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征战五千年 >

第385章

征战五千年-第385章

小说: 征战五千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留在京城驻守,依靠坚城厚墙,或许还有几分生机,可陛下要咱们出城迎敌,这也太。。。太出人意料了吧?”京营是什么情况皇帝不清楚,他们那个不晓得?纸面上的兵员现在能有一半剩下就不错了,而且剩下的这些人也多数没参加过什么操练,根本拿不动刀枪,出城迎敌只有死路一条。

“看陛下的样子,似乎已经是下定决心了,我等也不好硬抗,还不如顺着陛下的意思,言明如今京营虽有起色,但出城迎敌还是差了些,若是据城死守还能勉强胜任。”商量半天,众人才拿出了这样的方案,“另外尚书大人应该和朝廷诸公一同请求陛下早下勤王诏书,若是宣大军和关宁军能够挡住建奴,那么咱们或许还有一条生路。”

要是宣大军和关宁军把建奴挡在京城之外的话,那么京营士兵就用不着出场,如此以来就不用暴露他们真实的战斗力了。

“可想要宣大军和关宁军卖命,空口白话可是不行啊。”王洽说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想要人家卖命就得给足好处,可这些人又哪舍得花钱?于是商议了半天也没有商议出结果,王洽只能等着第二天见机行事了。

谁知第二天刚刚来到朝堂上不久,他就又迎来了一个晴天霹雳,只见宝座上的李悠换了一身戎装打扮,身穿金黄色御用铠甲,腰佩宝剑,倒也显出了几分英气。

陛下这是要干什么?殿中的文武百官涌起一阵儿不祥的预感,难道我大明又出了一位武宗皇帝么?他们将李悠视作了不按常理出牌的明武宗朱厚照。

“既然京营已经整顿完毕,有次雄兵建奴当不在话下,故而朕打算御驾亲征,率领京营前往遵化迎战建奴!”李悠朗声说道,宝座下方的文武百官无不瞠目结舌,被这个消息震得思维停滞,完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第849章 震动

“大汗,大喜!大喜啊!”在皇太极的文馆中担任书房官的范文程手持一封书信,不顾礼仪匆匆闯入皇太极的大帐中喊道。

站在皇太极身边的豪格正要出言喝骂,却被皇太极抬手制止了,他知道范文程一向谨小慎微、极懂规矩,如果不是发生了天大的事情,是不会如此失态的,所以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涌起了一丝喜意,难道大明又出什么昏招了?

“范先生坐下说话。”尽管心里着急,但礼贤下士的姿态还是要做满的,皇太极现在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单单依靠莽古尔泰这种粗人是根本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这些投降的文人能够为他提供压制三大贝勒和各旗旗主的理论基础,帮助他掌握后金的军政大权,在他们对自己还有用的时候,皇太极不吝惜做一些姿态。

“多谢大汗,大汗宽厚仁慈,日后定能进军中原一统天下。”自从投降了后金,范文程就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唯有后金击败大明他方才有当官发财的希望,要是后金败了,等着他的就是斩首灭族的下场,所以他对皇太极可谓死心塌地。

不敢让皇太极多等,范文程刚喘过气来就说到,“京城传来消息,崇祯打算御驾亲征,前来遵化迎战大汗!”

“哦?竟有此事!”一贯城府极深的皇太极听到这个好消息也忍不住了,如果崇祯躲在京城里稳守不出,他还真没什么好办法,或许只能从四周掳掠一些财货丁口返回辽东,可一旦他出城迎战可就大不一样了,只要能将崇祯握在手中,所能得到的好处可比这多多了,“消息可曾核实过了?他打算带多少人马?何人为将?宣大军和关宁军可会随行?”

只要不是关宁军和宣大军全员出动,皇太极就有把握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皇帝抓住;不!就算是宣大军和关宁军都来了,哪怕是付出惨重的伤亡,也要达成这一目的,因为就算损失的再多,只要能够抓住朱由检,就会得到数倍的回报。

“前些日子兵部尚书王洽奉命整顿京营,崇祯前往观看操练时,被王洽忽悠住了,认为京营勇武无双,足以击败八旗,所以崇祯下令让王洽整理京营兵马,前来迎战大汗。”范文程笑的嘴都快合不拢了,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了,就京营那些废物,只需要出动八旗任意一旗的兵马就足以将其击溃,崇祯要是完了,大明肯定会陷入动乱,到时候挥军南下占据京城,将大明的江山据为己有只在旦夕之间啊!

