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扬帆大明 >

第101章

扬帆大明-第101章

小说: 扬帆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有长远规划和明确分工。”
    “这个好像有点复杂,臣恐怕。。。”
    “朕也是学来的。这段时间朕不需要亲征,有问题你就来找朕,朕和你一起商量。”
    “微臣惶恐。”
    “你当学习徐光启徐大人,徐大人当初做尚书时可以说一穷二白,什么基础都没有。你现在的情况和他差不多,但大明现在政治稳定,经济稳定,军事强大。外围环境好很多了,朕也会鼎力支持你。”
    “微臣定当鞠躬尽瘁为大明的经济繁荣做出贡献。”
    “这么,朕想做一代帝王,把大明打造成一个傲视世界的帝国,离不开强大的陆军和水师,更离不开强大的经济支持。而最终的目的也是建立一个金融帝国,所有的军事力量都是为了保障大明的经济利益而设置的。所以你的银行系统也许决定着帝国的未来,金融盛,经济盛,则国家盛。”
    朱显波对于中央银行的看重源于自己现代人的理念,想想当今美帝,就全靠玩金融忽悠全世界人民替他打工,尤其是中国人民,欠债的还是大爷,一压汇率,立即减少数百亿的贷款。而在当时意大利的银行业已经初具规模并迅速向世界各地扩张。其他国家也纷纷仿效。大明要做帝国,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只有经济强大了才能支持足够强大的军事。而金融市场无疑是经济的核心所在。
    尽管大明内部还未显得那么迫切,但随着商贸的发展,银元也不能满足需求了,尤其是海外贸易。而大明的内阁对于皇上的这个新想法不大明白,暂时也不好反对。只能看效果了。当然更多的是和朱显波相处十来年的,基本上朱显波的决定大部分是英明的。因此除非有重大失误或者触及切身利益,一般人不会站出来坚决反对。毕竟每个人根据五年规划还有自己的一份活呢。
    户部张瑞图是个老臣子了,尽管组建银行不是他分内之事,还是给庞清广提供了不少帮助。庞清广每次在汇报时都要向朱显波表扬几句张瑞图。朱显波心中也有数,自从新皇登基以来排在他前面的两个重臣,一个被劝退一个诛杀。除了他张瑞图低调谨慎之外,多次为皇上排忧解难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这次组建银行,朱显波用意很明显,重用年轻人。他张瑞图要是不识趣只怕又要被朱显波踢出去了。朱显波想的树立自己的威望,但张瑞图这种真心替朝廷办事的应该给予奖励啊。于是朱显波下旨加封张瑞图为少保,这张瑞图虽是官居副首,但这凭空加封倒也觉得奇怪,不过总好过让自己让出户部尚书。
    得到加封的张瑞图自然明白了朱显波的心思,这皇上也是向自己表明还是会重用自己的。于是又安排家人对庞清广等再三照顾,多次请到自己家中介绍自己多年主管户部的经验。
    有了皇上的支持,有张瑞图的指点,庞清广干起活来更加轻车熟路。很快京城的银行办事机构就有了着落。
    “皇上,中央银行筹办已经初有成效。请问何时可以开张?”
    “不急,清广啊,办银行不比其他部门啊。其他部门可以自上而下,而这银行则需要从下而上,必须有各省吸纳的存款你这上面才能开张啊。这样,还是朕说的那样,你们把中央银行先办起来,再在京城找三到四个办公地点作为国家银行的存取兑换地。两条腿分开走路。另外你要让张瑞图帮你推荐些人才,看看这实体银行这边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替你。”
    “微臣明白。”
    “还有什么困难吗?”
    “这启动资金。。。”
    “你盘算了下,大概需要多少啊?”
    “每个办事处以一百万银元计算,只怕先期就需要四百万银元,等山东、河南、浙江等地开业最起码需要一千万。再加上各地修缮办公场所和招录人员花去已近百万。”
    “银两方面你去跟张大人商量商量。改日大堂上我再与众臣商议下。看看目前国库如何,不行的话一些项目就需要暂停了。”
    “微臣惶恐。”
    “希望能早点盈利啊。”
    “张大人,最近国库存银如何啊?”
