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288章

江山战图-第288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场大火足足烧了一天一夜,到第二天清晨,大火才彻底熄灭,原本一人多高的芦苇荡已经消失了,到处是黑漆漆一片,露出地面的水洼和泥地,直到这时,张铉才命令数千隋军进入水洼深处,将浸泡在水中,没有被波及的三万石粮食扛出来。

这些粮食虽然不少已被水浸泡,但只要及时翻晒还是能食用,至少没有浪费。

尉迟恭拉着苏定方走上前笑道:“将军,苗海潮已经被小苏将军射亡,虽然尸体被他们亲兵抢走,但卑职可以作证,苗海潮已经毙命!”

苏定方有点不好意思挠挠头,“卑职虽然一直在盯着对方主将,但若不是尉迟将军创造条件,卑职也无法得手。”

“这和我没关系!”

尉迟恭笑道:“别把我扯进来,这个功劳我也不要。”

张铉笑着点了点头,“这是旗开得胜第一战,大家都有功劳,包括罗士信,相信他也不会让我失望。”

。。。。。。。。。

罗士信率三千人沿着通济渠一路疾速北上,张铉的缓慢行军也就是给罗士信争取时间,几乎在隋军主力抵达临涣县的同时,罗士信也率军赶到了鹿儿沟。

此时天色已是三更时分,也就是半夜十二点左右,四周一片寂静,宽阔的河面上看不见一艘船,四周也没有一点灯光,到处是漆黑一片。

“将军,这边走!”

给罗士信带路之人是斥候谢治平,他曾经跟随几艘货船进入鹿儿沟深处,知道对方的停船之处。

他带着罗士信沿着着鹿儿沟南面的小路向西疾奔,大约到四更时分时,当他们越过一道小小的土丘,前方赫然出现了一片刺眼的亮光。

422。第422章 反客为主

罗士信大吃一惊,连忙回头挥手,“快快伏下!”

士兵们纷纷伏在地上,罗士信的战马也被士兵牵走,他伏在土丘上向前方细看,这才发现光亮处离他们至少还有两里。

罗士信稍稍松了口气,暗骂自己有点草木皆兵,他低声吩咐谢治平几句,谢治平点头,带着两名水性极好的士兵向十几步外鹿儿沟奔去,无声无息地潜入了水中。

罗士信又细看光亮处,光亮在岸上,是八只大灯笼,分明挂在一根木桩上,四周扎满了营帐,依稀可以看见三丈宽的鹿儿沟内密密麻麻停满了船只。

罗士信参加了无数场战斗,比张铉的经验还丰富,从扎营数量他便立刻判断出,敌军人数和自己差不多,但不知道水中船只情况如何?是不是里面还藏有士兵,这一切都要等斥候回来才知道。

时间到了五更时分,几名斥候终于回来了,罗士信有些埋怨道:“怎么去了这么久?”

“启禀将军,河边有贼军士兵巡逻,十分警惕,我们好不容易找到机会才出来。”

“好吧!不怪你们,船上情况如何?”

“启禀将军,船上都是粮食,装满了粮食,没有一个士兵。”

罗士信顿时眉开眼笑,浑身精神抖擞,“看样子我运气不错,要立下大功了。”

他立刻回头令道:“传我的命令,准备出击!”

。。。。。。。。

清剿杜伏威的第一战,张铉用了十天时间才最终完成,他们先后在泊龙荡、鹿儿沟和稽山歼灭了一万余贼兵,杜伏威的右军大将苗潮潮也死在苏定方箭下。

苗海潮被清剿,意味着隋军扫清了淮河匪患,恢复了通济渠航运,张铉顺利完成了朝廷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

军报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送往洛阳。。。。。。。

洛阳文成殿偏殿内,由重臣参加的小朝会已经进行了一个时辰,今天小朝会主要是听取裴蕴关于渤海会的调查清剿情况。

陈留县的刺杀案基本上可以认定是渤海会一手策划,恼怒万分的杨广立刻令裴蕴赶赴河北严查渤海会,务必将渤海会的嚣张气焰打下去,甚至要将它们连根拔起。

“启禀圣上,微臣这次主要去了邺郡、魏郡、河间郡和涿郡,这四个郡是勃海会最活跃的地区,微臣至少查清十四个县令和二十一个县丞与渤海会勾结,微臣之前已将名单呈给圣上,这些不忠之臣微臣也悉数捉拿下狱,只待陛下下旨严惩。”

