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征战五千年 >

第413章

征战五千年-第413章

小说: 征战五千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现在已经迟了,曹变蛟的兵马已经堵住了他们的去路,上百名衣甲鲜亮的明军正朝这边围了过来。

第911章 李朝割地

“尔等还不速速下马投降!”明军呈扇形将这一小股李朝兵马团团围住,领头的将领大声喝道,他身后的士兵已经取下火铳,对准了这些李朝士兵,只待军官一声令下,他们就会立刻毫不留情的将其摧毁。

“将军!咱们杀出去吧?”亲随也取下了手中的弓箭,当初倭寇入侵时,李朝的弓箭手也曾有过不错的发挥,这名亲随就是当初那批李朝弓箭手的后人,在射术上有着不俗的造诣。

“混蛋!”肥硕的将军一巴掌抽在他的脸上,就在这么一会儿的功夫,战场中央那些建奴残兵和与他们混战在一起的李朝兵马已经被曹变蛟彻底击溃,或是死在明军的火铳马刀之下,或是跪地投降,以他们这几个小虾米怎会是明军的对手,若是胆敢反抗恐怕只有死路一条了,投降或许还有一条生路。

于是这名将军以前所未有的灵敏跪倒在地,大声用汉语说道,“在下乃是友军,是来帮助上国大军清除建奴的,将军万万不可误会啊。”李朝深受中原影响,但凡有些地位的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这也暂时保住了他的性命。

“辽东乃是我大明疆土,任何军队一旦进入就将被视为我大明的敌人!”此时曹变蛟已经结束了杀戮,正将带血的马刀收回刀鞘,带着满身的鲜血走了过来,“本将军却为曾听闻朝廷又邀请你们李朝的兵马前来剿灭建奴。”

李朝的官员们不过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占据一点儿辽东的土地,这样的想法又怎么敢和大明说呢?所以听到曹变蛟这样的发问,这名李朝将军支支吾吾的无法回答,好半天方才说道,“在下。。。在下也是有些急于帮助上国清除建奴,尚未来得及向上国朝廷汇报。”

“哼!此事不用和本将军分辨,本将军只管杀敌不管这些事情。”曹变蛟一挥手,身后立刻有人来将这名将军和他的亲随捆了起来,“想要解释的话日后等到了京城,再和那些礼部的官员去分辨吧,看他们会不会信你的话!”

随即曹变蛟开始带人打扫战场,然后押着这些李朝和建奴的俘虏往最近的城池行去;像这样的事情不仅仅是发生在这一处,李自成、张献忠和其他一些明军将领也捉拿到了不少李朝的俘虏;卢象升随即下达命令,普通朝鲜士兵就留在辽东暂时看押起来,让他们修筑城池、开荒拓土,而有些身份的军官则全部送到京城,让李悠来处置这些事情。

“此事尔等以为如何?”李悠将卢象升的奏折分发给徐光启、李标、张之极、王洽等人,那些俘虏尚未到达,卢象升的奏折已经先到了。

“启禀陛下,李朝实乃狼子野心,此辈不念我大明昔日救其与水货之间的恩情,却想要趁火打劫,吞并我大明的国土,实属罪不可赦!”王洽现在已经渐渐熟悉了李悠的处事方式,知道他对李朝这种行为定然没有什么好看法,所以第一个表明自己的态度。

“陛下,微臣以为当下旨斥责朝鲜国王李倧,命其撤回所有兵马,并派遣使者前来京城谢罪。”徐光启也看不惯朝鲜这种行事的手段。

“若是光撤兵似乎太便宜他们了。”李悠缓缓说道,“朕听闻这李倧当初乃是篡夺了他人的王位方才当上朝鲜国王?”

天启三年,执掌朝鲜王位的光海君李珲因见努尔哈赤势大,于是开始在后金和大明之间左右摇摆,引起了朝鲜群臣的恐慌,再加上光海君之前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得罪了这群朝鲜贵族,所以他们开始策划逼迫光海君退位;在李珲左右任事的亲侄绫阳君李倧见李珲身患疾病,于是令心腹陪臣建议将西人党的平山节度使李贵教练兵马五百人调入京城防御,并借机发生宫廷政变,将其废黜并流放于江华岛的乔桐,自己登基称王。