    “回皇上,自日本和爪哇进贡增加以来,国库逐渐富裕。但目前各部陆续有项目上马。尤其是工部造船所支出较大,天津港有两艘‘天津号’的战船开造,杭州造船厂小一点的战船也有数艘开造。铸造为造新的弹药超支了两百万。三北总督也都来信希望朝廷增加移民补助。”
    “那现在每个月结余大概有多少?”
    “五百万,还不能算其他意外开支。”
    “那户部想办法给银行筹钱,争取四个月内全部到位。”
    “皇上,庞大人需要一千万本钱啊。”
    “开银行当然要本钱,这些确实还不够。未来半年内,看银行运转情况再适当增加本钱,各部各地方有重大花销的时候也可以向银行借钱嘛。”
    “这个。。。岂不是左手借右手吗?”
    “不,这个不一样。你们现在进行工程建设都是预支得多,虽说多退少补,但基本上都是退很少有要补的。要是把银行利息加进去,那么工程项目的决算肯定超支。以后怎么花钱各部门还是精打细算。避免大量占用的现象重复发生。”
    “这个。。。”
    “占用资金以前看不出来,但是经过银行这么一转就知道损失多少了,这还是最小的利益。如果先行用来发展其他商贸什么的说不定收益更大。所以你这个户部老尚书也碰到新问题了,想想将来怎么解决。经济是命脉,是强大的军事国防和社会治安等等工作的保障。所以开战经济工作大家要毫不犹豫。所以,朕再强调一次,本钱由户部才筹集。其他各部门也要努力帮助庞大人。”
    “另外,从即日起,各地方银行的筹建和开张事宜列入地方长官的考核。虽然银行归中央直管,但这是直接惠及当地的好事,如果当地长官不支持,那就一票否决。今后不管是人员或者保安不到位,各地长官都要考虑升迁问题。”
    金融是帝国的大事,必须有地方官员的支持才行,至于效果口讲不明白的,将来实打实的好处在眼前也许会好些。
第187章 中央银行(3)
    ( )对于银行的重视,让朱显波对京城的办事机构不能坐视不管,于是在一天朝会结束后就让庞清广带着他来到实地考察,庞清广确实开始有点领会朱显波的意思,几个办事机构都选在了繁华地区,要么是商铺林立,要么是朝官们府邸对面或附近。
    “营业地点看起来不错,但要加强保卫。还有,对于存钱的,你们要准备好统一的收据凭证。对于应该知府朝廷的提倡用纸币结算,将来朝廷的采购也陆续采取纸币结算。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推广纸币。”
    有经过近一个月得储备,大明国家银行终于开业了,京城先有两个办事处对外营业。为了鼓励百姓和乡绅们参与,朱显波动员了后宫嫔妃们都拿出私房钱存到银行,然后庞清一一给她们开具了存款凭证。
    有了嫔妃们的表率,朱显波又动员朝中一些大臣们,让他们务必做个表率,不论多杀,也不论金银或铜钱。
    “诸位爱卿,你们下去之后也要动员府中的家丁和丫鬟们,将平时闲散的钱粮存到银行去。将来回家探亲,只要打听自己那个州有没有开分支即可支持,多简便啊。”
    大臣们也知道皇上用心良苦,纷纷表示回家动员大家将富余的钱财存入银行。
    当然存钱大户还是那些商人和各部衙门,尤其是工部的各个项目领用了不少钱,听说有利息,纷纷存到银行来了。为了应对不必要的麻烦,朱显波一方面让户部按照原计划给予拨付了准备金。同时要求刑部支持,给予保安保全工作。
    有存就有借,银行开张后,布告贴出。还有真有人来向银行借钱的。按照事先设定好的规定凡属能提供担保的,小额贷款都当天发款,不过以纸币为主。为了促进消费,朱显波同时规定朝中京官五品以上可以替人担保,根据官阶不同担保额度也不同,五品一千元以下,各地方官员依次规矩进行,总之不得超过官员的两年俸禄。此政策一出,不但存款业务大增,贷款业务也有了起色。
    第一个贷款的居然是一个侍郎的管家,走进银行时,朱显波碰巧在店里。
    “你打算贷款多少?”朱显波吩咐庞清广等人不得揭穿自己身份,做起了银行柜台员。
    “一千银元。”来人有点不好意思,像是准备了好久的媳妇终于见公婆一样。
    “一千银元,你打算用来做什么?”
