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日保安团 >

第492章

抗日保安团-第492章

小说: 抗日保安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短短的一两年的时间内,居然一下子建成并服役了17艘。其中有几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工期居然只用了14到16个月的时间。这就是美国的爆舰流打法,依靠强大的国防工业生产能力将对手活活堆死。
  美军这支庞大的舰队刚到北海道沿岸,日本国内立即就炸了窝。此时,由于千岛群岛海战的再次惨败和本土遭受美军猛烈轰炸,身感无力回天的战争狂人东条英机已经引咎辞职。由于日本已是无人可用,接替他的是预备役大将小矶国昭。
  小矶国昭虽然是陆军大将,但他在军事上是个草包,政治上又是一个墙头草,因而陆军少壮派和掌权派都瞧不起他,这使得小矶的日子很不好过。
  按日本陆军的传统,军事上大致可以分为军令和军政两大部分。其中军令由陆军总参谋长负责,军政由陆军大臣负责。
  军令一块,总参谋长梅津美治郎大将明显不让小矶国昭插手。参谋次长秦彦三郎中将甚至公开对小矶说:“不懂现代用兵法的总理别对作战开口好不好?”
  被打了脸的小矶国昭没办法,决定启用石原莞尔为陆军大臣。一方面是想跟陆军争权。另一方面也确实想给现在的日本找一条出路。
  石原莞尔是有名的“缓进派”,主张蚕食中国而不是鲸吞,因为在37年反对扩大侵华战争,已被排挤多年。像他这种有野心、有能力的人,当然不甘心丧失权力和地位。
  所以现在小矶国昭主动找上门来,让石原莞尔感到非常高兴,就问道:“不知总理阁下打算如何解决眼下的危机?”
  小矶国昭忙道:“还要向石原君请教!”
  石原就跟小矶讲,打肯定是打不过了,再打下去非亡国灭种不可。他的意见是放弃所谓的“本土决战”、“一亿玉碎”计划,赶紧和常凯申谈判。先从中国这个泥潭抽身。然后在手头上还有点兵力作为讨价还价的资本的条件下同美国实行停战谈判,争取到一个好点儿的条件。
  “纳尼?”小矶一听这不就是投降吗,忙摇头反对道:“石原君,现在还不能断定最后一战无获胜的希望。如果我们再坚持一段时间。说不定欧洲方面会有转机。”
  石原莞尔无奈地翻了一个白眼。仗都打这个份上。还有个屁的转机啊!就算德国灭了英国,美国人肯定也会抢先干掉日本。后面不管谁输谁赢,跟日本还有啥关系?
  小矶国昭还是不甘心。又道:“那我们也应该想办法打一场胜仗,然后抓住时机进行和平停战谈判。”
  石原莞尔心想跟这个sb是说不通了,只好称病不出,随他去折腾。小矶国昭没办法,又四处寻人,但是没有人愿意趟这塘混水。走投无路之际,终于有人愿意相助。谁啊,人送外号“傻瓜元”的前陆军大臣杉山元。得,臭大姐看上臭大哥,这俩二货算是凑(臭)一块了。
  杉山元比小矶国昭的想法还要激进,跟**某些大佬倒是有些相似。他极力主张同美军顽抗,进行焦土作战。
  重新担任陆军大臣之后,杉山元立即抛出了他的“决号作战”计划,决定在本土集中53个师团、22个独立混成旅团、2个坦克师团、7个独立坦克旅团、4个高射炮师团,总计陆军2250000人,海军1300000人。准备10000余架飞机(不可能有这么多,而且大部分都是自杀式飞机)向登陆美军进攻。
  这还不算,同时还将进行全民总动员。当时日本全国男性成年总人数达7130000人,征兵标准为身高148厘米以上,体重45公斤以上,50岁以上及残疾人士也征用上,以便将师团扩充到169个!
