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太政大臣传之昭德将军 >

第283章

太政大臣传之昭德将军-第283章

小说: 太政大臣传之昭德将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В老杼妫胪跫异籼霉┓睢!

五人听罢齐齐谢恩,且王爵雕龙用赤红,公爵绣蛟用青色,当场发放五人冠服。台下其他臣工这才恍然大悟,难怪孟昭德袭领王位,开创历史第一人,他们也不反对,原来是早有商议,五个人也一跃成为尊贵之人,觐封国公,成为公卿贵族团体,最要命的还不是世袭罔替,而是入王家祠堂祭祀,这在多少年间都是只有天潢贵胄和公卿上家少数人才有的荣耀,就是当年平氏掌国,也只有少数几人被天皇点名,才风风光光搬家,入祠王家的,这一手,孟昭德在天皇和大名之间选择了后者,虽然兵行险招,但是大胜而归。

这之后,孟昭德又宣布,从一位太政大臣不变,规定只有孟昭德后人血脉可以袭领,且必须同时承接王爵,看似太政大臣低了五雄国公一头,却在王爵上胜了一笔,轻轻松松就表明了公爵只是爵位,并非权柄,架空了这五个国公,省的日后子嗣无能,滥封恩典,造成国公乱政。正二位原为征夷大将军,左大臣,右大臣,加上正一位和从一位,就是所谓的上三位殿上人,只有这三位官职可成为殿下,孟昭德对此更是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废除左大臣和右大臣,还有从二位的内大臣封号,征夷大将军独占正二位官职,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改变,征夷大将军所掌,乃天下兵权,和海军全部,是武官之首,只有孟氏后人可以担当,却非幕府主掌,幕府主掌者前番已经提出,冠王位,觐封太政大臣者主之,所以征夷大将军至此名副其实,成了孟氏幕府的军委主席,而不再是幕府督主的代名词,台下众人中只有孟宪文五味杂陈,自己好好得到的督主之位,瞬间就没了,还是在老爸手里,自己虽然掌握天下兵权,可惜还不是要听老爸调遣军队。

封赏完上三位之后,孟昭德复归本座,山下政文便开始将中央官职(幕府)和地方官职(州县)一尽诵读,依次是,从二位中书执笔大臣,相当于宰相,辅佐王位处理天下政务,为文官之首,比武官之首征夷大将军低了一阶,彰显幕府重武轻文,体恤武士之意,恰恰和宋朝,明朝重文轻武相反,台下武士这才好受许多。正三位内务卿,掌管孟氏血脉后世生死,起居,供养,相当于孟家内部的大管家,位高而无权,多由本家人担任,臧库检阅使,掌管天下土地,钱粮,赋税的保管和支出,一把钥匙在手,身后全国财富。

从三位共十五个官职,文官一边是日本延续至今的二官八省制中的八省首席,分别是戍部省,长官卫戍巡防都提调,负责名古屋三城以及内卫的巡防和治安工作,是八省唯一掌兵之人,式部省,长官式部正官,执掌文官任免等一般人事的部门,并负责调查文官的事务成绩,民部省,长官民部正官,管理地方户籍,收缴租税,交通,建设等工作,治部省,长官治部正官,处理外交事务,高官的户籍管理,监督寺社佛阁等处人员的礼仪,也裁判庶民的婚姻诉讼,兵部省,长官兵部正官,管理武官的人事调动,所有州县的兵马,城池完善和修备,并负责录用和记录各地的兵源身份情况,刑部省,长官刑部正官,管理诉讼,审理,判决,和刑罚的执行,大藏省,正官大藏正官,管理诸官厅的收支,监察和调整诸州县的税负,货币,金银,物价,宫内省,长官宫内正官,总管皇室的收支,衣食,杂务等宫中之事,是裁撤了京都奉行,京都守护代等等职务后的替代品。

武官一边有七席,孟昭德将二十八州六十六县的兵马控制在总数两万一千六百人,这就造成了第一,各地闲散浪人过多,无从安置,第二,各地打造军备物资为生的匠人无从生活,第三,一旦好似战国那种动辄上万人的一向宗闹事出现,无力剿匪,所以孟昭德按照天下七道安置了七只部队,这七只部队的大将居住在名古屋,一旦有战事,便领走兵符,才可抵达当地调兵,平日的军队训练,和物资筹备都由兵部省指挥,和七大将无关,而这七员大将虽然官阶和八省同级,却因为没有虎符,只能听从兵部调遣,如此拥兵自重的事情将不会再发生,直到哪一任家督放出兵权而不收回方才为止。

