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古代战争史 作者:魔鬼门徒 >

第40章

古代战争史 作者:魔鬼门徒-第40章

小说: 古代战争史 作者:魔鬼门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韩信到达平原(今山东平原南)时,齐王田广听从郦食其的劝说,背楚降汉,于是韩信就想停止前进。时值齐国说客蒯通来投,对韩信说:“将军奉汉王之命去攻齐,今汉王又暗中派人去劝降,既无汉王命令,将军怎能按兵不动呢?再说郦食其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说降了齐国70多座城池,而将军数万人马征战一年,才攻下赵国50多座城池。你一个堂堂大将军,尚不及一白面书生吗?”一席话终于使韩信下了最后的决心,于是下令大军渡河,继续向齐地迸发。
齐王田广听从郦食其劝降之后,对韩信的行动毫无戒备,天天同郦食其饮酒作乐。汉四年十月,韩信率大军突袭齐国在历下(今山东济南西)的守军,直逼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齐王以为受了骗,一怒之下将郦食其烹死在油锅里。之后,勿忙领兵逃到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同时派人向项羽求援。项羽立即派大将尤且率军20万,与齐王会合,齐、楚联军准备迎战韩信。
尤且手下谋士献计说:“汉军长途奔袭,远斗穷战,锐不可挡;齐军在本土作战,牵挂家室,容易溃散。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令军士挖沟筑垒,让那些已丢失了城邑的人知道齐王还在,楚王发了救兵,这样他们就会纷纷起兵反攻韩信。汉军处处受敌,断绝给养,定会不战自退。”尤且不以为然,他有自己的算盘。此番率军前来,名为救齐,实则是想趁机夺占齐地。他对其心腹说:“我军此番前来是为了救齐,如汉军不战而降,我还有什么功劳呢?现在我战而胜之,齐国大半疆土岂不垂手可得?”但是,尤且做梦也没有想到,韩信正连夜为这位骄傲的将军准备墓地。几天以后,两军在潍河两岸摆开阵势,尤且在河东,韩信在河西,准备交战。
韩信仔细观察战场地形,决定再用水战破敌。他连夜秘密派人装满1万多个沙袋,将潍水上游堵起来,这样下游河水变浅了。次日上午,韩信率军过河进攻尤且。尤且见状,毫不示弱。亲率大军迎敌。双方未战几合,韩信佯败退兵。尤且不知是计,以为汉军无能,得意地说:“我早知道韩信胆小。”于是,传令全军渡河追赶,想一举消灭韩信。当齐、楚联军刚刚冲到河心,韩信暗令埋伏在上游的汉军扒开沙袋,飞奔而下的大水将正在渡河的齐、楚联军截为两段,被大水卷走的士兵不计其数。韩信回兵掩杀过去,一举全歼了已过河的齐、楚联军,齐王逃跑,尤且战死,留在东岸尚未渡河的齐、楚联军见主帅已死,纷纷弃甲曳兵,落荒而逃。就这样,汉军一举占领了齐国全境。
韩信平定齐国,楚汉之间已势均力敌,谁胜谁负,韩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刘邦为争取韩信,采纳张良、陈平的建议,封韩信为齐王。项羽也派说客武涉往见韩信,劝韩信绝汉和楚,三分天下,为一方之主。韩信义正辞严地说:“臣侍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执戟侍卫),言不听,画(谋划)不用,故背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背之不祥,虽死不易。”使者回禀项羽,项羽叹口气道:“想不到韩信这个跨下小儿,居然如此忠信,悔当初未能重用他!”
