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争龙道 >

第246章

争龙道-第246章

小说: 争龙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

虽然这个位面上山林历来都是属于鬼类的地方,可是正因为鬼类的存在,也使得山林之中蕴藏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以前多被山民所控制着,但是却不能为常人所用,一旦要是山民归服的话,那么仅仅是山中就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可供李霖调用。

(今天是除夕夜,寒风在这里恭祝所有看书的朋友们阖家欢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财源广进!祝大家猴年好运挡不住,猴年财源滚滚来!另外通知大家,过节期间,寒风还会坚持每天更新,虽然更新不多,但是不会断更!请大家得空消遣一下!呵呵!)

第三十四章 新政

为此李霖召集了属下官吏进行了一番商讨,但是他手下的文武官员却对此并不感兴趣,依旧对山民保持着敌视甚至是仇视的态度。

李霖看着这帮人放着如此大的利益居然不为心动,不由得勃然大怒,拍案而起指着他们问道:“尔等到底都在想什么?山民为何让你们如此敌视?难不成仅仅是因为他们之中出了一些山贼吗?

这些山民身上流着和我们一样的血,说着同样的话,有着共同的祖先,只因为他们祖上因为各种原因避入山林,你们就无视他们的存在?

要知道这些山民,同样也是我们中土子民,他们之所以为贼又是为何?就因为他们不被你们这些官吏所认同,禁绝与之通商交易,导致他们缺衣少食,才不得不铤而走险当了山贼!

如果我等能令他们归化成为良民的话,他们不再被人仇视,不再缺衣少食,那么谁还愿意再去铤而走险?

为何这么多年来,各地对于山贼屡剿不尽,每每如同割草一般,割掉一茬又生一茬?就是你们这些为官者逼的!

而且山民归化,最起码可以让我们多得三成人口,赋税至少可提升三成以上,军中还可获大量悍卒!我等何乐而不为?却偏偏要对其坐视不见,难道你们愿意天天进山剿匪不成?

此事本官一言而决,传我之命,从即日起但凡山中之民出山到官府登记造册,只需连续缴纳三年赋税,便可以洗去贱民之身,可编入户籍,成为在册良民!其山中所开农田,可归其所有!

凡出山登记山民,皆可持官府所给凭据出山到城中坊市之中进行交易,只要遵守规矩,照交商税,任何人不得对其刁难!

即日起凡山民之中的猎户,适龄者身体合格之人,皆需到各县更戍营报到,接受遴选入军,随军立功者,与其他兵将同赏,立即可获良民之身!服役满五年者可退役,在山外赐予田产供其耕作!

山中贼人如果出山投降,本官将对其既往不咎,准其编入军中听用,令其戴罪立功,如获战功可洗脱之前的罪行,……”

有文吏在旁立即将李霖所下命令润色成文,加盖了李霖的印信,当即便下发了下去,两州各地官府授命之后,于是只得按照李霖的要求在各地县城四门之外张榜公示。

另外按照李霖的吩咐,各州县官府派出人员入山,宣讲李霖颁布的这项新政,招令山民出山登记。

同时还派出大量的细作潜入到周边的郡县之中,广为宣扬李霖的这项新政,目的当然是除了可将周围郡县的山民招入李霖的军中之外,也为李霖今后进军这些地方提前扫平山民的阻碍。

这一项新政一经发布,便在临海州和吴宁州两地之中掀起了轩然大波,普通百姓对此颇为不解,为何新任的余杭招讨副使李大人这是发什么疯,怎么突然间就推出了这么一个新政,这些躲在山林的野人们,什么时候也可以成为良民了?对此有些人颇为不忿,觉得和这些野人为伍,实在是让他们不可理解。

在他们眼中,山民和山贼基本上是同义词,这么多年来山贼不断的下山为祸,和各地的民众都积累下了不少血仇,现如今官府一纸新政下来,就免去了这些山民的罪责,这些人就成了良民,于是部分和山贼有仇之人,便跑到官府啸闹。

对此李霖下令各地官府要对这些百姓进行安抚,但是招纳山民的事情必须要按他的吩咐执行下去。

当这项新令传入到山中之后,躲在山中的山民也很是惊讶,他们之中有很多人已经几代都是山民了,整日里过的是胆战心惊,吃一点盐都万分艰难,有时候要冒险出山去想方设法的用他们好不容易猎获的猎物、兽皮等物,换取一点点粗盐。

