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征战五千年 >

第415章

征战五千年-第415章

小说: 征战五千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展工作。”李悠虽然对后世的科学院有所了解,但如今和后世所处的环境毕竟不同,还是多听听宋应星、汤若望、孙元化、徐光启、王徵等人的看法再做决定。

“微臣遵旨,微臣定会尽心从事。”宋应星连忙答应,这个话题就此告一段落,宋应星继续为李悠介绍着这种织机的种种好处。

“果然远胜江南所用的织机。”宋应星还无师自通安排了对比演示,命人找来几架江南流行的旧织机使用同样的原料进行纺织,很容易就可以看出这种新型织机在效率上已经是远远超出了这些旧织机。

“宋先生将这种新型织机的图纸誊抄几份交给朕,另外,新型织机的研究可以继续,但没有朕的命令决不可向外泄露。”李悠并没有打算立刻将这种织机拿出来用,而是打算借此给江南士绅挖一个大坑,借此机会削弱他们的实力,并创造一个朝廷介入江南事务的好机会,此时谋划已久,现在终于到了可以实施的时候了。

建奴的败亡让朝廷终于可以缓一口气了,等到将九边的士兵编练完毕,李悠手上就将拥有一支足以碾压所有敌人的力量,再加上津门水师的存在,可以为北方的海贸提供保护,为朝廷提供大量赋税,无论在军事上还是经济上朝廷都有了收拾江南士绅的本钱,现在也该是时候为解决江南士绅的问题做些准备了。

这织机就是用来对付江南士绅的手段之一,如今江南纺织业极其兴盛,特别是松江一带,有衣被天下之美誉,那些士绅纷纷建立工坊,招募雇工让他们到工坊之中工作,为他们赚取大量的钱财,这几乎已经接近资本主义的工厂了。

然而他们依旧保持着地主的习性,并没有像资本家一样将大部分的利润都投入到扩大生产之中去,而是用到了兼并土地和个人享受上,而且还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势力逃避赋税,无论是对朝廷还是对江南的百姓都没有太多好处,所以李悠绝不会容许他们一直这么搞下去。

除此之外那些垄断了茶叶、盐等行业的士绅豪商也是李悠要打击的对象,他现在已经派人在长芦等地勘察地形,打算扩大北方盐场的规模,将江南盐商的气焰打下去;至于茶叶,他也有类似的安排,如果到时候江南士绅肯低头最好,若是不低头,就将面临着李悠从政治到商业,乃至是军事上的多重打击,不信他们能扛得住。

“曹伴伴、骆养性,今次朕有一件要事要交给你们去办。”从宋应星那里回来,李悠将曹化淳和骆养性叫了过来。

“陛下但请吩咐,微臣奴婢定会竭尽心力,将此事办好。”跟在李悠身边越久,他俩越发的谨慎,只有接触的久了他们俩才知道这位皇帝陛下的厉害,到现在他们俩已经是死心塌地的跟着李悠,绝不敢有什么私心了。

“你们手上可有熟悉江南事务的得力人手?去找几个精干的,朕有要紧事情要交给他们去做。”李悠点了点桌子上的织机图纸,“朕要让他们私下将这些东西送到江南,卖给那些掌握着江南纺织工坊的士绅们,但决不可让人知道这些东西是从北边传出去的,尔等可清楚了?”。。。“”,。

第916章 神器

“敢问陛下,此乃何物?”不清楚的就要问,如果糊里糊涂就去办事,一旦出现什么问题,陛下可是要怪罪的,在受了几次教训之后,他们俩都习惯了新的工作方式,曹化淳和骆养性接过图纸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于是问道。

“这是织布用的织机,比起江南如今惯用的织机来,这种新的织机一台能顶过去的两台,也就是说过去要两个人干的活,现在有了这样的织机,一个人干就足够了。”李悠缓缓说道,“只要他们找到识货的人,绝对能卖出好价钱来;不过江南这些士绅可不是什么老老实实的人,你们下去告诉那些办事的人,须得小心他们杀人越货。”

“陛下还请放心,若是这点都弄不清楚,他们也没必要在锦衣卫里待了。”骆养性颇有自信,经过这几年的发展,锦衣卫已经恢复了全盛时期的实力,甚至还有超过,这点小事儿他手下的人手定然能够办好。

“陛下,既然有了这样的好东西,为何不留在京城自己用?而是要给江南那些坏了心肠的家伙?”曹化淳还有些搞不明白,这可是发大财的好机会啊,为何陛下就这样送给了那些他一向都十分鄙视的江南士绅?

