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泱泱大清 >

第44章

泱泱大清-第44章

小说: 泱泱大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倒是,辽东的那些土老帽,估计是看着咱们日子过得舒服,眼红了。所以才故意放鞑子进来,想让咱们见见血哩。”

“这些下贱地方出的下贱人,满肚子下贱的弯弯绕绕!这袁崇焕真该下油锅,给咱们城外被鞑子祸害的亲戚报仇解恨!”

费扬古还在磕着瓜子儿,自己也有点佩服自己的胃了。难道前世这个努尔哈赤十六子是被撑死的?(是被皇太极杀的,罪名不清楚)

不过费扬古更敬佩的是这些京师百姓的想法,若不是辽东军千里驰援,这大明京师估计也就成了一堆废墟了吧。靖康之耻的翻版就会重演!这些自以为高人一等的京师百姓,命好的话也就是被押去辽东当包衣奴才,命不好直接屠了。

此时的满洲还未真正完全自我改造,半原始半封建结构,若是此时满洲军队破了京城,那大明京师就会成为北宋末年那个被女真攻破的汴梁吧。汉家二百多年的菁华之城也就成了一堆瓦砾。而不是等十几年后,已经完成了自身封建改造的“清”军过来,褪去野蛮的“清”那时才知道什么是该被保护,被保留的。

现在,辽东军还在城外与鞑子决战,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着身后的城池,自家大明的都城,以及城内的万千百姓,保护这汉家二百多年的文明菁华之城!

可是,这些被保护的百姓却仍然在用着最低下,最污浊的词汇来诋毁他们,诋毁着那些正在与鞑子拼杀的辽东汉儿们。

费扬古笑着将果盘放回去,迈着小步走了回去,只是这步伐,有些沉重。

前世读史时,费扬古对一处地方总是很疑惑,那就是《石匮书》中记载的一段:

崇祯三年碟刑(分裂肢体)处死于西市,弃尸于市。行刑那天,袁崇焕毫无惧色,他被五花大绑,押上刑场,“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袁崇焕卒年四十七岁。

这些百姓,究竟对袁督师有什么深仇大恨,居然对刚刚为了保护他们,亲自和鞑虏拼杀的袁崇焕如此痛恨?

百姓,不应该是最朴实的吗?哪怕这大明朝堂上的龌龊横行,但是百姓不应该是最朴实的吗?又怎么会下如此狠手?如此冷血无情?

现在,费扬古明白了,这些京师百姓,一直瞧不起那些边地汉民,或者说,瞧不起一起“外地人”。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这些下贱的边民就应该承受鞑虏践踏的痛苦,而不是他们。他们认为自己是高人一等的皇城子民,看不起外来户,即使这些辽东汉儿是是为了保护他们而来。但是他们觉得,是这些辽东贱民故意放鞑子进来的,原因很简单,看自家生活眼红了。

这就是此时京城百姓的逻辑,因为他们自以为是地自我感觉良好,自然而然地将这鞑子带来的一切苦难全都算在袁崇焕,算在了辽东军的头上。

“督师,这样的百姓,值得你去保护吗?或者说,这样的百姓,值得我去犹豫吗?真可笑。”费扬古在心底自嘲着。

费扬古此时甚至有一种冲动,率千军万马,将这肮脏的大明京师踏平,将这肮脏的人心彻底抹杀掉!

深吸一口气,费扬古摇了摇头,走回了凝竹轩。

第四十七章    好戏,才刚刚开始

外面的喊杀声隐隐约约可以听得见,但是帐内的囡囡依旧显得沉稳不迫。

小姑娘坐在帐内的垫子上,细心地缝制着手中的女红。看上去有一种优雅高贵的神韵,到底是费扬古这个逆天的孩子从小带出来的,这份心气儿寻常小姑娘是具备不了的。

“主子有令,撤。”

声音从帐外传来,囡囡忙放下了手中的女红,开始收拾起东西。

因为传话的是影子卫,那么命令就来自于费扬古,那就不需要有任何疑义了,撤。

在三名影子卫的护送下,囡囡出了后金军营,在这军营中没人限制囡囡的自由,因为她的头上顶着费扬古的名号,虽然是一个手中没有实权的贝勒爷,却依旧无人敢得罪。

一名影子卫背起囡囡又赶了数十里路,四人才停了下来。

眺望着远处模糊的军营,囡囡心里不禁泛起了嘀咕:主子爷叫我们撤得这么远,难道是,大汗的军队要被打败了?

??????

