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476章

庚子猎国-第476章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有何想法?”姚顺问。

姚老爷道:“自曹中堂代国事后,我们大清国运渐渐上升啊。且不说其他,单单是丝绸生意,我们姚家村世代以养蚕种桑为主,但每年前来收蚕茧的人价格都会压得非常低,这其中多是洋人的买办搞的鬼。不过三年前官府主持桑蚕,严厉打击可以伤农抑价的行为,使得各家各户收入提高五成。”

姚成道:“说起来,好像是村子里不少人家竟然有钱养鸡鸭鹅猪了。”

姚老爷点点头,道:“你们找我何事?”

“父亲,是这样的。”姚顺说道,“三弟不好意思说,如今我和大哥都已经成婚,而三弟尚未娶亲,前些年父亲一直在给三弟张罗,可三弟非要练什么童子功不近女色,为此还引得父亲不快。不过几天前我兄弟二人在路过马家村的时候,三弟看到了马家村一个女孩,经过一番打听知道是马老爷的掌上明珠大小姐,今年芳龄十五岁。我见三弟中意与她,于是希望父亲出面,帮三弟上门提亲。”

姚老爷哈哈一笑,看着扭捏低头的姚成,笑道:“你啊你,你这臭小子终于想通了?我还以为你要做一辈子和尚呢。”

姚成的脸红的不成样子,姚老爷随后找来县上有名的媒婆去马家村马老爷府上询问打探,但是让姚家郁闷的是,马家的回复是马大小姐已经定过亲了,定亲的对象不是本县的人,而是平湖县广陈镇王家的一个小子,人家是从小定的娃娃亲。姚老爷也只能作罢,帮着给姚成张罗其他亲事,但是姚成脑袋却只有一根筋,认准了马小姐谁也不想,整日茶不思饭不想。有一天他决定去看看那王家小子王圣泽长什么样,顺道的替马小姐把把关。

随后姚成带着两个表弟和两个同村的帮闲跑到广陈镇打听王家小子,却听说那王家的小子王圣泽此时不在平湖县做少爷,早在两年前他就跑到血军报名当兵了,如今在中亚和俄国人打仗呢。

第730章 十月的南方小镇(一)

第731章 十月的南方小镇(二)

“当兵?”姚成满心疑惑,继续打听之后才得知,原来这姓王的小子居然是偷着报名参军,而且他们跑到县军武处看了看这小子的照片,这叫王圣泽的家伙身高一米八十多,浓眉大眼长相英俊,别说马大小姐喜欢,这县里喜欢他的女孩子都不少。

“他两年前去当兵了。”得了钱透露消息的军务处一个小官透露消息说,“我们浙江这一批新兵,全都分去了新疆。后面的消息就不知道了,你们要是打探,就打探第二军团的消息吧。”

姚成怏怏而回,正好看到父亲姚老爷在看报纸,于是向其询问是否有第二军团消息,姚老爷带他到书房拿出报纸说道:“第二军团的消息不多,不过在阿克斗卡战斗之中异常惨烈,俄军死伤被俘总计六万多人,我军同样伤亡两万余人,怎么?如何关心第二军团的消息?”姚成将自己知道的告诉了父亲,姚老爷立即说:“大丈夫何患无妻,不要为这等小事而垂头丧气了。”

姚成越想越不舒服,次日来到师傅处,和众师兄们一起练武,很快季师傅就发现了自己的这个徒弟不对劲了,茶不思饭不想,必定是少年怀春。季师傅将姚成叫来,问他怎么回事,姚成起初不想说,但是被师傅逼问久了,才说自己喜欢了一个姑娘,但是那姑娘却订过亲,只是定亲的对象生死不知。

季师傅哈哈大笑道:“姚成啊姚成,你真是个笨蛋,既然那姑娘已经定亲,你就另寻他人就是了。”

姚成低头不语,季师傅苦笑道:“你不会是真的只中意那一个人了吧?”姚成才点了点头,季师傅无奈道:“你这小子,唉……”

姚成依旧时时打听马家大小姐的消息,虽然明知此举徒劳,但是几天之后真让他打听到了一个消息,原来是第二军团从外西北撤军回到新疆,并且将阵亡将士的阵亡通知书分发下来,其中平湖参军的浙江籍士兵有十九人阵亡,伤残退役七人。顿时,平湖地区哭声一片,有人传言王家小子王圣泽也阵亡了,只是尸体找不到,要在半年之后才将失踪名单中的人算做阵亡者,所以要等半年之后才会寄出下一批阵亡将是名单,其中就包括王圣泽。

