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别信任何人 >

第3章

别信任何人-第3章

小说: 别信任何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悟:

    竞争如此激烈,各个公司、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对手之间可谓是想尽方法打败对方。难道商场敌人非杀死不可吗?未必,因为,一路走来,所有敌人,都是帮助你成功的踏脚石。对待敌人不能像秋风扫落叶一样了!现代社会没有永远的敌人,开放心胸参与竞争,在市场中寻求共赢,比击垮敌人显得更重要。

    4。怀疑,是人『性』的弱点吗?

    生活中,每个人都真实地活着,同时却在自己和他人的谎言中活着。怀疑谎言和真实,奇怪的同时在一起,如果把人『性』所有真实都袒『露』,人们将无法想象生活的世界,什么是巨大的谎言,什么才可以绝对的真实。人若有了怀疑的心态,生活将变得很惨白,很可怕。怀疑,从心理方面讲,是人『性』的弱点;但站在商场的角度讲,是人『性』共有的特点。

    怀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写:

    曹『操』在刺杀大将董卓败『露』后,与同谋陈宫一起逃到好友吕伯奢家。一直以来,曹吕两家是世交,关系向来甚好。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当曹『操』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这是一出由怀疑心理导致的历史悲剧。

    从心理学分析,怀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它历来是害人害己的祸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在生活中,一个人一旦掉进怀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这不仅对他人失去了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损害了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了个人的身心发展。

    在我们周围,常常会碰到一些怀疑心很重的人,他们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认为他周围的人都不可信、不可交。如,有的人见到几个朋友背着他讲话,就会怀疑是在讲他的坏话;有些人对他的态度冷淡一些,又会觉得这些人对自己有了看法等。在他们心里,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或给自己使坏。

    对于一些具有怀疑心理的人,对身边的人特别注意留心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很可能别人无意间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就会琢磨半天,努力发现其中的“潜台词”,这样便不能轻松自然地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不仅自己心情不好,也影响到人际关系,同时影响身心的健康成长。这样的人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阻隔了外界信息的输入和人间真情的流『露』,便会慢慢地从怀疑别人发展到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从此变得自卑、怯懦、消极、被动。

    古人云:长相知,不相疑。反之,必定是长相疑。对周围环境、对他人、对自己缺乏一种信任,往往又同“自信”的不足相联系。一个疑神疑鬼的人,看似疑被人,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有怀疑,至少是信心不足。有些人在某些方面自认为不如别人,因而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算计自己。一个人自信越足,越容易信任别人,越不易产生怀疑心理。可见,怀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

    商场上的敌人会是永远的吗?

    1999年,以16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另一家由保罗?路易?阿莱创办的法国零售集团普罗蒙德成为家乐福历史上的重大转机。富有戏剧『性』的是,家乐福和普罗蒙德曾是长期对手。

    家乐福的创立比普罗蒙德早两年。当时的普罗蒙德是由两个批发商家族合并而成的,1962年它开创第一家超市。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零售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第一大零售商、美国的沃尔玛(wal…mart)已开始把它的势力伸向了欧洲大陆,而那里原本是法国零售业的领地。面对高度集约化的美国沃尔玛集团的巨大威胁,欧洲零售业便越来越清楚地暴『露』出了各自为营、力量分散的缺点。

    1999年6月,沃尔玛以1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英国的asda,更让欧洲的零售业同行感到巨大的生存压力。而实际上,当时沃尔玛已经把包括家乐福和普罗蒙德在内的公司纳入它下一步可能并购的对象了。这种情况下,家乐福代表法国零售业采取了迅速行动,以避免坐以待毙的下场。

    家乐福和普罗蒙德可以说是同时发现:只有把力量联合起来,才能抵御美国人对欧洲零售业的入侵,不仅如此,这种力量还会渗透到家乐福在拉美和亚洲的零售市场。正如很多分析家所认为的那样,家乐福和普罗蒙德的这次合作标志着法国零售行业对美国企业进军欧洲市场所采取的应对『性』防御措施。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双方若都是以怀疑的态度共事,出现的结果可想而知。在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在你欺我诈的生意场上,商人不仅会面对利益的诱『惑』,同时也会面对许多教训。因为你无法确实,什么时候对手会在你的身边放上一个炸弹。在利益的支持下,任何人都是可能成为朋友,任何人也都可能成为敌人。

    的确,利益冲突时是仇人,事过境迁后有可能又是朋友。在同一位置争权夺利时,关系紧张。这时看对方,像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后来,利益关系没有了,朋友还是有得做的。在大众场合,讲话客客气气,一笑泯恩仇,都表现着各自的大度。在这个场合中,商人没有以怀疑的心理出现,也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开始。

    感悟:

    怀疑,当然是对人、对事的一种不信任,同时也是一种不自信。更多的是在一种不相信的基础上空想或假想,如此下去,只会闷闷不安。在商海里,完全抱有怀疑的心理是不行的,当然完全抱有信任的心理也是不行的。事实上,不管是哪一种方法,都不是最佳方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管是对商场上的朋友,还是对商场上的对手,都应该执行“半信半疑”的策略。

    

别信任何人 第二章 商道第一法则:信疑参半 (下)

    1。不可轻易交出“真心”

    在商场上,谁也猜不透的谁在想什么,谁也不知道下一步棋该怎么走。商场如战场,处处都是陷阱机关。因此,在与人相处中,尤其是对『摸』不清底细的人,切记要做到不可轻信他人。俗话说得好:“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否则,自己就会吃亏受伤害,尤其是处于现代复杂的社会环境中。