偏殿上顿时一片窃窃之声,裴蕴的报告着实令人震惊,居然有这么多官员投靠渤海会,渤海会的势力竟如此之大。

杨广缓缓铺开御案上的一只卷轴,黄麻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这就是裴蕴提交的名单,不止是十四个县令和二十一个县丞,还有暗中支持渤海会的世家名门和地方豪强,这一点裴蕴没有明着说,是怕造成太大的影响,毕竟在座大臣和河北世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杨广也能理解这一点,他也不想把矛盾扩大化,如果把世家牵扯进来,那渤海会就无法查下去了,而且整个朝廷至少一半官员都保不住官位。

杨广做了十几年的皇帝,早已经没有当初的锐气,从当年的绝不妥协,到现在能妥协尽量妥协,他心中颇有几分暮气。

不过杨广还是发现了一个关键之处,为什么没有渤海会核心人物的名单?

“裴爱卿,朕想知道为什么名单里没有渤海会的重要人物?”

裴蕴脸上有点尴尬,他知道这个问题无法回避,只得躬身道:“启禀陛下,微臣赶去邺城,渤海会已经销声匿迹了,微臣只能根据一些举报和线索,顺藤摸瓜,查到了这些官员,但微臣相信,还有更多的人没有查出来。”

杨广眉头一皱,“朕没有听明白,什么叫销声匿迹?”

“回禀陛下,就是有人事先走露了消息,渤海会的核心人物都提前转移,微臣扑了个空。”

杨广顿时大怒,这么重大的事情居然还有暗中走露消息,难道他的重臣中也有渤海会的人吗?

他目光凌厉地向在座数十位大臣望去,大臣心中忐忑不安,但他们并不奇怪,朝廷中有人私通渤海会或者武川府都很正常,这两个势力的背景实在太深。

朝堂内的气氛十分凝重,就在这时,有当值侍卫匆匆走进大殿,高声禀报:“启禀陛下,江淮招讨使张将军送来八百里加急军报!”

所谓八百里加急就是指送信人一天一夜内要跑八百里,也不是办不到,但要求很高,必须在沿途驿站连续换马,一刻也不允许耽误,这主要是用于重要且紧急的军报。

这份张铉送来的紧急军报显然很及时,立刻缓和了大殿里紧张的气氛,也转移了天子杨广的注意力,杨广收了名单,对裴蕴道:“渤海会之事以后再议。”

他又喝令道:“把军报呈上来。”

一名侍卫手捧一卷黄色加急军报匆匆跑进偏殿,躬身呈上,旁边宦官上前接过,转交给天子杨广,杨广在御案上展开了军报,匆匆看了一遍,他忽然‘砰!’地重重一拍桌案,把在场的大臣们都吓了一跳,这又出什么事了?

“好!”

奏报中的内容让杨广心花怒放,刚才因渤海会一事带来的不悦立刻被他抛到脑后,他脸上笑开了花。

所有重臣都暗暗松了口气,应该是捷报,张铉这份捷报简直来得太及时了。

这时,兵部尚书卫玄起身施礼,“陛下能否告诉我们是什么喜报,让臣等与陛下同喜!”

杨广笑道:“张将军在淮河全歼杜伏威的淮河军队共一万五千人,贼军大将苗海潮被诛杀,现在淮河匪患已清除,通济渠可以恢复正常通行了。”

众人大喜,都纷纷盛赞张铉不负圣恩,旗开得胜,相国苏威起身禀报道:“陛下用人得当,相信最多两年,江淮的匪患也将彻底被张将军平息。”

杨广呵呵一笑,“我也恭喜苏相国,军报上说,贼军大将苗海潮正是被小将苏定方射杀,这不是苏相国的孙子吗?”

苏定方大喜过望,连忙道:“正是老臣族孙,老臣很欣喜他也能为陛下杀贼立功了。”

杨广点点头,“张将军恢复通济渠运输,功在社稷,可加封其为银青光禄大夫,军队具体封赏由兵部斟酌,两天内交给朕审批,退朝!”

“退朝——”

殿中侍御史大喊一声,杨广起身在宫女和宦官簇拥下快步向后殿走去。

大臣们也纷纷起身离开偏殿,这时,一名宦官快走两步,叫住了苏威和裴矩,“苏相国和裴相国请留步!”

苏威和裴矩停住脚步,宦官上前道:“圣上请二位去御书房议事!”

两人对望一眼,苏威问道:“裴相国能猜到圣上找我们有什么事吗?”

裴矩若有所思道:“我估计是上次在江都说的那件事。”

苏威叹了口气,“我也猜是那件事,圣上出尔反尔,不是好兆头啊!”

