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决战1984 >

第55章

决战1984-第55章

小说: 决战1984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第1陆战队航空联队所属的第12陆战队航空群、第38陆战队航空群的作战机群同样开始进入战备准备。驻韩第7航空联队的第8战斗机联队所属的第35战斗机中队、第80战斗机中队;第51战斗机联队所属的第25中队、第36战斗机中队、第38搜索/营救直升机中队全面进入一级战备。

第5航空联队的第354空运联队、第7航空联队的第374空运联队开始向大连一线空运物资;第5航空队-第18航空联队-第909空中加油机中队的加油机进入全面待命状态。

第961空中管制中队的‘E-3望楼’型远程空中预警指挥机、空军第390情报中队的RC-135“铆钉”战术侦察机也开始出动。

而美国海军VQ-1特种航空侦察中队的‘EP-3E白羊座’电子情报侦察机匆匆起飞,跃入云间。向着黄海方向飞去。四台每台功率3661Kw的艾利逊T56-A-15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发疯样的撕扯上腥涩的海风,没有这四台竭力工作着的引擎的作用的话,恐怕这个长达35。61m、高10。27m、翼展30。38m的金属物件早已经坠入碧波浩淼的海水之中了。

作为取代‘洛克希德EC-121星座’电子情报侦察机的后继机种,‘EP-3E白羊座’并不是研发机种,而是在‘P-3猎户星座’反潜巡逻机基础上改进的。

最初的‘EP-3A白羊座I’直接就使用P-3A进行改装,只是去掉尾部的磁异常探测针,安装了一些电子分析装置和附加的雷达天线罩,并还没有安装机腹下的圆形雷达,直到1969年,又使用P-3B改装了两架EP-3B,后来又在1975年,在P-3C基础上又改装了10架‘EP-3E白羊座II’,加上将原先的两架EP-3B升级到EP-3E标准,这才拥有了美国海军全部的十二架‘EP-3E白羊座II’,这是十二架‘撒旦的耳朵’。

所有的十二架EP-3E都分别被交付到部署在关岛阿加尼亚海军航空站的VQ-1特种航空侦察中队和西班牙洛塔航空站的VQ-2特种航空侦察中队,用来从事电子情报监控。这十二架的作战序列编号分别为156507、156511、156514、156517、156519、156528、156529、157316、157318、157320、157325、157326,部署地西班牙、关岛、日本、佛罗里达。

隶属于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第8巡逻大队的VQ-1特种航空侦察中队也是苏联海军、苏联航空兵的‘老朋友’了,这个1955年6月组建成立的侦察中队的基地位于美国本土的华盛顿州Whidbey岛,除了部署在Whidbey岛海军航空站外,该中队还在关岛常驻,除了‘EP-3E白羊座II’电子情报侦察机外,还装备有UP-3A通信支援飞机,每年的飞行出动架次都多达上千,除了监听中苏联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别的用途,根据其年度活动记录来看,似乎VQ-1中队也就仅仅针对苏联的通讯情报方面。

虽然有着‘第1海上巡逻’之称的VQ-1特种航空侦察中队不过仅有六十名军官和二百五十名士官、普通兵员,但其作战任务却是极为广泛的,VQ-1中队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1971年。当年,一直驻在本Whidbey岛海军航空站进驻到关岛后,与第61中队、VW-1中队合并,专门针对苏联的电子侦察。

由于VQ-1中队的任务明确定义为“对自非洲东海岸到美国西海岸的广大战区实施电子侦察。”所以‘第1海上巡逻’几乎就在这边不受红色苏维埃的待见。

相比之下,海军大西洋舰队地中海巡逻大队的VQ-2中队就好得多了,这个位于西班牙-洛塔NAF的电子情报侦察中队也是在1955年成立的,只不过组建日期是在VQ-1中队的6月之后的9月1日,虽然除了部署在洛塔NAF之以,VQ-2也在克利特岛的索达湾基地长驻,但和VQ-1中队的辛苦相比,VQ-2中队就日子好过了,他们的针对区域远要比广阔的太平洋小多了,而且红海军的主要潜艇部署、海岸通讯系统都是以太平洋地区为主。

此刻和这些‘EP-3E白羊座II’一起起飞的还有美国海军第7舰队的反潜机大队的‘P-3C型猎户座’反潜机,这些反潜机群此刻也已经进入巡逻空域,搜索和驱逐着潜行于南日本各主要军港之外的‘红色海狼’,不过它们的安全并不由美国空军直接负责,从吴港和厚木空军基地起飞的美国海军F-14A型舰载战斗机将截击任何可能产生威胁的空中目标。

