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荣飞的梦幻人生 >

第259章

荣飞的梦幻人生-第259章

小说: 荣飞的梦幻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李宁和钱兰兰就到办公室报到上班了,二个人的职务完全一样,都是专职秘书。钱兰兰担任隆月总裁的秘书,他则担任董事长的秘书。

崔桂兰给他俩讲了一些老生常谈的注意事项。给他俩安排在一间办公室,办公用品都准备好了,都是档次很高的东西,从办公桌到带暗锁的铁皮文件柜,沙发,衣架,打字机,复印机,包括桌上的二部电话机都是崭新的。还给两人各配了一台微机。

站在窗前可以看到凤仪酒店前的停车场和车水马龙的建设西大街。

李宁和钱兰兰在G大就认识,但不熟。

“很难相信,如此规模的一家公司,董事长和总裁竟然没有秘书。”李宁对正在用湿毛巾擦拭办公桌的钱兰兰说。

“你也动手啊。别站着看风景了。好像你是董事长似的。”一直在干活的钱兰兰脸上淌着汗。

李宁笑了笑,当初同学们对他跑到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企多有不解,现在,他敢断定,他那些同学没有一个的办公环境如此的令人感到抒情,感到惬意。

“如果我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钱兰兰的话让他遐想起来。

可是还没有见过董事长,尽管自己是他的秘书。

钱兰兰已经跟着女总裁工作了,董事长却没露面。二天来,李宁就呆在他豪华舒适的办公室看书。将一些他认为有用的工具书带来,秘书嘛,最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文牍,李宁对他的写作能力比较自负,尽管他认为公文写作比较枯燥,没有什么技巧,但这就是他未来很长时间必须做好的工作。

独自呆着的时候,李宁就在想董事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和一帮新来的大学生在凤仪酒店专门辟给联投总部员工用餐的餐厅吃饭时听他们议论过董事长。就这个称呼而言,对这些刚走上社会的青年还比较陌生,《公司法》此刻尚未颁布,董事长一词仅在外资企业或者文学作品中出现过。不过李宁知道这个职务对于公司的意义,某种意义上听起来很威风的总裁其实是董事长的最高级员工。

对于董事长,这些刚进联投的青年也只是在招聘会上见过(李宁未见),只听说他很年轻。起初以为是家族公司子承父业,继而知道联投是此人一手所创,这不能不让李宁感到极为钦佩。

第三天的时候李宁见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老板。

看上去比自己大不了几岁。身高大约1。8米,消瘦,穿着很普通的白色短袖衬衫和深色的裤子。脚下的皮凉鞋有些旧了。走在街上绝对想不到会是一家资产数十亿的老板。

在询问了李宁的专业和家庭情况后,“我不会每天来总部,”荣飞在自己的办公室对李宁交代,“你的工作除了提醒我重要的议程外,主要是帮我检查落实公司主要项目的完成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对于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而言,这项工作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你要尽快地熟悉各企业的情况。正好今天我要去新世纪电器,你跟我来吧。”

李宁第一次坐上了传说中的大奔。他等董事长上车后自己坐到了前排。因为他不知道董事长喜欢坐哪个位子。

傅家堡他是来过的,但没去过新世纪电器公司。

农机厂的改制方案七月份被市经委批复,更名为新世纪电器公司。注册资金1200万,国有股占48%,联合投资公司占股47%,职工占股5%。理论上它不是联投旗下的企业,但无论从新世纪电器到联投,都将这个生产家用小型电器的企业当做了联投的一份子。

董事长和农机厂的一帮人在研究一个新式的厨房用具——豆浆机。机子很小巧,李宁之前还没有见过类似的产品。

一个技术员为荣飞演示了豆浆的产生。

“不错。”荣飞动手自己又操作了一遍,还让人将新磨出的豆浆加热,喝了几口。

“提几点意见。一、功能太单一了。这台机子不止可以磨豆浆,还应该能做新鲜的果汁。另外,通过换刀片,可以实现其他的功能。注意,宣传的亮点不应该以豆浆为主。二、噪音大了,电机要换型号。这台电机就是北新微电机提供的吗?不行,必须改进。第三,外观要改进。不是白色的,而应该是彩色的,比如橘黄,要让人看上去赏心悦目。对了,电线最好能自动收缩,而不是拖肠挂肚地吊在外面。”

“你的点子总是一抓一把。嗯,都记下来,把荣总的意见都记下来,逐条改进。”那个常总说。

“老常,这是今年你们推出的第几个产品了?”

