答应,并说自己以后一定改正的。但是,就在鸡妈妈全心放松警惕的时候,黄鼠狼凶狠地向母鸡扑了过去。

    “江山难移,本『性』难改。”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一个具有恶劣『性』的人,是很难改变其本『性』的。社会上就是有那么一些人,别人受过他

    看清了很多带着面具像你示好的人,另外,你也要带上面具,小心做事。过河拆桥,用人在前这些还都是小事,只要他不在关键的时候你落井下石,这就是恩赐。

    商场如战场,作为你的竞争对手,无论他对你如何,“热情”也罢,冷嘲热讽即可,无非都是为了达到一个主要目的,那就是在与你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当然,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能排除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他真的欣赏你,想与你成为私下的好朋友。但是,在商场上,这种情况是少之又少的。

    一般情况下,你的对手对你表现“热情”或者示好,就是希望取得你的信任,从面从你处得到你公司的最新产品信息和一些投资动向之类的信息,从而知己知彼,在以后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他也可能是想让你放松警惕,而后轻易套出贵公司的弱点,从而一击致命。

    所以,面对对手的示好或“热情”,隐藏了什么不很重要,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够有效的隐藏需要隐藏的,暴『露』需要暴『露』的。

    感悟:

    其实,在现代企业,竞争对手之间并不是老死不相往来,而且其合作『性』也在日益加强!所以,即使竞争对手友善接近似有企图,我们也不能拒之门外而置之不理。这样的企业是没有办法在社会中生存的。另外,通过对手的主动送上门,我们也可以有技巧『性』、轻松地多了解一下自己的竞争对手,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难道你就不想接近你的对手了解更多吗?

    2。怀疑真相,用事实说话

    一切不能用理『性』来认识的东西都是可怀疑的,即使是面对真理也要再三考虑。真理是没有终点的,所以对于真理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身边的很多人往往都是听见风就是雨,不管遇到什么事,几乎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就信以为真,跟着肇事者后边肇更大的事。比如,“西藏打砸抢事件”、“火炬传递风波”、“cnn辱华事件”、“地震捐款”以及“辽宁女辱骂四川灾民案”等等,好像我们的民族情绪总是那么容易被激起。在现实生活当中的聊天里提到这些话题大家相对的言谈举止还比较理智,但是特别是一到了网上,大家的隐私被保护以后,大家可以随便发表言论以后,这些理智就慢慢被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感所代替,并没有仔细思考自己这样做到底是不是能帮助事情更好的发展,也从来没有怀疑过事情背后的真相是怎么样的。

    眼见不一定为“实”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事事都要亲眼看到才放心。这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话,它似乎也是一句至理名言。然而眼见就真的为实吗?不一定!在一定的场合,眼睛所看到的,或者是耳朵所听到的不一定为实。要知道,视觉作为最直观获取信息的渠道并不是绝对的靠,我们很多时候往往被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蒙骗。

    据说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一名弟子。有书载,在颜回死的时候,孔子悲痛得不能自已。另外,孔子曾在人前背后多次夸奖颜回“贤哉回也!”可见,颜回的人格品行在孔老夫子的心目中是很好的。

    有一次,孔子领着众弟子到处奔波,困于陈蔡,最后是连野菜汤也喝不上。连续七天滴米未进的孔子感到体力不支,于是大白天地就躺在床上睡觉了。

    然而,就在孔子“昼寝”的时候,他的学生颜回讨米回来,在那儿烧起饭来了。孔子在『迷』『迷』糊糊之中闻到了饭的香味,他知道饭快烧熟了。他眯着眼看颜回在灶上灶下忙活,谁知说时迟那时快,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是颜回在喻吃吗?孔子也在怀疑,但是,圣人毕竟是圣人,孔子并没有匆匆地下结论,也没有采取过激的行动。只见孔子“佯而不见之”,装作什么也没看见,坐起来,对颜回说:“今天我梦见了先父,这饭很干净,我要选择用它祭过父亲后再吃。”这时,颜回急忙说:“这可使不得,刚才烟灰落进饭甑,沾了点灰,但我想到,这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就抓起来吃掉了。”

    于是,孔子感慨地说:“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可是,有时候眼见也不一定为实,所以,以后我们要把一件事情完全弄清楚后,再下结论。

    眼见不一定为实,耳闻不一定为真。”看到的,不一定是本质。听到的,不一定是心声。看到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的时候,相信以一般常人之理念,孔子就该怀疑颜回因饥饿难当就背地里偷嘴了。我们知道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孔子略施小计,便探明了事情的真相。但是,试想一下,如果颜回遇到的不是孔了,而是一个心胸狭窄、多疑好忌、表面上不动声『色』、背地里喜欢罗织构陷的领导,那结果又是怎么的呢?所以,人要谨记:无论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在作什么,定要找出事情的真相,不可轻易相信谣言,人生亦如此,凡事要学怀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要轻易地相信自己的眼睛。与人交往时,要全面地、客观的去观察一个人。既看他的过去,又看他的现在;既看他的优点,也看他的缺点;既看他说的怎样,更看他做的怎样;既听他本人的表达,也听他身边人的评价;既看他现在的表现,也看他今后的发展潜力……总而言这,我们要学会怀疑,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客观、全面的看准一个人,才能使自己不上他人的当。