    “这不,我老家还有个兄弟没娶媳妇,打算借款盖个房子,然后给对方些聘礼。家里储蓄不够,亲朋好友也借了些,但还是不够。”
    “马侍郎给你每月的饷银是多少啊?”
    “这个。。。饷银倒是不多,我和内人都在侍郎家干活,加上逢年过节,每年差不多能攒下二百多元。”
    朱显波一想,还好,五六年就能还请,给自己弟弟娶媳妇,这个当大哥的出个五六年的饷银也是说的过去的。
    “那你在京中可以财产抵押?”
    “没有。”
    “那可有京官为你担保?”
    “这个,我是马侍郎府的管家。他的担保行吗?”
    “要有印信章和担保书才行。”
    “这个,我都带来了,你看看行吗?”
    朱显波接过纸张一看,确实是侍郎的担保书,还有印章,转身对庞清广说:“马侍郎在银行有存款吗?”
    “我看看啊。”庞清广连忙吩咐人查起存款单据来。
    “查到了,有。分两次存的,一次是一千元,一次是两千元。”
    这马侍郎,自己有钱借给管家不就完了,一想还是马侍郎做的对,私底下借款不就没利息,要是收高息不是私自放贷了吗?自己给担保,不行就扣管家工资。于是朱显波对那位管家道:“你符合贷款条件,稍微等会啊。你是要纸币还是要银元?”
    “这个。。。银元吧。”
    “银元拿着多不方便啊,纸币吧。这是朝廷开的银行,纸币全国通用的。你携带也方便。”
    “这个。。。”那管家似乎还在犹豫。
    “你看你,亏你还是京官的管家,你难道对朝廷这点信任都没有啊。要是你都不信任朝廷,那朝廷谁还信啊?再说了,你家侍郎大人难道没给你解释这纸币的好处吗?”
    “信,信,只是将来兑换会不会很麻烦?”
    “当然不会,朝廷推出纸币就是要活跃商贸市场,就是为了兑换方便。为此朝廷还专门向各行省调拨了启动银元呢。”
    “这个伙计,你知道的真多。就听你的吧,给我来纸币。”
    “这就对了,来银行就是图个方便,不然还找银行做什么。”朱显波一边继续宣讲纸币的好处,一边示意庞清广等人点钱。管家签字画押,接过纸币笑盈盈的走了出去。
    “皇上,您不愧是千古一帝。什么是事情都难不倒您。”
    “庞大人,少拍马屁。朕这次业务也有瑕疵的。如果金额过大,就必须派人到侍郎大人处验证,知道吗?而且最好是别用这种担保,房产等抵押最牢靠。如果人手不够,放贷速度就放慢。虽然这个社会治安有好转。但骗子年年有,今后的存款领取也要小心。单据原则上十本人领取,尤其是设计较大金额的。至于多少金额算大,你们银行说了算。”
    “是,这样以来,银行的人手只怕不够。”
    “随着业务量的增长,必须增加人手。还有遇到较大额度的存贷,有必要的就向锦衣卫提出审核。不要让那些黑恶势力乘机洗白。”
    “洗白?”
    “就是国际上说的洗钱。”
    “洗钱?”
    “哎。。。就是将不法所得,通过银行一存一取合法化。总之银行涉及到各个方面。叫你手下的人机灵点,不要大意失荆州。”
    “皇上教导的是。那地方分支机构也陆续开门营业吗?”
    “只要人手和准备金到位就立即开业。兑换越方便越能吸收更多的存款。”
    “臣担心存贷不平衡,银行会亏损。”
    “存款多了就借给朝廷,有户部支持利息。朕就怕钱不够用,朕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呢。你就放心去办吧,不过各种凭证和抵押要做好。如果因为人为操作造成损失,一定要追究个人责任的。”
    经过京城两个分支机构的一个月试营业后,朱显波下令具备条件的河南、山东、山西、湖广、南北直隶和浙江等地国家银行的分支机构陆续开业。户部也按照朱显波事先要求将各行所需要的准备调拨到位。连同京城的四个分支机构,一下子大明土地上出现了10个国家银行的营业部。
    按照朱显波的想法,这些分支机构只是骨架,将来在天津杭州以及马尼拉、雅加达等都要建立和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