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第三帝国之未来战争 >

第148章

第三帝国之未来战争-第148章

小说: 第三帝国之未来战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很长时间的精锐装甲部队完全有能力突破苏军任何阵地!时下他们正在轻车熟路的进行着一次大范围的迂回机动,旨在包围苏军,兜住他们的战线上最靠后的部队。
    危险就要发生在布琼尼的眼前,他的机动兵力和战略预备队根本就没有迅速展开兵力的能力。远水解不了近渴,况且骑兵的马刀对付坦克的装甲板和浑身是刺的机枪大炮实在是不是一个时代的对抗。波兰骑兵的前车之鉴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被用来袭击德军后勤车队的骑兵们在这样的战斗中实在是没什么用处。
    在第一次莫斯科保卫战的时候,朱可夫发展了炮兵对付坦克集群的战术。那时候苏联的炮兵们用大炮狠狠地教训了装备相对落后的德军装甲部队。从开战以来一直是百战百胜的德军装甲部队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从那时起,苏联红军就知道了他们手中对付坦克最好的武器师他们的炮兵集群。在一段时间,一定范围用密集的炮火摧毁敌军的坦克是一个被广泛推广的战术。可惜的是,德国空军的无孔不入和他们恐怖的“发现即摧毁”的能力导致苏军炮兵们不得不用出神入化的伪装技术把心爱的大炮精心的保护起来。布琼尼这里也不例外,他以为地形条件不太适合飞机轰炸的地区,德国空军不会有太多影响的。可事实情况表明了他的推断是在是错的离谱!
    且不说德国空军的轰炸机大队每一个晚上都会跨越近600公里的高加索山脉,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现在的大本营——罗斯托夫起飞轰炸里海上面川流不息的运输船队。单单是德国空军对东高加索的铁路袭击就让布琼尼不胜其烦了。铁路始终处于瘫痪和修复的边缘,运力大受影响。以至于斯大林的雷霆怒火总是被这件事引起来!布琼尼费了很大的力气,在沿线布置了许许多多的防空阵地。并且把精锐步兵和坦克军都集中到了西高加索区域保持对德军的压力。他希望距离罗斯托夫不远的强大苏军能够导致德军的忌惮,是他们肆无忌惮的空中打击有所收敛。
    他的动作有了不错的效果,在他把10余万的军队调到西高加索的阵地之后,德国空军大大减少了针对里海航线的打击。没有了德国飞机的阻碍,英美支援的物资数量很快就极大的增加了。
    斯大林对布琼尼的工作很满意,专门致电表扬了他。同时表明了军事委员会和他本人对高加索局势的看法,他的意思是在保证高加索安全的前提下,布琼尼可以考虑策划一些针对罗斯托夫的渗透,为了把德军彻底的赶出罗斯托夫做准备。因为这里是进攻高加索的咽喉要地,千万不能让德军舒舒服服的在这里兴风作浪,一定要采取手段给他们制造麻烦。这个战略要地被德军占领着实在是太危险了。
    有了这个基调,布琼尼的心里面就有数了。斯大林是支持他把北高加索作为战役的主阵地的。因此他开始调兵遣将,极大的扩大了军队的规模。增加了很多防御阵地,每个阵地上的工事修筑的很坚固。希望可以抵挡住德军的攻击。
    只是,德国国防军的空地一体战术实在是威力巨大。当布琼尼看到他精心经营的防御阵地就像是一个豆腐渣工程那样不济事的时候,他意识到不后撤的后果就是被德军排山倒海的攻势给淹没。所以他又一次改变主意,开始收缩防线,并且有意识的把军队靠近巍峨的高加索山脉。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企图凭借茂密的森林和复杂的地形,把德军的进攻拖成持久战。在漫长的战线上消耗德军的进攻力量。同时,他也意识到这是一次派遣小分队渗透德军防线的好机会。于是,就像是蜜蜂外出采蜜一样。布琼尼这只蜂王一声令下,从他的蜂巢中飞出了多不胜数的渗透小分队。他们乘着夜色在崎岖的山路上,毫无声息跌跌撞撞的向德军防线摸去。