“陛下,此事发生后,登莱巡抚袁可立就立刻上书表示反对。”大明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崇尚纲常伦理的政权,与朝鲜一直沿袭着中国古代传统宗藩关系的模式,朝鲜人擅自发动政变废除一个合法且与明有交的宗藩性君主,绝对是一件忤逆不道的大事;只是由于此前要和建奴作战,处于拉拢的考虑,这件事暂且放下,但李悠现在又突然提起,想必对李倧来说绝对不是好事。

在听闻这一消息之后,李倧顿时乱了手脚,连忙派遣数拨使者携带财物匆匆赶往京城,祈求大明的宽恕,可昔日那些和他们交好的大明官员要么已经被罢职下狱,要么改任他处,仅剩下的几个也是避而不见,根本不敢收他们的礼物。

如今京城百官都已经知道皇帝陛下对李朝的行径十分不满,他们又怎么敢拿这些烫手的钱呢,骆养性和锦衣卫和曹化淳的东厂恐怕已经将他们盯得严严实实,不想家破人亡的话还是乖一些的好。

再被晾了许久之后,这些朝鲜的使者终于得到了礼部的召见,礼部的官员直接丢过那些被俘虏武将的证词,严加斥责他们这种侵犯大明领土的罪责,并在言谈之间流露出一些大明皇帝对李倧篡夺皇位一事多有不满的意思,吓得朝鲜使者冷汗湿透了衣服,只一个劲的跪地哀求,表明朝鲜绝无此意,并愿意为这些士兵的莽撞赔礼道歉。

“光是上几本不痛不痒的请罪折子就想将此时敷衍过去,未免也太便宜了吧?”大明礼部的官员对此嗤之以鼻,这次陛下已经吩咐过来,如果不拿出一些实际的东西来,说不得卢象升就要去朝鲜走一遭了。

“敢问上国大人的意思是?”朝鲜使者跪在地上战战兢兢的问道,他当初也是从辽东过来的,见识过大明军队的威仪,明白触怒大明的后果,现在只要有一线机会,想必李倧什么条件都愿意答应。

“割地赔款!”礼部官员缓缓说道。

第912章 济州岛(为我降临人间加更1/3)

在东亚,因为数千年来华夏一直占据着最为精华的地区,东南西北四方要么是草原大漠,要么是崇山峻岭,要么干脆就是大海,所以那些中原的王朝们往往对周边藩属的国土并没有多大兴趣,因而形成了独特的朝贡体系。

由于中原土地富庶,再加上封建时代贸易需求不高,所以中原王朝并不像西方一样喜欢挟武力胁迫屈服、建立殖民地来压榨周边国度,形成了以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之久。

大明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明确规定了安南、占城、真腊、高丽、暹罗、琉球、苏门答腊、爪哇、湓亨、白花、三弗齐、渤泥以及其他西洋、南洋等国为“不征之国”,实际上确立了中国的实际控制范围;他并且确定了“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由此最后确立了朝贡体系成为东方世界的通行国际关系体制;在这个体制中,中国中原政权成为一元的中心,各朝贡国承认这一中心地位,构成中央政权的外藩。

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儒家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那些藩属国不用太过担心中原王朝对他们的进攻,只需要按照中原王朝的要求向其称臣,进行朝贡,即可保持两国之间的和平,得到数倍于朝贡的赏赐;而中原王朝也不用负担防备藩属国的高额军费,乍看起来对彼此都是十分有利的。

所以李朝的使者认为只要他们像以前一样诚恳的向大明请罪,就可以获得大明的原谅,了不得承受一些斥责,然后可以继续缩在自己狭小的国土上过着像此前数百年一样的生活,但是礼部官员的话却打碎了他的幻想,让他变得惶恐不安起来。

“上国大人所说的可是割地赔款?这。。。这恐怕万万不能啊!”从震惊中醒来的使者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在得到确定的答复后他连忙搬出诸多儒家经典,口口声声说中原乃是宽厚仁慈之国,岂能这般苛待属国?

其实礼部的官员心里也是一般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大明富有四海、无物不有,又怎么看得上朝鲜那点贫瘠的土地呢?但是李悠却明白,这种建立在封建体制下的朝贡体系很快就要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如果大明想要在今后的数百年里依旧占据世界一等强国的地位,就不得不对这种古老的政策作出改变。

大明的商品需要市场,大明的工厂需要原材料,大明的军队需要合适的军事基地,这些都是延续了千年之久的朝贡体系无法做到的,而朝鲜这次贸贸然的行动又为改变提供了合适的借口,他怎么会不紧紧将其抓在手中呢。

“尔等既然知道自己身为属国,又为何胆敢犯我大明疆土!数万朝鲜士兵悍然侵入我打名之领土,杀戮我大明子民,劫掠起财产,当时尔等怎么不记得自己属国的身份了?”礼部尚书出言呵斥道,尽管不理解,但是他依旧要完成皇帝陛下交代的任务。

“那些。。。那些绝非大明的百姓,乃是建奴啊。”朝鲜使者战战兢兢的分辨道,“我等也是想为上国略尽绵薄之力,只待解决了建奴就退回国内,绝没有其他的想法!”

