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579章

江山战图-第579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吉儿笑嘻嘻道:“我在和清姐开玩笑呢!哪有不让人家丈夫回家的道理。”

“你呀!”卢清轻轻戳了她额头一下,笑着摇了摇头。

“说真的,你和母亲这次为什么吵架?你母亲也不肯说。”

卢清有点好奇,从未见过她们母女翻脸到这个程度,三天了,她们母女都互不过问,杨吉儿还年少,有一点逆反之心可以理解,但作为母亲,萧后居然也不管女儿。

当然,杨吉儿并不是萧后的亲生之女,但她却是萧后从小养大,视为己出,十几年的感情在这里,她怎么能不闻不问?这让卢清着实感到不理解。

杨吉儿犹豫一下道:“是一件难以启口的家事,等将来有机会再告诉清姐吧!”

“既然是家事就别告诉我了,我也只是随便问问。”

这时,卢清又想起一事,拉过杨吉儿的手笑道:“对了,昨天张玄素的夫人来拜访我,你猜她和我谈了什么?”

“我哪里猜得着。”

“谈了关于你的事情。”

“关于我?”杨吉儿有点惊讶,歪着头笑问道:“谈我什么?”

“谈了很多,你的性格,你有没有定亲,平时喜欢做什么等等,我都据实相告。”

杨吉儿的表情有点不自然了,嘟囔道:“我不认识她,她干嘛问我的事情。”

“你还在装糊涂吗?她的小儿子今年二十一岁,尚未娶妻,你说她来做什么?”

杨吉儿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当我是什么,市场上的菜吗?谁都可以来问问价格,清姐,以后再来问我的人你就说不知道,我不喜欢这样!”

杨吉儿语气十分恼火,这让卢清呆了一下,半响笑道:“原来我们的吉儿不喜欢这种相亲方式。”

“不是什么相亲方式的问题,而是我现在根本不想。。。。。。我不想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

“那你有喜欢的人吗?说不定我能帮帮你。”

杨吉儿脸一红,吞吞吐吐道:“现在应该。。。。。还没有吧!”

这时一名女护卫快步走上前禀报,“启禀王妃,殿下已经回府了。”

“知道了,我马上就回去。”

卢清见杨吉儿一脸紧张,便笑道:“齐王又不是老虎要吃你,你怕什么?”

“清姐,我现在心情不好,谁也不想见。”

“知道了,你回去就把门锁上,再拿几个柜子把门顶住,这样你就谁都见不到了。”

说完,卢清自己都笑了起来,拉着杨吉儿快步回去了。

。。。。。。。。。

入夜,张铉洗了澡,穿着一身宽松的衣服坐在卢清的房间里看书,卢清则坐在梳妆台前小心地卸妆,她对丈夫笑道:“很奇怪,吉儿怎么会那样怕你?”

“吉儿还在吗?”

“别打岔,我在问你呢!”

张铉摸摸鼻子笑道:“我也不知道,或许是我这人太严肃了吧!”

“我倒觉得是吉儿长大了,开始害羞了,你知道今天张玄素的妻子来找我,可能是想为她儿子求娶吉儿吧!”

张铉有点奇怪,不解地笑问道:“这种事应该找太后才对,干嘛找你?”

卢清白了他一眼,“她们孤儿寡母的,还不是由你来决定她们命运吗?吉儿名义上是公主,但她还是不是公主,你心里不明白吗?”

张铉笑了笑,却没有说话,卢清又追问道:“说实话,张玄素的小儿子怎么样?夫君见过吗?”

“我倒是听说过,他在太学读书,为人很活跃,喜欢弹琴,打猎,和吉儿的性格倒是很般配。”

卢清却撇了撇嘴,“二十一岁了,还这样好玩,居然是个太学生,我还以为至少是个县官,像我大哥十八岁就考上科举出任县丞了,二十二岁当县令,说实话,太原王氏年轻一代还真不行。”

“并不是每个世家子弟都那么年少有为,张玄素的儿子人品不会差到哪里去,更重要是要吉儿自己选择,她喜欢就行。”

“问题是她不喜欢,她说她不想像市场上的菜一样被别人挑挑拣拣。”

张铉大笑,“这个比喻倒有趣!”

卢清瞪了他一眼,“这是什么话,婚姻是双方的事情,人家也想多了解一点,都是有身份的人,若不先上门问问,万一冒昧求婚被拒绝怎么办?这件事我去和她母亲说,小丫头脸皮薄,当然不会愿意,万一将来她母亲怪我怎么办?”

