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飞灭 >

第3章

飞灭-第3章

小说: 飞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圆满,并以此彻底摆脱外界的束缚。在这个境界里,修道人注重领悟,是知人知己的关键阶段。【真我境】也有三阶,乃是:【明心】,【不惑】与【知运】。

第三境则是【自在境】,在这个境界里,修道人已经明悟天地至理,内外交感、上下浑然一体。与外界若即若离,可分可合,随心所欲,自在无碍。也有三阶,乃是【逍遥】,【无极】与【归一】。

所以道门修行有三境九阶。

每一阶又各有九重天地,是以最后九九归一,乃有大小总共八十一重天地。

第一阶【筑基】有九天地:筑基(筑身基),养神,淬五庙,启灵台,通三田,起丹火,明五觉,坐胎,破窍。

第二阶【引气】有九天地:吸气,固本,培元,萤火,铜钱,元宝,烟霞,灵雾与辰光。

第二阶乃是引灵气入人体的关键,所有境界的划分都是围绕着引气入体的能力来界定的。破窍后,灵气会若有若无、时有时无地沿着七窍进进出出,因为身体内外灵气有天然的浓度与纯度区别,此乃自然之道。要想持续修行,就必须借助独特的法门,保持外界灵气入体的动力。这就好像溶液的渗透作用,通常都是浓度高的溶液向浓度低的溶液传递溶质,而灵气便是天地万物大溶液中的这个溶质。

对于吸纳灵气入体的手法有许多,常见的便是将灵气凝练成精,化作液体归入内丹,从而保持经脉中灵气的低浓度。此外还可以形成丹田气海涡旋,以增幅吸力而收集灵气。各种修炼方法之间未必冲突,所以修道之人采取的手法并不只是单独一种。随着灵气的不断吸入,再经过丹火淬炼后便会化作真元(元精)逐渐增强身体的机能,在这个过程中,修行者的七窍也会逐渐扩大与稳定。不知情者往往以为随着修行境界的提高,七窍会变得更大,吸纳天地灵气的幅度也会不断增大,其实不然。因为修行境界越高,身体越是精固,已经成形的气穴窍门也越是稳定,所以越过第二阶后七窍的尺寸便不会有大的改变。

修行者能够不断提高的只是吸纳灵气的速度、淬炼的效率、以及真元的纯度。但七窍越是开阔,对于今后汲取灵气的通量越有帮助。试想一下,两个修行者汲取灵气时,灵气入体的单位流速一样,但一个人的七窍宽广得多,那么单位时间的灵气流通量便要大得多,这对修炼的效率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故而所谓的【萤火】、【铜钱】、【元宝】等等诸样天地,都是形容窍穴的大小以及能够汲取的灵气多寡。起初那灵气犹如萤火之光,点点滴滴而来,然后会扩大到犹如铜钱、元宝,及至可以连续不断地犹如烟霞、浓雾一样灌注体内。到最后甚至可以化成有形的光华一般。

第三阶【结丹】以及往后的六大阶段也各有自己的九重天地,纷繁复杂难以尽数。许多天地的名称都以神通之名代指,用以描述各重天地的繁华风光。各门各派对于各重天地的命名或许略有不同,但大致意思却相差无几。修道者彼此间,常常直接以自己所处的‘天地名’来说明自己的修行境界。反而是凡人喜欢化简为繁,非要加上几阶几重天的名目,好进行攀比。比如凡人口里流传的第二阶四重天境界,修行者便会简单自称为【萤火】。

【注】:黄帝内经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

第四章 道门源流

道教一门源远流长,法术博大精深。上古之时道统是一脉,别无旁支,延续数万年,留下正宗三十二祖道法。

后来道门分化,演变成三教,后又变作十二真宗。到如今则有【苍茫山】,【天阕山】,【悟山】,【玉清门】,【崖山】五派各自继承了上古三十二祖的道统,被誉为道门真传。

李宏上一世便是【苍茫山】的治世长老。

这五派各自占据了神州大陆上的数处灵山妙地,下辖亿万民众,声势浩大,是为正道修真的翘楚。

【苍茫山】是神州大陆西北的一片延绵山脉,群山犹如一条侧卧的巨龙横亘南北,延伸数千里,素日里云遮雾拦,苍茫迤逦,故名‘苍茫’。

苍茫派继承了上古三十二祖中‘缥缈老祖’,‘黄真人’,‘御龙仙君’,‘五散人’,‘洞庭真人’五位祖师的道统,法妙道精、根基深厚,近千年来隐隐执掌着五派之牛耳。因为苍茫派发源于【苍茫山】,故修门同道以山名指代之。