“此事尔等只需要去做就好,到时候就会看出其中的妙处,记住派出的人手必须是可靠之人,朕不想听到京城和此事扯上关系。”有了这样的织机江南士绅肯定会扩大生产规模,裁汰多余的纺织工人,然后将种粮食的土地改成棉花地,这必将引发一系列的他们本身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大大削弱江南士绅的实力,为朝廷介入江南提供完美的理由,但是这些就不必和曹化淳、骆养性他们说了。

第二天开始,若干放到人群里一点也不引人注意的家伙就通过各种渠道出了京城,往江南行去,他们或是扮成书生乘船自运河而下,或是假扮商人乘车南下,或是化身为游方道士一边给人算命测字一边往江南行去。

在路上的时候他们也没有闲着,利用锦衣卫和东厂同僚的帮助,他们很快进入到了江南士绅的圈子里。

“李兄勿用伤感,此科不中再等来科便是,反正如今这大明的官做得也没什么滋味,等回到江南之后,弟请李兄去秦淮河畔领略一番风光,保证让李兄忘了此事。”出身江阴张氏、加里颇有几处工坊的张素子正在劝解着这位陷入科举失利的郁闷,而久久无法恢复的学子;此人乃是他在回江南的路上结识,为人颇为风趣,也懂得不少吃喝玩乐的门道,俩人很快就变得熟络起来,当然要不是他一喝酒就怨天尤人就更好了。

“不考了,不考了!俗话说千里做官只为财,我家中本就田产众多,如今又在机缘巧合之下得了红毛夷的秘法,足以过上富贵的日子,这科举不考也罢,只是。。。只是当初进京之时已经向众多友人放下答话,如今却是无颜再见他们啊。”失意书生李恒醉眼朦胧的说道。

倒是和我那帮狐朋狗友颇有相似啊,怪不得一见到他就如此亲切,张素子笑了笑就想再劝,忽然注意到了他刚才所说的话,“红毛夷的秘法,可得富贵?”这到底是什么?张素子倒也经常掺和家里的生意,对各种发财的门道极其敏感,听到李恒这般说他立刻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机会,一边假装没听清楚继续劝酒,一边留意着酒楼上的动静。

待确定无人留意此处后,他小心翼翼的问道,“不知李兄所说的红毛夷秘法到底是什么东西?弟此前也曾经得了一具红毛夷的望远镜,的确神妙异常。”

“望远镜。。。不过是些许玩物罢了,又如何能与我这秘法相比?”李恒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怀里,张素子顿时眯起了眼睛,看样子这秘法就藏在此处啊,可这秘法到底是什么东西?到底能带来多大的富贵?一想到这些张素子心里就像被二十五只耗子挠一样,心痒的无以复加,对这件东西充满了好奇。

“红毛夷小弟也不是没见过,除了在火器和造船上有几分手段之外,其余的比起我大明来却要差得远了,想必李兄的秘法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咱们不说这些了,来来来,小弟在给李兄满上。”张素子眼睛一转,使出了以退为进的手段。

“哼!素子贤弟也是这般啊。”那李恒果然受不得激,手又往胸口伸了伸,似乎要把怀里得东西拿出来给张素子看,但最终还是忍住了,只是含糊的说道,“若是等为兄制成此物,素子贤弟的织布工坊怕是。。。怕是就开不下去了。”

嗯?难道是和织布有关的秘法,张素子愈加警觉起来,如果说刚才他只是有些小兴趣,那么现在就是存了必取之心;他家的织布工坊每年能为加里提供上万两银子的利润,若是倒闭了他吃喝玩乐的钱可就都没了。

第二日,张素子忽然有急事向李恒告辞,然后带着自己的随从匆忙加速南下,那李恒却是不慌不忙的一路吃喝玩乐;然而没过几日,他在青楼之中和一位红姑娘谈诗论词之后,孤身返回客栈之时,却被人敲了闷棍,醒来之时身上的银两、玉佩连带着贴身收藏的红毛夷秘法都不见了。

李恒顿时为之哭号不已,口中直喊着什么“十万两的富贵就这么飞了之类的话语”,然后起身冲动江边一头栽了进去,就再也没有起来。

而张素子在得到秘法之后就立刻打开看了起来,他也是经常在工坊之中出入的人,很快就看出了其中的妙处,虽然尚不确定这种新织机到底有多厉害,但绝对可以保证远胜他们现在所用的这种。

