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北史 >

第226章

北史-第226章

小说: 北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杀我。我有同生二弟,并倚妇家势,常憎疾我。我向之笑云:‘尔既嗔我,不

可与尔角嗔。’并云:‘阿兄止倚头额。’时有医师边隐逐势,言我后百日当病

癫。二弟私喜。以告父母。父母泣谓我曰:‘尔二弟大剧,不能爱兄。’我因言:

‘一日有天下,当改其姓。夫不受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当改之为悖。’

父母许我此言。父母亡后,二弟及妇又谗我,言于晋公。于时每还,欲入门,常

不喜,如见狱门。托以患气,常锁閤静坐,唯食至时暂开閤。每飞言入耳,窃云

‘复未邪?’当时实不可耐,羡人无兄弟。世间贫家兄弟多相爱,由相假藉;达

官兄弟多相憎,争名利故也。”

智积在同州,未尝嬉戏游猎,听政之暇,端坐读书。门无私谒。有侍读公孙

尚义,山东儒士,府佐杨君英、萧德言,并有文学,时延于坐。所设唯饼果,酒

才三酌。家有女妓,唯年节嘉庆奏于太妃前。始,文帝龙潜时,与景王不睦,太

妃尉氏又与独孤皇后不相谐,以是智积常怀危惧,每自贬损。帝亦以是哀怜之。

人或劝智积为产业,智积曰:“昔平原露朽财帛,苦其多也。吾幸无可露,何更

营乎!”有五男,止教读《论语》、《孝经》而已,亦不令交通宾客。或问其故,

智积曰:“恐儿子有才能以致祸也。”开皇二十年,徵还京,无他职任,阖门自

守,非朝觐不出。炀帝即位,滕王纶、卫王集并以谗构得罪,高阳公智明亦以交

通夺爵,智积愈惧。大业三年,授弘农太守,委政僚佐,清静自居。及杨玄感作

逆,自东都引军而西,智积谓官属曰:“玄感欲西图关中,若成其计,则根本固

矣。当以计縻之,使不得进。不出一旬,自可禽耳。’及玄感军至城下,智积登

陴詈辱之,玄感怒甚,留攻之。城门为贼所烧,智积乃更益火,贼不得入。数日,

宇文述等军至,合击破之。寻拜宗正卿。

十二年,从驾江都,寝疾。帝时疏薄骨肉,智积每不自安,及遇患,不呼医。

临终,谓所亲曰:“吾今日始知得保首领没于地矣!”时人哀之。有子道玄。

滕穆王瓒,字恒生,一名慧。仕周,以武元军功,封竟陵郡公,尚周武帝妹

顺阳公主。保定四年,累迁纳言。瓒贵公子,又尚公主,美姿容,好书爱士,甚

有当时誉,时人号曰杨三郎。武帝甚亲爱之。平齐之役,诸王咸从,留瓒居守,

谓曰:“六府事殷,一以相付,朕无西顾之忧矣。”宣帝即位,迁吏部中大夫,

加上仪同。

宣帝崩,文帝入禁中,将总朝政,令废太子勇召之。瓒素与帝不协,不从,

曰:“作隋国公恐不能保,何乃更为族灭事邪!”文帝作相,拜大宗伯,典修礼

律,进位上柱国、邵国公。瓒见帝执政,恐为家祸,阴有图帝计,帝每优容之。

及受禅,立为滕王,拜雍州牧。帝数与同坐,呼为阿三。后坐事去牧,以王就第。

瓒妃宇文氏,素与独孤皇后不平,至是郁郁不得志,阴有咒诅。帝命瓒出之。

瓒不忍离绝,固请。帝不得已,从之,宇文氏竟除属籍。由是恩礼更薄。开皇十

一年,从幸栗园,坐树下,方饮酒,鼻忽流血,暴薨。时年四十四。人皆以为遇

鸠。子纶嗣。

纶字斌褵,性弘厚,美姿容,颇知钟律。文帝受禅,封邵国公。明年,拜邵

州刺史。晋王广纳妃于梁,诏纶致礼,甚为梁人所敬。

纶以穆王故,当文帝世,每不自安。炀帝即位,尤被猜忌。纶忧惧,呼术者

王琛问之。琛答曰:“王相禄不凡。滕即腾也,此字足为善应。”有沙门惠恩、

崛多等,颇解占候,纶每与交通,尝令些三人为厌胜法。有人告纶怨望咒诅,

帝令黄门侍郎王弘穷验之。弘希旨奏纶厌蛊恶逆,坐当死。帝令卿议之,司徒杨

素等曰:“纶怀恶之由,积自家世。惟皇运之始,四海同心,在于孔怀,弥须协

力。其先乃离阻大谋,弃同即异。父悖于前,子逆于后,为恶有将,其罪莫大。

请依前科。”帝以皇族不忍,除名徙边郡。