苍茫山下设六宗,其中五宗各自继续五位祖师的道统,第六宗则以苍茫山前代大能自创的功法授徒。山中内、外两门弟子共有数万,海外洞府十余处,枝繁叶茂,势力庞大。

苍茫山六宗各有宗主,宗主之上则是苍茫山总坛诸位长老以及掌门。长老之职并不固定,自创派开始随着天下形势变化,或有五位长老,或有七位长老,最多时曾有八位长老。

李宏前世为苍茫山五大长老之首的‘治世长老’,专以弘扬道统正宗法旨,锄强扶弱以及匡助天下为己任。以此可见李宏的修为与地位。

苍茫山的掌门有时候也可称为教主,前提是那位掌门必须达至第九阶修行,并同时精通两门以上的苍茫山道法。屈指算来已经有五千年,共四代掌门都不曾加冕为教主了。如今的苍茫山掌门实际上是李宏前世的师侄。

撇下杂念,李宏很快便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地,开始了再一次的‘淬五庙’。

历劫转世的修真可以带着前世的智慧和见识,但却没法带来根骨和资质。修仙一途,最重要的便是内外交感,淬炼真元。身体本身的经脉、关窍、气海丹田以及各处穴道的强弱都关乎着将来修行的成就。虽然各门各派都有淬炼身体的秘法,但体格根骨可遇而不可求,后天铸造总是比不上先天自然而成的。

此外,身体的精力以及大脑的聪颖程度也影响着修行的进度。智慧可以延续不假,但若转世后的人本身智力有缺陷,那么运用前世的经验和知识时,便会有滞后、费劲之感,所谓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刘满资质普通,虽有些浑浑噩噩,还好没有缺陷。李宏长出一口气,吐出胸腹中的污浊,开始按照自己最拿手的功法冲击身体内的关窍。

人生而有识,此为后天之神,又称为【识神】,可以助人后天学习。既然有后天之神,那么自然有先天之神,先天之神乃是人的本来慧光,称为【元神】。修行时需要元神内照,化后天之气为先天精炁。整个修行的过程便是排出后天识神的干扰而进入无为直觉的先天元神之境。所谓的内功入定,便是此法。

普通人根本不知道如何进入无我两忘的境地,自然不能领悟入定行功的诀窍。需知,元神观照的无为无所思之状态并非什么也不想的发呆。

元神的感应是修行的关键,那么如何感应元神呢?人有精、气、神三者,彼此相互关联。精为生命与物质之根本,分先天与后天。气则是修行之能量,同样分先天与后天,后天之气为呼吸之气,先天之气则为精炁。神亦分先天与后天,要感应先天元神,必须增强先天元精。要增强先天元精,必然得从后天精力入手,炼体导引增进精气神,便是道门不二的法则。

所以修行的第一境第一阶第一重天地就是筑基。

所谓筑基就是锻炼筋骨、练习吐纳、学习导引,使身体精力充沛而最终感应到先天气机。此气机微弱而驳杂,是体内先天气与后天气的混合物。但感应到气机,便说明元神觉醒,只不过此时的元神只是一缕极为虚弱的感知力而已,离真正的元神凝练还有十万八千里之遥。若是筑基后,修行者沉溺在这气机之上,便误入了俗世武功的领域而背离了道家修真的宗旨。

筑基过程中,气机逐渐增强,修行者凭借元神微弱的感应开始引导先天气在体内沿着经脉流动,一面吸纳五脏自发产生的精炁,一面温养气海丹田,并稳固增强经脉,直到任督二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以及周天三百六十一处大穴全面贯通,方是筑基大成。

然后便要养神,因为在筑基时,元神虚弱,对于后天之气到先天精炁的转换助益极小,此刻体内的真元基本都是五脏自发而成的精元。为了进一步修行,修真必须使用周身积累所得的真元来温养元神,使元神强壮充沛,以供长远驱使。等元神可以内视时,此重天地便告圆满。