韩信连克魏、代、赵、燕、齐五国,占领了长城以南、黄河以北和山东的大部分地区,取得了北面战场的全部胜利,完成了对成皋楚军的战略包围,有力地支持了刘邦在正面战场上的作战,为刘汉政权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对魏、赵、齐的作战中,韩信因宜用兵,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取了声东击西、背水列阵和断水塞流的战法,显示了这位历史名将善于先计后战和出奇制胜的作战特点。
十面埋伏 平楚灭羽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由于韩信占领了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彭越又在梁地不断骚乱,使楚军供应困难,形势对项羽越来越不利。而汉军方面,萧何不断从关中运送兵员和粮草,支援前线,刘邦兵足粮足,在荥阳以西稳住了阵脚。
汉四年九月,项羽拔营东归,向彭城而去。这年十月,刘邦见围歼项羽的时机已经成熟,便采纳张良、陈平的建议,率兵出阳夏(今河南太康县),同时传令各路诸侯率军西向,在固陵(今河南淮阳西北)会师。不久,韩信、彭越、英布等诸路兵马先后到达,从成皋到荥阳一路相连数百里,人马跃动,震天动地。刘邦见诸路兵马如期而至,心中大喜,当下命韩信为总统帅,指挥各路大军;又命萧何、夏侯婴运输粮草,供应前方。
汉五年十一月,刘邦率兵进入楚地,围攻寿春(今安徽寿县)。又派人诱使驻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的楚国大司马周殷叛楚降汉,以舒县兵屠破六(县名)县。到了十二月,终于将项羽围困于回奔彭城的路上——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沱河北岸的濠城)。
再说项羽兵至垓下时,登高西望,只见汹涌扑来的汉兵像蚂蚁一样多,不禁仰天长叹道:“我悔不该当初不杀刘邦,竟受他欺骗,与他议和。如今他背约发兵,太无信义了!”项羽怒不可遏,命10万将士就地扎营,布兵列阵,准备与汉军决战。
韩信受命汉军总统领之后,将30万人马分成10队,布置了十面埋伏阵,四环接应。请刘邦守住大营,他亲率3万人马上前挑战。士兵按韩信命令,冲着楚营高喊:“人心皆背楚,天下已归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项羽一听,气得七窃生烟,率众冲杀出去。两军相接,交战几个回合,韩信且战且走,把项羽引进了包围圈。楚将虞子期怕中埋伏,打马追上项羽。劝道:“韩信多谋,汉军势众,主公不必急于追杀,待我江东援兵赶到,汉兵粮草空虚,再杀他也不迟。”此时项羽已怒不可遏,如何能听进这些话,他狠狠瞪了虞子期一眼,全不把汉军放在眼里,一直杀奔过去。
忽然杀声四起,汉军伏兵两路杀出。两军鏖战一阵,项羽冲开汉军,直追韩信。没追出多远,又有两路伏兵杀出,截住项羽,再度厮杀,不多时,又被项羽冲破。项羽气得血往上涌,一心要抓住韩信,径直追去。接连汉兵伏兵四起,十面埋伏,一起杀出,将楚军团团围住。项羽方知中计,余气未消,身心俱惫,只得奋力杀开一条血路,带领残部退回垓下大营。
十万楚军经过几番厮杀,剩下的已不足两三万人,垓下被围,岂能动弹!一晃几日过去,粮草断绝,外无援兵,不禁陷人工筹莫展的苦境。时值隆冬,寒风刺骨,雪飞冰凝,楚军将士忍饥受冻,多有怨声。这天夜里,寒风凄凄,忽高忽低,像是怒号,又像是哭泣。随着凄切的风声,四面隐约地传来楚歌,低沉凄怆,如泣如诉:“寒月深冬兮,四野飞霜,天高水涸兮,寒雁悲怆。最苦戍边兮,日夜彷徨,披坚执锐兮,孤立山岗。虽有田园兮,谁与之守?邻家酒热兮,谁与之尝?白发倚门兮,望穿秋水,稚子忆念兮,泪断肝肠。终生在外兮,何时反省?妻子何堪兮,独宿空房。一旦交兵兮,蹈刃而死,骨肉为泥兮,衰草沓茫。魂魄幽幽兮,不知所往,壮士寥寥兮,付之荒唐。……”项羽听了,暗暗吃惊,对身边的爱妃虞姬说:“莫非汉军已把楚地全占了吗?为什么汉军里有那么多楚人呢?”楚军将士也被这歌声引动了思乡之情,无心再战,纷纷逃散,连跟随项羽多年征战的将军们,也暗地里不辞而别,就连项羽的叔父项伯也偷偷离去了。军心大乱,一夜之间,项羽身边只剩下了千余人。项羽愁眉不展,坐卧不安,连声叹息。次日凌晨,项羽别姬突围,几经转战,只身来到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40里江岸的乌江浦)边,见前有滔滔江水,后有汉将灌婴率兵紧迫不舍,心灰意冷,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便拔剑自刎了。一代悲剧英雄,就这样血洒乌江之滨,时年31岁。自此,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终于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