大业七年,帝征辽东,纶欲上表,请从军自效,为郡司所遏。示几,徙珠崖。

及天下大乱,为贼林仕弘逼,携妻子窜儋耳。后归国,封怀化县公。寻病卒。

纶弟坦,字文褵,初封竟陵郡公,坐纶徙长沙。

坦弟猛,字武褵,徙衡山。

猛弟温,字明褵,初徙零陵。温好学,解属文,既而作《零陵赋》以自寄,

其词哀思。帝见而怒之,转徙南海。

温弟诜,字弘褵,前亦徙零陵。帝以其修谨,袭封滕王,以奉穆王嗣。大业

末,于江都为宇文化及所害。

道宣王嵩,在周以武元军功,赐爵兴城公。早卒。文帝受禅,追封谥焉。以

滕穆王瓒子静袭。卒,谥曰悼。无子,以蔡王智积子世澄袭。

卫昭王爽,字师仁,小字明达。在周以武元军功,于襁褓中封同安郡公。六

岁而武元崩,为献皇后所养,由是宠爱特异诸弟。年十七,为内史上大夫。文帝

执政,授蒲州刺史、柱国。及受禅,立为卫王,所生李氏为太妃。爽位雍州牧、

右领军大将军、权领并州总管、上柱国、凉州总管。爽美风仪,有器局,政甚有

声。大军北伐,河间王弘、豆卢勣、窦荣定、高颎、虞庆则等分道而进,以爽为

元帅,俱受爽节度。亲率李充等四将出朔州,遇沙钵略可汗于白道,接战,大破

之,沙钵略中重疮而遁。帝大悦,赐爽真食梁安县千户。六年,复为元帅,步骑

十五万出合川,突厥遁逃。徵为纳言。帝甚重之。未几,爽疾,帝使薛荣宗视之,

云众鬼为厉。爽令左右驱逐之。居数日,有鬼物来击荣宗,走下阶而毙。其夜爽

薨,年二十五。赠太尉、冀州刺史。子集嗣。

集字文会,初封遂安王,寻袭封卫王。炀帝时,诸侯王恩礼渐薄,猜防日甚,

集忧惧,乃呼术者俞普明章醮以祈福助。有人告集咒诅,宪司希旨,锻成其狱,

奏集恶逆,坐当死。诏下其议,杨素等曰:“集密怀左道,厌蛊君亲,是君父之

罪人,非臣子之所赦,请论如律。”时滕王纶坐与相连,帝不忍加诛,除名远徙

边郡。天下乱,不知所终。

河间王弘,字辟恶,文帝从祖弟也。祖爱敬,早卒。父元孙,少孤,随母郭

氏养于舅族。及武元帝与周文建义关中,元孙时在邺,惧为齐人所诛,因假外家

姓为郭氏。元孙死,齐为周灭,弘始入关。与文帝相得,帝哀之,为买田宅。

弘性明悟,有文武干略。数从征伐,累迁开府仪同三司。文帝为丞相,常置

左右,委以心腹。帝诣周赵王宅,将及于难,弘时立于户外,以卫文帝。寻加上

开府,赐爵永康县公。及爱禅,拜大将军,进爵郡公。寻赠其父柱国、尚书令、

河间郡公。其年,立弘为河间王,拜右卫大将军。寻进柱国,以行军元帅出灵州

道征突厥,大破之。拜宁州总管,进上柱国。政尚清静,甚有恩惠。迁蒲州刺史,

得以便宜从事。时河东多盗贼,弘奏为盗者百余人,投之边裔,州境恬然,号为

良吏。每晋王广入朝,弘辄领扬州总管,及王归藩,弘复还蒲州。在州十余年,

风教大洽。炀帝嗣位,拜太子太保。岁余,薨。大业六年,追封郇王。子庆嗣。

庆倾曲善候时变。帝猜忌骨肉,滕王纶等皆被废放,唯庆获全。累迁荥阳太

守,颇有政绩。及李密据洛口仓。荥阳诸县多应密。庆勒兵拒守。岁余,城中粮

尽,兵势日蹙。密遗庆书曰:“王之先世,家住山东,本姓郭氏,乃非杨族。娄

敬之于汉高,殊非血胤;吕布之于董卓,良异天亲。芝焚蕙叹,事不同此。江都

荒湎,流宕忘归,骨肉崩离,人神怨愤。举烽火于骊山,诸侯莫至;浮胶船于汉

水,还日未期。王独守孤城,援绝千里,粮餱支计,仅有月余,弊卒之多,才

盈数百。有何恃赖,欲相抗拒?求枯鱼于市肆,既事非虚;因归雁以运粮,竟知

何日!止恐祸生匕首,衅发萧墙,空以七尺之躯,悬赏千金之购,可为酸鼻者也。

幸能三思,自求多福。”于时江都败问亦至,庆得书,遂降于密,改姓为郭氏。

密破,归东都,又为杨氏,越王侗不之责也。及侗称制,拜宗正卿。

世充既僣伪号,降爵为郇国公,复为郭氏。世充以兄女妻之,署荥州刺史。

及世充将败,庆欲将妻同归长安,其妻曰:“国家以妾奉箕帚于公者,欲以申厚

意,结公心耳。今父叔穷迫,家国阽危,而不顾婚姻,孤负付属,为全身之计,

非妾所能责公也。妾若至长安,公家一婢耳,何用妾为!顾送还东都,君之惠也。”

