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第三帝国之未来战争 >

第147章

第三帝国之未来战争-第147章

小说: 第三帝国之未来战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个都不分好歹的被炸上了天!重达30多公斤的炮弹以秒速1600米的速度飞驰而下,直接就撕开了厚达一米多的混凝土暗堡,在里面爆开,把水泥块和尘土抛洒的满天都是,很多龟缩在防炮洞里面的苏军士兵们来不及反应,被炮弹掀起来的尘土活生生的埋了起来!
    苏军费尽了千辛万苦,开山采石铸就的第一道防线就这样在现代火炮的打击下被轻易的摧毁了。本来,布琼尼就知道这些面上摆着的防线是不能起到什么作用的。可没想到居然只是短短十几分钟,整条防线就这样七零八落的,变成了废物一个!
三十一节:拾遗补漏堵缝隙
    第一波准确密集的炮兵火力极大的打击了苏联士兵的士气。他们听到的声音是一次又一次强烈的爆炸,巨大的声响几乎把他们的噩噩多都震聋了。以致于呼啸而来的德军飞机已经飞临头顶了都没有察觉!他们隐蔽在树林里面的防空炮立刻对着德军飞机开始了密集的射击,火舌喷出一米多长的40毫米防空炮不断的咆哮着,试图把紧贴着地面一树之高的德军攻击机击落。可惜的是在这个高度留给炮手的反应时间实在是太少了一点,他们往往来不及瞄准,也来不及调转炮口捕捉飞机。德军攻击机机翼下挂载的是密集的火箭巢,他们的任务就是寻歼苏军的防空炮。苏联红军充分的利用地形进行隐蔽,德军的空中侦察很难找到这些伪装良好的防空炮,只好用舍不得孩子打不着狼的战术来对付他们!
    在开火的时候暴露了目标的苏军防空阵地没捞到好处,反而被尾随而来专门诱杀他们的飞机给端了老窝!密集的火箭弹一下子洒下了一大片,一次攻击就在地面上覆盖了两个足球场大的面积!燃烧的树木和被炸弯了的炮管扭曲的挣扎着,在火焰中发出滋滋的燃烧声!很多不要命的苏联步兵拿着他们手中的各种各样的武器对着低空飞行的德军飞机射击,他们不知道这种飞机根本就不怵30毫米以下口径枪弹的打击,高强度轻量化的优质合金赋予攻击机完美的强大防护力,精心设计的防弹外形更是增加了生存力。平常的步兵轻武器击中飞机的外壳蒙皮只会被弹掉,不会形成任何的损伤。
    飞机一波又一波的来来往往,时间长达一个小时!期间不断有飞机遭到攻击,但是没有一架飞机被击落。大多被击伤而已!德国空军大致搞明白了苏军防空部队的能力,可能是因为这个地区运输线路不流畅,大口径的沉重的高炮不能运抵这里,只好用美国援助的40口径的防空炮来顶缸!大抵是因为美国人没有提供高硬度的钨合金弹头,所以普通弹头对于德军飞机的伤害不大,基本上德军攻击机挨上一下两下的还是能够坚持着飞回去的。
    受伤的飞机得到了很好地照顾,模块化设计的好处就是能保证哪里不行了换哪里。拆下来、安上去,维修工作就完成了!
    飞机的数量很多,所以战线崩溃的很快。苏军战士们只好躲藏进了战线后方的各种“章鱼罐”子里去,以便躲避德军攻击机那无处不在的火力。飞机盘旋轰炸之后,基本上苏军第一条战线上面工事没有了、大炮不响了、小炮被毁掉了。这个时候又一波挂载着不同弹药的飞机飞了上来,他们是掩护黑压压的战车集群的!只有少量的豹三坦克在前面开路,其余的战车大多都是经过改良的3号突击炮!经过小阿福妙手回春的重新设计,3突已经是脱胎换骨。现在摇身一变,成为了不次于精锐装甲师装备的88高平炮一样的多面手!75毫米的火炮口径不大,却是基于豹三的50滑膛炮改进而来。跟豹三的最大射程同样的,3突的滑膛炮能提供直射距离5000米左右的远距离火力支援!只不过75炮发射的是榴弹,而50炮的是尾翼穿甲弹。这种战车的作战能力不次于88高平炮,在机动性能和隐蔽性上还胜出许多。1。9米的低矮外形加上区区22吨左右的战斗全重,比起88炮那32吨的庞然大物要轻快很多。
    这是为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专门设计的适合于山地作战的战车,每台车上都有的高吨位绞盘和长达2000米的天朝冰蚕拖车绳是一种很好的爬山辅助工具。有了这些专用装备,3突爬上2000米的山坡没有任何问题!