这就足够了,他连忙收拾完此事的手尾,然后返回江南老家,找到忠实可靠、手艺精湛的匠人,开始秘密打造这种织机;只是他并不知道,得到这份图纸的并不止他们一家。

第917章 衣锦还乡

陕西,米脂县的城门口,几个闲汉朕坐在城门口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吹牛,昔日他们吹嘘的无非是艾举人家里如何豪富,又瞅见艾举人参加县太爷的宴饮之类;可是如今,他们吹嘘的主角却换成了另外一位米脂县的大人物。

“这黄来儿还真是了得啊,我听过路的行商说他在京中得了万岁爷的召见,还给赏了大官,没想到当年的一个穷驿卒竟会有今天。”一名闲汉艳羡不已的说道,黄来儿就是李自成的小命,李自成在出生时,他的父亲梦见一个黄衣人进入土窑,于是就取了这样一个名字。

“还有那李过,当年和俺还是一块光屁股耍的伙伴儿,如今要是再见了人家,恐怕就要叫跪在地上给人家磕头,叫人家将军大人了。”另一名闲汉出声附和,前不久一堆从京城来的商人在参加宴饮时说了自己在京中围观午门献俘的盛况,如今已经在军中崭露头角的李自成和李过叔侄二人也就这样传到了米脂百姓的耳朵里。

“哎,咱们还是没那个命啊,不说别的,当初要是黄来儿被艾举人收拾的时候,咱们给通个风报个信,他现在也会念咱们的好啊,只要从指头缝里漏一点,就够咱们吃一辈子了。”想想人家,再看看自己,这些人只能用宿命来安慰自己。

“嗯?有人过来了。”就在此时,耳边传来一阵儿马蹄声,听上去还不止一匹马,这些人立刻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过去,这又是什么要紧的事儿?要是看出点门道来,今晚上的吹嘘可就有底子了,说不定还能混上一两杯酒喝。

但见前方一队约莫上百人的士兵护卫着十来名军官缓缓向米脂城门行来,这群士兵各个铠甲鲜亮、精神抖擞,比起县城里那些杂兵来却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这到底是那位军爷?竟然如此威风?”几名闲汉眼巴巴的看着这队人马渐渐接近,可惜他们不识字,要不然或许能从队伍中那杆李字大旗上看出来着的身份。

“叔父,侄儿当初和您一起离家的时候,却没想到能这样风风光光的回来。”李过看着熟悉的米脂城,对李自成说道。

“我何尝又不是呢?只可惜这次只能在家里呆几天的功夫,估计连祖坟都来不及修。”李自成和李过在回京之后,核实功绩接连升了好几级,如今又被安排到宁夏镇和固原镇编练当地的军队,其中李自成负责宁夏镇的士兵编练,而李过则被分到了曹变蛟的手下,将跟随他一起前往固原镇。

好在李悠知道此行没有一两年的功夫估计是办不成这件事的,所以给了这些将官一些时间,让他们可以回家去看一看,所以李自成和李过才有了这次衣锦还乡的机会;要是这次自己负责的是延绥镇的士兵编练就好了,这样以来就可以时常回家看看了,延绥镇距离此处不远,前往米脂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可李悠正是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才没有将李自成安排到这里,易地担任军官将成为日后大明军队的铁律,所以李自成的愿望就这样落空了。

城头衣衫褴褛的守军看到这一幕立刻前去向县官汇报,所以当李自成和李过来到城门口的时候,县官已经带着县衙的大小官吏在此等候了,县官很快就从李自成的官服上认出了品级和职位,连忙行礼致意,“下官米脂县令孙绳武拜见总兵大人。”

以前大明的文官遇到武将可不会这么多礼,不过自从新皇登基之后,武将的地位大有提升,所以才有了他这一礼。

李自成也没有仗着身份鄙视县令,而是翻身下马和他们见礼,“本将此次返乡乃是私事,并非公务,不敢耽搁父母官,朱伟还是请回。”陕西乃是李悠率先治理的省份之一,对当地的官员要求极其严格,所以县令很快就明白了李自成的意思,带着手下的人马回去了,至于下面会是什么样的安排就不得而知了。

李自成回到自己老家李家站,再次引发了全村的轰动,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