“京营?这小皇帝疯了么?”如果不是知道范文程的底细,皇太极就要以为他是那个家伙派来逗自己玩的,带着残破不堪的京营来应战骁勇善战的八旗?除了崇祯脑子犯病彻底疯了,皇太极找不出第二个解释来。

“启禀大汗,那崇祯皇帝自幼被养与王府之中,少有和外间接触,兼之登基方才两年,那会是大明那帮奸佞的对手?想来是被王洽忽悠住了,误会了京营的实力。”范文程将镜中收集到的消息全都说给了皇太极。

“继续打探,如果他真的敢出京前来遵化,我就请他去沈阳住一些时间。”这个消息实在是太刺激了,就算只有万一的希望,皇太极也不肯错过,“传令八旗,暂缓南下的速度,咱们就在遵化等着朱由检,可别吓得他不敢来了。”

若是八旗南下的进展过快,说不定崇祯就会从幻想之中醒过来,所以还不如暂且顿兵不前、示敌以弱,好引诱他御驾亲征;李悠没想到自己的这一番举措还收获了这样一个好处,让遵化以南、以东的百姓少受了一番磨难。

“大汉,今年是己巳年,一百八十年前的己巳年,大明的英宗皇帝御驾亲征,却被鞑靼的也先所俘虏,如今又是己巳年,又是一位明国的皇帝御驾亲征,看来这都是上天的安排啊,这朱由检也会痛英宗皇帝一样落入大汗的手中。”范文程高呼道、

与此同时,消息也很快传到了关宁军之中,祖大寿和袁崇焕等人收到这个消息后也是面面相觑完全不知道如何是好,皇帝怎么突然冒出这样的想法来?

最后商议半天,祖大寿以没有圣旨不能轻离驻地为由果断的决定作壁上观了,反正在他看来大明死一个皇帝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说不定因此还会加深天下对建奴的忌惮,从而在增加一些辽饷,可以让他们的日子更好过一些,反正在祖大寿看来建奴也没有攻入京城,扫平大明的本事,皇帝要是没了大不了换一个就是。

朝中的那些文官也是这么想的,崇祯皇帝已经渐渐消露出脱离他们控制的迹象,这可不是什么好事,那么就让建奴帮忙除掉他好了,到时候他们完全可以重新拥立一个皇帝,也省的自己动手。

想想看吧,武宗皇帝落水而死、熹宗皇帝落水而死,这些难道真的都是巧合么?反正大明的文官也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情了,这次又不用他们亲自动手,危险性还要小上不少。

至于如果崇祯被皇太极抓住了怎么办?不要紧,当初土木之变后的历史已经教会了他们应对的策略,就仿照于谦于阁老那样扶立新的皇帝,拒不承认旧皇帝就好;当然,福王是肯定不能立的,当初因为册立太子一事,朝中的文臣已经深深地得罪了福王,他们可不想给自己惹麻烦,最好是找一个年纪小的皇帝,这样也好控制一些。

一时间,各方势力都在分析着自己能从此事中获取什么好处,当然也有一二忠直之臣屡屡劝阻李悠御驾亲征的打算,可是李悠主意已定,这些人也无话可说。

就连宫中的天启皇帝遗孀张皇后、崇祯的正宫周皇后也是连连劝谏,不过都被李悠态度坚决的无视了。

时间缓缓流逝,终于到了李悠率军正式出征的时候了。

第850章 出京

“朕御驾亲征后,你二人留在京中都给朕盯好了,看看谁和建奴有勾结,谁又起了不该有的心思,都详详细细的记下来,等朕回来再和他们算账。”身穿金黄铠甲的李悠对着下跪着的骆养性和曹化淳说道。

骆养性和曹化淳现在早已是汗流浃背,他们曾经多次向皇上进言,言明京营绝不可用,奈何皇上一意孤行,这次出京还回得来么?很有可能闹得和当年土木堡之变一模一样啊,到时候要是另立新君,他们会怎么收拾我二人?

