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古代战争史 作者:魔鬼门徒 >

第39章

古代战争史 作者:魔鬼门徒-第39章

小说: 古代战争史 作者:魔鬼门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信的这一席话,只说得刘邦心悦诚服,一再说:“我真后悔没有早日起用将军!今日听了将军的指导,茅塞顿开。此后用兵全仗将军调度,指日东征!”韩信说:“将不练不勇,兵不练不精。项王虽有许多劣弱之点,但毕竟是百战的勇将,不可轻视。现须加紧操练人马,鼓舞斗志,约过月旬,方可启行。”汉王连声称好,即命韩信去布置诸将,校阅士卒。
这次谈话,韩信初试锋芒,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利弊得失,指出了汉军必胜、楚军必败的主客观条件,并提出了东征的具体部署,使刘邦看到了希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韩信在分析形势时,不是单纯从军事力量的对比着眼,而是把战争的胜负同人心的向背紧密联系起来,表现了超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汉王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经过韩信训练后的汉军军容整肃,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刘邦决意挥师东进。张良献计汉王,叫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汉王又问韩信,韩信的计划竟与张良不谋而合,喜得汉王赞叹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汉军静悄悄地离开南郑,准备先取汉中,打开东进的大门,建立兴汉灭楚的根据地。此时,项羽正被东方的战乱所牵制,、无暇西顾。关中分别由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和塞王司马欣把守,但他们的兵力单薄,又不受秦民拥护,立足未稳。于是,韩信命樊哙、周勃、夏侯婴等将军率领少数人马,先去修复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的姿态,以麻痹敌军。
时值秋高气爽,汉军将士东归之心甚切。自汉军入蜀后,将士们思念家乡,早就想杀回汉中了。大将军韩信一声令下;汉军离开南郑,出褒中循古时小路,向西北故道挺进,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渭水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陈仓。雍王章邯本奉项王密嘱,堵住汉中,做为第一道门户,想把刘邦关进偏僻的山里。此时闻知汉王已拜韩信为大将,正在督修栈道,不日出兵。他便大笑道:“既想出兵,何以烧栈道?现在又要重修,300里栈道尽是悬崖峭壁,何年何月方能修成?;真笨贼也。”说完,章邯又问左右韩信何人,左右忙将韩信的历史对他说明。他复大笑道:“胯下庸夫,有何将才。”于是放心落意,毫无戒备。一天,忽有陈仓败兵,逃至废邱,报称汉军已夺了陈仓,杀死戍将,现已兵临城下。章邯方知中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慌忙引军迎战,迎面正撞上樊哙,两军布阵厮杀。汉军积愤已深,勇不可挡,直杀得章邯顾头失尾,节节败退。汉军乘胜追去,不料章邯收拾残兵,又二番反戈冲杀过来。韩信见状,调出汉军左右两翼。分别由灌婴、周勃领兵策应前锋,直杀得章邯大军四散溃逃,章邯也几乎送掉了性命,带着残兵狼狈地退回废邱,紧闭城门,高悬吊桥。然后派人向董翳和司马欣求救,谁知董、司马二人一听此军情,早吓得魂不附体,如何敢动。汉军势如破竹,很快占领了关中大块土地。韩信不失时机,命周勃、灌婴等大将去攻取咸阳,以卡住章邯东逃的去路,然后发兵围攻废邱。他取出萧何提供的.地图仔细察看,见废邱城面临渭水,防守严密,易守难攻。于是,韩信决定智取。他首先命令大将樊哙等部到渭水下游截流。水不下泄,很快猛涨,如万马奔腾,涌进废邱城内,城内顿时乱作一团。章邯见势不妙,急忙率兵从北门突围。韩信马上又命樊哙放水,挥军直追章邯。章邯丢了城池,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只好拚死一战,结果惨败,自知无法脱险,便在绝望中拔剑自刎了。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本来都是章邯部下的属将,闻知章邯兵败自杀,便先后投降了汉军。这样,号称三秦的关中地区,不到一个月就尽归了汉王。韩信与张良携手,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出奇制胜地夺取了三秦、打开了东进的大门,为刘邦建立了一个兴汉灭楚的根据地。