韩信先以歌谣激怒项羽,使其误人十面埋伏之阵,后用“四面楚歌”之法,致使项羽的八千子弟离肠寸断,战斗力荡然无存。可以说,这是韩信采用的心理战略的成功战例,充分显示了韩信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免死狗烹 血溅钟室
刘邦消灭项羽后,于汉五年(公元前202年)二月,正式登基,史称汉高祖;为了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西汉政权,刘邦旋即开始筹划消灭异姓王。在楚汉战争中,为了分化瓦解项羽的势力,拉拢并承认项羽所封的诸王,刘邦迫不得已曾先后封了韩信、英布、彭越等8个异姓王。如今天下已定,刘邦越发感到这些跨州连郡而又拥有重兵的强大异姓王的存在,对刘氏政权的巩固是很大的威胁。于是,他开始腾出手来铲除这些心腹之患。他选择的首要目标,便是功高盖世、智勇兼备的大将军韩信。
其实,早在韩信为大将军后,刘邦便对韩信有所疑忌。他一方面巧妙地利用韩信攻城略地,为汉王朝的开创立下了赫赫战功;另一方面,待自己羽翼丰满、实力雄厚之后,便开始一步步地排挤、贬低韩信。在楚汉战争中,当韩信在北线破魏平赵,收燕伐齐后,便虚抚韩信,封他为齐王;待汉军兵围楚军于垓下、最后消灭项羽后,刘邦旋即改封韩信为楚王,使其远离根基深厚的齐地。
汉六年(公元前201年),有人密告韩信收留了楚将钟离昧,蓄意谋反。刘邦听说后,命令韩信交出钟离昧,韩信没有理睬,这成了刘邦的心腹大患。想要发兵征讨,但苦于不是韩信的对手,这时谋士陈平给刘邦献计,叫刘邦以“伪游云梦”(假装巡视云梦——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名,以便乘机拿下韩信。同年十月刘邦遣使遍告诸侯到陈地朝会,宣称“联将南游云梦泽。”随后,汉高祖刘邦便率队出发了。
其实,韩信对于刘邦那种畏己、恶己的心理也早有觉察,因此他也时刻提防刘邦算计自己。但自忖没有什么地方可让汉帝疑忌,只是收留钟离昧似有不妥。权衡利害,只得如实向钟离昧说不能再加庇护。钟离昧恨恨地说:“我不该误投至此!我今日死,明日恐怕就轮到你了!”说罢自刎而死。韩信取了钟离昧的首级,到陈地献于汉帝,借此表明心迹。谁知一见面,便被汉帝喝令拿下,载在后面的车中。韩信既已被绑,方长叹一声道:“果然如人们常说的,‘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是该死了。”刘邦说:“有人告你谋反,故而将你拿下。”韩信听了,也不多辩,任其缚之,带回洛阳。大约是查无实据,不久就马马虎虎地将韩信由楚王降为淮阴侯,控制在京城。韩信深知刘邦忌恨他的才能,便托病不出。
公元前197年,阳夏侯陈稀举兵谋反,自立为王。刘邦亲率大军前去征讨。当时韩信推说自己有病,没有随同前往。谁知,韩信手下的人上书告发,说陈稀造反是韩信的主意,韩信与陈稀秘密约定,里应外合,由韩信做内应,准备在一天夜里,假传圣旨,释放囚在牢里的所有奴隶和犯人,干掉吕后和皇太子刘盈,然后共取天下。
吕后和萧何秘密商量后,由萧何出面,设计骗韩信入宫。因为韩信是萧何保举推荐给刘邦的,所以韩信对萧何未加防范,便跟着萧何来到长乐殿拜见吕后。岂不知宫里早已埋伏着刀斧手,吕后一见韩信中计。喝令刀斧手将韩信绑翻在地。韩信高呼萧何,哪知萧何早已避开,哪里还呼喊得应?吕后坐在长乐殿上,尽数了韩信如何与陈稀暗约谋反,如何欲害她和太子等罪,也不容韩信申辩,便令刀斧手把他拖到殿旁钟室中杀死。随后,吕后又下令将韩信的父、母、妻三族一古脑捕杀净尽。一代名将就此损命。因此后人有云:生死一知已,存亡两妇人。(前指萧何,后指漂母和吕后。)
在辅佐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王朝的历史过程中,韩信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对韩信“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天才,刘邦也心悦诚服,自叹不如,并把他列为“开国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之一。宋代史学家司马光评论道:“汉之所以得天下,大抵皆韩信之功也。”这话是非常中肯的。
人物篇 连横——张仪
更新时间:2007…11…13 7:27:14 本章字数:10249
战国时期的楚国。一天,楚国令尹(楚相)昭阳家中正在举行宴会,贵卿如云,高朋满座,觥筹交错,好不热闹。席间,令尹昭阳突然发现自己随身佩带的一个玉璧不见了,满座哗然,议论纷纷。渐渐地人们的目光集中到了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身上。昭阳见状,不问青红皂白,便命人把那年轻人捆绑起来,拷打逼供。怎奈,那年轻人虽然被打得皮开肉绽,却死活不肯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