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波谢洪尼耶遗风 >

第68章

波谢洪尼耶遗风-第68章

小说: 波谢洪尼耶遗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鱼子的味道果然美妙非凡,吃下肚去,天大的痛苦也能叫人志得一干二净。斯特隆尼柯夫一人整整吃了一斤。

大厅空了。只有几个老头子在空旷处徘徊,垂头丧气地交谈着。

“他们都跑了吗?”一个老头子指着餐厅,用责备的口吻说,“准是这样!吃吃喝喝,这就是我们的看家本领!”

“此话有理!”

“容我说一句!”另一个开导说,“唔,我看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既然安顿了农民,也就得安顿地主!难道会丢下我们不管吗?给奴隶权利,一定也要给我们权利的!”

“以后一定会这样!”

“好个‘以后’:老是‘以后’、‘以后’,你看吧,这样下去,非拖垮我们不可!”

“不,你们告诉我该怎样办吧?”第三个说,“我听说,上面要发给我们奖金……我们就假定是这样吧!马上发给我一大堆钞票——印钞票还不容易!我拿着这么些钞票咋办?难道坐在钞票上过日子吗?”

“您可以存在当铺里嘛……”

“当铺拿着这么些钞票咋办?”

“唔,当铺自有办法。”

“可是我们眼前就回不了我们的庄园了,”第四位心神不安地说,“我怎么回去呢?既不是老爷,又不是奴隶,既不是城里的伊凡,又不是乡下的绥里方,上不上、下不下。上面现在还在磨磨蹭蹭,拖拖拉拉①,下面那些‘自由’人②早把我们剥得精光啦!事情还没定局,他们可是已经高兴得发狂了!”

①指草拟改革方案事。

②指农奴。

“必要时,可以去叫区警察局长!”

“您等着吧!他才会来帮您的忙!他不唆使他们咬你几口,就算你福气……!”

如此等等。

当天晚上,在会议厅里开了一个盛大的舞会。从各地赶来的太太和日秀们,使舞会花团锦簇,大放光彩。驻防本省的骑兵师的军官们也来参加盛会,这样就不缺男舞伴了。女士们打扮得花枝招展,鲜艳夺目,即使出现在京城的舞会上也毫不逊色。疼爱孩子的好妈妈们,为了“推销”女儿,不惜孤注一掷,花光老本。环廊上,某骑兵团的舞会乐队奏着舞曲;大厅里,扰扰嚷嚷,欢声四起,好象这天早上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似的。不用说,斯特隆尼柯夫夫妇也参加了舞会。亚历山德拉·加甫利洛夫娜,这位一直保持着妖冶姿色的美妇人,压倒了所有的闺秀,撩惹得男子们心荡神驰。

可是,费朵尔·瓦西里伊奇照例节制不住他那丢人的恶习。他并没有喝醉,却靠在一根圆柱上,大声疾呼地嚷叫:

“他们剥了我的内衣!剥了我的皮!”

唔,这种话说一遍、说两遍,也该住口了,可是他偏不!他翻来覆去地嚷着,无休无止地叫得大家都听见了:“剥了我的皮!”

不幸,他的身旁就站着一个“包探”①(从前有这种职务),老盯住他不放。

①原文是“带耳朵听的人’。

“请问,您这是说谁呀?”包探问他。

斯特隆尼柯夫瞪着两眼,可是并不畏惧。他跑到省贵族长面前告了一状。省贵族长向省长奔去。

“您行行好吧,大人!”我们这位全省的大福人唠叨说,“我们牺牲财产……响应号召……到头来,我们的这个大厅,我们的舞会……①”

①省贵族长的意思是想说:不该派包探钻到这里来监视贵族。

“放心吧!我负责处理!费朵尔·瓦西里伊奇!请您多多包涵!这是误会!”

“好一个误会!我是说一个债主剥了我的皮,可是‘他’①想叫我出丑!”斯特隆尼柯夫撒了个谎。

①指包探。

省长伸出一个指头,招呼包探过来,和他耳语一阵。包探似乎略微迟疑了一下,突然离开了大厅。

“这还象个话,老弟,以后要放聪明一点!”斯特隆尼柯夫冲着包探的背影训斥他说。

说句公道话,费朵尔·瓦西里伊奇在上级机关里也获得了胜利。他是否因为这次出言不逊上了黑名单,不得而知,但是不管怎样,一周以后,那包探确实已被调往别省,我们这里,上级又另外派了一个他的同行来。

然而,地主们的种种不祥的预感并没有成为事实。农民和家奴们仿佛约好了似的,毫无越轨行动。母亲回到家里,看到“贱人们”益发勤奋地为她服务,她甚至觉得非常惊奇。不用说,她终于给这种现象找到了她认为极有根据的解释。

“我家里留下的净是老弱残兵,”她说,“你就是马上给他们自由,他们也没有地方好去!他们要靠我过日子,我得养活他们!”

