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太政大臣传之昭德将军 >

第143章

太政大臣传之昭德将军-第143章

小说: 太政大臣传之昭德将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怕二弟熬不住有个好歹,最后总算在九里砦附近得到线索,说上个月正是酷夏临来前,百姓慌乱,怕酷夏难忍,粮食歉收,有一人是个白衣模样,到此指点城下侍官,告诉他暗藏水脉所在,开掘引水,果然度过初夏。孟昭德和惠隐院对视一眼,心想正是此人,一打听,原来此人熬不过当地百姓盛情难却,就在九里砦附近村镇落脚,已经一待良久了。有此重要线索,孟昭德忙和惠隐院打马直奔村中。

两人快马到了村外小路上,孟昭德突然哈哈大笑,惠隐院不解问道,“大人何故发笑。”孟昭德一指村口道,“你看那村寨的木门,是大开大阖之手笔,上野国民风彪悍,久有游民浪人侵扰,如此可拆卸大门和栅栏正是随时变阵抵御之相,和当年咱们诱敌越中时候用的一样,我当时苦思半夜方才想到,怎可能一般农夫也明白呢,是有高人指点的,怕就是半兵卫说的那位!”惠隐院一听也很高兴,忙说道,“是否进去探查?”孟昭德想想道,“不必,当下马步行,虽然咱们是武士他是平民,可高人最重礼数,不能轻视,若用武士叫唤平民的架势,只怕良材远去啊!”说罢翻身下马,将马拴在旁边树上,惠隐院不敢怠慢,也如此照做,两人步行进入村中。

孟昭德以为只要和村人询问一位白衣文人即可,哪知道刚刚进村,第一眼看到的人就是个白衣青年,他大喜过望,以为就是阿倍秀明,忙一揖到地问道,“请问您是否火云虎阿倍秀明先生,在下孟昭德,此厢有理了!”那个白衣青年本来仪表堂堂,正在往外走,突然见武士行礼,一报名又是孟昭德,吓得屁滚尿流,哎呦一声就跑掉了,孟昭德一愣,抬头和惠隐院说道,“莫非不是,也可能巧了认错。”惠隐院哼了一声道,“他身上穿的可是上等绸缎,非平常人,莫非在装疯卖傻么!”孟昭德一听,立刻懊恼,叫道,“如此有可能,追上去问问!”

两人刚要去追那青年,突然从身边草屋里走出两位男子,一老一少,都是身着白衣书生袍,孟昭德和惠隐院一愣,孟昭德赶紧上前,一揖到地问道,“在下孟昭德,请问两位哪一位是阿倍秀明先生?”两人一听是国主来了,噗通跪倒,连连摆手道,“不是啊,国主大人,俺们就是农民,不是什么先生啊!”孟昭德见状笑了笑,赶紧扶起二人问道,“那请问阿倍秀明大人在哪?”老者好似比年轻人胆子大些,他结结巴巴的答道,“俺们。。。俺们。。。不知道哪个大人啊,俺们这都是农民。”孟昭德摇摇头表示不信,解释道,“若都是农民何以身着一样的白衣,此宽袍大袖只怕非农务良品,另外你们的村镇大开大阖,有五行布阵之效,是有人指点你们吧,请问那人在哪里?”老者听罢嘿嘿笑道,“您说的是卓一郎先生吧,他说国主您今日要来,说俺们粗手粗脚的,粗布衣服怕怠慢了您,都让俺们换上了这京都的高级货,说才不会失礼,国主大人,您是好样的,对俺们好,俺们就都换上了,不敢怠慢您。”

孟昭德听罢苦笑一声,心说好一个滑头的卓一郎,看这老者也不知道他在哪,这全村都是白衣的人,自己难道见一个鞠躬一个么?刚想到这,惠隐院凑过来说道,“听说此番寻找的大贤是个文武双全的,不如贫僧使出武艺,赶走几个百姓,其中若有他在,立刻就能出招抵挡,可见分晓。”孟昭德摇摇头道,“百姓乃我立足之本,不可妄自轻视,你还看不出他的意思么,不过是让我逢人便问,每个都鞠躬而已,如此小事难不倒我!”说罢孟昭德真的快步上前,一个个房子敲门,出来的先鞠躬后问话,但凡不是的也鞠一躬,然后才去下一家,看得惠隐院连连跺脚,可孟昭德不以为然,依旧如是。