  除了正规军队以外,杉山元还打算让平民也参与对“米畜”的作战。当时日本15到60岁男人及17到45岁女人,共有28000000人,杉山元决定将他们全部编成“国民义勇战斗队”,全员参加“一亿总特攻”。
  最扯淡的是,由于缺乏武器,杉山元竟然打算让“国民义勇战斗队”使用水泥铸造的手雷和竹枪竹弩与美军作战。不知道那个水泥手雷跟八路的土造手榴弹相比如何。
  这个计划颁布之后,日本立即在北海道、库页岛等地大肆修筑永备工事,国民义勇战斗队也拿着竹枪协防,准备用血肉之躯来对付美军的飞机大炮。其具体计划是通过彻底抗战来抵御进攻本土的美军,并在对方构筑桥头堡之前,乘对方立足未稳之机,将其消灭。
  “目标敌军岸防工事,开炮!”
  美军舰队抵达北海道近海之后,立即摆出一份要登陆的架势,对着几处港口进行了猛烈的炮击。
  轰隆隆……在舰炮火力的打击下,日本守军顿时死伤惨重,那些临时抢修的“永备工事”在大口径炮弹的直接命中之下,简直是摧枯拉朽、不堪一击。当然,这也跟日本缺乏水泥和钢材有关,毕竟土木结构的工事终究是扛不住大口径舰炮轰击的。
  而且日本守军还不能撤,一方面是迫于上级的严令。擅自撤退者杀无赦!另一方面,虽说美军现在是佯攻,可你一撤,说不定他就真的打过来了。这一招也是日军以前经常用来对付中**队的,现在风水轮流转,算是遭了现世的报应。
  “cool !”美军兴奋地大叫着,不断地开火。在密集的炮火下,日军阵地很快被炸成了一堆废墟,可是日军士兵却不得不继续往里面填,就连师团长也被迫拿着枪守在战壕里。
  尽情地打光了一个基数后。美军舰队又施施然离去。然后换一个港口继续开火。从知床半岛的斜里,到什么网走、常吕、涌别、纹别、兴部、雄武、枝幸、槟顿别、宗谷岬、稚内……北海道北面大大小小的海港,有一个算一个,几乎被美军蹂躏了个遍。
  舰炮逞威的同时。舰载机也没闲着。不过北海道本来就是被轰炸的重要区域。岛上有价值的城镇早就被炸光了。舰载机部队只好勉为其难,对着次一级的小城甚至村落进行攻击。
  这在日本看来,分明是要强行登陆北海道的先兆。于是赶紧从本州岛上抽调部队增援。美军当然无所谓,反正人多人少都是要炸的。一方死命的炸,一方死命的填,北海道很快就变成了一个血肉磨坊。
  就在日军注意力全部被吸引在北海道的时候,由两艘战列舰、五艘独立级轻型航空母舰为核心的分舰队突然从鄂霍次克海穿过宗谷海峡,进入了日本海海域。
  “独立”号、“普林斯顿”号、“贝露森林”号、“科本斯”号、“蒙特利”号五艘轻型航母全部出动。
  由于丧失了北海道一带的制空权,加上美军舰队又是尽量靠着苏联一侧航行,因此日本并没有注意到这个舰队的动向。
  当然,依美军这个分舰队的实力,就算日军发现了也没用。别看是轻型航母,独立级航空母舰可以带上足足45架飞机。日军那种只能载二、三十架飞机的护航航母根本不是对手。
  而且在此次作战中,美军特意增强了对日军潜艇的防御水平。美军当时反潜主要靠三种飞机,第一种是pby…5“卡塔林纳”水上飞机,一般由战列舰或者巡洋舰搭载,另外两种都是陆基轰炸机——b17“空中堡垒”和b24“解放者”轰炸机。
  二战初期,反潜机的性能都很落后,搜索敌军潜艇只能靠探照灯和肉眼。能不能找着全靠运气。
  由于前次反潜不力,导致了“黄蜂”号的沉没。美军痛定思痛,立即着手改进,并且取得了很大突破。
  一个是机载搜索雷达,另一个是声纳浮标。机载雷达相信大家都懂,声纳浮标就是一种探测装置,一般由飞机空投在某片海面上,一旦潜艇从它附近经过,很快就会被查觉。一旦发现日军潜艇的动向之后,美军飞机就会立即赶到该区域,用机炮和深水炸弹把潜艇送上西天。