但是,决不能说没有发生过嫌隙。无论奴隶们怎样安分守己,终究出了几件料想不到的事儿,证明他们的沉默只是待机而变的沉静。地主们微微地掀起未来的帷幕,看到了一些苗头。为了保全自己,避兔即将来临的冲突,他们很乐意借助那条允许他们将倔强的人发配西伯利亚的法律的庇护。但是这个办法不久便失去了意义。政府虽然没有废除这条法律,却采取行政措施,使每一类似事件预先都作过调查研究。

一八五八年夏,每个县举行了农民委员会①的选举。斯特隆尼柯夫被一致选为委员会的委员,彼尔洪诺夫以“好挑眼者”②的资格被派为委员会的第二位委员。应当替费朵尔·瓦西里伊奇说句公道话,他曾经坚决要辞掉这个差事。

①即一八五八年成立的各省贵族委员会,它是由各县地主选出的贵族代表和省长指派的两名“阅历丰富的地主”组成的。沙皇政府成立这种草拟解放农奴方案的组织,目的是将“解放”农奴的事业交到地主阶级手里,而将农民完全排除在解放自己的立法工作之外。谢德林在这里不用“贵族委员会”这个官方名称,而代之以“农民委员会”,含有嘲讽的意味。

②指“自由派’。“自由派”与“农奴制拥护者”是同一贵族阶级的不同阶层利益的代表者,在废除农奴制问题上;这两派的根本态度实质上是一致的,只是在对农民让步上的程度和形式有所不同。

“请你们另选高明吧,诸位先生,”他大声呼吁道,“我太累了,精力不济了!三年一任,当了八任贵族长,这可不是说说玩儿的!我办不了现今这些纠缠不清的案子。我一向光明正大,现在忽然要我去勾心斗角,干不来!”

“勉为其难!勉为其难吧!”人们众口一辞地嚷道,“您是我们的靠山,不靠您,我们靠谁去!您要是遇到困难,格利葛里·亚历山德罗维奇会帮您忙的。”

“我很高兴竭尽绵薄!”波尔洪诺夫应声说,因为保护人将要经常招待他吃喝的前景在吸引着他。

不消说,这次选举会又是以斯特隆尼柯夫感动得热泪盈眶而告终。随着年岁的增长,他掌握了流泪的本领,而且往往饮泣有声。有时他干脆坐在窗前,独自哭泣,有时他把侍仆普罗柯菲叫来,和他谈心:

“你高兴吗,普罗柯什卡?”

“干吗不高兴,老爷!”

“我一看你的眼神,就知道你高兴。你要离开我远走高飞啦!”

“您是这样看我的吗,老爷?我想,我……”

如此等等。

谈了一会儿,费朵尔·瓦西里伊奇遣走普罗柯菲,哭诉道:

“他是个好人!好人全是这样说的……可是你瞧彼得露什卡……这家伙会走的……他走了怎么办呢?彼得露什卡跑了,女管家斯杰帕尼达跑了,厨子跑了……谁替我做饭、洗地板、烧茶炊呢?厨子跑了,他还会把下手勾引走……”

他呆坐一阵,伤心一阵,又哭了。

斯特隆尼柯夫还不算老——四十出头,但是他未老先衰,皮肉松弛,步履艰难。这是因为他饮食过量,还是由于制度改革之故,很难说得清楚,但无论如何他不仅外表上变了,连内心也起了变化。他一生从没有为什么事担过愁,现在他忽然感到他整个身心充满了惊慌不安。他最担忧的是以后不大好向人借钱了。乡邻们会说:现在是放债的时候么!富裕的农民也会更加放肆。他们会一口拒绝,装作不了解他急需钱用。有些债主,他本来已经写过便条给他们,现在连他们也会要求他换张正式借据。前几天他去找叶尔莫拉耶夫,后者竟对他说:

“不行,费朵尔·瓦西里伊奇,您已经欠我一万银卢布啦。够多啦。”

连他也不借。当斯特隆尼柯夫登门拜访他的时候,他爱理不理,冷冷淡淡起身接待他。下流东西,他竟忘了成立民团那阵子,他斯特隆尼柯夫照顾他承包军用包脚布的恩德……

幸好债主们没有控告他,向他追还欠债,只是年年调换借据罢了。但是万一他们忽然心血来潮,说声:还钱来!那怎么办呢?眼前这种时候,你所能指望的,只有向你讨债。谁也不肯想想过去,他所以借债,原是为了招待那些被邀请的和没有被邀请的客人啊。他自己过日子,也让别人过日子……酒席、宴会、乐队、歌班,他们全忘了,唯一没有忘记的是一句残酷无情的话:“还钱来!”