声东击西 木罂渡军
韩信平定三秦之后,汉王刘邦于汉二年(公元前205年)调集56万人马,浩浩荡荡直取项羽老巢彭城。后因轻敌,沉缅酒色,攻下彭城不久,便被项羽率2万精兵在睢水打得大败。汉军死伤无数,刘邦也险些丢了性命,带领几个残兵败将逃出重围。在这紧要关头,韩信收集兵将,与刘邦在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会合,并屡次击败项羽,使楚军不能西进。这样,楚、汉两军在成皋(今河南荥阳西汜水镇)、荥阳一带呈僵持状态。
这时,原先投降汉王的司马欣、董翳见刘邦彭城兵败,又背叛了刘邦,投降了项羽。原先归附汉王的齐王、赵王也同项羽讲和。汉二年(公元前205年)6月,魏王豹告假回归故里,探望病中的母亲。结果,一回到平阳,他就绝断了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并与项羽订立了盟约,背叛了汉王刘邦,局势十分危险。尤其是魏王豹的反叛更使刘邦坐卧不安。魏王豹雄踞河东,西进可以威胁关中,南下可以割断关中与荥阳的联系,对荥阳的威胁甚大。
同年8月,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攻打魏王豹。魏王豹见韩信率汉军杀来,调集重兵于蒲阪(今山西永济西蒲洲镇),切断临晋交通,企图阻止汉军渡河。
蒲阪位于黄河东岸,同西岸的临晋相对,是攻魏的必经之地。韩信率汉军到达临晋,见蒲阪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便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集结船只佯由临晋渡河,暗中却调集军队,准备从夏阳(今陕西韩城南)渡河。
魏王豹见韩信在临晋布下重兵,沿岸摆列无数战船,旌旗招展,料定汉军必由此过河。于是集中兵力,严加防守。谁知韩信却在北边的夏阳埋伏重兵,并命兵士砍伐树木,制造了许多木罂(小口大腹的水桶),用绳子连结起来,漂在水上,代替船只,顺利地渡过了黄河。
这一天,汉军以木罂渡军,出其不意地渡过黄河,迅速奔袭魏城安邑(今山西运城东)。魏王豹闻讯后,方知中计,慌忙引兵赶到安邑,迎击韩信,结果兵败被俘。韩信平定魏地后,在那里设立了河东郡,使汉王的地盘扩大到今山西中部和东南部。
背水列阵 鏖战井陉
灭魏之后,黄河以北尚有代、赵、燕及山东的田齐四个割据势力。他们依附项羽,对抗刘邦。韩信针对这种情况,向刘邦提出“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与荥阳”的战略计划。刘邦深以为然,于是给韩信增兵3万,派张耳协助韩信去开辟北面战场。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9月,韩信大军首先在阏与(今山西和顺西北)大败代军,俘虏了相国夏说。接着越太行山东进,乘胜击赵。赵王歇得到消息后,急命大将陈余集中20万大军于太行山八隘口之一的井陉口(今河北获鹿西的土门关),占据有利地形,构筑壁垒,准备与汉军决战。连绵千里的太行山脉,共有八陉,井陉是第五陉,是联接代、赵的咽喉要道。赵国的谋臣、广武君李左车向陈余建议说:“井陉谷深路窄,汉军首尾数百里,其辎重粮草必在队尾;我愿领兵3万,从小道袭其辎重,使汉军粮绝兵疲,野无所掠,不出10日,韩信、张耳之头可献于足下。”岂知陈余原是个僵化迂腐的书呆子,他对李左车的建议很不以为然,说:“我本仁义之师,不尚诈谋。韩信所部,号称数万,实则几千,而且远道至此,定很疲蔽。—这区区敌众,若不敢抵,诸侯一定笑我怯懦,随时会来攻我。”
韩信探知陈余不用李左车计,心中暗喜,于是放心大胆地纵兵深入,在井陉口以西30里的地方屯扎。时至夜半,韩信开始点兵,先派出轻骑2000人,每人携带一面汉军旗帜,抄小路进发,潜伏到赵军营垒附近。行前,韩信吩咐这些士兵说:“如果赵军见我军退却,必会倾巢而出,追杀我军。这时,你们就趁机冲进赵军营寨,拔掉赵军的旗帜,换上汉军的旗帜。”然后命令副将给大家发干粮,让他们先垫垫肚子,并很自信地说:“大破赵军之后,再请大家饱餐一顿。”诸将闻言,将信将疑。韩信再派一队精兵作为前锋,出井陉口,背临绵曼水,面向赵军阵地,摆开了阵势。
