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战国策 >

第34章

战国策-第34章

小说: 战国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

同愿也。赵若许约,楚、魏、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

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

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

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

于元英,故鼎反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皇。自五伯以来,功

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惬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

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

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愿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

之日,余令诏后嗣之遗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

皆可以教于后世。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五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

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

故沉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夫免身全功,以明先

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

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

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

留意焉。”

○或献书燕王

或献书燕王:“王而不能自恃,不恶卑名以事强,事强可以令国安长久,万

世之善计。以事强而不可以为万世,则不如合弱。将奈何合弱而不能如一?此臣

之所为山东苦也。

“比目之鱼,不相得则不能行,故古之人称之,以其合两而如一也。今山东

合弱而不能如一,是山东之知不如鱼也。又譬如车士之引车也,三人不能行,索

二人,五人而车因行矣。今山东三国弱而不能敌秦,索二国因能胜秦矣。然而山

东不知相索,智固不如车士矣。胡与越人言语不相知,志意不相通,同舟而凌波,

至其相救助如一也。今山东之相与也,如同舟而济,秦之兵至,不能相救助如一,

智又不如胡、越之人矣,三物者,人之所能为也,山东之主遂不悟,此臣之所为

山东苦也。愿大王之熟虑之也。

“山东相合,之主者不卑名,之国者可长存,之卒者出士以戍韩、梁之西边,

此燕之上计也。不急为此,国必危矣,主必大忧。今韩、梁、赵三国以合矣,秦

见三晋之坚也,必南伐楚。赵见秦之伐楚也,必北攻燕。物固有势异而患同者。

秦久伐韩,故中山亡;今久伐楚,燕必亡。臣窃为王计,不如以兵南合三晋,约

戍韩、梁之西边。山东不能坚为此,此必皆亡。”

燕果以兵南合三晋也。

○客谓燕王

客谓燕王曰:“齐南破楚,西屈秦,用韩、魏之兵,燕、赵之众,犹鞭筴也。

使齐北面伐燕,即虽五燕不能当。王何不阴出使,散游士,顿齐兵,弊其众,使

世世无患。”燕王曰:“假寡人五年末,寡人得其志矣。”苏子曰:“请假王十

年。”燕王说,奉苏子车五十乘,南使于齐。

谓齐王曰:“齐南破楚,西屈秦,用韩、魏之兵,燕、赵之众,犹鞭筴也。

臣闻当世之举王,必诛暴正乱,举无道,攻不义。今宋王射天笞埊,铸诸侯之象,

使侍屏叄В蛊浔郏浔牵颂煜轮薜啦灰澹醪环ィ趺詹怀伞G曳

宋,中国膏腴之地,邻民之所处也,与其得百里于燕,不如得十里于宋。伐之,

名则义,实则利,王何为弗为?”齐王曰:“善。”遂与兵伐宋,三覆宋,宋遂

举。

燕王闻之,绝交于齐,率天下之兵以伐齐,大战一,小战再,顿齐国,成其

名。故曰:因其强而强之,乃可折也;因其广而广之,乃可缺也。

○赵且伐燕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王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

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

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

王曰:“善。”乃止。

○齐魏争燕

齐、魏争燕。齐谓燕王曰:“吾得赵矣。”魏亦谓燕王曰:“吾得赵矣。”

燕无以决之,而未有适予也。苏子谓燕相曰:“臣闻辞卑而币重者,失天下者也;