一不小心他们便可能会被官府抓获,一旦被抓之后,不是被斩首示众,就是被发卖为奴,很多人已经绝了从新获得良民身份的念想。

但是现在突然间官府下了这么一道新令,给出了他们如此优厚的条件,可让他们转为良民,这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一般的事情,正因为太不可思议了,居然没多少人敢相信这是真的。

倒是很多山民认为,这弄不好是官府设下的一个圈套,想要把他们骗出山,然后将他们一网打尽,毕竟以前也确确实实有地方官府这么干过,开出了不错的条件,把山民骗出山,然后突然间将他们包围抓捕起来,杀的杀,发卖为奴的为奴,所以一时间真正走出山林,前往官府指定地点登记入册的山民数量倒是很少,只有极少实在是经受不起诱惑的山民,选了个别族人,试探性的让他们出山去看看情况。

而这些被委派出山探路的山民,在战战兢兢的出山之后,很跨就在山口碰上了等候他们的胥吏,虽然这些胥吏对待他们的态度很不好,张口就骂甚至抬手就打,但是倒也确实按照传言中的政令,为他们进行了登记,还给他们发了一张加盖着官印的凭据。

这些胥吏差役们告知他们以后出山可以,甚至入城都可以,但是必须要带上这张写在绢布上的凭据,只要持着这份凭据,便不会有事,否则的话休要怪被人拿去送官。

这些登记过的山民对此将信将疑,于是便回到了山中,倒也没发现有人再阻拦他们,于是胆子足够大的山民,便带上了一些山里的特产亦或是猎物,再次出山到村镇甚至是城中的坊市试探性的进行交易。

虽然路上经常遭到兵卒或者是差役的盘问,但是当他们拿出了这份代表了他们身份的凭据之后,最多也就是被臭骂几句,过分一点的也就挨上两脚,便不再管他们,让他们进了城中的坊市,卖掉了携带来的东西,价格比起他们以前偷偷摸摸出山跟人交易时候要高出了很多倍,这一下可把他们给乐坏了。

于是他们赶紧按照坊间商家的提醒,跑去街头专司收税的税吏那里老老实实的交了税,然后拿着剩下的钱,赶紧买了所需的东西,乐的屁颠屁颠的就大包小包的背着买来的东西回了山中,路上也没人阻拦他们。

一旦有人尝试过之后,山民的胆子也就立即变得大了起来,越来越多的山民开始走出山林,跑到了设在山林之外的官府指定的地点登记。

最初一个月按照两州十几个县汇总上来的数据看,只有区区千多山民出山登记,但是到了第二个月之后,也就是永和二年腊月的时候,再看各地汇总上来的数据,两州这一个月就接受了两万多山民的登记,而且数量还在上升,很多深山之中的山民,也正在逐步的走出山林,接受招抚。

甚至于在两州之中,还出现了整伙的山贼一起出山,到官府缴械投降,并且接受了官府的安置。

这些山贼投降之后,按照李霖的吩咐,对他们进行了甄选,身强力壮适龄的山贼,被送入到了更戍营之中进行操练,不合要求之人,发给少量遣散费,为他们登记了身份之后,准许他们可以回山定居,只要按照要求交足三年的赋税,便可转为良民,如果不愿回山的话,只要有人用他们,他们也可以自行选择卖身到一些大户家为奴,或者是到一些作坊之中给人干活,甚至于可以去当佃户,但是想要获得良民的身份,需要延长到五年时间。

其实山贼之中,除了个别穷凶极恶的大盗,绝大多数的山贼都是被逼无奈的山民,以前他们被人不当人看,连出山换一点盐都可能被抓去砍头,现如今官府给他们了一条出路,他们靠着在山中打猎种田,就可以获得温饱,谁还有兴趣当贼,过着提着脑袋讨生活的日子。

所以李霖的这个新政,可以说是釜底抽薪,从根子上初步解决了山民为贼的隐患,即便是以后山里肯定还会有山贼存在,但是这些山贼以后也很难继续兴盛了,山民不肯为贼,他们便会逐步的失去生存的土壤,渐渐的会逐步消散。

