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超级能源强国 >

第297章

超级能源强国-第297章

小说: 超级能源强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语速有点快,但说的非常清晰。
    信息匮乏的人,说起话来就有点缺乏底气。荣尚国不高兴归不高兴,还是问道:“那以你的想法,我们也要将时间订在10个月了?”
    “最好是9个半月比较稳妥。”
    听他这么说,荣尚国反而换了表情,问:“大华能在9个半月里完成一艘5万吨级船舶的制造?”
    “勉强能够做到。”这一次,是苏城回答了。
    随着大华船业的熟练工的增多,大华船业的生产能力是跳跃性增涨的。这不光是工人水平提高所带来的生产率提升,更重要的是能够与大华船业的海上钻井平台互换工人了。
    大华船业做海上钻井平台都有4年时间了,人员非常稳定,几乎大部分工人都有5年以上经验,按照国际标准,这些工人都能算是熟练工。
    大华海上钻井平台的生产任务也很紧张,而且利润颇高,直接抽调工人,会造成太大损失。但是,如果用大华船业培训了一两年的工人,调换部分的高级技工和熟练工,却能让海上钻井平台部门不减速的情况下,提高造船部门的速度。
    这种做法,建国初期的国企其实经常使用。
    那时候,上海和东北是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将外地工人和东北或者上海的工人互换,在人数不超过30%的情况下,上海和东北的工厂几乎不会受到影响,但外地的工厂却能迅速发展起来。
    当时的石油部、六机部、兵器部全国四处设厂,用的其实都是这种方式。
    荣尚国显然没有料到大华能用9个半月完成一艘船的建造。他默默的算了一下,道:“如果是9个半月,江南造船厂最多只能承揽一艘船。而且,利润不高,这样的话,和我们的初衷就不符了。”
    “用分段造船法,提前一个月完成还是可以的。”苏城已经准备将分段造船法扩散给中船了。他从日本购买分段造船法的目的,是在此基础上整合出巨型总段造船法,相比之下,后者是更先进的造船法,和平地造船法堪称黄金组合。借着时间差,用分段造船法换一点人手,对大华的好处更多。
    而且,中船毕竟是国家的企业,提高它的生产率,总能让国家少支出一点补贴。
    荣尚国不能确定的道:“我们还没开始学习分段造船法,怕是来不及了。”
    “设备到了以后,工艺不会太难,大华也就才掌握而已。”
    荣尚国看着竞标说明书上刺眼的违约金额,还是难以决定,最后道:“江南造船厂准备竞标5艘船,1艘用9个半月来竞标,4艘用10个月来竞标。剩下的……各凭本事。”
    “也好。”5艘船的交易金额会超过7亿元人民币,以双方的资质来说,作为合作项目已绰绰有余。
    信息局的董峰,已经掐着指头,开始计算大华自己竞标的底线了。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六章 竞标日
    竞标日。
    苏城提前20分钟,来到酒店的会议厅。
    外面有人提前等着了,或者互相聊天,或者商量着什么,各有各的事做。正在苏城百无聊赖之际,安尚宇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见到苏城,安尚宇显的很高兴,小眼睛眯着笑,用英语说:“苏董也来了,大华船业果然是个志向高远的公司。”
    “韩国现代也不差啊。你们的目标是几艘船?”苏城随口说着。
    安尚宇身后的韩国人笑了起来,道:“应该几十条船才是。”
    “嗯?”
    安尚宇连忙介绍道:“这位是我们的业务部长裴忠勇。”
    “忠勇无双的钟勇。”裴忠勇的脸颊向内收,有点瘦的皮包骨的意思。忠勇二字是用中文说出来的。
    苏城看了看他的白西装,没说话的点头。他知道许多韩国人都起一个中文的名字,由于语言文化的关系,这些名字都有美好的寓意。
    不过,瘦削的像是骷髅法师似的白西装男人,用忠勇做名,还是让人忍俊不禁。
    “苏董的目标是几条船?”裴忠勇反过来问他。
    “5条左右吧。”苏城说的是大华船业的目标。
    裴忠勇却嘿嘿的笑了两声,道:“只有5艘船?大华船业是中国最强的船舶公司了吧?你们选的,不会是2万吨以下的那几艘吧?”
