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刘墉-把话说到心窝里-故事篇 >

第15章

刘墉-把话说到心窝里-故事篇-第15章

小说: 刘墉-把话说到心窝里-故事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荒苣茫荒苣茫 薄 耙欢ㄒ茫 毙∏嘈Φ溃骸拔衣杼乇鸫用拦虻缁袄矗V鑫遥嫡馐前盐业南财指悖D阍缛照业胶枚韵螅闶欠悄貌豢傻模 庇值屯罚∩剩骸霸趺囱阕傲寺穑俊薄 敖裉煸缟献暗模 毙」冒焉弦乱焕骸扒疲《摹 金的,大家都说好看吔!” 
 
 有话好说 
 故事说完了,你猜,我要讲的说话技巧是什么? 是“借用”他人的话,也是“找借口”的方法。 回头看看,从头到尾,美美用了多少借口? 明明是她不愿意,她说因为婆婆迷信,后来明 
 
 

明是她同意了,她又借口说“婆婆松了口”。 肚皮上穿环子,明明是美美怕宝宝学,可是借丈夫作文章,说怕丈夫色迷迷,又怕丈夫叫她也挂环子。 窗帘不拉,明明是美美看不顺眼,却借口说怕邻居说话。 到后来,小青要走了,也用了借口,“借她自己妈妈的口”说她妈妈特别从美国打长途电话,要她送红包给美美的小姑。 那小姑更妙,跟小青学,偷偷去装了肚脐环,才装几个钟头,却也“借别人的口”说:“大家都说好看吨!” 
 
 古人说得好?? 
 “借口”,实在是说话最常用的技巧。 学生写作文,动不动就说“古人说”;开头不知道怎么写,就翻《智慧语录》,照抄一段——  
 
 

“孔子说、庄子说、凯撒大帝说、林肯说、国父说??” 好像古人、名人一说,自己跟下来说,就言之成理了。 一点也没错! 当你引用别人的话的时候,首先,它就使你不孤立,表示不但你说,别人也同意;或别人这么说,你只是加以发挥。 
 
 拉拢人心 
 其次,你引用别人的话,有个好处,就是把那些人拉在你的同一阵线。 不信你看!电视座谈节目,各派系都有代表,还有学者专家参加,你原来不知专家“往哪一边站。”又不知党派与党派,就当天的议题,是否有共识。 但是你只要听一阵,某人开口说“前面某某说得不错”、“我认同前面某某的看法”,立刻形势分明。 
 
 

不是吗? 更重要的发挥,是在一群人竞选,谁也不让谁的情况下,你可以用“同意别人说法”的方式来减少对手、拉拢人心。 我就亲眼见到,在一个“大学社团负责人研习会”里,选举领导人的时候,每个人都代表他的学校,都希望能选上,都鼓如簧之舌,说自己有多能干,当选之后会如何努力。只有其中一人,他最后发言,没有多说他自己的想法,反而不断提到前面别人的“政见”,说他很同意,如果自己当选,一定要照着去做。 最后要投票了,大多数人把票投给自己,但是也有些人看看情势,心想自己表现不如别人,绝对当选不了,于是把票投给别人。 投给谁? 投给那政见与他相左的吗?使他被压在下面? 还是投给同意他政见,当选之后还可能向他请益、成为合作者的人? 当然是后者!  
 
 

 
 指桑骂槐 
 “借口”还有个好处,就是“诡文而谲谏”,明明是你说的,你却说“有人这么说”。你是把话当面说了,但是听话的如果不同意,要发怒,也不会发到你头上。你可以不认账,说“别人这么说”,你只是提出来供他参考。 话说回来,听话的人也可能猜到“你只是借口,借别人之口,说你自己的话”,于是他也可以说:“是谁说的?你告诉他,叫他小心一点,我会修理他!”不是“指桑骂槐”,能当面不撕破脸,而表明他的立场吗? 
 
 国王的新衣 
 “借口”更可以借“公正第三者”的口说话。  
 
 

譬如你丈夫总出差,不在家,你自己不抱怨,只淡淡地说: “今天孩子说了,爸爸好像家里的客人,家好像成了旅馆。” 又譬如你的同事,一喝酒,就乱说话,你想劝他,而不直说,借你太太的口: 
 “我太太说,小王好可爱哟,平常不苟言笑,三杯下肚,就变得好亲切,什么都说,好多她原来不知道的,一下子,她全知道了。” 
 
 他扮黑脸,你扮白脸 
 还有,最常见的——太太把菜端上桌,她还在厨房忙,你和孩子先吃了。 天哪!菜一入口,吓一跳,怎么这么成?你和孩子都龇牙咧嘴,但是你不说,等着孩子说。 “好成哟!”孩子没心没肺,先喊了。 你却尝一尝说:“还好嘛!可能对孩子咸了点。”   
 
 

这也是借口,你等着,等着必定会开口,却又不会引她冒火的那个人说话,然后打个圆场。 相反地,如果你先开口:“成了!”然后孩子跟着喊成。 你想想,太太会怎么反应?如果当天她情绪不好,只怕把筷子一摔: “好哇!老的挑,小的也挑,成!你们做!明天老娘不做了!” 请问,那差异有多大,你该选择哪种说法? 
 