只要各地官府的官吏,对这些山民不再勒逼太重,那么可以预料用不了半年的时间,山贼的问题便会初步解决。

这还不算,消息传开之后,居然两州相邻的郡县之中的山民,也开始出现了逃入临海和吴宁两州寻求出路,想要转为良民。

对待这些在临海和吴宁两州没有居所更没有土地的山民,李霖给出了一个政策,那就是这些山民被统一管理起来,给他们划出大片荒芜的土地,被编管起来进行垦作,这就类似是集体农庄,反正江南现在地广人稀,有的是这种荒地,供人垦荒,根本不愁没有土地让他们种地。

虽然两州之中多为山地,很多地方并不适合开垦成水田,可是坡地上也可以开垦出大量的旱田,种植麦子谷子豆类的作物,照样可以养活人,加之这里气候不错,许多地方即便是不便开垦成农田,还可以种桑养蚕或者种茶,同样收益不错。

对待沿海的渔民,李霖同样也赋予了他们新的政策,将沿海的荒地划出了很多,给渔民登记编入户籍,准许其上岸定居,并且在沿海一带进行开荒种田,总而言之,只要是人,就应该在官府之中编入户籍,接受官府的管理,并且给官府交税。

这样的新政一出,让李霖便获得了大批山民的拥戴,以前山民和渔民才不会管谁在他们的地头上当官,因为不管是谁来当官,都不会把他们当人看,他们照样还是没有身份的野人,但是现在他们有了身份,不再是野人了,他们自然就想知道,是谁给他们了这条出路,一打听之后,得知是余杭招讨副使李霖李大人下的这个命令,如何不让这些人对李霖感恩戴德。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这本书因为题材原因,扑的挺惨,但是寒风还是坚持写完,今年肯定还会再开一本新书,回归到正儿八经的历史题材之中,到时候还需各位兄弟继续不吝帮顶!多谢了!祝大家在新一年里,也都在各自事业上有所突破!)

第三十五章 迁族

除了名声上和经济上的收益之外,李霖还获得了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获得了一批精悍的山民出身的兵卒。

这些山民出身的兵卒,常年生活在山林之中,对于在山林活动非常熟悉,翻山越岭这样的事情,在他们眼里根本就不是什么事儿,而且他们有很多在山林之中生存的经验,即便是在完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也不会在山林之中饿死,更不会在山林里面迷路,就算是把他们丢在山里几个月,他们也照样可以活的活蹦乱跳,依旧可以保持着足够的战斗力。

这样的兵卒才是李霖最需要的兵卒,更何况山民多是猎户出身,猎户天天要和野兽进行拼斗,几乎个个都是相当不错的弓箭手,而且善于近身格斗,性格坚毅,这不是那些普通种田出身的兵卒可以相比的。

另外对于种田出身的兵卒们来说,李霖给予他们的并不算太多,他们当兵多是为了吃粮,谈不上多少忠诚,即便是对李霖有好感,觉得跟着李霖这样的主公干,有奔头,但是一旦他们处于劣势或者绝境的时候,多数人为了保命,还是会选择投降,反正只要活着,跟谁干混饭吃都行,大不了就是吃的差一点,能活命材质最重要的。

相反这些新招募的山民,却对李霖很是感激,如果不是李霖给他们机会的话,他们将还要永世躲在山林之中当野人,不可能得到现在这样的良民的身份,所以这些山民甚至是山贼出身的兵卒,对李霖的忠诚度要远超普通的那些农民出身的兵卒,因为他们需要李霖,才能为他们自己,为他们的家人博出一个未来。

这一下子就让李霖招募起来了一千多强悍的山民出身的兵卒,从根本上解决了军中缺乏弓箭手的问题。

以前因为军中多是农民出身的兵卒,善射之人极少,即便是挑选出一些人充当弓箭手,也需要长时间的对他们进行训练,才能让他们掌握射箭的技巧,但是力量却还是不足以开强弓,射箭的水平也高不到哪儿去,充其量也只是能采用齐射的手段,对敌人进行概率覆盖性的漫射。

所以大陈军中,历来并不十分重视弓箭的应用,而是另辟蹊径,大量制造弩来满足军队远射程的需要。

虽然弩这种武器比起弓有很多优点,对于弩手的训练也简单,所需时间较短,弩还可以较长时间的瞄准,发射的精度也相对较好,威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