“第四个了。”

“嗯,要加大广告宣传的力度了。随便问过几个人,知道新世纪电器的课不多。”

“我有个主意,能不能让甄祖心为我们做个广告?”

李宁的耳朵立即竖了起来。这个名字不会听错。

“不行。”荣飞干脆地拒绝了,“找明星做是可以的,但不能找他,绝对不准打着我的旗号找她。”

好像董事长真跟甄祖心认识哎。李宁心猿意马起来,甄祖心可是他们这些男生们的偶像之一,没想到董事长和她熟识。

从新世纪电器出来,李宁跟着董事长又去了联投物业公司,在这儿认识了物业公司的傅总经理,听他们谈了一气业务问题。还参观了刚开业的一家主要以外送快餐的饭店,饭店很干净,厨房洁净无尘。对于饭店送餐的饭盒,董事长提出应当是一次性的,而不是现在这种黄色的塑料盒,“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就算你有完善的制度,搁我头上,也会怀疑你的餐盒洗干净了没有。所以,还是要一次性的。我们在北新收购了一家造纸厂,这个任务就下给他们,让他们立马研制。”

没吃饭,跟着又去了安堡的工地。

李宁很快就发现自己的工作跟预想的不一样。文牍很少,最多就是记下董事长口授的安排,比如召集专题会议,比如约见政府或者其他企业的领导。最多的是落实董事长安排的工作进展的情况。董事长并不常去总部,他不在的时候也可以动用董事长的专车去办事,这也是董事长专门交代司机的。最令他激动的是公司给他配了一部传说中的大哥大。当然是为联系工作方便。不过,当董事长不在的时候,他抱着大哥大,坐着奔驰去办董事长交代的事情会有一种很威风的感觉。这种感觉简直棒极了。

但董事长的事情很多,每天的日程都会在前一天告诉他,他则做相应的安排。李宁发现董事长跟市里的领导很熟,像程市长,简直就像一家人一样熟悉亲热。李宁也跟着董事长去了二趟北新市,实地看了联投在北新的产业,以前都是在纸上看到的。以李宁的位子,他可以看到和听到许多最高级的东西。以为那些企业不过是乡镇企业——北新是个穷地方嘛。但去了枣林建材和正在紧张建设中的北新饲料总厂的工地,彻底颠覆了他的想当然。这是非常有实力的两家企业,尤其是枣林建材的样品室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那些暖气片,地砖,墙砖和实木地板是那样的精美,之前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样一家企业。

李宁逐渐走进董事长的生活,去了他的家,很羡慕那座三进的装修的古色古香的院子,不过董事长曾说那是他给家人准备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在棉花巷的单元楼里住,接他或送他到棉花巷的时候更多。

董事长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不喜欢喝酒,偶尔抽烟,但似乎没什么瘾。司机邹铁总在车里为董事长备了烟。对穿着也不甚讲究,就是喜欢逛逛书店,每次都会买不少的书。李宁注意到董事长读的书很杂,技术类的,地理类的或历史文学类的。有时也和他谈起读书,那一般是在车上多,幸好李宁也属于爱读书的人,不过说起历史和文学,他感到自己和董事长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聊到中唐,谈起了中唐时期层出不穷的藩镇叛乱,董事长问他知不知道原因?他真不知道,这段历史也就走马观花地看过,哪里知道哪些手握兵权的节度使们为什么要叛乱呢?董事长说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军队的待遇不同,就像国民党的中央军和地方部队,待遇不同是引起叛乱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不同系统的两支军队置于同一战场更为明显。

谈这些问题时董事长更像一个学者。

李宁一直自负于自己的书法。这在同龄人中是一个技能。但他偶尔见到董事长在随手练字时发现水平比自己高的多。那次董事长在办公桌上铺了宣纸写李商隐的无题诗,竟然是一手漂亮的瘦金体!董事长大概只是自娱,写完就扔到废纸篓里了。他捡出来说这么好的字扔掉太可惜了,能不能送给我?董事长笑笑说你喜欢就拿去吧。第一次见董事长练字,原来以为办公桌上的笔墨纸砚都是附庸风雅,谁知道真的是个中高手呢。