 借刀杀人 
 最后,让我举两个政坛的例子,的妙用——请大家去回味“借他人之口” 一九九六年二月二日,在“台湾立法院”。 被任命为“国民大会秘书长”的钱复,被入指着鼻子问:“你是搞外交的,你懂法律吗?不懂怎么当‘国大’秘书长?”  
 
 

钱复没生气,只淡淡一笑: “我在美国是学法律的,回来之后,就在政大教宪法,你说我不懂,我的学生和老师会很难过的。 千禧年,岛内政坛争执不下。 有记者问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对“开放三通”的看法。 宋楚瑜对着镜头,很严肃地说: “有人说不必与大陆来往,只跟美国来往就够了,这与大多数台湾民众的想法是相违背的。” 钱复和宋楚瑜多会说话啊! 他们没有说半个字,表示自己被冤枉、不高兴,也没有讲“这就是我的立场”。他们很婉转地“借了口”,借老师、学生和大多数人民之口,表示了抗议。 以一人之力,借众人之口。那抗议多有力量啊!这就是说话的技巧。 
    
 
 

 为什么魔术师身边总要跟个性感女性? 因为“她“穿帮的时候,”他“就不穿帮了。 
 
 
 第二十一章 老龙翻船记 
 
 “你可千万小心,我爸厉害极了。”临进门,小龙女又叮嘱了一遍:“他一定会一点一点审问你,你尤其要注意,别??” “别让你爸爸知道我老爸是警察。”小朱把话接过去:“放心,我一定会小心应付。” “令尊在哪儿高就啊?”果然,才坐定,老龙就沉沉地问。 “噢!报告龙老伯,家父已经从公务员退休了,在旧金山跟我大哥住,平常散散步、练练字,他很喜欢书法。”抬头看看四面墙上的字画:“家父也喜 
 
 

欢收藏,不过跟您的收藏比起来,就差多了。” “我这儿有什么值钱东西?”老龙哼哼地笑两声:“全是朋友送的。” “我虽然不懂,可是一看就觉得您的品味太高了。”小朱顺势拍了两下。 “得了吧!”老龙居然没怎么领情,又沉声问:  “你,学什么的?” 小朱赶紧坐正了:“报告老伯,我在大学是念历史的。” “什么大学?” 小朱回头看了看小龙女。却听老龙吼过来:“你看她干什么?”吓小朱一跳,赶紧又坐正了答: “我是×大??跟小龙女一样。” “烂大学!”老龙哼了一声:“不过听说你出去留学了。” “是的,我到南加大,改念电脑,而且在大学部又补了一年学分,然后修电脑硕士,所以回国之后,到电脑公司上班。” “我们就在那儿??”小龙女插话进来,被老 
 
 

龙瞪一眼,把话吞了回去。 吃饭了,小龙女的妈妈精心烧了几样菜,小朱吃得赞不绝口。 “你妈妈也常给你们做饭吃吗?”龙妈妈笑着问。  “不!只有我小时候,她常做。”小朱差点噎住,摸摸胸口:“小过我娘做的都是北方菜,没您做的这么细致。” “噢!你是北方人。”龙妈妈笑道。 老龙也抬头盯了小朱一眼:“嘿!我居然忘了问你是哪儿人。你!小子!”用筷子指指小朱:“府上什么地方啊?” “东北!” “好!”老龙大笑起来:“东北出人才,我认识不少关外好汉。” “不敢当!不敢当!”小朱一下子轻松了:“不过,关外也出土匪。” 就见老龙脸上一板,小朱腿上一疼,是被小龙女拧的。 还好,老龙接着又大笑了起来:  
 
 