    2。4升的旋转活塞发动机提供420千瓦的动力,驱使22吨的战车在公路上以时速80公里前进很轻松。这得益于重新设计的大行程悬架系统和履带。与以前的三号战车不一样的是,悬架的设计要求是必须适合山地行军的需要,因此行程很长,跨越壕沟的深度也比较大。履带也是高强度的合金钢铸就,精细化的质量控制,和超越时代的冶金技术导致3突远比t34的履带要坚硬很多。小小的山石什么的轻易碾碎不在话下。变速箱系统是一台小巧玲珑却又性能很好的序列变速器,跟发动机组成的动力总成占据空间不足半个立方,省出来的空间足够安置武器,放置弹药,人员位置的安排也有了足够的余度。车长5。38米、宽:2。62米、高1。9米的尺寸跟之前德军的那一款没多大出入,只是履带宽了,车体窄了,侧面加上了防弹钢板,顶上加上了一个外形平滑的武器站,在不作战的时候隐藏到车体内,战时可以随时升起来作战。整体上看起来还是原来的摸样。变化如此之大,也就是说除了外形之外,其他的全换了。这也造就了一种性能很好的步兵支援武器。在山地地区作战的步兵有了它的支援就可以无坚不摧了!
    乘员有3位,分别是司机,车长和炮手。自动装弹机的装备缓解了兵力不足,也极大的增加了射速。在急速射的时候,75炮完全能够达到每分钟20发的恐怖射速!
    这些机动能力很优秀的坦克爬山涉水比豹三表现的还好,它们一群群的冲击着毛子的阵地,只是一会儿的功夫就凿穿了阵地,突进了苏军后方。
    这么强大的兵力,这么多的飞机,这么密集的炮火,还有这样迅速的突破。这一切让布琼尼不得不思考德军是不是要按部就班的从外而内,一次次一片片的攻下高加索。同时他不得不调兵遣将堵住缺口,不得不联系各个兄弟部队,斯大林格勒的62集团军,外高加索方面军的丘列涅夫大将都先后知道了德军在布琼尼的防区发动进攻的消息。他们一方面准备支援,一方面开始加紧备战,取消休假,随时待命。
    为了制造一种逼真的主攻姿态,白起命令在此地指挥德军的克莱斯特尽一切可能,用所有的力量打开一个突破口。逼迫苏军不得不支援这一条看似要被突破的防线。
    可惜的是,白起不知道苏联红军的预定方针,他们知道在适合装甲部队作战的地区,任何的防线都不是安全的。他们已经意识到德军领先太多的机动能力和强大的空中优势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是必须要避免的。否则的话,就算苏联的国土再大一倍,士兵数量再多十倍也只能被德军依次歼灭。
    战争进行到这一步已经不能追究某一个人、某一次战役的责任。苏军步步败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现在已经看到了,斯大林不得不收缩防线进入了战略防守阶段。他预想中的高加索就是一个拖住德军步伐的好地方,也是一个消耗的德有生力量的绞肉机!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要是没有消耗德军近百万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的形势会是什么样子还是很难说的。就算是苏军逐步掌握了优势,但他们要想打到柏林去还是很困难的。就是因为六集的覆灭,才导致了整个东线德军全局的被动,蔡茨勒曾经形容六集被歼灭的话就好比是整个东线德军的脊梁被打断了。此话丝毫没有夸张的成分。
    所以知道历史走向的白起坚决不跟苏军进行任何形式的消耗战,德军的兵力补充不易,德国的人力资源早就接近了最大的负荷,维持着600多万的国防军已经是很困难了。现在每个月的伤亡数量接近1000人就让白起很有危机感了,所以他谋划着进行一次针对苏联成功的釜底抽薪的战役,以便缓解兵力不足带来的隐患。
    西线英美联军在英伦三岛陈兵百多万,虎视眈眈的准备登陆作战。英美两国的空军数量早就已经超过了200万人的规模,德国如果没有天上的卫星,模拟核武器的大炮仗、机动灵活的防空系统还真不能抵挡住英美的大轰炸。好在技术的优势抵消了力量的不足,英美联军也因为迟迟找不到很合适的进攻计划而按兵不动。特别是在非洲收获了一次大败之后,英美两国的首脑不得不重新评估德国的力量。所以,非洲反登陆战役的成功至少为德国争取了半年的时间。欧洲大陆现在的稳定局势也有了半年的稳定时期。