这七道分别是,贯穿东北群山和信浓群山的天下第一道东山道,驻兵多由东北和甲府等地招募,人数两万五千,名唤踏山越军,大将为镇东都督。贯穿越后,越中,北陆,直达越前的北陆道,驻兵多由上杉氏雉刀兵为核心,配合真田氏六文钱辅助,人数两万,名唤临海军,大将为镇北都督。世人耳熟能详的,经过扩建,贯穿关东全境的东海道,驻兵由孟氏嫡系,北宁军,天龙军,五色军等组成,军力最为上乘,齐备铁炮,大炮,弓弩,长枪,太刀,战马,屯于名古屋城,设立左卫右卫两大营,除此外还吸收各地兵源中最佳者,总数七万人,名唤京师近卫军,大将为殿前马步兵总督使。以京都为分割线,其左即为西国,细川氏,宇喜多氏,毛利氏的旧国,按照南北,将长条国土分为两道,北面山**,南面山阳道,暂定由加藤嘉明原部署和细川忠兴原部署,选拔优秀者从军,一路向北驻扎,一路向南,各有一万五千人,名唤望海军和靠山军,大将为镇国都督,镇军都督。贯穿整个四国岛的南海道,驻兵多由海军中优秀陆战者和原立花氏,长宗我部氏等浪人组成,共计八千人,名唤定海军,大将镇南都督。贯穿整个九州岛的西海道,暂定由未来肥后军和萨摩军组建一支部队,人员在一万五千到两万五千上下,名唤虎神军,大将镇西都督。孟家自此收编天下军队和浪人,日本一千九百万人口,拥军十七万左右,比之大明一亿三千多万人口,驻军八十万,已经算极尽人之能事矣。

正四位文职八席,武职三席,文职分别是都东北全州查办,都北陆全州查办,都关东全州查办,都京畿全州查办,都四国全州查办,都东海全州查办,都九州全州查办,虾夷巡检使,武职分别是左近卫大将,右近卫大将,负责提点左右二卫兵马,并重点操练,官兵巡检绩效都使,负责巡查天下各地军团操练和军备情况,隶属于兵部,和兵部大辅一样,是八省中唯一大辅之外的属部副手。

从四位文职十一席,武职七席,文职分别是卫戍巡防副都管,式部大辅,民部大辅,治部大辅,兵部大辅,刑部大辅,大藏大辅,宫内大辅,内廷学祭酒(皇家大学校长,非常重要的职务),左督察府长官左京大夫(负责督察八省行为,向王爵报奏检举),右督察府长官右京大夫(负责督察各地州县施政,向王爵报奏检举),武职分别是安东都督,安北都督,殿前马步兵副兵官,安国都督,安军都督,安南都督,安西都督。

正五位文职三十席,武职二十八席,分别是二十八州文官武官。另有文职内廷学掌廷(皇家大学常务副校长)和中书掌印大臣,所谓掌印大臣,便相当于副宰相,执笔之后无印信不得实施,虽然官阶和中书执笔大臣相差甚远,然位轻权重,恰恰好无法兴风作浪,却又制衡了执笔大臣的权力。这之外还有从从五位到正七位几百个官职,比如八省少辅,平北都督,平西都督等七军牙将,还有六十六县县官,各道督察,各省主事,以及世子府一应讲师和侍卫等,孟昭德与山下政文,阿倍秀明苦心安排,才算划分清楚权力结构,并妥善安排了数百名各地大名臣僚,不至于失业。

当庭,孟昭德又立即任命了官员安排,下等官吏和中等官吏不计,上等的为如下人士,世子孟宪文领征夷大将军,定国公阿倍秀明领中书执笔大臣,曳马县侯山下政文领臧库检阅使,冈崎县侯增田长盛领中书掌印大臣,米泽县侯孟宪平领内务卿,岐阜县侯孟宪杰领卫戍巡防都提调,安国公藤堂高虎领式部正官,护国公细川忠兴领民部正官,兴国公上杉景胜领治部正官,辅国公真田昌幸领兵部正官,金伬县侯前田利长领刑部正官,江之岛玄一领大藏正官,板仓胜重领宫内正官,安乐侯竹中重门领内廷学祭酒,长忠侯尼子义忠领京师近卫军殿前马步兵总督使,濑户长治领左近卫大将,天野长兴领右近卫大将,仙台县侯直江兼续领踏山军镇东都督,小谷县侯浅井辉政领临海军镇北都督,天野正定领望海军镇国都督,冈山县侯加藤嘉明领靠山军镇军都督,阿部定秀领定海军镇南都督,山下奉龙领虎神军镇西都督,安东隆盛领官兵巡检绩效都使,以心崇伝领左京大夫,天草时秀领右京大夫。