    苏城很想说,中船重工是中国最强的船舶公司,转头一想,中船也不过准备竞标5艘船而已。
    双方加起来10艘船,水平确实不怎么样。
    90年代的中国,其实是处于轻工业积累状态的,再过20年,情况才会发生彻底的改变。90年代的中国,在全世界卖衬衫,2010年的中国,才开始在全世界卖机械。
    然而,未来终究是未来,在1993年的1月,面对一个瘦削的韩国棒子的挑衅,苏城只能摊开手,说:“每个公司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恰当的选择。”
    这句话说出来,连苏城自己都觉得弱势。
    自从竞标到瑟坦油田以来,苏城还没有如此的弱势过。尽管是不影响公司盈利的对话,憋屈却是一样的。
    安尚宇察觉到了什么,笑着打岔道:“大华船业的潜力很大,也许再过几年,我们还要向大华学习了,裴部长,巨型总段技术,就是大华船业自己开发的,他们有海上钻井平台,以及海上浮式储油轮的制造经验……。”
    裴忠勇不知怎么想的,竟然打断了安尚宇的话,说道:“不管怎么说,现在的大华,还在向我们现代重工学习吧,学生不如老师,似乎是理所应当的。是理所应当的吗?堂堂中华帝国……”
    这样的对话,已经完全的超过了商业利益的范畴。苏城脸色一板,对安尚宇严肃的道:“这是什么意思?”
    安尚宇早就愣住了。他是个工程师,正常谈谈合同什么,都没有问题,遇到突发事件就傻眼了,期期艾艾的说:“苏董,裴部长可能是说的不太清楚。”
    “还不清楚?”裴忠勇拦在安尚宇面前,道:“那我就说清楚一点,别看大华船业能从现代重工获得LNG船技术,但你们要想追上我们,永远都别想。5艘船?我会让你一艘都得不到。所有的订单,都是我的。”
    裴忠勇有点气势汹汹的意思,引得不少公司的人看过来。
    这反而令苏城惊讶起来,裴忠勇的行为,明显超过了冲动的范畴,像他这样的小身板,何至于有如此大的火气,而且是针对中国企业。
    93年不同于后世,中韩建交是令双方鼓掌相庆的事。韩国人相庆自己完成了北方计划,与大部分的华约国家建交。中国相庆自己与大多数的亚洲国家建交,成为地区大国,同时进一步的突破了美国和欧洲的封锁。
    中韩企业之间的交往刚刚开始增多,还处于互相了解的阶段。裴忠勇一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又何来如此大的恩怨。要做韩国愤青,中国企业的前面,还有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排队呢。在中国制造尚未兴盛之前,他们给韩国青年的刺痛,明显要比中国企业大的多。
    想到此处,苏城脑袋里升出一个念头,裴忠勇才20多岁,怎么做到业务部部长的。
    现代重工可是标准的跨国公司。在韩国也是超级财阀的象征了,20多岁的毕业生,若是能在现代重工找到工作,就该谢天谢地了,何谈部长的职位。这已经是标准的高管职位了。
    苏城狐疑的看向安尚宇,并道:“裴忠勇是你们集团董事长的家族成员?”
    安尚宇好悬松了一口气,忙说:“是。”
    裴忠勇瞪了安尚宇一眼,道:“无论是家族成员,还是公司社员,我都可以明确告诉你,现代重工会遥遥领先的,不止现在,而且以后……”
    面对一个外国人,苏城没什么需要特别顾及的地方,撇撇嘴问:“你激怒我想做什么?你反对大华和现代重工的合作?”
    裴忠勇没想到苏城如此敏锐,“哼”的一声,道:“转让技术给你们,只是浪费时间而已。你们也在浪费自己的时间。”
    接着,他转身就走。
    安尚宇乘此机会连忙道:“裴忠勇先生是故意的,他是集团内,坚决要求施行技术垄断的派系,请您不要在意。”
    “他的做法我能理解。”苏城话说一半,不等安尚宇轻松下来,又道:“但我也不会就这样让他大放厥词。”
    安尚宇急了:“现代和大华实业的合作,是有利于双方的,是有利于大华的。”
    “我们的合作继续。”苏城才不会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转头问:“裴忠勇是现代重工这次竞标的负责人?”