    同时他加强了后续防线,希望不理他们继续向前进攻的德军装甲部队会在那里被抵挡住。第二道防线不同于第一道,这里配置了大量的反坦克炮,密集的直射火力足以抵挡德军坦克的冲击。一旦德军进攻的势头被阻碍,他就命令逃窜进森林之中的部队冲出来打击德军的尾巴,这一条真正坚固的防线肯定会给布琼尼带来夹击德军的有利局势。
    除了防御高加索的布琼尼,还有一个苏军集团军群在罗斯托夫北面驻守。这就是苏军的南方集团军群,南方方面军是由第12集团军、第18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编成的。哈里托诺夫少将指挥的第9集团军在方面军的左翼行动,阻滞德军坦克第1集团军在罗斯托夫方向上的进攻。科尔巴克奇少将指挥的第18集团军在方面军的右翼实施防御。独立第56集团军位于罗斯托夫地域,由列麦佐夫中将指挥,其任务是从东面和东北面跟罗斯托夫的德国守军对峙。
    这是一条形成了很久的战线,在德军41年攻克罗斯托夫以后。战线两边的战斗就一直不断。苏军一直试图夺回罗斯托夫,德军一直屹立不动。拉锯战就这样一直交错到白起到来的时候。
    德军全面换装之后,力量此消彼长。曾经一度压制了苏军在这个方向上的力量,他们也感觉到了德军的强大,再加上莫斯科的危急局势,苏联当局首要任务是保障首都的防御强度,难免顾此失彼。所以斯大林不得不在这个方向上收敛一些。
    到了这个时候,苏军这时,南方方面军的兵力已经很少了,每个步兵师的兵力甚至只有德军步兵师的一半,人数不足7000。而且又由于进行了长时间的防御战而搞得精疲力竭。在战斗中损失的技术兵器得不到补充,导致了炮兵很少,坦克和飞机更少。
    这样的部队是不能撼动罗斯托夫的,可是他们始终与德军保持着接触,几乎算得上是屡败屡战的典型了!每一天大战没有,小战不断。导致德军士兵都已经是习以为常了。
三十三节:北高加索的局势(二)
    最令人心烦的就是那些敢死队性质的苏军小分队。这些家伙们化整为零,总是在人烟稀少的旷野中穿插进德军防区。他们尽一切可能试图破坏德军的后勤工作,要不是因为他们轻身孤军的没办法携带很多重武器,德军的后勤运输还真的会遇到一个大麻烦。
    在苏联军队中有很多的女兵,因为整个庞大的苏维埃早就是草木皆兵。斯大林的动员令很彻底,就连女人也不能摆脱走上战场像是男人那样的厮杀搏斗。
    俄罗斯大妈那可是出了名的傻大笨粗,这个词也的确是名符其实。只不过形容的仅仅是她们的身材而已,至于粗壮的外表下隐藏的细腻内心则是一如世界上所有优秀民族的伟大女性一样,也是充满了美丽和温柔。她们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残酷战争中用她们的智慧和韧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苏联红军中好多个很重要的岗位,都活跃着她们的身影。眼下一支人数30余人的小分队中就有两名美丽的俄罗斯姑娘,娜塔莎和捷柯娃。她们是一个很优秀的狙击小组。在战斗中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每一次战斗中这个小分队都要依靠她们细腻的感觉和精细的观察能力。
    现在,她们的任务是在德军经常路过的公路上伏击来来往往的后勤车队。德军运输部队自从换了新式卡车以后,拥有了很不错的自保能力。每一辆卡车上那一座灵活的武器站那可不是吃素的,再加上每一个隐藏在路边的电子眼都可以提前把暗中活动的破坏者找出来。德军的快速反应部队在他们开始破坏活动之前往往能够及时的制止他们。那些隐藏的防步兵装置是一个极端保密的信息,那是白起直属的快速反应部队秘密布置的。甚至连总参和国家安全局都不知道这件事。他们只是在每一次得到苏军小分队即将破坏公路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有一点纳闷!为什么每一次目标这么小的敌军进行的小动作都能够被及时发现呢?
