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刘绍棠文集 >

第77章

刘绍棠文集-第77章

小说: 刘绍棠文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扮演新郎和新娘。“那怎么行呢?”周檎红着脸说,“荷妞本来是你的媳妇儿,你该跟她拜花堂。”“过家家,又不是真的。”郑整儿一心要扮演他称心的角色,非常大方,“等长大了,你想娶她,归你也行。”“我不当他的媳妇儿!”荷妞也要挑肥拣瘦,“檎哥儿长得比我好看,力气也比我小,得给我当媳妇儿。”“对,对!”郑整儿拍着巴掌笑倒在地上。他觉得,这么一颠倒,拜花堂的游戏更好玩了。“我不干!”周檎认为他俩合伙捉弄他,“媳妇儿都是女的,没有男的。”“不!”荷妞咬定说,“长得好看的,力气小的,才是媳妇。”周檎不玩了,想走;但是郑整儿拧住他的胳臂,荷妞握起了拳头,周檎只得忍辱屈从。于是,荷妞给周檎打扮起来。她脱下自己的小花褂儿,给周檎穿上,又扒下周檎的小白褂儿,穿在自个儿身上;周揭穿她的小花褂儿飘飘荡荡,她穿周檎的小白褂儿紧紧绷绷。然后,她自编一个柳圈戴在头上;又给周檎耳丫上夹了两朵野花,还研碎了几朵凤仙花,用花计给周檎搽红胭脂,头上再扣一张荷叶,就算打扮齐整了。周檎挣扎着,反抗着,但是被他们降伏了,哭丧着脸任他们摆布。郑整儿搓了一支长长的柳笛,摇头晃脑,呜哇呜哇吹起来,逼着周檎在沙冈上转了几圈,算是坐轿行街。然后到达婆家门口,荷妞大摇大摆迎进门去,把周檎按在插着三支艾蒿的土台前跪下。郑整儿快活地高声叫着:“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相拜,同入洞房!”在一片柳笛呜哇呜哇声中,周檎被荷妞拖进划好的四方块里。郑整儿摘了两张麻叶,托着几颗地梨,分别送给女新郎和男新娘,模仿大全福人,捏着嗓子问道:“生不生?”“生!”荷妞响亮地答道,“媳妇儿,你也说呀!”“生……”周檎呜咽着说。郑整儿又拿来两团甜芦根草,当做长寿面,请荷妞和周檎吃。按照规矩,本来可以收场了;郑整儿偏又想出个鬼点子,还要让小两口说悄悄话儿,他在外面听窗。“你愿意当我媳妇吗?”荷妞假装在周檎耳边打喳喳。“我愿……不愿意!”周檎忍无可忍了。“你为什么不愿意?”荷妞大怒。“牛不喝水强接头,”周檎含着眼泪儿说,“强扭的瓜不甜。”荷妞哈哈大笑,说:“不愿意也晚啦!你跟我拜了花堂,生米做成熟饭了。”后来,周檎逃避他们,跟望日莲作伴了,也玩拜花堂;荷妞不答应,找碴儿跟望日莲打架,说望日莲抢走了她的媳妇儿。郑整儿还吓唬周檎说:“你跟望日莲拜花堂,二和尚知道了要打折你的腿;还是当荷妞的媳妇儿吧,我心甘情愿让你们入洞房。”不过,他们一天天大起来,郑整儿也不那么大方了。周檎上了潞河中学,放假回家,来看他俩,荷妞一跟周檎亲热,郑整儿就像搬倒了醋缸。他俩成亲那一天,周檎正赶上期末大考,第二天才赶回来,荷妞笑道:“媳妇儿,你来晚了一步,我娶了别人了。”周檎打趣地说:“整儿哥言而无信,他说过心甘情愿把咱俩配成夫妻的。”郑整儿嘻笑着说:“你说过强扭的瓜不甜,哥哥我替你把这颗苦瓜一口吞下去吧!”两人圆房已经三年,却没有生下一男半女,整儿娘盼孙子盼得中了邪;东庙烧香,西庙拜佛,长途跋涉,叩头朝山,祈祷苍天慈悲为怀,不要让郑家断了香烟。但是,荷妞照旧月月开花不结果;她万分难过,觉得对不起公婆的养育之恩,常常暗自哭泣。郑整儿却不怪她,软言柔语,给她消愁解闷,又教她在饭桌上装呕吐,嚷叫想辣椒酸杏吃,哄骗老婆婆信以为真。老人家真当是儿媳妇有了喜,满街满巷奔告亲朋好友,说她只要抱上孙子,哪怕砸锅卖铁,典尽当光,也要请亲朋好友们吃一顿风风光光的喜酒。老人家没有等到孙子落生,就卧病不起,临咽气,拉着儿媳妇那满是硬茧的大手,脸上带着心满意足的微笑,一遍一遍地叮咛:“闺女,往后你什么也别操劳,只给我照看好孙儿。”荷妞跪在炕沿下,哭成个泪人儿。