李宏是八世累修的前辈高人历劫转世而来,如今灵智已开,神魂早成,所以无需筑基、养神,直接开始了第三重天地【淬五庙】的修行。当然筑基和养神的功夫对于李宏的身体有莫大好处,而且转世后的刘满经脉不强,仍需不断淬炼。所以李宏自然会追补这些功课,只不过这两个天地的境界都已经达成,不再是他修行路上的阻碍,从修行进度而言,是可以跳过这两步的。

李宏非是第一次历劫转世,早有准备,在他的记忆中藏有若干导引之术的精要。同时,他知道转世后自己将要面临诸多难题,故而神魂中藏有一些魂力,以及将魂力转换为法力的手段。

这一次入定,李宏首先内视检查了刘满这具身体的所有经脉和穴道,发现刘满虽然资质平庸,但脾土之气却比一般人更强,所以选择了【火神经】以及【长椿木】两套筑基功法来作为作为整个第一阶修行的总纲。

五行中火生土,淬五庙便从南方丙丁火的心房开始吧。

第五章 淬五庙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先天之气称为精炁,人体内有精炁,万物也有精炁,这便是通常所指的灵气。灵气或者偏重火性,或者偏重水性,一种灵气极少有五行完备的。

修行者则是淬炼各种灵气,将灵气归一而成真元,真元便是修行者的能量。

真元号称天地中最高等的能量,生而具有五行属性,可分化阴阳。既然身具五行,那么真元自然算不得是单一的能量。

道门真仙讲究的也正是这‘五行齐备、阴阳调和’。但大道艰险难求,真元修炼又要求阴阳五行协调,缺一不可,无疑是难上加难。所以自近古以来不少修行者另辟蹊径,专攻一术。或者专修火性灵气,或者专修水性灵气。这样单一属性的灵气经过淬炼后,被称为元力,虽然比游离的灵气纯度要高,却算不得真元。

长远而言,修炼元力的修行者无力掌握【躲避三灾之法】,万难逃过天劫之威。短期而言,神通、寿数也不及修炼真元的同道,故而只是一个追求人间逍遥的简略之法。虽然入门便捷,初期精进快速,但却难登大道,通常俢不进第三境。

李宏第五世时便是修了这样一门道法,结果短短八百余年便阳寿耗尽,若不是第四世累积了不少法宝金丹,怕是连历劫转世都难以成功。

……

山洞中夜间有些秋凉,崔氏倒头昏睡了一阵便悠悠醒转。借着洞外透进来的微弱月光,她看见‘儿子’正盘膝坐在洞口,双手双脚四掌朝天,面朝正南,眉头紧锁,一副全神贯注的模样。

“满儿啥时候学会修道了?”崔氏并不是真正的山野村妇,一看之下她便猜到‘儿子’在做什么。看着眼前的场景,突然间刘满降生前那段时间自己做过的那个梦境又涌上心头。自己当时被人贩子拐卖至此,遭受百般凌辱,万念俱灰。若不是发现自己身怀六甲,立刻便要去死。怀着刘满时,自己苦望欲绝,身心俱疲,却在一个梦中看到了希望:有朝一日刘满会举剑劈日,荡平此山,然后带着自己飞天遁地而去,可怜妇人终得圆满结局。所以儿子出生后,妇人不肯随着夫家称他为刘大犊,而是郑重地给他取名‘刘满’。

李宏不知道崔氏心中所想,此刻的他正到了用功的关键,神魂觉醒后前世遗留的魂魄之力开始流失,他必须抓紧时间将这些魂神之力化作真元,滋润五脏,尤其是心脾两地。

所谓淬五庙,便是要以真元温养五脏,以增强自身的体质,为开窍并导引天地灵气入体做准备。

心房在胸腹绛宫之中,绛宫又被称为中丹田,是连接下丹田与泥丸宫的重要通道。道门中大部分修士认为泥丸宫为上丹田所在,但也有一部分修士认为上丹田存于脖颈与胸腔之间,而泥丸宫只是单纯的识海所在之地。

淬炼绛宫首要便是平心静气,再以无名温火滋养丙丁阳火。此刻李宏并未调集气海丹田中的真元,而是从泥丸宫中将神魂之力通过秘法转化成真元,源源不断地下沉到绛宫之中,因为此刻他的丹田内空空如也,一无所有。

温厚的真元从任督二脉同时下沉,分别于前胸和后背渗入绛宫。若是内视,便可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