后金满洲、蒙古骑兵,分为六队,涌向袁军。后金军的前锋护军,先向南直扑祖大寿阵。祖大寿率兵奋死抵御,后金军前锋受挫。后金军接着又向北直冲王承胤阵,也失利。后金军左、右两次冲锋,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再集中三路骑兵,向西闯袁崇焕军阵。袁崇焕率领将士,英勇抵御,奋力鏖战。后金阿济格贝勒所乘马受创而死,本人身受箭伤,几乎丧生;阿巴泰贝勒中了袁军的伏击,进攻受挫。蒙古额驸恩格德尔等骑兵驱马骤进,也被击败,退却溃走。

八旗军失利败退,明军乘胜追击。袁崇焕军游击刘应国、罗景荣,千总窦浚等追击后金军,直到通惠河边。八旗兵溃退,仓皇拥渡。大约有一千左右的骑兵连人带马跌落到护城河里,连冻带淹,死伤惨重。袁军沿着通惠河一带追了30里路,后金军队大败而回。朝鲜史书记载:“贼直到沙窝门(广渠门),袁军门、祖总兵等,自午(11~13时)至酉(17~19时),鏖战十数合,至于中箭,幸而得捷。贼退奔三十余里。贼之不得攻陷京城者,盖因两将力战之功也。”

………………………………………(《李朝宣祖大王实录》)

这场广渠门血战,袁崇焕军与八旗军,自巳(巳正10时)至酉(酉正18时),炮鸣矢发,激战8小时,转战10余里,明军终于克敌获胜。督师袁崇焕在广渠门外,横刀跃马,冲在阵前,左右驰突,中箭很多,“两肋如猬,赖有重甲不透”,就是说身上中的箭像刺猬一样,因身着重甲,而没有被穿透。他在与八旗兵搏斗中,马颈相交,奋不顾身。后金的骑兵挥刀猛冲,“刀及崇焕,材官袁升高格之,获免”。就是说,后金骑兵的战刀砍向袁崇焕时,被部下袁升高用刀挡回,才免于死伤。在督师袁崇焕的指挥下,经过辽军将士的浴血奋战,取得广渠门之捷。

这是一场应该被永远铭记的战斗,这是一场永远不该忘记的战斗,但是这也是一场被诸方故意遗忘淡去的战斗。

辽东巡抚、蓟辽督师袁崇焕领九千关宁铁骑大败由皇太极亲领的八旗精锐,真正的打破了八旗野战无敌的神话。

后金悍将莽古尔泰,败!

后金劲旅阿巴泰部,败!

后金大将阿济格,败!

后金虎将思格尔,败!

关宁铁骑奋力杀敌,斩首逾千,八旗死伤惨重,皇太极喟叹:“十余年来,何尝遇此劲敌?”

只是,这样的一场战斗,在费扬古所在的那个时代,已经被大部分人给遗忘了。有清一代对这场战事的描写极为含蓄,毕竟是自己一方败了。而人们的视角全都聚集在这场战斗之后发生的事情上,都对这场战斗选择性忽略了。

汉武帝刘彻征匈奴,汉家拼凑出数十万虎骑,方可横扫草原,逼的匈奴迁徙。

唐太宗兵锋之锐,使得四夷来服,那是靠着大唐铁骑打出来的声威!

就连被人们所说的弱宋,在开国之初,也有着自己的大规模骑兵兵团,方可与大辽在边地争锋,只是后来西夏自立,北宋丧失了最后的养马基地,骑兵开始日渐萎缩。

明代成祖扫漠北,手中有的是边军未曾衰败的数万精骑以及靖难之役中自己带出来的两万余精骑,这才是横扫漠北的主力军!

如今,关宁铁后世有人言,汉族在历史上一直是用步兵对战异族的骑兵,这纯粹是扯淡,汉族的每个盛世,都是靠着骑兵打出来的。由于生活环境的诧差异,汉家儿郎骑射天生比不上少数民族。但是,汉家血统内有着强大的好战因子以及祖先遗传的武勇,只要集汉家之力,供养出一支十万铁骑,那么少数民族再善战我汉家也不惧他,稍加磨练,汉家骑兵绝不逊于草原民族,甚至尤有胜之。骑也有了这般强军的气象,借着此次胜利,或许就能是一个转折点,一个民族的转折点!

但是,惋惜的是,这确实是转折点,但不是转向强盛,而是,滑向了更恐怖的深渊。

??????