荷妞不知从哪儿打听来一个偏方,一天两口子打扮得齐齐整整,光光亮亮,带着一身小孩子的红裤绿袄,来看望一丈青大娘,开口要借何满子用一用,给他们暖窝。何大学问跟郑端午是姑表兄弟,一丈青大娘怎能不答应?不过却笑出了眼泪,骂他俩是一对儿荒唐。这是去年的事,何满子已经五岁了。他来到郑家,每天好吃好喝,奉若子孙娘娘驾前的金童,一到晚上,就叫他睡在荷妞的被窝里,荷妞把她那像葫芦一般硕大的乳房,塞进他的嘴里,这叫开怀。然而,偏方也不灵,荷妞依然不见有喜的征兆。两年里,婆婆亡故,公公残废,拉下天圆地方的饥荒,家无隔夜之粮;但是他俩却还像童年时代,嘻嘻哈哈,无忧无虑。而且,干脆收了何满子当干儿,也不想再暖窝了。九长河落日圆。何满子跟周檎,在郑整儿和荷妞那里吃过晚饭,才踏着夕阳西下的霞光,沿运河边纤夫踏出的小路回村去。夏日的傍晚,运河上的风暴像一幅瑰丽的油画。残阳如血,晚霞似火,给田野、村庄。树林、河流、青纱帐镀上了柔和的金色。荷锄而归的农民,打着鞭花的牧童,归来返去的行人,奔走于途,匆匆赶路。村中炊烟袅袅,河上飘荡着薄雾似的水气。鸟入林,鸡上窝,牛羊进圈,骡马回棚,蝈蝈在豆丛下和南瓜花上叫起来。月上柳梢头了。何满子的胳臂上还挎着个小饭篮,那是替荷妞给老木匠郑端午送饭;老木匠郑端午那块瓜田,正在他们回村的半路途中。这块瓜田,从河岸上一直种到河坡下,原本只有一亩;另外那三分,是老木匠郑端午带着郑整儿和荷妞,一冬一春挑土垫出来的。老木匠郑端午不但是一位能工巧匠,而且是一名高手瓜把式;他的瓜个儿大,皮儿薄,结得多,色、香、味都是上品,很是名贵。然而,他的瓜从不丢失。老木匠郑端午从十二岁学手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木匠这一行的规矩最讲究。他这大半辈子,手艺上从没走过尺寸,规矩上从没差过板眼。他是北运河两岸的活鲁班,但是从不目中无人,从不恶语伤人,更从不同行结冤,损人利己;因此,他在这一方是个出名的老好人。他的瓜田本来不必看守,就是手脚最不干净的人物,也不忍心偷他一个瓜,摘他一片叶;他住在瓜棚里,是为了驱赶黑夜进犯瓜田的刺猬和狼叭狗子。白天,他一个人孤独寂闷,常常到渡口上找摆渡船的柳罐斗,或是到钉掌铺找吉老秤,一坐就是半天一晌;等回到瓜田,到瓜垄里转一遭,哪一棵秧少了一个瓜,拨一拨瓜叶,执一扒浮土,就会找到或是扒出三两个铜板。何满子跟着周檎来到老木匠郑端午的瓜田地边,突然站住了脚,说:“檎叔,你替我把饭篮送过去吧。”“为什么?”周檎感到奇怪。“我不敢过去。”何满子说,“一到瓜田,干爷就得让我吃瓜,不吃得肚儿滚圆不让我走。”“那你就放开肚量吃吧!”周檎笑道,“瓜吃多了撑不着人,走两趟小水就泄空了。”何满子摇头说:“干爷种瓜,是为了挣出一年的嚼谷,我怎么能糟害他老人家呢?”“好个懂事的孩子!”周檎很感动,提着篮子走向瓜棚。瓜棚里没有人,他向四下喊道:“郑大舅,端午大舅!”瓜田一角的沙冈上,有个女人答话:“把饭篮挂在瓜棚横梁上吧!你舅舅吩咐,叫你赶快到他船上去,他们老哥几个在那儿聚会。”这是一条微微沙哑而又甜润悦耳的嗓子。周檎知道,她是舅舅柳罐斗的情人云遮月,一位每年入夏到运河滩走村串庄唱京东大鼓的女艺人。“满子,你自个儿敢回家吗?”周檎向爪田地边扬手问道。“我陪云姑奶奶坐一会儿,你走吧!”何满子跑过来,“要是我睡着了,你把我背回家去,我跟你睡。”周檎答应一声走了,何满子就跑上瓜田一角的沙冈,在云遮月的身边仰巴跤躺下来。柳罐斗是这个小村的头一条好汉子。他现年三十八九岁,高大魁梧,顶天立地,宽肩膀,细腰身,扇面胸脯,五官端正,一副庄严英武的神态,深沉大度的气势。何大学问很少看得起人,可就是夸柳罐斗是活赵云,赛平贵。年轻时候,柳罐斗在董太师家扛长工,董太师的女儿爱上了他,有了身孕;董太师怎能容忍?一条白绫勒死了女儿,挂在后花园的凉亭上,说是受辱不屈,自尽全节。董太师要抓住柳罐斗,活剥了他的皮。柳罐斗拿着姐夫的一封信,投奔了打到河南的北伐军;两年后,柳罐斗练就一手百发百中的枪法回来了。董太师还想抓他五马分尸;可是那时候北平挂上了青天白日旗,有个北伐军的连副跟他是磕头把兄弟,带着一队人马前来看望他。