为已经进入黄海海域进行监控的美国空军支援战机提供护航的主要空中力量是第5航空联队的第18航空联队,而再往南则是空军第13航空队-第36战斗机联队,这个部署在关岛的空军联队下辖有第362战斗机中队、第361战斗机中队、第497战斗机。

既然美军采取了行动,中国方面的反击也即将按照部署展开,毕竟北京第二次大空降之后,美国空军就开始进入渤海湾,同时从釜山、佐世堡起航的运输船团也在行使之中,这些运送作战物资的机群、船队都需要护航,可是仅仅是消极防御还是不够的,毕竟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只有进攻才能让敌人不得不减少给旅大地区的压力。

“帕斯卡,注意你们的房屋”A-50预警指挥机上的空中导航员协调着进入战区上空的所有前线航空兵的战机,并提供目标参数。今天是整个扫荡作战的开始。

“阿尔法,这里是帕斯卡,正在确认航线,完毕”阿尔廖沙中校熟练的切换通讯频道。按照作战手册,所有进入任务区的战机都将受到区域管制与协调任务的预警机的指挥。作为护航机群,虽然并没有什么太多的任务,但阿尔廖沙中校可不喜欢这样的无聊。

“帕斯卡,航向保持不变,你们负责三号区域”A-50预警机上的调度指挥员迅速的协调分配进入任务空域的歼击机群。

“明白,帕斯卡确认,航向保持不变,三号空域”打开加力,一个漂亮的侧滚,MИГ-29歼击机那原本幽蓝的尾喷骤然的拉出两道橘红。

作为米高扬-古列维奇实验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双发高机动性战斗机,MИГ-29的基本作战任务是,能在任意气象条件下和苛刻的电子干扰环境中、在全高度范围和以各种飞行剖面摧毁距其200m~60km范围内的空中目标。所以这种战机应该说还是最适合于空中优势和近距机动空战的,这种被北约一度称之为‘拉明L’。后来给与正式绰号为‘支点’的战机通常所被赋予的作战任务是确保空中优势并承担所有前线作战任务,包括对地攻击。

从设计阶段开始,米高扬设计局就力求使MИГ-29能够多多益善的承担任务。因此,到1971年该机已成为一种‘微型’前线歼击机。也就是说,MИГ-29同时具有优秀的格斗能力和对地攻击能力,可以单独自主地用于作战,只是作战半径有限。

不过就便是这样,阿尔廖沙中校还是对自己的座驾很是满意,这种在MИГ-23多用途歼击机和MИГ-25截击机之后研制的战机据说最早的总体方案是进气道在机身两侧,中等后掠角的上单翼,双发双垂尾,主起落架为前后串列双轮但。以后在苏联中央流体力学研究院的参与下,同时美国F-15、F-16、F-17设计方案的影响,总体方案进行了多次调整,最后形成了翼身融合体、带边条中等后掠角、双垂尾、机腹进气的布局方式。

P-27雷达制导中距拦射空空导弹和P-73红外制导近距格斗空空导弹,看了一眼自己所携带的武器,阿尔廖沙中校很是满意,应该不会有太多的麻烦,毕竟中国空军所装备的主力战斗力还是以MИГ-21为蓝本研制的歼-7系列。

此刻,阿尔廖沙中校似乎有些跃跃欲试的感觉,但愿今天能够和中国同志交上手,中校在氧气面罩后龇牙咧嘴的笑了起来。但愿自己不要太失望。



第七章:尘封之翼(二)

“发现大批中国飞机,至少二十架”面对屏幕上密密麻麻脉冲信号,A-50预警指挥机上的雷达操作员顿时紧张起来。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大规模的反击,看样子中国空军总算露面了。

“敌机高速接近中,命令帕斯卡编队拦截”调度指挥员迅速的下达拦截任务命令。

“帕斯卡,目标方位93,高度7000,速度1。2,注意拦截”

接到预警指挥机上的通报,阿尔廖沙中校立即急急忙忙的带领自己的作战机群前去拦截,六架MИГ-29纷纷抛弃副油箱,打开加力,迅速的扑向中国空军机群。打开武器保险,接通导弹电源,陀螺仪开始旋转加速,两枚中距离空空导弹进入可逆转准备工作。

“同志们,该是迎接客人的时候了!”方正哲拉下机首,猛然压舵,这架‘F-16B’战斗机从9000米高度直扑下去。“狗崽子们,好好招待我们的客人!”频道里一片喊杀之声。