    真相在怀疑中永恒

    “智子疑邻”的典故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人遗失了一把斧头,他怀疑被隔壁的小孩偷走了。于是,他就暗中观察小孩的行动,在观察的过程中,他发现,无论是是言语与动作方面,还是小孩的神态与举止上,怎么看都觉得是这个小孩子偷了他的斧头。但是由于没有证据,所以他也就没有办法揭发。

    几天过去了,这个丢失斧头的人在忽然在后山找到了他的那把遗失的斧头,原来是自己不小心弄丢的,看来,真是冤枉了那个孩子。另外,他发现,从那以后他再去观察隔壁的小孩,再怎么看也不像是会偷他斧头的人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人在在丢失斧头和找到斧头之后,对隔壁小孩的态度完全不一样。其实,那个小孩是没有任何变化的,真正变化的只是丢斧头人的自己的心态。其实,这也就是在告诉我们:认识一个人,切忌以自己主观想象作为衡量别人的标准,主观意识太强,经常会造成认识人的错误与偏差,甚至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在实际的生活中,这样的事很常见:有些领导在人才的选用上,常凭着主观意识去评价、去使用,却往往不加以客观、公正的考察和审核。须知感情用事是管理者的大忌,对人对事,领导者都不要先入为主,戴有『色』眼镜看人,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失去很多优秀人才。

    所以,在我们不能知道真相的时候,或者说不能确定我们所知道的到底是不是真相的时候,请保持怀疑的态度,不要随便地就下结论,也不要跟着多数人一起闹。

    感悟:

    商场中,什么样的人都有,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可以说是不择手段地陷害别人。所以,当我们不知道真相或者没有办法知道真相的时候,尽量保持一点怀疑的态度,让怀疑帮助你寻找出事情的真相,从而减少对自己,或者是对他人的伤害。

    3。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

    在我国众多企业中,企业用人大多只看学历和文凭,这几乎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规矩。事实上,高学历的人并不见得就有高能力。企业用人主要是看其能力,因为只有能力才是真正工作的实体,而学历与文凭并不完全等于才能。对于许多人而言,大学生活甚至研究生教育只是人生的一种经历和体验。毕业证书与那些学位证书只是证明了你有这样的经历,但绝非能力的通行证,而且由于教育体育的不完善,从高校毕业的人才普遍与实践不能很好的接轨,学过了也不等于可以用运到现实中来,即使会用也不一定用的好。

    现实中,很多高学历的人,总是以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而把自己放在一个高的起点,小事不愿意做,大事却也做不了。这种心态者大有人在,高学历的人没有从基层做起的决心与精神,在工作中一定会严重制约其发展。因此,现代企业管理者在选拔人才时,不要只看高学业历和高文凭,因为他们不一定有高能力,你应该对其给予一种怀疑的态度。

    能力打败高学历

    小艺是应届毕业生。在毕业之际,他在网上看到几个比较符合自己的招聘信息,于是将自己的资料用伊妹儿传了过去。通过初审后,用人单位通知了他面试时间。

    面试当天,同小艺一同去面试的人共有30人,而录取名额只有两个。小艺当然可谓是胸有成竹,因为他有足够的砝码: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双学位、学生会『主席』并且还在媒体上发过2万余字的文章,这些他并不需要胆怯什么。但当他得知竞争者中有一名研究生时,他的心突然吊了起来。这下小艺开始有了压力,毕竟研究生比生个本科生受教育程度要多一些。

    30个人一个个轮流进行与面试官面谈。10多位考官针对一个求职者发问,问题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还有综合知识等多方面。尽管小艺已经习惯了在院系大会上发言,但在此刻他被面试官刁钻的问题问得很是紧张,尽管都按自己的想法回答了出来,但还是急出了一身冷汗。

    再经过专业知识的严格考试后,小艺得知前面的面试表现大家都差不多,但很明显研究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将更大一些,自己也只能和其他剩下的人数来争一个名额了。终于开始了最后一轮的面试,是才艺表演,这时研究生与小艺说:“我平时就爱看书,哪有什么其他才艺?这下完了!”最后,研究生只能用一首歌来抵挡,当然水平很一般。

    小艺在最后一轮表演时,他把自己擅长的书法,很轻松地展示了出来,果然很容易得到了高分,面试官也对他的才艺点头表示赞许。

    面试结果是:小艺与另一位本科生被录用了。

    最后才知识,其他研究生的专业成绩与综合成绩都不差,但公司需要的更是全方面的人才,专长才是本次面试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可见,高学历并不代表一切!现实生活中,面对一个高学历的人与一个普通高校的人,总是对普通生不屑一顾,总是不能公平的根据其实力待之。这种形势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处处可见,在生活中,高学历的负面新闻更是比比皆是。通常那些只有文凭的人总是没有实践经历,只是人们口中所说的“书呆子”,正如上述故事,能力将最终将打败高学历,尤其是现代企业中,更需要的是实力派,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学历并不能代表工作表现,只有你骄人的成绩、你实际的能力才能代表你在公司中的重要程度。

    生活是现实的,工作是要结果的。即使你有高学历不能给公司带来利润,你的高学历也只能当作是一个摆设;而只要有能力,是不是高学历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对于企业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