董太师的团丁正要捆绑柳罐斗,那个连副的人马赶到,当场就把两个团丁枪毙在柳罐斗的脚下。然而,柳罐斗不但不感谢这位连副救了他的命,反而怒喝道:“你对不起咱们的蒋团长,我早就跟你割袍断义,划地绝交了!”那个连副跪倒地上,哀求着:“大哥,不是你战场上从枪林弹雨中三次救出兄弟,兄弟哪有今天高官得做,骏马得骑?你就开一开金口吧,要什么兄弟都给你。”柳罐并说:“我要一支枪,二百发子弹。”那个连副赶忙摘下身上的驳壳枪和子弹带,还有他的坐骑好马,交给了柳罐斗。柳罐斗又喝令他摘下军帽,挂在一棵河柳枝杈上,抬手一枪,打碎了帽檐上的国民党徽,然后猛一挥手,向那个连副厉声说:“你走吧!咱俩谁也不欠谁的情,清账了。”那个连副不敢违拗,叩了个头,凄凄惶惶而去。临走,那个连副又闯进董太师的宅院,恐吓董太师,胆敢碰柳罐斗一根汗毛,他就要带兵把董太师一家杀得鸡犬不留。此后,董大师也真的不敢再跟柳罐斗找碴了。眼下,这个连副在驻防通州的冀东保安总队里当大队长,早已跟柳罐斗不相往来,但是对董太师依然起着威慑作用。原来,柳罐斗跟这个连副,都在北伐军里一位名叫蒋先云的团长手下当兵。蒋先云是个共产党员,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英勇善战,赫赫有名。他这个团打到河南,不管是吴佩孚的队伍,还是张作霖的奉军,都被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后来,蒋先云团长阵亡,换了个国民党的团长,在团里大举清党,把那些跟蒋先云接近的官兵,杀的杀,抓的抓,遣散的遣散。柳罐斗当时已经当了排长,这个连副当时是他的排副;柳罐斗不满国民党团长的为非作歹,扯下领章军衔,忿而解甲归田,这个连副却不肯走,还补了他的缺。柳罐斗回到家乡,京东农民大暴动已经被镇压下去,姐姐带着外甥周檎,一对孤儿寡母,跟老娘和他一起过日子。他卖了那个连副送他的坐骑好马,打造了一只大船,就在渡口摆船为生,养活一家四口。柳罐斗人品出众,不少人给他提亲,他都一口谢绝。有一回,何大学问保媒,他还是不肯答应,一丈青大娘恼了,找上门跟他吵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三十出头的人,老哥老嫂操心你的终身大事,你怎么反倒不赏老哥老嫂的脸?”柳罐斗长叹—声,说:“老嫂子,兄弟不是狗咬吕洞宾。你想,我的姐姐是个苦命人,一奶同胞,手足情深,我要好好服侍她一辈子。娶个媳妇进门,就算她是个贤良女人,可是居家过日子,天长日久马勺没有不碰锅沿的;真要是三天吵架,五天拌嘴,伤了我姐姐的心,岂不是我的罪孽?”一丈青大娘听他说得有情有理,也就不为难他了。过了两年,周檎的母亲去世,一丈青大娘又给他说媒;柳罐斗心情沉痛地一声长叹,说:“如今我姐姐过了世,檎哥儿更是个孤儿;我娶个媳妇进门,谁知道她是个什么脾性?真要是待我的外甥不好,我怎么对得起九泉之下的姐姐和姐夫?即便她脾性温顺,待我外甥不薄;就怕我有了亲生儿女之后,生出偏心眼儿,疼爱自个儿的,慢待了檎哥儿,无情无义,天理不容。所以,还是让我打一辈子光棍,给檎哥儿扛一辈子长工吧!”一丈青大娘听他说得伤感,也落了泪,不再勉强他了。柳罐斗每天黎明拂晓解缆,日落西山收船,往返两岸,迎送行人。那年月,有句俗谚:“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这当然是污蔑不实之词;可是,这五行人,也真是各有其刁钻之处。船夫一般都很粗野,夏天穿一条短裤,赤身露体;一言不合,张口就骂街,动手就拼命。然而,柳罐斗却与众不同。三伏大热天,头戴一顶斗笠,上身穿一件白粗布小褂,纽绊儿扣到脖颈上,下身穿着一条紫花布裤,挽着裤腿儿,只到膝头。他为人非常文明,未曾开口面带笑,说话听不见半个脏字儿。他那一条船,能运送三辆大车,站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