“皇上,大捷,大捷啊。”王承恩一路小跑着赶来报捷。

“什么,胜了?”坐在书桌后的朱由检眼睛猛地一睁。

“我军大败后金军,杀敌数千啊,鞑子败了,大败啊。老奴恭喜皇上,吾皇神威盖世,方破鞑虏,天佑大明,中兴不远矣。”王承恩跪拜在地。

周围的奴婢太监们也一起跪下高呼:“天佑大明,中兴不远矣。”

朱由检暗暗捏紧了拳头,脸上出现了一阵潮红:是啊,听起来不可战胜的满洲军队,到了朕的京师脚下,就败了!这说明朕是勇武之君,天佑之君,皇太极,你根本不配和朕斗!天,站在朕这边,你怎么和朕斗!笑了,这被传得不可战胜的鞑子,怎么在辽东就这么能打,到了朕的跟前儿,就像废物一般了呢?嗯?

??????

“主子,有消息了。”翠娘疾步走了进来。

“是大汗他们,败了吗?”费扬古却显得很悠哉,似乎说正在说着的是一件与自己不相干的一件事儿。

“是的,和主子料想的一样,大汗败了。”翠娘平复了下心绪,说实话,之前费扬古断言皇太极必败时,翠娘心里还是不信的,可是,八旗精锐真的败了。

“别急,这场戏才刚刚开始呢,可能比刚才外面的激战要好看多了。”费扬古给自己倒了杯茶,皱了皱眉头,“翠娘,茶水冷了。”

“是翠娘疏忽了,这还是冬天儿呢,水容易冷。”

“可是,我猜那宫里坐着的那位,此时心里热乎着呢,或者说,滚烫滚烫的,要是可以借他的心来烧壶水,那才叫有滋有味。”费扬古脸上竟然还显露出陶醉。

“额,主子爷,我发现你越来越恶心人了。”翠娘拎着茶壶,心里有点毛毛的。

“恶心?有那些拍马屁的恶心吗?和他们比起来,你家主子再正常不过了。”

“这倒是,刚才就有官府来人了,叫各家出份子钱,给皇上做锦旗,等皇上巡城时亮出来。还得挨家挨户都必须派人去吆喝给皇上看,不去就治罪,这帮子人,可真不要脸。”

“真的不要脸的那些人,此时正在家里写奏章呢,等着吧,这场胜利马上就会被冠冕堂皇地挂在那位皇帝头上。某年,鞑虏进犯,吾皇大发神威,鞑虏溃退,此诚乃大明中兴之象,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费扬古举着茶杯,迈着步子,提着腔调,模仿着戏剧。

“哎哟呵,都是一帮子什么人哦。那伙子厮杀汉子还在外面受冻挨饿呢,这帮子老爷们满脑子都是些啥子。”翠娘是辽东汉人,算是比较中立的一方吧,对这满洲没有多少厌恶,这几年皇太极的政策很是收拢了满洲汉民的心。但是对大明也没多少归属感。和那些个辽东军心境差不多,后世很多人说辽东军都是地主思想,就想着保住自家的田地,置大明江山社稷于不顾。

其实,没人是圣人,当你饥饱不愁后,你才有心思想别的,但是前提,得吃饱饭。

“那咱就做个大大的旗,到时候凝竹轩上下一起去凑个热闹,说实话,我还真想见见那位呢。”

“爷,您可千万别去,您太招眼了,眼下大汗军队败了,估计外面的锦衣卫得回来了吧。过几天又开始严查了,您再露头,万一被发现了怎么办?”

费扬古一阵苦笑,将杯中的冷茶一饮而尽,“真叫个憋屈,连出去走走都不行了。算了,这京城也没咱多少事儿了,翠娘,你这两天等着开业吧,我也准备出去转转了。”

“去哪儿?”翠娘情不自禁地一问,接着就发现自己唐突了,主子爷的行踪也是自己该问的?

“山西。”费扬古倒是回答的很干脆,也是该去会会那帮子晋商了。

ps(对于袁崇焕在本书中的描写,我感觉还是挺客观的,或许每个人对历史人物有着不同的看法,龙三欢迎来交流探讨。另外,弱弱的求个收藏。)

第四十八章    胖子离京

伴随着这场胜利到来的,是漫天的歌功颂德,是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圣明,更是那铺天盖地的“大明中兴”的呐喊。

这样的阵势,就连那位在政治上已经比较成熟的朱由检也有点熏熏然了。他自己仿若也体会到了成祖爷得胜归来的豪迈洒脱,帝王功成的霸气。

就连“功高千代”,“直比尧舜”这种赞誉也被官员们扣到了皇帝的头上,对此朱由检依旧笑纳,当了两年的皇帝了,终于体会到这种滋味了。

此时此刻,整个京师都沉浸在这股病态激动兴奋之中。京师上空的阴霾,终于散了。整个京师压抑了这么久,终于解脱了。

今晚,京城各大胡同的生意一下子火爆起来,姐儿们和粉头们都忙不过来了。凝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