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扬帆大明 >

第103章

扬帆大明-第103章

小说: 扬帆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您是好人,行了吧。只是小惠听说西北风沙很大,他一介书生吃得消吗?”
    “能杀死两个军卒的身体应该不差,而且西北锻炼人啊。”
    “这。。。”小惠似乎找不出什么理由来说服朱显波把姚启圣调回京来。
    “好啦,你要想人家就给人家写信去,或者你自己跟到西北去啊。哈哈。。。”
    “皇上。。。”
    “小惠啊,朕问你件事情,你可要如实回答。”
    “嗯。”
    “朕如果将来把你许配给姚启圣,你可愿意?”
    小惠一听朱显波这么一说,娇羞的低下了头。脸上泛起了潮红,女孩子平时大方,涉及到这婚嫁了,还是有点害羞。
    “你考虑考虑吧,回去跟你娘说说。还有什么问题就找周皇后吧。你放心,不管你嫁不嫁,朕都会关心姚启圣,重用姚启圣的。只是你们呢不要拔苗助长,要让姚启圣有机会从底层做起,有机会接受锻炼。”
    小惠无奈,只好转身去找周皇后。
    等小惠纠缠一阵周涛之后,朱显波也去皇后寝宫,一来看看孩子们,二来,这小惠的事情确实要商量下了。于是命人把如烟找来,这如烟对朱显波当然是感激不尽,先是收留自己的孤儿小惠,然后让她们母女留在宫里。
    这宫里女人对于姚启圣当然不怎么了解,只是听说皇上请出皇后救了姚启圣,自己的女儿也喜欢姚启圣,也没什么理由反对姚启圣,只是这姚启圣什么时候能回京呢?
    “皇上,难道真要小惠去西北吗?”如烟担心的是小惠吃不了那个苦,要是自己不跟去,那母女又要分离了。
    “这个要看姚启圣的造化了。朕可以先派人指婚,知晓他不准另娶,至于完婚肯定要等他回京才行。”
    “谢皇上考虑如此周到,妾身无以回报。”
    “小惠这孩子虽然落落大方,但是姚启圣虽然曾经为犯人,但拥有一身才华,难免自负,今后如何相处。你还要多交代小惠。”
    姚启圣是朱显波想要重用的人才,当然希望他死心塌地的跟着自己,前番救他于大牢,接着把郡主嫁给他也是这个目的。但如果小惠整天找姚启圣麻烦,那这个人才只怕要被废了。
    “臣妾一定严加管教。”
    “哎。。。慢慢来吧,也是朕和皇后宠坏她了,希望她能理解我们的一片苦心,将来和姚启圣好好相处。”朱显波并不担心姚启圣的能,担心这个九江呆了九年,宫里呆了十来年的郡主欺侮人。
第190章 进军叶尔羌
    ( )朱显波处理好如烟和小惠的事情,连忙写信给李承宗,一是正式要求李承宗向姚启圣说明皇上的指婚。。NIUBB 二是希望李承宗尽快给予姚启圣立功的机会好进京完婚。
    李承宗很快有回信,姚启圣对于皇上的安排自然感激涕零,苦于没有报国的机会。姚启圣提出了西征,李承宗无法决断请求圣裁。朱显波接到来信也吓了一跳,还要别人不要拔苗助长,自己何尝不是呢?这个姚启圣,是不是有点冒进了。连忙找来王拓要求其整理汇报中亚的情报。
    两天后王拓拿着中亚的情报来见朱显波,朱显波经过了解原来随着准噶尔汗国的崛起,同时,与黑山派势不两立的白山派也在教长玉素布的带领下进入到叶尔羌,在喀什噶尔传教。这两件事,都是对病魔缠身的汗国雪上加霜。当一切似乎跌到谷底的时候,转机也随之而来。毕竟有一百多年的根基,叶尔羌汗国枯木逢春。
    从阿黑麻汗开始便割据东部自立为汗的阿杜剌因王子是拉失德汗第十二个儿子。从竖立反旗开始便在东部经营自己的势力,阿克苏、库尔勒,直到嘉峪关前都曾经成为他的天下。经过40年的统治,已经根基扎实,兵强马壮。
    1635年,阿杜剌因去世,其长子阿卜杜拉哈继位,这是一个骁勇的王子,即位之初便铲除了自己的岳父,企图篡位的库车总督阿布。哈迪,稳定了局势,使得上下归心。