这样约莫一个时辰过去,孟昭德鞠躬了少数也有五十次,还是没有问到结果,脚下轻浮打弯,艰难的移动到下一家时,还没等敲门,门竟然从里面拉开了,一位看着二十七八岁上下的青年男子立于门内,双手贴于身前,左手腕上挂着一串佛珠,披头散发,脸带笑容,他生得眉清目秀,赤须轻垂,三缕长髯,活脱脱半仙面貌,此人身高约五尺五寸(170公分),虽比孟昭德和惠隐院都矮,可笑中带威,气势不弱于人。孟昭德忙一揖到地,却被青年当空扶住,双手虽无力,可坚定,孟昭德一触之下竟然不能弯曲,只好复又起身。青年待孟昭德正视自己后,不慌不忙的说道,“草民卓一郎拜见大名孟昭德大人,愿孟家福寿绵长,百姓安居乐业。”说罢翩翩拜倒,礼法丝毫不差。

孟昭德见状,明白这就是竹中重治说的那位高人了,忙单膝跪地,托住阿倍秀明,两人同时缓缓起身,孟昭德笑道,“先生何必如此大礼,今日乃是因为渴求先生的才华,想恳请赐教,并非武士出巡,先生这样就是嘲笑昭德,暗示我平日与民不善了!”阿倍秀明听罢盈盈浅笑,左手微微抬起,招呼二人入室相谈,一边说道,“卓一郎岂敢有此想法,若非孟大人平日广济善缘,口碑甚好,卓一郎也不会在此一等一月有余,只为目睹天下雄主之容颜!”孟昭德听罢忙谦虚道,“昭德只是两国半之大名,若说雄主,信长公坐拥近二十国土地,手下六大兵团,人才济济,方是明主。”

阿倍秀明听罢摆了摆手,先不和孟昭德说这些,让二人坐下,他拿出早就冲泡好的茶来,一人一碗,方才问道,“卓一郎请问大人,我方才设局,让大人见人便鞠躬,是何道理?”惠隐院正憋着火呢,立刻抢着答道,“好煞煞我们的威风呗,看看我们家大人是否诚意见你,你们文人,就是这一套!”阿倍秀明不急不气,好像惠隐院什么都没说一样,转而看着孟昭德问道,“这是大人的想法么?”孟昭德忙微嗔一下,瞪了惠隐院一眼,然后答道,“昭德斗胆妄言,吾以为先生之意,是让我借机向所有百姓行礼感激,没有他们,只怕偌大的国家也无法生存,是他们养活了我们这些武士,百姓才是国之根本,我们的大恩人!”

孟昭德的答案让阿倍秀明很是满意,他点了点头赞许道,“好!以民为本,半兵卫平日没少和我讲过大人的仁德,我平日也没少耳闻,不过世间争名逐利者,往往善于做戏,我也久而久之就不当回事了,可不在人前,大人你还是能迅速想到此番真意,可见多少心中有民,爱民者方成大事,大人你的口碑果然真善,卓一郎佩服啊!”孟昭德见阿倍秀明言辞透彻,不由童心大发,突然反驳道,“可惜先生还是算漏了一点!”阿倍秀明疑惑,哦了一声,忙问道,“不知我算漏了什么?”孟昭德哈哈笑道,“除非我一开始就想到了先生是要看我对百姓能否有仁爱之心,也料到了先生会有此一问,所以故意忍耐,然后迎合先生!”阿倍秀明没料到孟昭德会这么说,突然一愣,可转瞬后也哈哈大笑道,“若真如此,也是真小人,世人见伪君子多,真小人无,就算如此,只怕大人也是世间唯一,佼佼者也!”

孟昭德听到此,突然跪倒在地,大声说道,“孟昭德不敢当佼佼者,只盼能亲手除掉世间的纷杂战乱,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听闻先生乃不世出之奇才,恳请先生出山相助,报答百姓辛苦养育之恩!”阿倍秀明怎会料不到孟昭德此来的目的,他叹了口气,扶起孟昭德后苦笑道,“大人远来辛苦,既然真心诚意,卓一郎不敢虚伪,我请问大人,这天下间当何人有望坐拥,大人又凭甚么以为能一争短长呢?”阿倍秀明言语中对孟昭德带着不看好,惠隐院又忍不住了,他一拍桌子,桌子咔嚓断裂,大声喊道,“我家大人仁德满天下,豪杰纷纷归顺,这不是人心所向么?我家大人文武全才,百战百胜,就是信玄公也不在话下,和谦信公更是生死弟兄,这不是得天独厚么?我家大人坐拥关东山国,易守难攻,又有养马山,金银矿,这不是财雄天下么?如此我家大人不坐天下,谁来!”