    安尚宇低声说“是”。
    “他的底线是什么?竞标获得多少条船?”
    安尚宇沉默了,这已经出于商业机密的边缘了。
    苏城笑了笑,换了个话题道:“你是赞成现代和大华集团合作的,对吗?”
    “当然。”
    “这么说,你和裴忠勇不是一个派系的?”
    安尚宇没说是或不是,扭头道:“这次竞标,我的任务是辅助他,不是破坏竞标……”
    “你是副手,裴忠勇是负责人?你觉得对吗?”
    “苏城先生,现代集团是家族企业,多年以来,我们就是这样运行的。”安尚宇说的自己都不舒服了。现代集团学习的是日本财团的模式,也就是康采恩的模式。他们虽然是家族企业,但始终致力于淡化血缘色彩,任用职业经理人的传统由来已久,安尚宇若非是工程师出身,本该负责此案的。
    不过,人都不愿从自身寻找问题,安尚宇嘴上释然,实际上还是有不爽的。
    苏城摸着下巴笑道:“让我猜猜,现代的底线,应当是10艘船舶?”
    他是以企业董事长的身份在思考问题。如果大华实业的规模达到了现代的程度,他会要求派出的竞标负责人获得什么样的成果?
    裴忠勇大言不惭的说所有订单,肯定不能是现代董事局的要求,就连20艘船的要求都有些过分了。那可是百万吨的订单,够船厂忙活好一阵了。
    10艘船舶,想来是一个不错的划线。
    完成了该奖,完不成的可能也有。
    安尚宇勉为其难的点了一下头,这也就是他的底线了。
    做完这个动作,安尚宇快步小跑回了裴忠勇的队列。
    苏城抖了抖衣角,看着白西装进入到会议室内。
    他不着急进去,而是叫过董峰,道:“你去问一下李沧,如果我想多签几艘船的订单,限制是什么?”
    签订单也不是越多越好的。尤其是这种交货时间限定的比较死的轮船,虽然利润较高,可完不成的违约金也高。若是签的多了,赔钱都会赔死。
    董峰依言而去,片刻后回报:“总段和分段车间才建了11个,要在9个半月内完成5艘船,是极限了。”
    “把总段交给别的船厂来做呢?”
    “那公差要求就高了。”
    “不一定全部放在国内订货。再打电话给张超,问问他能做到否?”苏城憋着这个想法很久了。船舶制造和飞机制造是一样的,除非战争状态,否则全部由一个国家的工厂来制造就太扯淡了。中国的国企和前苏联的企业倒是喜欢这样做,以军事工业的名义行垄断之实,结果是整个国家的工业都乱了套。
    不过,93年的中国还很缺乏外汇,加上大华与中船的关系刚刚缓和,苏城想等等再讨论此事。
    向国外订货,等于是将大华实业的供应链扩张到其他国家,并不是说说就行的事。若是平常时期,9个月时间也许还不够供应链整合的,张超早就在做此事了,苏城想知道他是否能完成最基础的部分。
    答案是肯定的。
    “苏城董事长,竞标会即将开始了。”新加坡航运集团的工作人员彬彬有礼的前来邀请。此时,其他人都进去了。
    苏城颔首,对董峰道:“再找李沧确认,准备提高船舶订货的数量,缩减合同时间,给我一个数据。把你的BP机给我。”
    董峰连忙取下来。他的BP机是到了新加坡才买的,临时联系所用。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七章 时间紧缩
    竞标的会议室很大,大桌子被拆开搬走了,留下的是一张一张的小桌椅。
    每张小桌子上,都放着一叠牛皮纸袋,用来封好写好的标书。
    各船厂的竞标代表,就坐在小课桌前,像是等待考试的学生似的,将自己的标书填写完毕,塞入牛皮纸袋中,等待结果。
    船东代表们坐在会议室的另一端,有点像是监考老师,当然,形象归形象,竞标代表们还是可以随意说话询问的,交头接耳也没有问题。
    这种情形,恍然让苏城回忆起自己补考的考场。
    他左右看看,就见荣尚国坐在右侧的椅子上,昏昏欲睡。
    “荣总。”苏城坐到了荣尚国的前方,侧着身体,嘴唇微动道:“我可能要提高订单数量了。”
    “哦?提高到多少?”
    “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