张铉点点头,“也好,这件事你们自己去商量,就不要问我了,只要她不嫁去长安,她嫁给谁我都不反对。”

。。。。。。。。

次日一早,紫微阁政事堂内举行了第一次资政议事,这便标志着多相制正式开始运作。

紫微阁并不是一座孤零零的小楼,它实际上是一组建筑的总称,占地约二十余亩,大大小小四十余座建筑,仅开会议事的场所就有六处,包括议事大堂、半圆堂、政事堂、勤政堂等等,另外,每名相国在紫微阁内都有一处官房,各有两三名从事在此办公,即使相国不在,也能及时找到。

七名相国实行审议表决制,一般朝务若多数相国赞成便可通过,但若是重大政务,必须要五人以上同意才可通过,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则必须请示摄政王。

紫微阁议事有三种方式,一种是每天清晨举行的例会,一种是摄政王提议临时召开的议事,还有一种由执政事相国临时通知召开,执政事相国也就是议事召集人和政务主导人,七人轮流担任,每人担任一个月。

今天的第一次议事便是由张铉提议召开,张铉宣布苏威为第一任执政事相国,同时宣读了议事规则和权限范围,各种规则大家都事先已知晓,在这里是宣读一遍。

“今天第一次紫微阁议事我想和大家商量币值统一的问题。”张铉笑着对众人道。

885。第885章 资政议事

这时,从外面走进来一名官员,手中捧着一只扁平的木盒子,官员将木盒子打开,一一在众相国面前呈现,盒子里有二十几枚铜钱。

张铉对众人道:“这二十几种钱都是目前在北隋各郡流通的铜钱,可谓五花八门,最多是开皇五铢钱,还有大业年间铸造的开皇五铢钱,还有陈朝的五铢钱,甚至还有北周乃至晋朝的铜钱,还有不少私铸的铜钱,怎么兑换也没有明确的规矩,大家都随心所欲,钱法十分混乱,我从前在北海时曾遭遇到不收大业钱的情况,就是这个。。。。。。”

张铉从盒子里取出一枚颜色晦暗的铜钱,“这也叫开皇五铢钱,但它是在大业十年铸造,所以大家都叫它大业烂钱,烂到什么程度呢?”

张铉轻轻一掰,铜钱很轻易地被掰成两半,再揉搓一下,粉屑纷纷落下,“大家都看到了,这种五铢钱含铜量极低,里面有纸屑、布帛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偏偏这样的烂钱铸造量极大,它严重影响到了开皇五铢钱的声誉,大家都有经验,去酒肆吃饭,付钱时,酒保要一枚枚辨认,生怕收到大业烂钱,耗时费力,甚至买贵重之物只收黄金。”

这时,张铉又从盒子里取出一枚钱,“我们再看看这枚铜钱,这是两个月前唐朝开始铸造的开元通宝,比五铢钱略大,一贯钱重六斤四两,而一贯开皇五铢钱只有四斤二两,听说唐朝已经铸造了二十万贯,在市场上极受欢迎,一枚开元通宝可兑换五枚开皇五铢钱,什么意思呢?就是长安铸造一贯钱就可以买走我们五贯钱的货物,很轻易地掏空我们的资源,情况非常严重,所以第一次资政议事我就要求明确钱法,我建议铸新钱以取代开皇五铢钱,大家都谈谈吧!”

张铉在昨天便今天的议事内容发给了各位相国,所以大家都有准备,苏威是第一任执政事笔,他站起身道:“本朝钱法混乱大家都有目共睹,早在四个月前,我和裴相就曾经商讨这件事,只是当时殿下在鄱阳湖,而且朝廷又忙于科举,所以这件事没有深入研讨下去,不过我们还是有了一个初步的想法。”

苏威走到桌前取出一枚五铢钱,对众人道:“这是几年前我们在青州铸造的开皇五铢钱,民间叫做‘青钱’,含铜量很高,在市场上极受欢迎,已经有了很高的声誉,但因为铸造量少,所以大部分都被人家收藏了,在市场上反而很少看见,我们的第一个方案,就是利用现在青钱的声誉,扩大青钱铸造量,用青钱来逐步取代从前的大业五铢钱和开皇五铢钱,第二个方案就是恢复开皇五铢钱的铸造。。。。。。”

这时,旁边的韦云起笑道:“很抱歉打断一下苏相国,恢复开皇五铢钱已经不可能了,钱模子已经全部被熔解,我昨天已经确认过了。”

张铉也道:“我也觉得恢复开皇五铢钱没有必要,建议铸新钱,大家认为呢?”