这个消息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但是姚成却从中看到了希望,如果王圣泽阵亡,那么马大小姐的婚事……岂不是告吹了?马老爷肯定不会将自己的女儿嫁过去啊,他连忙告诉了自己的二哥。

姚顺敲了敲三弟的脑袋,说:“你这个痴情种子,还想着马小姐作甚。”姚成求了起来,姚顺央不过弟弟的哀求,只好再一次托人打听,问一下马老爷的意思。

马家村的马老爷也不是老顽固,王家小子可能阵亡的消息吓得他心惊肉跳,他害怕自己这准姑爷没了,女儿成了望门寡,于是思前想后,决定悔婚。马老爷悔婚的理由也拿得出手,两户人家原定双方儿女年满十六岁便成亲,如今马大小姐早就年满十六岁了,而王家小子却不在,当初王家小子当兵的时候,连问询一下马家都没有问询,明显是看不起马家。

于是马老爷派人去悔婚,那王家却不同意了,官司打到了府衙里。

如今全国上下正在实行改革,由吏部尚书吴之英和刑部尚书张百熙主持的政府改革,衙门将进行逐渐的政审分离,有些地方已经设立了法院和政府两个部门。法院专门负责审查案件,政府专门负责总领全县工作,县太爷不必再去断案,毕竟读书人用来做官上可,而用于审查案子却有不妥之处。但是这个政审分离仅仅在西北逐渐铺开,甚至于北京尚未进行,就更别说浙江了,因此这件案子断案的还是县太爷。

县太爷也没有办法断这种糊涂案件,所幸叫来了马小姐,马大小姐闺名芳馨,第一次来到县衙,显然吓得够呛,再加上周遭的人纷纷伸长脖子观看这个悔婚案,县衙被围得水泄不通。中国人还是愿意看热闹,这个热闹太可笑了,悔婚不悔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县太爷问起了十六岁的马芳馨小姐。

当听到县太爷的询问,马芳馨却抬起头来,异常坚决说道:“我的夫君,一定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他可以战死沙场,他也可以伤残归来,我都不在乎,我可以等。”

百姓顿时叫起了好来,而在外面的姚成却痛苦不堪,郁闷地回到家中辗转反侧,最终他想到了马芳馨说她的丈夫一定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好,那我就做一个大英雄。于是当夜写了一封信,留给了自己的老父亲,随后次日带着一些钱和衣服赶往嘉兴县,来到军务处报名参军。

不过一到报名点儿,却看到百十来个人挤在一起,他凑过去想要看看究竟,却看到了师傅的儿子季长林也在,季长林连忙叫道:“师兄,师兄,你也来了。”

“你这是……”

“报名参军。”季长林兴奋地说道,“师兄你也是啊?”

姚成小声说道:“我也报名,我爹三个儿子,有我大哥和我二哥照顾我爹娘就好,我这当老三的,就报效国家吧。倒是你小子,你是独生子,居然也来报名,不怕我告诉师傅他老人家去?”

季长林大笑道:“师兄,我来报名是经过我父亲同意的,他说男儿当报效祖国,北方战事焦灼,我等男儿岂能闭目不见。”

“好,说得好,”周遭人大声叫好道。

姚成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好兄弟,好兄弟,我们一起参军。”

征兵每周一次,每次数量不限,只要有人参加就录取,而录取之后立即发三个月的军饷。新兵的军饷是每个月四百块钱,三个月一千二百块钱交到他们手中,由他们选择是留在身边吃喝还是给父母。绝大多数人都是给了家人,姚成也只留了两百块红钞在手,另外一千块交给部队,让他们转交给父母。

当天报名,领取军装,然后开始剪辫子。

第731章 十月的南方小镇(二)

第732章 十月的南方小镇(三)

血军在参战之后已经要求所有士兵不得留辫子,必须剃光头,也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不愿意当兵,却也有很多人想当兵。剪了辫子之后,开始领自己的军装。血军新兵军装是纯黑色的西式军装,一件黑色雨衣、一个水壶、一顶黑色钢盔和丛林帽样式的黑色军帽,腰间武装带,身上背着十字武装带和子弹盒,刺刀皮鞘,另外还发给每个人一双皮鞋一双袜子,但是不会分配武器。随后有教官教他们穿衣戴帽穿鞋带武装带,每个人都热情地学习,当天晚上吃了一顿集体饭之后,教官开始教大家唱军歌。