“5000、8000、9000三个高度,各机群准备接敌,再次重复,准备接敌。”方正哲呲牙笑了笑,一把拉下头盔上的偏光护目镜,而后座的战友已经开始给机翼下的‘响尾蛇’导弹接通电源、进行发射前的预热。

而这个时候,平显上红色MASTERCAUTION告警也开始闪动不停,告警其发疯样的尖叫起来。“该死的老毛子!”方正哲低骂一声,他看了看远处的‘歼-7’机群,在发出告警的同时,压舵,开始做下滑脱离动作。

“目标来袭。目标来袭。”四架浅灰色的‘F-16B’一架接着一架的从‘歼-7’机群的侧旁飞掠而过,抖动着平衡尾翼,骤然侧滑下去。依靠着雷达优势,他们最先发现了来袭的目标。

“101编队,注意规避,注意规避!”看着毫无反应的‘歼-7’机群,方正哲歇斯底里的喊出声来。毫无疑问这是苏军歼击机的远程拦截。随后而来的就应该是致命的导弹了。

“冲上去,我们冲上去~”倒不是‘歼-7’机群无动于衷,而是实在是器不如人,勇敢的‘歼-7’飞行员们只能选择跨前一步的战法,所有的战机打开加力,开始直扑上去。

~嘀嘀嘀~的雷达告警器骤然之间发疯样的尖鸣成刺耳的-滴-声长鸣。这是雷达的锁定声“妈的,妈的,我们被咬住了,这些该死的老毛子”叫骂声接连不断。

面对敌人的攻击,方正哲倒也不是那样的张惶,本能的直觉让他迅速的压下机头,蹬舵,下压操纵杆,在涡轮风扇发动机那骤然凄厉起来的轰鸣声中,他的这架‘F-16B’战斗机一个下滑侧转,急速的脱离,转入云霄中。同时爬升起高度,开始准备迎敌。

“截获目标,准备拦截,准备拦截。”随着阿尔廖沙中校发出攻击口令,摁下发射键,P-27雷达制导中距拦射空空导弹立即开始最后工作,切换载机电源与导弹电源,飞弹火箭发动机保险解除,最终确定飞弹调协,接受战机火控系统上的数据传输,完成点火,拖着长长的尾焰的‘P-27’这才恋恋不舍的脱离发射架滑轨,冲向自己最终的目标。

“老毛子的米格-29”,看着迎面而来的密密麻麻的脉冲光点,刚刚稳住机身的方正哲喃喃而语。在对方的中程空对空拦截弹的劫杀面前,要想努力的保持自己的方向,直至进入中矩飞弹的作战距离内,是根本没有可能性的。不用去想,那些脉冲光点代表着什么,所有人都很清楚。妈的,那些‘歼-7’要吃亏了。

“101编队散开,散开!”

“导弹,导弹,101编队注意接触时间。”

但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因为那些致命的‘P-27’此时已经清晰的出现在所有人的雷达屏幕上。

“注意接触,注意接触,各机自由规避”此时‘歼-7’飞行员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那一枚枚挟风带火、拖着长长白色尾迹的空空导弹正迎面杀来。蓝天白云之间,这些白色的尾迹是那样的充满飘渺,甚至就像是画家手中的画笔轻轻的在蓝色底稿上触划而下的道道白色一样。

“规避,规避!”飞行员们竭力的控制着正快速下滑脱离的战机,以避免因为过大的回旋动作,而使得自己陷入失速状态,并最终因此坠向地面。

“敌人的导弹还在跟着我”

“妈的,我被击落了,我准备跳伞了”

“4号机被击落,注意,4号机被击落”

无线电里一片杂乱,双方的导弹在空中画出一道道死亡的轨迹。

“一个目标消失”至少击落一架中国飞机,阿尔廖沙中校在氧气罩后咧咧嘴。

在歼-7机群开始慌乱脱离的同时,F-16B战斗机上挂载的‘响尾蛇’空空导弹也呼啸而出。

“锁定这些狗崽子了。”后座的战友杀气满面的盯视着雷达屏幕。

“开火;开火!”方正哲抽动着嘴角;接连的喊声。

随即随着操纵杆上的发射键被方正哲的大拇指骤然摁切下去;机翼下的‘响尾蛇’空对空导弹在发射导轨上的抓弹臂打开时的微微轻颤声中,从挂钩上微微掉落下去,随即点火呼啸而出。

“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