庆不许。其妻遂沐浴靓庄。仰药而死。庆遂归国,为宜州刺史、郇国公,复姓杨

氏。其嫡母元太妃,年老,两目丧明,世充斩之。

义城公处纲,文帝族父也。生长北边,少习骑射。在周,以军功拜上仪同。

文帝受禅,赠其父钟葵柱国、尚书令、义城县公,以处纲袭焉。累迁右领军将军。

纲虽无才艺,而性质直,在官强济,亦为当时所称。拜蒲州刺史,吏人悦之。卒

于秦州总管,谥曰恭。

弟处乐,官至洛州刺史。汉王谅反,朝廷以为二心,废锢不齿。

离石太守子崇,武元帝族弟也。父盆生,赠荆刺史。子崇少好学,涉猎书记,

有风仪,爱贤好士。开皇初,拜仪同,以车骑将军恒典宿卫,后为司门侍郎。炀

帝嗣位,累迁候卫将军。坐事免。未几,复检校将军事。从帝幸汾阳宫,子崇知

突厥必为寇,屡请早还京师,不纳。寻有雁门之围。及贼退,帝怒之曰:“子崇

怯懦,妄有陈请,惊动我众心,不可居爪牙寄。”出为离石郡太守,有能名。自

是突屡寇边塞,胡贼刘六儿复拥众劫掠郡境,子崇表请兵镇遏。帝复大怒,令子

崇行长城。子崇行百余里,四面路绝,不得进而归。

岁余,朔方梁师都、马邑刘武周等各作乱,郡中诸胡复反。子崇患之,言欲

朝集,遂与心腹数百人自孟门关将还京师。遇道路隔绝,退归离石。左右闻太原

兵起,不复入城,各叛去。子崇悉收叛者父兄斩之。后数日,义兵至,城中应之。

城陷,为雠家所杀。

文帝五男,皆文献皇后所生。长曰房陵王勇,次炀帝,次秦孝王俊,次庶人

秀,次庶人谅。

房陵王勇,小名睍地伐。周世以武元军功,封博平县侯。及文帝辅政,立

为世子,拜大将军、左司卫,封长宁郡公。出为洛州总管、东京少冢宰,总统旧

齐之地。后徵还京师,进上柱国、大司马,领内史御正,诸禁卫皆属焉。文帝受

禅,立为皇太子,军国政事及尚书奏死罪已下,皆令勇参决。帝以山东人多流冗,

遣使案检,又欲徙人北实边塞。勇上书谏,以为“恋土怀旧,人之本情,波迸流

离,盖不获已。有齐之末,主暗时昏,周平东夏,继以威虐,人不堪命,致有逃

亡,非厌家乡,原为羁旅。若假以数岁,沐浴皇风,逃窜之徒,自然归本。虽北

夷犯边,令所在严固,何待迁配,以致劳扰?”上览而嘉之。时晋王广亦表言不

可,帝遂止。是后时政不便,多所损益,帝每纳之。帝常从容谓群臣曰:“前世

皇王,溺于嬖幸,废立之所由生。朕傍无姬侍,五子同母,可谓真兄弟也。岂若

前代,多诸内宠,孽子忿争,为亡国之道邪!”

勇颇好学,解属词赋,性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引明克让、姚

察、陆开明等为之宾友。勇尝文饰蜀铠,帝见而不悦,恐致奢侈之渐,因诫之曰:

“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

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吾昔衣服,各留一物,时复看以自警戒。又拟分

赐汝兄弟。恐汝以今日皇太子之心,忘昔时之事,故令高颎赐汝我旧所带刀子一

枚,并菹酱一合,汝昔作上士时所常食如此。若存忆前事,应知我心。”

后经冬至,百官朝勇,勇张乐受贺。帝知之,问朝臣:“近闻至节,内外百

官相率朝东宫,是何礼也?”太常少卿辛亶对曰:“于东宫是贺,不得言朝。帝

曰:“改节称贺,正可三数十人,逐情各去,何因有司徵召,一朝普集,太子法

服设乐以待之?东宫如此,殊乖礼制。”乃下诏曰:“皇太子虽居上嗣,义兼臣

子,而诸方岳牧正冬朝贺,任土作贡,别上东宫。事非典则,宜悉停断。”

自此恩宠始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