军歌的名字叫做《精忠报国》,每个士兵唱的是如痴如醉,恨不得立即拿起武器上阵杀敌。

姚成在本县兵站只待了三天,这三天里士兵们要学会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穿军装皮靴,头盔的戴法,子弹盒和刺刀鞘的位置,另外就是学会分清楚左右和站队时候的队形,是一字型长蛇阵和方阵排列,晚上则是无休无止的唱歌。

除了刚开始大家学习的《精忠报国》外,士兵们还要学习《边城的孩子》《咱当兵的人》《十五的月亮》《打靶归来》等朗朗上口容易学习的歌曲。当然,让大家感觉到最有意思的就是听老兵将战场上的杀敌本领和活命本事,战士们听得如痴如醉,不排除老兵们吹嘘自己有一些加工的嫌疑,可是人家既然是老兵,能在战场上活下来,就足以说明人家的本事了。

很多穷人家的孩子非常开心,因为在部队里首先不用担心吃的问题,早上一顿饭,中午一顿饭,晚上一顿玩,和普通人家一天两顿饭的饮食习惯截然不同,很多人不需要担心吃不饱的问题,只需要担心自己能不能习惯的问题。甚至于一些人平生第一次吃肉,还吃的拉了肚子。

三天之后,所有士兵开始整理行李,学会给自己的行李打包,然后背着行李穿戴好,带好一切,开始朝着兵站远行。浙江省的兵站有四处,分别在杭州、丽水、衢州和宁波,分别对应浙北浙南浙西浙东,这次浙江招兵从浙北各县招来的人大约有七百人,从浙西招来的人大约有一千人,从浙南招来的人大约有一百多人,从浙东招来四百多人。浙南招兵较少是因为浙南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对当兵为国效忠并不热衷,所以在浙南招收的一百多人全都是汉人,而浙西靠近江西,江西人多地少,招兵名额有限,不少江西人跑到浙江来参军。本次总计两千二百人的新兵,要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其中会淘汰一些人,包括愚笨不堪和胆小懦弱的人,但每个人都不想成为被淘汰者。尽管当兵被淘汰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可是名声传出去不好听。

姚成自信满满,准备好了一切,但是当他们踏出嘉兴县兵站的时候,却看到兵站外面站着数万名百姓,有自发送行的,更有呼唤儿子的,姚成的父亲姚老爷子没想到整日看着报纸看着战士们为国厮杀,自己的儿子有朝一日会当兵。

他站在人群之中,由二儿子搀扶着,见到穿着军装的姚成的时候老泪纵横,而在一旁的母亲由他们的大哥扶着,同样失声痛哭起来。老父母的哭声立即传染了每一个士兵,士兵们也忍不住哭了起来,与父母依依惜别。

姚老爷忍着哽咽道:“我儿啊,当兵之后要多跟别人学一学,跟你们的长官好好学学保命的本事,一定要谦虚,一定要认真,万万不可鲁莽,知道了吗”

“知道了,父亲。”姚成双眼通红点头道,“您和母亲一定要保重身体。”

一旁姚夫人已经泣不成声,紧紧底握着儿子的手,姚家长子姚远苦笑道:“你小子,我还打算让你在我身边学做生意呢,城里的铺子都给你准备好了,却离家出走了。你这心啊,太狠了!”

姚顺道:“老三,你说,你是不是因为王家小子王圣泽当兵了,所以你才打算当兵的?你别否认,我跟你一起长大的,最了解你,你是不甘心。”

姚远气道:“你啊你……”

“大家现在劝我也没用了。”姚成一梗脖子,笑中带泪道:“我要当兵了,爹,娘,大哥,大嫂,二哥,二嫂,你们保证身体,老三不能在家保护你们了。”随后被其他士兵挤到了队伍里,跟随者队伍,向杭州走去。

人群里的人依依不舍,有的甚至嚎啕大哭起来,送儿子当兵上战场,和送他们去远方旅行绝不一样,难不保这次见面就是最后一次了,岂能让家长们放心下去。身后送行的人泣不成声,做父母的兄长姐妹的,感情自然是不相同,比起后世的薄情寡义,子女不孝兄弟无情,在这个落后的旧时代,亲人之间的感情更加浓厚真挚。

惜别了亲人的新兵们在教官的带领下开始向杭州步行前往,一白天的工夫,大家行军30公里。教官在天黑之前开始教授大家建帐篷,行军做饭,新兵们也开始忙碌互助起来,并且选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