    与他相比,居住在叶尔羌城里的速檀马黑麻汗显得庸懦无能,西部的各城大多数贵族倾心于阿布杜拉哈,甚至黑山派也对他极有好感。刚继承父亲的位置,便有了统一汗国的机遇。
    1639年,万事俱备的阿卜杜拉哈王子率军西进,一路上所向披靡,降者如云。速檀马黑麻汗第二次下台,逃往国外。阿卜杜拉哈将分裂近三十年的国家重新统一起来,成为全国的可汗。
    姚启圣提出西征其实就是面临一个新可汗登基不久意欲中兴的汗国。
    然而,此时的叶尔羌已经不再是诸侯林立,政令不畅的乱世,所有的贵族和军队都听命于阿卜杜拉哈汗,绝非一支偏师一次胜利便可以动摇的。如果一旦双方开战各地的援军源源不断开来,明军将深陷包围圈。虽然明军的武器装备占优,但长途跋涉是朱显波所担心的。何况李承宗已年迈体弱,如果放任姚启圣一人前往,说不定出师未捷身先死。
    想到这些朱显波开始犹豫了。
    而皇后周涛却坚决支持姚启圣西征,“你想想,要不是你把他从大牢里捞出来他早日命赴黄泉了。姚启圣也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如今四海升平,如果不西征,只怕要从头开始参加水师才有机会立功赎罪。”
    “哎,可西征面对的也是蒙古部落啊。成吉思汗的死孙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那你可以多加派将士啊。以多胜少总可以吧,何况我们的步枪这么先进。”
    “看来也只能这样了。我去找刘立洋说说吧,说起来刘立洋家的小孩也蛮大了,有机会让他夫人带到后宫来和皇子、公主们玩玩,交流下感情吧。”
    “你又打什么歪主意啊?”
    “皇子要娶妻,公主也要嫁人啊。何况刘立洋也是朝廷重臣,对我们也是忠心不二,要是能亲上加亲更不是很好吗?”
    “我绝对不允许你乱点鸳鸯,你趁早死了这条心。”
    “随你吧,我去商量下西征的事情。”
    朱显波舍不得姚启圣去送菜,周涛却极力主张给姚启圣机会,这是两个人组合以来很少出现的分歧。朱显波想听听刘立洋的意见。
    “皇上,中亚曾经是成吉思汗的子孙通知的王国,很多年了并逐渐开始脱离大明。想完全控制蒙古,征服叶尔羌切断漠西各部落的南迁和西进也是个好棋子。只是眼下各边疆驻防将军都抽不开身,难道要让李承宗将军领兵出征吗?皇上,如果不行的话,就让微臣去西北吧。”
    “李承宗当然不行,你也不能随意离开。”
    “皇上是想亲征?”刘立洋又有点急了。
    “不到火烧眉毛,朕也不会随意亲征了。李承宗有个部下叫姚启圣的自请带兵出征。”
    “就是周皇后从大牢里救出来的那个?”
    “是的,前段时间估计你也听说了,李承宗已经为其请封为哈密东城兵马指挥。朕是担心他年轻气盛,立功心切。到时候急功冒进,落入阿卜杜拉哈的圈套,折兵损将。”
    “能够进入皇上法眼的必定是奇才,只要我大明派出足够的军队,稳步前进应该不至于速败或者完败。”
    “现在陕西和甘肃还有多少军士能调入哈密。”
    “除去必要的防备五万,大概一万步枪兵一万骑兵两万步兵,如果悉数调往哈密,哈密将有步枪兵两万,骑兵八万,步兵八万。”
    这么少,朱显波知道陕甘也不能完全空虚,尽管准噶尔已经和大明签订防御同盟协议,但如果一旦哈密倾巢而出,难免不会被人偷袭后方。这样就得不偿失了,何况大明在哈密的移民统治已经坚持数年,初显成效。
    “这样吧,你将京师大营调五万步骑兵调往陕甘地区补防,陕甘现有的军队除留下必要的守营将士一万其余全部调往哈密听命。兵部选派不出新人的话,就必须让李承宗带队西征,姚启圣做先锋可行。让陕甘各地随时做好防御蒙古准噶尔南袭。还有京城附近各大营要加大新兵训练,全国要加大募兵力度,大明的疆域越来也大。必须有足够得军队来保障领土完整。”
    “皇上的意思是?”