“好!好!好!土匪也是好汉,不是好样儿的,也当不上土匪!” 一桌人都笑了。 过去小龙女不知交了多少男朋友,但不是让老龙给骂跑了,就是吓跑了。 偏偏这回,老龙对小朱是“看对了眼”,私下还主动向朋友介绍,小朱是书香门第,家在美国,是留美的电脑硕士。 年轻人热恋,没多久,就摆酒席,结婚了。 龙老嫁独生女儿,可是大事,早早就包下了五星酒店的顶楼大厅,席开百桌;虽然小朱的爸爸旅美多年,还是有许多早年的朋友和部属来贺喜。 门口收礼,照老龙的意思,男方女方分开,方便计算。但老龙说明了,最后全归小两口。 至于接待人员,也全由老龙安排,清一色,穿黑西装的年轻小伙子。 “亲家公回来了,怎一直不见亲家母?”龙妈妈里里外外找不到,去新人休息室问小朱。 “噢!他妈妈说会晚点儿来。”小朱没答,倒是 
 
 

小龙女笑笑:“他爸跟他妈离婚多年了,见面怪怪的。”  “什么?他们离婚了?我那天问小朱,小朱不是还说给他们做饭吃吗?” “妈——,”小龙女瞄她娘一眼:“您忘啦?他是说只有他小时候,妈妈做饭给他吃,您没听出来吗?”  龙妈妈正搔头想呢!又见老龙冲了进来,先找小朱,看小朱在厕所,就沉声问女儿:“为什么刚才亲家公说,小朱学位没念完就回来了呢?小朱不是拿到电脑硕士了吗?” 小龙女又白了老龙一眼: “爸!您怎么也没听清楚呢?他是说去修电脑硕士,可没说修到了啊!” 正说呢,冲进一个接待,在老龙耳朵旁边讲了几句,就见老龙脸色大变,急急走了出去。 原来门口来了一票警官和警察,全是男方的宾客,大家直对朱老先生敬礼、贺喜,左一句大队长好,右一句大队长好。 龙妈妈的脸色也变了,低声问女儿: “敢情小朱的爸爸是干警察的,你为什么不早 
 
 

说?”小龙女又一笑:“爸爸问过他了啊!他说是公务员退休。警察是公务员啊!” “你爸说朱老头喜欢书法、收藏??” “警察也可以喜欢书法和收藏啊!”小龙女拍拍妈妈,小朱听到了,也过来对岳母说:“是啊!我爸爸早退休了,不是警察了。” “可是??可是??”龙妈妈拍了一下大腿:“可是咱们家宾客走了十几个,而且都是重要的人物!” “为什么?”小朱问。 “因为??因为??因为全是道上的兄弟啊!”  
 
 有话好说 
 你知道我这章要讨论的是什么;吗? 如果你还没想到,就再听我说个故事吧。 
 
  
 
 

猎人的故事 
 有位法律系的教授,上课第一天,才走上讲台,就说: “有个猎人追一只狐狸,狐狸绕着弯跑,猎人开了好几枪都没打中,狐狸冲向一棵大树,钻进树下的一个洞,树洞有另一个出口,居然跳出一只兔子,猎人喜欢吃兔肉,就追兔子,兔子一蹿,跳进一树丛,猎人对着树丛开一枪,轰一声,跳出一头黑熊,猎人对准黑熊开枪,发现枪里没子弹了,只好转身跑,一边跑、一边装子弹,幸亏黑熊跑不快,这猎人回头补一枪,终于把黑熊打死了。” 说到这儿,教授看看下面眼睛瞪得大大的学生问:“怎么样?精彩吧!” “太棒了,打一只兔子,变成打到一头大熊。”有学生说。 “太有意思了,猎人原来只想打狐狸,结果能跳出兔子和黑熊。”另一个学生讲。 “黑熊值不少钱呢!”许多学生交头接耳:“猎 
 
 

人发了。” “说不定猎人打兔子的那一枪,已经打中了黑熊”,又有个学生说:“所以黑熊跑不快,不然猎人早死了。” 看看学生,教授笑笑:“你们想得都不错,但是为什么没有一个人问‘那原来的狐狸呢?兔子呢?’前面的两个主角到哪里去了?”表情转为严肃:“你们要当法官、当律师、作检察官,就得防着不要被人转移了焦点!” 
 
 转移焦点 
 “转移焦点”就是这里要讨论的。 我们常批评一个人“顾左右而言他”,又常批评政治家们“故意模糊焦点”;再不然说“某一个突发的事件,转移了人们原来对另一个新闻的注意力”。  其实这里所说的道理都一样,就是“转移焦点”,使人们放弃原来的东西,转而注意另外一件事。  
 
 

转移焦点是我们说话时最常用的技巧,首先,它可以避免尴尬的场面。 
 
 避开尴尬的场面 
 譬如大家正在大骂“九一一”恐怖分子,全是中东人,你抬头,看见有个中东籍的朋友正好进来,就把话锋一转:“唉!昨天美国股市好像涨了,老王啊!你消息最灵通了,你有没有听新闻,美股涨多少?”  聪明人听你突然转移焦点,一定能立刻意会到情况有变化,接着看见中东的朋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