    白起上任之后解决的第一大难题就是德军的后勤补给工作。他改组了整个主管后勤工作的权力机构。改进了他们的工作方式,运输部门和物资部门分开了。运输部门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具体方式就是用了先进的技术,标准化工作方法。
    白起用了以后出现的物流技术,把整个德军600多万军队的后勤工作管理的井井有条。东线战场的后勤工作因为得到了一个优良的港口——列宁格勒因而变得更加轻松。整个中央集团军群和第六集团军都以来运能强大的港口补给,之前德军赖以运输物资的铁路基本上被用来维护德军南方集团军群。黑海航线本来可以用作后勤补给之用,但是为了保密的原则白起没有把这个经济高效的运输方式计算在内。
    德国和苏联的铁路轨距不一样,每一次铁路运输都要在车站经过一次转车的过程。德军用的是一种整体吊运的方式,只不过短短3分钟,整列火车的货物就可以转移到适合苏联铁路的火车上。整个东线战场只有两个城市具备这样的能力,分别是铁路枢纽布列斯特和利沃夫。从德国运来的物资经过这两个转车场运抵在苏联战斗的德军手中。根据白起的命令德军大多驻扎在距离铁路的终点不超过10公里的地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补给,也为了能够维持整条后勤线路的安全。
    斯大林命令在敌占区继续战斗的散兵游勇们发挥不怕死的精神,号召他们为了伟大的祖国尽可能的袭击德军后勤线路,给他们制造麻烦。但至今效果微乎其微,甚至还不如波兰境内的游击队活跃。主要原因是因为白起在乌克兰经营的很好,乌克兰民族解放军和乌克兰政府很好的把这个国家控制了,在这里驻扎的德军也因此受益良多。反倒是离开乌克兰国境线的德军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至关重要的后勤线路只是受到了电子眼的保护,这一种很灵敏的自动摄像装置是由一个防步兵雷达和高像素广角成像装置组合而成的,每一个靠近公路的生物都会被监视,一旦有什么出格的不正常举动,负责监视这里的值班员就会发出警报,德军快速反应部队和在路上巡逻的护路部队就会立即赶到现场,把破坏者收拾掉。
    今天,这条路的防卫措施要比以往严密许多。因为有一个大人物要来这里视察。
    这个大人物就是德国元首白起!这个消息并没有在德军将军级别进行保密。反而大张旗鼓的告之了乌克兰政府和驻扎在罗斯托夫的德军。白起知道苏联势力在乌克兰还广泛存在着,自己来这里的消息一定会被他们侦知。苏军不会放过这个好消息,他们一定会竭尽所能的给自己的视察制造麻烦。如果有可能的话甚至会暗杀自己。
    斯大林鼓励布琼尼派出很多小分队针对德军后勤搞破坏,跟白起前来视察的消息也有一点关系。他要看看这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来了。那就要尽可能的搞清楚德国元首来的目的,他自己推断不出意外的话小胡子的接班人是来这里给进攻高加索的德军打气来了。看来德军进攻高加索的战略部署不会变,进攻方式还是像苏联情报部门在41年得到的那一份文件一样。那份文件是英国人提供的,基于保密原则斯大林并没有给别人看到过。他只是针对德军的计划做了相应的部署,现在德国元首要来了,如果他的视察对象是罗斯托夫的德军,那么基本上这份作战计划就是他们的战略方针了。
    斯大林找到那一份文件,仔细的阅读着,脑子里思考着德军可能采取的战略。那一份文件的内容是:
    “从北高加索出发,越过高加索山脉和伊朗西北部,占领伊朗——伊拉克边境上的腊万迪兹山口和哈纳金山口的战役
    战役目的:战役目的是占领高加索石油区,并于1942年9月以前占领伊朗——伊拉克边境上的各山口,以便继续向巴格达推进。
    战役阶段:战役分为六个阶段进行(预计持续时间——1941年11月到1942年9月)。
    这六个阶段是:
    1。在北高加索占领几处战略展开地域(从1941年11月开始);
    2。展开兵力准备经由高加索实施进攻(到1942年5月底),
    3。分两个阶段经由高加索实施进攻(1942年7月);
    4。经由外高加索向阿拉斯河实施进攻;
    5。在大不里士和克尔曼沙赫地域占领向伊朗——伊拉克边界进攻的出发阵地;
    6。为达到占领伊朗——伊拉克边境上的腊万迪兹山口和哈纳金山口的战役目的实施的进攻(从1942年7月4—6日到9月初)。
    战役第一阶段的开始,以当前战役的结局而定。
    能否在1941年冬季进到伏尔加河是战役的第二和第三阶段(经由高加索实施进攻)的先决条件……”
三十四节:战前动员,理顺兵锋
    现在看来,德国人果然是按照这个计划在进行着战争。他们按部就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