“朕何尝不知道京营不可用?莫非你们真以为朕就打算拿着京营去和建奴打仗么?朕早已备下了精兵引诱洪太上钩,京营不过是诱饵罢了!”李悠冷笑一声,骆养性和曹化淳的那点小心思怎么能瞒得过他的眼睛,“此事朕就连皇后都没有说过,整个京师也就你二人知晓了,若是你二人泄露半句或者起了不该有的心思,等朕得胜还朝的时候就诛你们九族。”

“微臣/奴婢不敢!微臣/奴婢定全心办事,给陛下把京师都监视起来,保证不让任何一人逃脱掌控。”果然如此啊,陛下气势如此逼人、近来行事又这般缜密,怎么会做出带着京营去和建奴打仗的傻事呢?原来都是为了引诱洪太上钩啊;可要是这样的话,准备好的精兵到底出自那里?是宣大军还是关宁军?亦或是石柱白杆兵?可从未听过他们那里有兵力调动的消息啊?莫不是。。。。。。接下来的事情骆养性和曹化淳都不敢想了。

“知道就好,尔等尽心办事,日后朕自然不吝封赏。”见自己的话已经起了效果,起码在决定性的消息传来之前,他们是不敢和其他势力有所勾结的,李悠这才稍微放了些心,“朕离京之后,皇宫的安全你们务必要多加用心,决不能让人惊扰到皇后和皇嫂,另外,上次前去张家口、祁县、太谷等地的人手都跟朕走一遭吧,等击败了建奴之后,朕要亲自去这些地方走一遭,看看这些勾结建奴的逆贼到底是何等模样。”

看来陛下对这一战是真的有信心啊,要不然也不会现在就考虑这些事情,曹化淳更加放心了,他抢在骆养性前面答道,“奴婢这就去安排,另外京中的晋商铺子、会馆、别院奴婢早已派人盯着了,他们这段时间若是稍有异动,奴婢就会命东厂将他们尽数捉拿。”

“曹伴伴果然用心,此事放手去办,谁敢为他们说情都细细的记下,等朕回京再和他们算总账。”晋商不只是商人而已,他们和朝堂上的高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若不然也挣不下诺大的家业。

骆养性很是后悔自己慢了一步,落在了曹化淳的后面,于是连连保证自己也同样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李悠也是温言嘉勉了几句;自此京城的安排已经全部完毕,他带着罗燕京进行挑选的锦衣卫除了皇宫,来到京营的校场之上,在这里祭拜过各路神灵之后,就可以正式出京,前往遵化迎战建奴了。

到了校场,放眼望去,京营的士兵稀稀拉拉的比上次检阅时少了不少,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自从御驾亲征的消息传开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愿意为了一点小钱来当差了,乞丐流民也是连忙离开京城躲避,仓促之间王洽又从哪里找这么多的人手呢。

李悠只当是没看出,无视了群臣的阵阵哀求,按部就班的走完各种流程,人少了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起码粮草消耗的更少不是?虽说虎符之中也存放有数量不少的粮草、军械,可能从大明获取还是从大明获取的好。

“王尚书,张将军,此次出征就靠二位了。”这次出征李悠并没有带多少臣子,最主要的两个人手就是兵部尚书王洽和英国公张维贤的世子张之极了,京营由张维贤掌管多年,而且他现在可以说是大明勋贵之,这样的事情他是必须参与的,只是张维贤年纪太大,有重病缠身,所以就只能派他的嫡子出面了。

“微臣。。。微臣遵旨。”王洽汗如雨下,他对此行可谓是悲观之极,但是事到如今也由不得他多想了,他早已写好了遗书留在家中,只要前面一有坏消息传来,他的家人就会立刻离开京城返回老家。

“末将领命!”张之极尽管心里也十分忐忑,但是他却比王洽要好上不少,因为张维贤这只老狐狸早已看出这位至尊并不是糊涂之人,能做出这般事情来一定是早有应对吧?或许还没有到最后绝望的时候?而且就算到了那一步,他身边也有一批精锐的士兵,或许也能将他安全的带回京城。

“吉时已到,出吧!”李悠面无表情的布了命令,张之极带着前军缓缓出动,李悠则在锦衣卫精锐的护卫下留在中军,和王洽一起等前军离开之后方才出了京城的城门,而这一幕也落在了无数有心人的眼睛里。

“十万大军?我这怎么数也只有五万多人啊?”一名店伙计打扮的年轻人看着最后一名士兵走出城门,收回自己的目光说道。

“看来这大明是气数已尽了,等大汉入关之后,咱们可都是开国的功臣啊。”另一名掌柜打扮的人应道,他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到时候东主自然是少不了荣华富贵,自己身为他的心腹,想来也能蹭口汤喝吧?“立刻把消息送回山西,让东主传给大汗。”

“是!”伙计不敢怠慢,立刻转身而去,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