“哼!建奴虽为叛逆,但也是我大明的百姓。”礼部尚书很快就抓住了此人话语中的漏洞,建奴虽然曾经建国,但从未得到大明的承认,他们一直将其视为国内的叛逆而不是敌国,“尔等这么说莫非是已经承认建奴乃是敌国?”

“不敢不敢,我等万万不敢。”尽管他们心里都是这么认为的,可嘴上却万万不敢承认;但是在礼部尚书的步步紧逼之下,朝鲜使者不得不步步退让,再加上礼部尚书含含糊糊的提了几句李倧继位的合法性问题,他就在也不敢多言,开始收起侥幸心理,询问起大明的打算来,想看看他们究竟会开出什么样的条件。

“割让济州岛给大明,用以养马和作为商队出海的中转地。”大明的条件还算宽厚,并没有觊觎朝鲜的核心土地,而仅仅只是索取了朝鲜的一处荒岛,济州岛如今在朝鲜国内的地位并不重要,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贵族,所以使者稍微放下心来,或许用这样一座荒岛来换取大明皇帝对朝鲜的宽恕,也并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当然礼部尚书嘴上说的是用来充当大明商队的中转站,实际上李悠却是打算将济州岛建造成大明水师在北方的重要基地,并以此作为日后对付倭国的跳板,三十多年前倭国的关白丰臣秀吉想要以朝鲜为跳板进攻大明,现在也该轮到大明以牙还牙了。

济州岛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距离朝鲜和倭国都很近,而且拥有天然的良港,足以容纳一支强大的水师,而且岛上土壤肥沃,十分适合耕种及养马。

使者将大明的要求送回国内,又经过了几次来回,李倧以及朝鲜的文武百官们见大明态度坚决,而且济州岛在他们眼里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只得答应了大明的条件,将济州岛割让给大明,然后花费了一大笔钱财将那些被俘虏的军官赎了回去,至于那些普通的士兵,则根本无人搭理,他们将被大明送到流求岛上,为开拓流求出力。

待条约签订之后,俞咨皋立刻率领自己的舰队占据了济州岛,将朝鲜留在岛上的官员驱逐出去,至于那些百姓倒是没有多大反应,反正对他们来说谁当老爷似乎都是一回事。

一船船的工匠也从津门出发,很快抵达了济州岛,开始在水师的帮助下修建港口;另外朝廷任命的济州知府和济州总兵也各自带着属下上任,在济州岛上建立起全新的统治体系;另外,锦衣卫也渐渐混入开往倭国的商船之中,开始打探倭国的情报,皇帝陛下对倭国可是关心的紧呢。

第913章 光复辽东

“岳托贝勒,前面就到赫图阿拉了,咱们在这歇上几天吧,旗下的甲兵们都累坏了。”就在曹变蛟将朝鲜俘虏送往京城的时候,岳托也率领着最后一支成建制的八旗士兵来到了努尔哈赤的起家之地赫图阿拉。

赫图阿拉位于盛京以东,岳托这一路接连穿过了抚顺、萨尔浒等重镇,当初努尔哈赤就是沿着这条线路一步步击溃明军,占据辽东的土地,但是现在他们又不得不返回这座老窝了,现在距离努尔哈赤兴建赫图阿拉城已经过去三十年了。

“赫图阿拉城池太小,城中存粮不多,而且明军一直在身后紧追不舍。。。。。。”赫图阿拉内城周2千米,外城周4。5千米,比起中原的大部分县城都小,而且自从努尔哈赤搬到盛京之后,这里留守的人马就越来越少,先前其中大半人马还被召集到了盛京,现在估计已经死在盛京城里了,所以这并非是一个合适的歇息地,不过考虑到将士们的确已经太过疲惫,所以岳托不得不同意了这项建议,“暂且在赫图阿拉停留两日,让儿郎们喘口气。”

“但是这两日也不能闲着,把城中的粮食、兵器、马匹、铁器都搜出来,统统带走。”对岳托来说,将来恐怕很长一段时间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