众人纷纷表态,都认为再重铸开皇五铢钱没有必要,这里面其实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他们的国号虽然也叫北隋,但此隋非彼隋,新的帝国迟早会建立,这个时候他们需要和旧隋划清界限,尤其在钱法上必须要明确。

苏威也明白这个道理,便点点头继续道:“那我再谈谈第三个方案,第三方案就是殿下建议的铸造新钱,刚才殿下也说了,唐朝开始铸造开元通宝,一枚开元通宝仅仅增重五成,便可以换五枚开皇五铢钱,这说明大业五铢钱严重拖累了开皇五铢钱的声誉,民众对开皇五铢钱已经没有了信心,所以铸新钱也就势在必行了。”

停一下苏威笑道:“那么按照新规矩,大家要做一个表决,钱法属于制度变更,这就超过了紫微堂的权限,但同时它又是重大政务,所以紫微堂需要先表决,至少六票赞成,然后再提交摄政王签署,只有摄政王签字后它才能生效,大家看还有什么意见,如果都没有意见,那就准备表决了。”

政事堂上沉默了片刻,没有人发表不同的看法,苏威便道:“准备表决吧!”

这是第一次多相表决,表决的内容为是否拟定钱法,铸造新钱,实际上一旦决定铸造新钱,就意味着钱法要改变,实际上一个表决捆绑着两个问题。

表决很简单,如果同意则举手,如果不同意则不举手,没有弃权的选择。

苏威缓缓道:“同意铸造新钱,重拟新钱法者请举手!”

苏威率先举起手,其次是韦云起,紧接着萧瑀、李纲、陈棱、卢楚和杨恭仁都举起了手,大家都认为改革钱法迫在眉睫,也同意铸造新钱取代开皇五铢钱,所以这次表决一致通过。

张铉颇为欣慰,他看得出众人并不是因为自己的缘故才违心举手,这些都是有自己的原则的相国,不会轻易被谁左右。

苏威点点头,“既然一致通过,那么本案在经过摄政王签署后便可正式施行。”

众人都向张铉望来,张铉笑道:“我现在就回官署,准备签署大家通过的议案,大家请继续讨论新钱的具体实施方案!”

张铉先一步离去了,这时,主管财政的民部尚书李纲道:“铸造新钱已经没有疑义,但铸造什么样的新钱还需要讨论,是继续铸造五铢钱,还是仿造开元通宝,另外新钱的铸材是否需要加一点黄金,以提高新钱的价值,我觉得这些都是需要进行充分讨论。”

。。。。。。。。

中午时分,苏威和韦云起找到了张铉,三人分宾主落座,张铉笑问道:“商议结束了吗?”

“大家商议了整整一个上午,终于达成妥协,请殿下过目!”

苏威将一份议事备忘录交给了张铉,张铉却不急着看备忘录,他把备忘录放在一旁笑道:“还有一件事我想和相国商议一下。”

“殿下请说!”

“今天看了众相国的议事,我觉得还是应该实施旁听制度,应该允许各部主官和寺监主官参与旁听紫微阁议事,在必要的时候,他们也可以发表意见,但他们没有表决权,这样可以将政务公开化,当然,如果涉及机密事宜,那就可以闭门议事,相国觉得呢?”

苏威想了想道:“只要不涉及表决权,我想大家都不会反对,但也用不着所有主官都来旁听,只要议题涉及到的部寺旁听便可,我们可在前一天公布议题和涉及部寺,然后涉及到的主官都必须前来旁听,殿下以为如何?”

张铉点点头,“这个方案可行,另外,御史台每天必须有人前来旁听,并要在备忘录上签名。”

苏威和韦云起对望一眼,苏威道:“老臣明白了,我们回去和大家商议一下,在再拟定一份草案给殿下过目。”

张铉这才拾起钱法变更的备忘录细看,苏威在一旁解释道:“大家提了很多方案,最后在五铢钱和通宝间进行表决,除了陈相国和卢相国赞成继续使用五铢钱外,其余五名相国都赞成使用通宝新钱,又经过讨论,大家都一致决定外形、重量和材质和开元通宝完全一致,只是通宝名字需要殿下来决定。”

“其实我也赞成使用通宝,使用五铢钱很容易和从前的各种五铢钱混淆,这也是唐朝使用通宝的主要原因,至于通宝名字,可以考虑使用‘大同’。”

旁边韦云起笑问道:“殿下为何想使用‘大同’这个名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