辞倨而币薄者,得天下者也。今魏之辞倨而币薄。”燕因合于魏,得赵,齐遂北

矣。

卷三十一 燕三

○齐韩魏共攻燕

齐、韩、魏共攻燕,燕使太子请救于楚。楚王使景阳将而救之。暮舍,使左

右司马各营壁地,已,禃表。景阳怒曰:“女所营者,水皆至灭表。此焉可以

舍!”乃令徙。明日大雨,山水大出,所营者水皆灭表,军吏乃服。于是遂不救

燕而攻魏邕丘,取之以与宋。三国惧,乃罢兵。魏军其西,齐军其东,楚军欲还

不可得也。景阳乃开西和门,昼以车骑,暮以烛,见通使于魏。齐师怪之,以为

燕、楚与魏谋之,乃引兵而去。齐兵已去,魏失其与国,无与共击楚,乃夜遁。

楚师乃还。

○张丑为质于燕

张丑为质于燕,燕王欲杀之,走且出境,境吏得丑。丑曰:“燕王所为将杀

我者,人有言我有宝珠也,王欲得之。今我已亡之矣,而燕王不我信。今子且致

我,我且言子之夺我珠而吞之,燕王必当杀子,刳子腹及子之肠矣。夫欲得之君,

不可说以利。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境吏恐而赦之。

○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

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酒三日,反报曰:“赵民其状者皆死于

长平,其孤未状,可伐也。”王乃召昌国君乐间而问曰:“何如?”对曰:“赵,

四达之国也,其民皆习于兵,不可与战。”王曰:“吾以倍攻之,可乎?”曰:

“不可。”曰:“以三,可乎?”曰:“不可。”王大怒。左右皆以为赵可伐,

遽起六十万以攻赵。令栗腹以四十万攻鄗,使庆秦以二十万攻代。赵使廉颇以

八万遇栗腹于鄗,使乐乘以五万遇庆秦于代。燕人大败。乐间入赵。

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

之不肖明矣。敢端其愿,而君不肯听,故使使者陈愚意,君试论之。语曰:‘仁

不轻绝,智不轻怨。’君之于先王也,世之所明知也。寡人望有非则君掩盖之,

不虞君之明罪之也;望有过则君教诲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且寡人之罪,国人

莫不知,天下莫不闻,君微出明怨以弃寡人,寡人必有罪矣。虽然,恐君之未尽

厚也。谚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以故掩人之邪者,

厚任之行也;救人之过者,仁者之道也。世有掩寡人之邪,救寡人之过,非君心

所望之?今君厚受位于先王以成尊,轻弃寡人以快心,则掩邪救过难得于君矣。

且世有薄于故厚施,行有失而故惠用。今使寡人任不肖之罪,而君有失厚之累,

于为君择之也,无所取之。国之有封疆犹家之有垣墙,所以合好掩恶也。室不能

相和,出语邻家,未为通计也。怨恶未见而明弃之,未尽厚也。寡人虽不肖乎,

未如殷纣之乱也;君虽不得意乎,未如商容、箕左之累也。然则不内盖寡人而明

怨于外,恐其适足以伤于高而薄于行也,非然也?苟可以明君之义,成君之高,

虽任恶名,不难受也。本欲以为明寡人之薄,而君不得厚;杨寡人之辱,而君不

得荣,此一举而两失也。义者不亏人以自益,况伤人以自损乎!愿君无以寡人不

肖累往事之美。昔者,柳下惠吏于鲁,三黜而不去。或谓之曰:‘可以去。’柳

下惠曰:‘苟与人之异,恶往而不黜乎?犹且黜乎,宁于故国尔。’柳下惠不以

三黜自累,故前业不忘;不以去为心,故远近无议。今寡人之罪,国人未知,而

议寡人者遍天下。语曰:‘论不修心,议不累物,仁不轻绝,智不简功。’弃大

功者,辍也;轻绝厚利者,怨也。辍而弃之,怨而累之,宜在远者,不望之乎君

也。今以寡人无罪,君岂怨之乎?愿君捐怨,追惟先王,复以教寡人!意君曰,

余且慝心以成而过,不顾先王以明而恶,使寡人进不得修功,退不得改过,君之

所揣也,唯君图之!此寡人之愚意也。敬以书谒之。”

乐间、乐乘怨不用其计,二人卒留赵,不报。

○秦并赵北向迎燕

秦并赵,北向迎燕。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使者过赵,赵王系之。使者曰:

“秦、赵为一而天下服矣。兹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今臣使秦而赵系之,

是秦、赵有郄。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且臣之使秦,无妨赵

之伐燕也。”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秦王曰:“夫燕

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使者曰:“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

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

取。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臣切为王患之。”秦王以

为然,起兵而救燕。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

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

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排其逆

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

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

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

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

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

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恋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

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

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

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

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

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

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愿交于荆轲,

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

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

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

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

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

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

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生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

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

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今秦有贪饕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