拂晓时分,陈余从营垒中看见汉军背水列阵,不禁哈哈大笑:“背水为阵,只可进,不可退,此乃兵家之大忌。破汉军,斩韩信,就在今日!”于是传令三军做好攻击准备。
天刚蒙蒙亮,韩信亲率人马,高举大旗,擂起战鼓,杀出井陉口。陈余大开营门,挥兵出战。两军交锋,赵军仗着人多势众,二拥而上,来围韩信。韩信急命抛弃帅旗,扔掉战鼓,往回便退。陈余见汉军败退,挥兵拼力追杀,就连据守大营的赵兵也想乘势邀功,竟把赵王歇也拥了出来,掠取汉军旗鼓,洋洋得意,哗声如雷。这时,后退的汉军被水所阻,再也无路可逃,又闻韩信传下军令:“决一死战,后退立斩!”便拼死求生,奋力苦战。两军从早晨直杀到中午,仍不分胜负。陈余恐部众饥饿,不能再战,便传令回营。不料刚退到半路,只见营中全是汉军旗号,不禁惊呼道:“怎么大营被汉军夺去了!”赵军闻言,顿时惊慌失措,一下子乱了阵脚,争相逃命。陈余哪里还能喝止得住,虽然杀了一些逃跑的士兵,仍无法挽回败局。汉军内外夹击,越战越勇,大败赵军,斩了陈余,俘虏了赵王歇。
战后,众将领纷纷向韩信祝贺。他们有人问韩信:“兵书上明明写着‘左倍(背)山陵,前左水泽’。行军列阵时,左后方应靠近山陵,左前方应临近水泽,按着‘背山临水’的原则部署兵力。但大将军不照兵法行事,却让我们背水列阵,并蛮有把握地说‘破赵会食’。结果真就获胜了,道理何在?请将军明示。”韩信笑道:“这就是《孙子兵法》上说的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此战敌众我寡,若将军队部署于平地;岂不都想夺路逃生?因而必须把军队置于无路可退之地,逼迫士兵人人奋勉,死力拼杀。士兵们自知没有了退路,自然会勇气百倍,无人敢当。”诸将听了,无不钦佩。
其实,韩信上面谈到的还只是背水列阵作战效果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背水列阵还麻痹了对方,助长了赵军的轻敌思想,诱使赵军脱离有利地形和阵地,倾巢出击,使汉军迂回部队得以顺利地偷袭赵军大营。韩信的背水阵,实在是因地制宜、出奇制胜的妙棋,是知己知彼、灵活运用兵法原则的典型。
虚心求教 不战降燕
还在战斗激烈进行时,韩信就传令不准伤害李左车,能活捉他的给予重赏。果然,战斗刚一结束,李左车就被绑到了韩信帐下。韩信见了,连忙迎上前去,亲手为李左车解缚,并把他让到上座,恭敬地说:“假使成安君(陈余)听从足下的意见,我早已被擒了。因为他没有采纳足下的意见,韩信才得以取胜。”接着,韩信恳切地说:“我计划北攻燕,东伐齐,先生看怎样才能成功呢?”“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我如今已成将军的俘虏,怎敢与将军议论大事呢?”李左车答道。“先生不知百里奚曾经住在虞国,但是虞国却被晋国灭掉了;后来他又到了秦国,却帮助秦国称霸诸侯。同是一个百里奚,并非在虞国时他就愚笨,在秦国时就聪明。这里只有用不用他的策略、听不听他的主张的区别。当初,如果不是陈余不肯重用先生,我今天怎么会有机会向您请教呢?我是真心诚意地听取先生的意见,望先生切莫推辞。”
李左车见韩信诚心求教,便说道:“我本亡国大夫,不敢参议。既然将军诚心垂问,不妨略述己见。古人曰:“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将军平魏灭赵,名闻海内,威震天下,这是将军的长处。但是,汉军连战疲敝,如果继续用武力攻伐,敌人据险固守,则很难攻克,这是将军的短处。”李左车见韩信频频点头,继续说道:“依我看来,将军现在最好是按兵休整,镇抚赵地,鼓励军心,引而不发。然后暗中先遣一能言善辩之士致书燕王,宣扬汉军声威,向燕王详陈利害,燕王必然畏服。蒸国臣服以后,再遣使入齐,齐成孤立,归降更好,如欲抵抗,不亡何待?这就是兵法上说的先声后实。请将军采择。”
韩信听罢,深以为然,连声称好,当下厚待李左车,留他在营中参谋军事,并遵从李左车建议,立即遣使入燕,燕国果然降服。接着,韩信又派人报告汉王刘邦,并请求立张耳为赵王,以便镇抚赵国,秣马厉兵,再图西进。
断水塞流 大破联军
汉王三年(公元前204年)九月,项羽亲率大军东征彭越,刘邦趁机派郦食其前往齐国劝降。与此同时,韩信也按照刘邦之命率兵东进,准备攻打齐国。
当韩信到达平原(今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