阿倍秀明听罢噗嗤一声,似乎对此不以为然,他扫了扫桌上的灰尘,慢悠悠的答道,“北条氏坐领相模三国,财雄势大,可国土日益萎缩,织田信长奇袭今川氏,奇袭本愿寺,奇袭朝仓浅井联军,都是在逆境中取胜,用兵鬼神莫测,可始终还没有解决乱世,孟家所占的不过当初武田氏领土三分之二,且金银也被武田信玄耗尽,同样的产业信玄不能取天下,只怕后人亦不能,这位大师父,你言过其实了,若如此就能坐拥天下,小可这里有份地图,当能举出三五位有此基础之人,可惜天下不还是在乱世么!”一席话说得惠隐院哑口无言,孟昭德忙训斥道,“大师多年修身养性,怎么上来就毁了人家一张桌子,岂不丢了身份,还不道歉,听先生教诲!”惠隐院无法,只好囔囔的说了句抱歉,不再开言。

阿倍秀明看了眼孟昭德,缓缓说道,“我以为,如此间能争夺天下者,第一首推羽柴秀吉大人。”孟昭德忙问道,“此人乃我之至交,我也神往此人结束乱世久矣,不知先生看好他什么?”阿倍秀明答道,“因为再没有强过他的人了!织田信长虽然贵为天下之首,秀吉之主,可此人暴虐成性,不积恩德,属下对他多是敬畏而没有怀念,他死后,他的子嗣不能治理这偌大产业,国土必然四分五裂。德川家康虽然逆境中成长起来,和织田氏为盟也看得出此人的眼光卓绝,然而此人从小防范过多,养成孤僻多疑的性格,他善于挖掘人才,可不善于用人,他没有给予部下足够赏赐的器量,又对于离开他的人怀恨在心,所以他不能团结属下,除非天下无人再比他更会用兵,不然此人不能得天下。西国毛利氏三川体制一出,已经证明了争夺天下无望,北条氏,佐竹氏,上杉氏,或者不成气候,或者冢中枯骨,在我看来都没有天下人的希望,所以只有羽柴大人。”说到这,阿倍秀明端起茶,示意两人喝,自己抿了一口后接着说道,“此人出身草莽,对部下赏赐的够,对民间疾苦知道的深,而且此人侍奉过许多主子,深知各种大名心中的想法,只要善于运用局势,则可以一呼百应,成天下主!”

孟昭德听罢连连赞叹,对阿倍秀明的真知灼见钦佩不已,待他说完,忙追问道,“那此人是天下明主么?”阿倍秀明笑笑道,“此人可为天下主,却非天下明主!”孟昭德大感惊奇,忙问道为何,阿倍秀明笑道,“天下主者,善于利用大名,羽柴大人坐握近江和播磨两国,乃是俯瞰京都左右的要害,若他连接一气,则信长之后能坐拥天下财富中枢,有此一招则事半功倍,可惜此人多年来处事不通礼法,虽然对百姓爱护有加,对属下赏赐丰足,可个性喜怒无常,虽用黄金能暂时收住人心,可久而久之还是会有人不满,则天下势必再次分崩离析!”孟昭德本来对羽柴秀吉充满希望,因为开国先祖朱元璋就是农民出身,他和其子朱棣将大明王朝推向了历史的最巅峰,孟昭德自然对同样农民出身的秀吉也青睐了,现在阿倍秀明一针见血,孟昭德不由惊出一身冷汗,他连忙问道,“那若秀吉不行,他之后是否还有明主?”阿倍秀明笑笑道,“天下优秀者,自然再无比大人你更适合的了!”孟昭德大喜过望,忙问道,“此话怎讲!”

第一百零三回挥师南下

时间2011…7…1223:18:44:5003

阿倍秀明喝了口茶道,“这天下间所以奋进者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为家族所累,不是要振兴祖业的,就是要守成而后发达的,另一种则是贫民出头,有一步高就要再走一步,则前者寡恩居多,后者狂悖居多,都有得天下一时之机,无坐天下千秋万代之福。孟大人则不同,我拜读过当年家康所写的你之传记,你是显赫出身,偏又沦于平凡,身兼二者之长,又无二者之短,所忌讳者,不过一非本国人,无上乘血脉,二无根基,不能登台望月,不过这些年下来,孟大人不愧第一智将,慢慢积攒基业的同时也拉进了和国人的距离,收留蒙难将军,娶其义女为妻,都是为自己正名的做法,现在天皇首肯,许你官职,属下用命,又占了二三国土地,都是将兴之兆,且孟大人为人宽怀,赏罚分明,有家老者甚至抛弃一切委身为侍大将,就单这一点,已经是无人能及,所以这几个如日中天的枭雄之后,天下将归孟大人您这位英雄所有!”

孟昭德听罢如醍醐灌顶,立刻噗通跪倒,阿倍秀明好似料到了这一点,竟然不上前扶起,孟昭德略带激动的喊道,“真是天下之才,难怪义弟说有秀明先生相助,得天下易如反掌,孟昭德不才,恳请先生为天下计,出山助我,一扫八荒六合,统一纷乱,还百姓以太平盛世!”阿倍秀明这才将孟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