    这宝贵的半年就是白起打算拿下高加索的时间成本,他现在几乎什么都不缺,他的木桶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就是时间因素。他看到进攻开始之后一切均按照计划中进行着,因此心情很不错。他出其不意的乘坐着高速直升机降落在他最爱惜的宝贝——在歼灭叶廖缅科的机动兵团中出来大力的空中突击师。他们在这次空降作战中将要发挥最关键的作用,掐断高加索南北两个方面军的联系。他们即将降落在群山之中,把唯二的几个山口都堵死,硬生生的掐断他们的联系,把狭窄的山间公路堵得死死的。
    白起毫不怀疑这一支精锐部队的能力。他来这里视察只是因为需要确定一下命令,本来他要做的是打一个电话,亲自告诉空中突击师的师长——理查德。海德里希,他们需要做到的战略目标。这个极端保密的计划因为北边热火朝天的战斗正在进行,所以他们只是做好了战斗的准备,还没有开始付诸行动。
    白起跟海德里希简短的交谈之后立刻坐上飞机离开了。很多士兵都不知道来的是谁,目的何在。遵守纪律的精锐部队在平时总是一副松松垮垮的兵**样,一到打仗的时候他们立刻就变回了精神百倍的精锐模样。
    他们装备的重武器是火力强大的空降战车,大多数机动性能世界第一的伞兵突击车都不在此次战斗之列。针对任务的不同,他们携带的武器也不同。空中突击师作为德国最犀利的快速反应部队自有一套体系,他们这次是封锁道路,隔断双方联系。最基本的战斗模式就是防守。因此他们带了很多的大号定向雷,40毫米、60毫米火箭筒也装备了很多。他们的侦察部队装备了高精度远距离的望远镜,白色的雪地迷彩,甚至连武器都用雪地迷彩包裹起来。在高加索终年积雪的山峰上进行侦察任务没有保暖效果良好的军装和犀利的远距离望远镜是不可想象的。相当熟悉这里地形的当地苏军战士基本上都没有爬上过白雪皑皑的山峰,他们当然不能想象在那里还有德军的眼睛!
    北高加索同外高加索之间还有途经各山口的公路和土路相连。本来这么多的小路是根本不可能有效封锁的,但德军的情报部门根据侦察得到的情报推断得知苏军一定会用很多机动兵力途经马米松山口支援兄弟部队,如果在这里神不知鬼不觉的布置一支奇兵,一定会收到出其不意的突袭效果。
    其余的小土路,算得上公路的山口白起不得不用飞机空投布雷弹,用地雷来封锁。这样虽然是一种被动防御,但也能起到一定的阻敌作用。
    现在德军进攻北高加索甚急,布琼尼的司令部里面打电话声、下命令声、侦察兵汇报声夹杂在一起,十分嘈杂混乱。布琼尼手中30余万兵力,自认在地形复杂的高加索可以守得固若金汤。可今天第一次见识德军超级强大的火力,看到他们无坚不摧的准确炮火,飞蝗一样的黑压压的机群,蚂蚁一样的坦克突击炮,心中那个坚定的信念也不自觉的动摇起来。
    他知道苏军的防线大多依托地形进行过良好的加固,可是就这样看起来固若金汤的防御居然没给德军制造什么麻烦!他们准确的炮火接连命中同一个目标,这样的概率已经是超越了大炮的精度极限!如此一来,挨上一两下炮击没什么伤害的碉堡,工事纷纷被德军这种超越常规的命中率给炸毁!根本就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倒是里面的苏军战士享受了免费的、漫天礼花的葬礼!
三十二节:北高加索的局势(一)
    德军突破的犀利深深的震撼了布琼尼,他意识到这样下去的话。自己的阵地是守不住的,他的防区势必要退缩到高加索山脉深处去。否则的话德军装甲部队的铁掌肯定会碾碎自己手中不多的力量。
    坦克第4集团军的坦克第1集群和坦克第2集群各自装备了200辆豹三坦克和300辆德军标准的三号突击炮。他们是这一次进攻的主力。事实表明这些休整了很长时间的精锐装甲部队完全有能力突破苏军任何阵地!时下他们正在轻车熟路的进行着一次大范围的迂回机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