    “先进行基本的步枪,骑兵训练,将来西北用兵,或者水师用兵再转入专业培训,保持中央有一定的预备役是必须的。还有纸质弹的需求量,兵部也要做好战时打算,万一出现局部大战,必有足够的弹药库存。”
    “目前除了西北和水师的步枪兵按照1:30配弹外,其余的不超过1;20。”
    “这个配弹数肯定不够,前线要做到最起码一枪配弹50发以上,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步枪的威力。尤其遇到攻坚战时,虽然我们的大炮威力不错,但一旦遇到顽强抵抗还必须近距离用步枪兵清理敌人。”
    “那微臣下去即可准备西征调度事宜。”
    “给姚启圣那小子封个西征先锋吧。给西征大军多配发点子弹和骑兵。蒙古人的仗不好打。”
    “微臣明白。”
    进军中亚,是朱显波称霸世界计划里既定的一部分,只是朱显波觉得南亚大门没打开,中亚不是那么着急,只有将来饮马地中海时,才需要水陆并进。那时候需要制衡沙俄的同时,从陆路征服奥斯曼帝国。不过姚启圣急于立功,先拿下叶尔羌也是不错的选择。君臣两人达成了共识,朱显波便在朝廷宣布了西征计划。
    当然西征大将是李承宗,朱显波不想把姚启圣暴露到太阳下晒,也许等将来立功了还好说些。
    接下来就是兵部负责调度兵马,户部准备粮饷的事情,在朱显波的朝廷里做官久了也习惯了,这个年轻的皇帝,几乎没有那年不打仗的,大大小小的仗赢多输少,最关键得十国库逐渐充裕,老百姓赋税下降,朝官们俸禄逐年提高。这种前提下,坚决反战的几乎没有。这也是朱显波几次换相和调整政务院想要的结果。
    而与此同时,接到命令的姚启圣自然兴奋异常,而李承宗则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的奏请朝廷恩准了,真能拿下,不管姚启圣多么能干,自己治下的大军才是首功。忧的是准格尔,这些蒙古人可信度确实不高。听说皇上急忙从京师调兵补防陕甘才稍微安心。
    ——————————————————————
    祝你节日快乐,抖抖手,收藏下!)
第191章 进军叶尔羌(2)
    ( )李承宗接到朱显波的回复后,并没有急于将皇上指婚的消息告诉姚启圣,而是将他叫来商量如何西征。
    “如果皇上准奏,允许你我西征,你将如何应对啊。”
    “将军为小的后盾,姚某自提一军越过茫茫沙漠沿塔里木河西进在南下,直取叶尔羌首府莎车,城破之日就是阿普杜拉哈来归之时。”
    李承宗摇摇头,心想皇上啊,这就是你寄予厚望的人才吗?如此带兵必败无疑啊。可转念一想,这小子是在忽悠我吧。“姚启圣,我跟你讨论西征,是因为皇上看重你。我也相信你有才华,没想到你居然耍滑头。快快说出你的计划,不然我让你照旧守东城,西征不带你去。”
    这一来姚启圣慌了,“别啊,李大人,小的只是开个玩笑。其实叶尔羌却是不好打,而且中间有茫茫沙漠。我是想能不能由我带一只兵越过塔里木河,从南岸沿河西进再南下直逼叶尔羌河区,你带人埋伏在塔里木河北岸,只要等阿普杜拉哈的军队过河就掩杀。”
    “阿普杜拉哈会轻易上当吗?”
    “这个需要锦衣卫和众多民夫的配合。”
    “怎么配合?”
    “我想带一万骑兵和数万边民勇士,锦衣卫散步消息就说我刚愎自用,急功冒进一旦长驱直入我就带骑兵攻城。如果阿普杜拉哈的主力军队接触上,就边打边退。把这些边民做诱饵,我带骑兵退到隐蔽处,或者绕道反追击,大人你则引兵救援勇士如何?”
    “你是说从垦荒的人中挑选出勇士,然后让他们去送死?”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而且必须有诱饵才能迅速找到阿普杜拉哈的主力啊。而且如果不是且打切退也很难让阿普杜拉哈尽遣主力。”
    “我觉得还是不妥,如果朝廷追查下来,牺牲这么多农夫不好交代啊。”
    “那只能牺牲战马了,让民夫骑兵做运输队。”
    “非要用民夫吗?”
    “大人,哈密总共才多少兵啊,如果我钓鱼带几万,你又如何合围啊。还有北方的准葛尔乘机南下,哈密空虚,你我又如何向朝廷交代?”
    “哎,如今已成骑虎之势,就看朝廷能凑多少兵马了。如果真的兵马不够,我就同意你的战术,如果兵马够就直接沿河开进。你带骑兵渡河在南岸成犄角之队前进。”
    “还有一点,大人,小的带领的这些骑兵必须每人携带步枪,如果阿普杜拉哈不出击,我就带人打疼他,直到大军围拢攻下他的城池。而在出征之前,大人可修书一封奉劝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