    商场中,不可轻易交出“真心”,尤其对朋友或一些语言陷阱。所谓语言陷阱,大致意思就是“言不尽意,文不尽言”。语言的陷阱在于语言的表面化,所谓“表面化”也即语言只是一种形式,一种工具,是人与人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的工具。人们的话有真话和假话之分,而且在许多时候你无法判断一个人到底是在说真话还是在说假话,这其中的“假话”就是语言陷阱。

    千万不要让真心掉到“语言陷阱”里

    一个风尘仆仆的旅行者走到一间商店,问老板:有啤酒吗?老板说:有。旅行者说:来两瓶吧?老板给他了两瓶啤酒。旅行者又问:两瓶啤酒可以换两个面包吗?老板说:可以啊!然后老板就给他了两个面包。旅行者拿到面包后就要走,老板追上说:你还没有给我钱啊!旅行者说:那是我用啤酒给你换的啊!老板说:哦。过了一会儿,老板终于恍然大悟,可是,哪里还有旅行者的影子。

    商业交往中也应该注意此问题,平时谈天说地都可以轻松愉快,谈到要害问题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尽管可以用轻松的语言来讨论,表态时不能马虎。有些人在商业交往时,几杯酒下肚就会忘乎所以,在要害问题上轻易承诺了对方。酿成大祸之后才懂得后悔已经没用。

    做生意的时候,一定要冷静行事。面对精明者,充分准备,务实细致,正面交锋,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步步紧『逼』,以胆识才学,先声夺人。言谈中不要被对手控制。对善于言辞者,不妨海阔天空,尽情发挥,娓娓道来,挥洒自如。言谈中,要察言观『色』,掌握主动,该发挥处发挥,该停顿处停顿,不急不躁,不愠不怒,火候温度,恰到好处,即使较量到白热化的程度,也应喜怒不形于『色』。语少处,寥寥数语,语惊四座;语多时,妙语连珠,落地有声。理『性』分析处,丝丝入扣;数据论证处,分毫不爽,此为先声夺人这妙用。

    商场老手,往往善于计算,工于心计。谈笑风生,超然脱俗,方显得大家风范。或许这次的失败就是下次的成功预兆。

    商场老手对市场行情、同行实力、物流走势大都了如指掌;大凡人情世故、心理奥秘、商战技巧,无不烂熟于心。未及交锋,故弄玄虚,那骄势傲态足以使心虚胆怯者困窘尴尬,丑态百出,不战而败。因此,与精明者交锋,自信是取胜的必备前提。不因对手精明而看轻自己,不以经验不足而心虚胆怯,在气势上居高临下,让对手『摸』不透底细,从而暴『露』心虚与弱点,让对手方寸大『乱』。

    要慎重就不要轻易拒绝。商业交往中对方会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或条件。其中有些交叉的利益关系一时难以消化和理顺。为了给自己留下一个考虑的空间,一般不要一口回绝。这样既能够显示对对方的重视,也能利用时间争取主动。

    要慎重就不能把话说绝,要给自己留下退路或者回旋的余地。假如当场表态:这个绝对不行,那个绝对不可。再想回旋已经没有余地了。所以,商业语言要进可攻、退可守,才不至于尴尬或被动。

    要慎重并且不能外『露』。古人云:喜怒不形于『色』。也就是要慎重得轻松,慎重得自然。商人多会察言观『色』,慎重的外『露』就是不慎。一则会让对方认为你是一个过于谨小慎微、说话不能做主的人,二是从你外『露』的慎重之中,觉察到了你的真实意图。

    友即是利,无利则无往

    苏秦是战国是出名的纵横家,两千多年前,他到各国游说国君不成而回到了家里,并用尽了家里人的积蓄。家里人见他没得到重用,就连父母都不理他。而几年后苏秦受到了重用,回家时家里人铺上了大红地毯,设了酒宴,苏秦当时不仅自叹: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确是这样,为了利益,连家人都这样,更何况朋友这层关系了。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是孔子的一种美好的理想,希望世界上的人都能像兄弟一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些都说明了朋友是那么的可贵与难得。现今社会,金钱、名利挂帅。在追逐名利的同时,人际关系还可能纯粹是建立在情义的基础上吗?

    现实生活,往往是这样一番情形:利益没了,朋友就散了,那些曾经对朋友说的“肺腑之言”也显得那么苍白。朋友,更多的是利益共同体。

    在太多的利益、图谋的驱使下,将每一个人都称为朋友的人,其实不会视任何人为真正的朋友。在这些人眼里,朋友就是利益的阶梯,朋友就是逃离苦海的方舟,朋友就是自己事业的铺路石子。当利益不再需要,当洪水已经退却,当目的已经达到的时候,也许这阶梯、方舟、石子也就被淡漠和抛弃,再会寻找新的阶梯、方舟和石子……

    “昨天的敌人,也许会成为今天的朋友,而今天的朋友,也许就是明天的敌人。”张成功在《旋风暴》中这样写。很明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个“利”字,注定了商场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不会有永远的朋友!

    在一切以利益为中心的今天,朋友,也不得不让人为之慨然。今天亲密的战友,明天会反目成仇。正如当年战国时代的合纵连横,需要的只是一点点的协商和共。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追求自身最大利益。为什么没有人会愿意和乞丐做朋友?因为乞丐对自己没有帮助。朋友这词来自于理想世界,而利益伙伴才来自现实世界。在电影《教父3》里,教父说,朋友和金钱如同油和水(遇到一起就会分开)。其实,朋友也是利益的一部分,人交朋友是有选择『性』的,很少有人会交影响自己利益的朋友,与自己的朋友相交,如果没有了利益,友谊也就不存在了。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打着朋友的幌子,追求自己的利益。这类人交朋友有个特点:那就是只交对自己有实际好处的朋友。他们在友情的帮助下,更好的利用别人。这类人聪明,用感情欺骗异『性』,用友情欺骗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