如此大会全部结束,与会者皆大欢喜,虽然孟昭德袭领王爵,可大封群臣,五人为公,十二人封侯,剩下的再次也为县令一级,掌管往日一国,虽只有一城居住,可也贵为国主之广阔,不过独缺世袭罔替而已,想想从来没当过国主城主,现在陡然而富,还不知足么!于是齐齐拜别孟昭德,口称王驾千岁,或者转回名古屋城,或者往各地上任去了。1月10日,孟昭德将幕府政令速速递交天皇御览,并随之附上自己的决定,五个国公商议后,按照一字一意为历代王驾请封,因当年年号为庆长,孟昭德有匡扶社稷,拯救万民,振兴国家之才,所以孟氏幕府第一任督主孟昭德,从此便被人成为兴庆王又源氏宗族长者孟昭德领太政大臣殿上人。

第一百七十回两位公子博弈

时间2012…5…816:41:00:8538

幕府定鼎天下,划分格局,任命官吏,整合军队,迁移豪族富户,收缴权柄,国之气象为之一新,这些都和天皇还有公卿无关,他们没做任何事,也不想做任何事,就是在孟昭德的使者,治部省治部正官兴国公上杉景胜面奏智仁亲王的时候,他都哈欠连天,听也不想听完,直到孟昭德称兴庆王这个消息传入他耳中的时候,他才张大了嘴巴,脸涨得通红,半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虽然上杉景胜忠于孟昭德,可也不想一个亲王被自己噎死,忙关切的问道,是否有不舒服的地方,需要传令医馆么?

憋了许久,智仁亲王才缓过劲来,他涵养很好,而且和孟昭德几次对阵,已经被他折磨的怵了,总被占走太多太多便宜,所以发火不再是第一选择,和孟昭德打交道只能以退为进,步步小心,不然不知道就掉入什么陷阱里,于是他温和的问道,“君为王者?孰人任命?亲王乎?郡王乎?以何立于宗庙之内?”他以为这些软刀子必能杀退上杉景胜,哪知道来前,阿倍秀明早就告知上杉景胜各方细节,比如智仁亲王会如何刁难等等,上杉景胜一路上思想应对之策,现在已经滴水不漏,见智仁亲王询问,他就答道,“任命者,遵循太阁与大明谈判之细则,得天皇陛下亲自谕旨允许,大明朝内阁拟票受封,不敢辞,所以为王,亲王者,郡王者,每年皆食俸禄,俸禄出于幕府,而兴庆王为幕府执掌,便是以此立于宗庙之内,实无其他,乃功绩入庙是也,另兴庆王不食俸禄,反而照料亲王,郡王者起居用度,实在二王之上,居于天皇之下,不知如此是否妥当?”

智仁亲王没料到上杉景胜对答如流,一时语塞,结结巴巴道妥当妥当,最后又想出一条,问道,“那。。。那兴庆王掌管幕府,又置大将军和太政大臣于何地,太政者,摄政关白者,皆照护天皇陛下,待年长时还政,难道兴庆王也有此意?”上杉景胜笑而答道,“此言差矣,本国自古以来,亲王执政,领关白者不计其数,兴庆王贵为上等王,领太政有何不可,何来置于何地之说?且幕府代行天下政务,兴庆王以王爵之身统领幕府,等于亲王掌国,不比大名乱政来的好多了么?再说照料之语,此番下臣进京,带来钱财百万,物资三百车,扩建修缮皇宫,不正是照料天皇起居而来?今日天下大定,兴庆王操劳国事,如此英武尚且不敢说顺风顺水,天皇陛下神之子嗣,安居王京,正乃高高在上,保佑众生之时,何来还政一说,若还之,兴庆王退隐,何人掌兵,何人执政,公卿四十年不出京都,知兵否?”

智仁亲王又被将了一军,嘟嘟囔囔不知进退,上杉景胜见状劝道,“天下百姓以兴庆王为百官之首,天皇为神器后人,相安无事,国之大幸也,且兴庆王侍上淳厚,刚刚开创幕府,便挤出仅有的物资,修缮扩建皇宫,如此还不见忠心么?王京如今归于皇族统治,兴庆王一不派官,二不驻兵,亲王何不乘此良机,和兴庆王修好,许给他信任支持,世上事瞬息万变,与其强吞天下而不可得,何不抓住眼前王京一处,以待时变?”智仁亲王听罢如醍醐灌顶,大喜过望,真当上杉景胜是个忠臣了,尤其是等待时变和抓住地盘,更让他心生向往,若是真能如此,早晚说不定恢复皇权掌国,自己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