时代之风正在以看的见的速度转变。这是一个崇尚财富的时代,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越来越多的以财富为标准。拥有如此规模企业的老板拥有了看不见的巨大的权力。这种权力在与那些政府官员打交道时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由于那个慈善基金会的存在,北阳的大中学校对董事长简直奉若上帝。

李宁感到自己生活的很充实,很得意。对于同室的钱兰兰不免有些自豪。当偶尔听到崔主任说钱兰兰曾是董事长当老师时教过的学生,但这个不爱说话的女同学却一次也没有提起过。这让李宁大吃一惊,因此将自己的骄狂收敛了不少。

月票增加了二十多张,感动中。

第三卷 横空出世 第一百六十五节 苏联解体的影响

91年暑假邢芳过得比较充实。她隔一天会去大姐那里,或者去凤仪小区去看老父亲。北重子弟学校组织一次活动邀请她参加,她欣然而去。王爱英邀请她去安堡一所村小校的奠基仪式,她一样也去了。征得荣飞同意,她还报名参加了北阳交通学校(中专)的驾驶员培训班。荣飞有时间的时候,她也拉着荣飞开了留给自己的沃尔沃去溜车。

和记忆里的她相比,邢芳显得开朗,喜欢参与社会活动了。

自那次杨兆军找他帮助贷款被拒后一直没有见杨。现在与北重的朋友们处于两股道上跑的车了。单珍还是安心地呆在北重做她的技术工作,她从理化计量处调到了研究所,做起了军品的研发。大概决心在北重干下去了。让荣飞欣慰的是单珍和邢芳一直保留着来往,大约一个月左右会见一次面。邢芳曾说过单珍常去林恩泽家帮林恩泽照顾残废的吕素英。但很少见荣飞。北重的一些消息都是单珍带给邢芳的。荣飞比较担心杨兆军和孙兰馨,不想看到自己记忆里的事按照其轨迹继续发生,每次都问杨兆军和小孙的事,但单珍告诉邢芳的这方面的消息也不多。

荣飞和邢芳有时候躺在床上也谈起北重的朋友们。吴志毅是那种只适合做老师的,两耳不闻窗外事。杨兆军的心大,或许真能在北重干出一番事业。单珍则属于干什么事都非常有主意的人,对钱看的很淡,只愿意做她愿意做的事,这是一种境界,所以很难用高薪来打动她。毕业六七年了,一直住在单身楼里,荣飞知道自己除了在钱上面可以帮助她,其他方面是爱莫能助的。而单珍的性格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求人。

曾经想介绍给单珍的谭志忠已经成亲,给荣飞送来了请柬,荣飞没有去,打电话托单珍随了份礼。

邢芳可以感到荣飞对北重依然的关心。她不是很理解。

谭志忠在婚后带着他的新娘子来了趟棉花巷荣飞的家。地址是单珍给的。结果扑空了。因为邢芳和甜甜暑假后都住在甜井巷了。小谭打听到荣飞现在的住址,找到荣飞的新家和荣飞愉快地聊了一次。荣飞留他们吃了饭,开车将夫妇俩送回到北重厂门口。

小谭曾是荣飞在计划处时期很看重的部下,勤勉,有见地,善于学习。国企总是隐藏着许多人才。荣飞曾想过,就能力而言,谭志忠不在李建光之下。但荣飞没有流露出丝毫的延揽之心。如果小谭愿意跳出北重,他会欢迎。但他不会主动去“挖墙脚”了。

北重还是那样,按照原有的步伐不死不活地运行着。

月底,荣飞终于在新闻联播看到苏联解体的最权威消息。八月中旬,维护苏联体制的最终努力归于失败,苏联的解体就注定了。很多人难以接受苏联共产党的下台和苏联的解体,包括荣飞的父亲荣之贵。他们那代人对苏联老大哥的印象太深了。这个全世界第一个GCD执政的政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上点年纪的对苏联发生的一切表示格外关注很正常,很好理解。

当这一切真的发生时,荣飞这个曾对苏联局势给与高度关注的商人却显得很平静。隆长风从北京打了电话来,对荣飞的“准确预测”表示钦佩,并询问苏联局势今后的走向。荣飞就记忆里可以肯定的东西经过一番筛选后塞给了隆长风,包括叶利钦时代的到来,经济的大幅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