两人心中无奈,只得跟随宦官向御书房走去。

御书房内,杨广负手站在墙边凝视着墙上的地图,这正是江都一带的地图,他神情十分专注,却不知道他在想着什么?

苏威和裴矩走进御书房,躬身施礼道:“微臣参见陛下!”

“两位相国请坐!”

“谢陛下!”

两人坐下,杨广也回到了自己位子,缓缓坐下,他又看了看张铉的军报,笑道:“朕没想到他会这么能干,短短半个月就重挫杜伏威,还扫清了淮河乱匪,这样一来,朕就可以考虑上次那件事了。”

他见两人没有说话,又缓缓道:“既然淮河已无乱匪,朕就考虑把孟海公调出东海郡,两位相国觉得现在时机成熟了吗?”

423。第423章 出尔反尔

苏威和裴矩对望一眼,两人脸上都露出一丝苦笑,果然是这件事,虽然他们能理解圣上的决定,毕竟东海郡紧靠江都郡,对江都的威胁太大,圣上无法容忍孟海公为东海太守,但这样做实在是有点失信,甚至是出尔反尔。

杨广瞥了裴矩一眼,“裴公先表态吧!”

裴矩无奈,只得躬身道:“上次陛下说以后再考虑这件事,微臣以为陛下已经放弃,没想到陛下又在考虑这件事,陛下觉得真有必要调走孟海公吗?”

“怎么没有必要!”

杨广有些不悦地拉长了脸道:“乱匪就是乱匪,不会因为朕的重用就改了性,上次朕之所以暂时放弃,是因为担心他和江淮杜贼有勾结,乱了东海郡和江都郡,现在淮河一带乱匪被铲除,他孤掌难鸣,正好把他调走,再说朕也会封他为太守,也没有亏待他,有什么不妥?”

裴苏两人心中都叹息,这不是亏待不亏待的问题,而是言而无信,当初孟海公招安的条件就是留在东海郡,为了表示诚意,孟海公甚至连军队都解散了,现在好了,这个东海太守才当了半年不到,就要把人家调走,这该怎么说?

苏威劝道:“微臣和裴公都不会考虑孟海公的感受,我们是担心陛下的信誉,不如再等半年,明年初调走他也就名正言顺了。”

杨广此时哪里听得进劝,他冷哼了一声,“朕决定一件事情就那么困难吗?”

话说到这个程度,裴矩和苏威都不敢再劝了,再劝下去就是大发雷霆,裴矩只得道:“如果陛下一定要调他走,微臣没有意见。”

“那你呢?苏相国!”杨广阴冷的目光又转向苏威。

“微臣也没有意见!”

“很好,这件事就这么定了,调孟海公为汶山郡太守。”

苏威和裴矩的心中都一阵苦笑,调个好一点的地方也就罢了,偏偏从最东面调到最西面,孟海公肯去吗?

而且,他们很了解圣上,丝毫不提如何处置私通渤海会的官员一事,那就说明这件事最终将不了了之。

。。。。。。。。。。

苗海潮军队全军覆灭的消息震动江淮,谁也想不到张铉仅仅进驻江淮才十天就出兵了,也更想不到苗海潮的军队如此不堪,一战便全军覆灭,这个战果给江淮人带来的震撼简直难以形容。

在历城郡以西靠近江都郡是一片绵延百里的大山,叫做六合山,这里也是著名的铁矿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在六合山东南角一片广袤的山峦附近隐藏着一座占地数百亩的军营,这里便是杜伏威的主营,传闻杜伏威驻营三十六处,谁也不知道他的主营在哪里?

但谁也无法把杜伏威的主营和矿山联系起来,这里距离长江不远,而长江对岸就是丹阳郡的江宁县,也就是今天南京。

南陈灭亡后,隋文帝杨坚一把火烧毁了六朝宫阙,富庶繁华的健康城逐渐衰落,被江都取代,六朝古都变成了小小的江宁县。

杜伏威纵横江淮,水陆并进,虽然他的主营没有设立城池内,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把江宁视为自己未来的都城,所以他的主营也设在江宁县的长江北岸,有驻军五千人。

这几天,大营士兵也很少见到主帅杜伏威现身,他们都猜测苗海潮的惨败对主帅打击太大。

确实如此,苗海潮全军覆灭给杜伏威一个沉重的打击,也意味着他在淮河沿岸的势力被拔掉,尽管杜伏威想到了这个结果,但他却没有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张铉进驻江淮仅仅十天后就发生了。

大帐内,杜伏威独自一人喝着闷酒,旁边几名亲兵也不敢劝他,这几天主公的心情实在太差,若触怒了他,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