靠什么生活呢?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现在他已经够节省了:养狗场拆除了,乐队和歌班解散了。他总不能象柯涅尔之辈那样过日子吧!比方说,到了谢肉节,为了节约开支,如果他取消在家里举行follejournee的惯例,谁也不会因此记他一功;谁也不会说:瞧,如今费朵尔·瓦西里伊奇的行为多么高尚啊——应当让他歇口气了!不,他们终究会上法院控告他的。幸好法官是自家兄弟——贵族,不至于马上让他受屈,可是如果这位法官被人赶走了,那又怎么办呢?唉,如今这个世道,多么残酷无情啊!

靠什么生活呢?在秋赫洛莫的产业,早已卖光;在阿尔扎马斯的一个小庄子也出脱了。再没有可卖的了。不错,亚历山德拉·加甫利洛夫娜还有几块荒地,可是她一直固执己见,不准卖掉它,其实,守着它又有什么好处!荒地上净长黄蘑菇和硬毛草,——算个什么土地,徒有其名!她所以固执己见,唯一的原因是她不识时务。可不是吗,她几乎在所有的借据上签名作了保人,——放心吧,人家也不会放过她的!无论是他在秋赫洛莫的农奴,还是她的斯洛乌申斯科耶庄园,全要拿去填债坑。既然想起要解放农奴,他们也许会替农奴付赎身费……那还不又是:官厅的钱一发下来,立刻就有人顺手抢走。说不定现在就有人在打这笔钱的主意了。

唔,你哭了,鸣一鸣一呜,既然脑子里一天到晚净想这些,怎能不哭!

这其间,解放事业已经着手进行。密云不雨的形势,以折磨人的迟缓延宕着时日,考验着各有关方面的忍耐力。争吵之声,此起彼伏;笑话奇闻,俯拾皆是;不逃避工作,但也不做工作。这时俄罗斯有教养的社会的全部软弱性暴露得惊人的清晰。尽管问题已经毫无转圜余地地提了出来,而且威胁着必须根本改变俄罗斯的全部生活制度,但是除了少数人,大家仍然观望着;而且就是这些少数人,也仅限于趁着纷扰之际想方设法将农民迁移到交通不便的土地上,以便有朝一日实行报复。幸亏上面预先颁发过一份座谈纲要,否则,各省的混乱想必将陷于无法自拔的境地①。

①这一段写到的时期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诏书,至一八六一年二月十九日批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在这三年多的时间内,各地区受命拟制改革草案的贵族地主,由于集团利益的差异,在草案的具体细节方面发生过许多争论,以致草案久久来能确立。这些争论在统治阶级内部“完全是关于让步的限度和方式所进行的斗争”(列宁)的反映。本段中:“解放事业已经着手进行”,指各省拟制改革草案一事;“有教养的社会”指农奴制拥护者和自由派地主;“少数人”指这样一些地主,他们在诏书颁布后,把农奴迁到同一田庄范围内的坏地上和其他省份;乃至西伯利亚去;“座谈纲要”,指诏书。

然而,众所盼望的日子——一八六一年二月十九日终于来临了。

“为自己划十字祝福吧,俄罗斯人民!”教堂里响彻着祈祷声,随着这祈祷声,俄罗斯全国都松了一口气。

调停吏①,这些承袭了父业的孩子们下到各地,带来了换汤不换药的新的争吵。法院公开开庭②了,庭上天天有完全出人意外的事件。家奴问题特别使地主们感到愤懑,三年来谁也没想到家奴还会有什么问题。“法令”规定的服役期限不过是纸上谈兵,事实上,有关各方对服役期限的解释往往各执一词。常常发生这样的事:调停吏一下子遣散了某地主家的全部家奴③,因此主人宅子里忽然变得空空荡荡。但是,令人最气愤的是,调停吏竟然尊称那些“下流胚”为您,在审案时,居然让他们和从前的主人平起平坐。

①废除农奴制的。一八六一年二月十九日法令。颁布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