  前段时间,美军舰队刚到北海道附近的时候,就多次遭遇日军潜艇。日本人还想重复“伊19”号潜艇的荣耀,结果在美军的新技术和新装备面前,成了肉包子打狗,有来无回。这也是日本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想当初诺门坎战败以后,日本国内派员调查,前后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做了大量研究,最后的结论有三点:
  第一,火力比白刃突击更重要
  第二,不能用精神力去对抗(火力)
  第三,参谋要放弃独善式的骄傲
  应该说这个结论总结得非常好,但在高层的打压下,那个参谋从此被打入冷宫。得到重用的都是一些坚信“武士道”的脑残。
  东条英机任首相的时候,有部下提出应该改善日军的装备。东条英机却说:“为了胜利,物质的武装固然重要,但精神的武装更重要。物质总归有限,真正无限的是精神。”
  呃,言归正传!
  很快,到三月中旬的时候,美军舰队已经成功来到了彼得大帝湾附近,也就是海参崴港的外围。
  不过,经陆海军派遣飞机多次侦察,发现海参崴地区的日本人极多。各街道、营地都挤满了不少,附近的野地里也搭满了帐篷。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从俄国远东和中国东北撤到此地的,有关东军,也有伪满的日伪特务、军警以及其它部门的职员,还有什么开拓团,满蒙株式会社。总之,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有,整个一超级难民营。
  由于失去了南满的粮食供应,北满根本养不活那么多人,所以大部分“富余”人员都奉命或者自发地来到了海参崴,试图从这里返回日本本土。
  不时有日本国内的船只前来运送人员和物资,估计是想保持在中国东北的军事力量,同时又想将富余人员撤回国内,以便加强日本东北部的防御。
  鉴于日军在海参崴地区的实力颇强,双方都没有把握一举拿下。经郑胡子和阿诺德上将多次磋商,最后决定让美军这个分舰队暂时一分为二。
  其中一艘战列舰和三艘航空母舰继续封锁彼得大帝湾。另外一艘战列舰和两艘航空母舰以及大批补充船则继续南下,到图们江口附近为远东方面军运送武器装备。
  此时,远东方面军已经彻底控制这一区域,野战机场也修了好几个,可以供美军舰载机转场。还在图们江左岸一个叫白沙洲的地方修筑了一个简易码头。因为码头的一角远远扎进海里,被战士们戏称老龙头,因此这个港口又被称为龙头港。
  美军舰队南下后,直接在龙头港对远东方面军进行了补给。远东方面军从此鸟枪换炮,装备实现了全面升级。
  随后,郑胡子又下令从延吉修了一条公路直达龙头港。美方同时也对龙头港进行了改造升级,使得港口吞吐量大幅提升,美援物资开始源源不断通过日本海运向中国东北。
  至此,第二战区和美国北太平洋战区之间终于打通一条海上通道,使得双方联系更为紧密,为东西对进的战略设想奠定了物质基础。当然,也加速了日本的灭亡。
  ps:  非常感谢676262的月票,还有总收藏也突破了6000大关,谢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双更可能是来不及了,不过明天争取早些更。


 第五百三十一章 又一次整训

  三月份以后,气温开始回暖。郑卫国决定把滞留在华北的第三集团军于学忠部、第五集团军郭寄峤部、第二十四集团军马法武部,还有第49军、53军全部调到东北来,以便就近换装整训。同时也为了反攻做准备,毕竟想登上日本列岛,那是需要大量部队的。
  北上之前,坐镇华北的朱老总建议先把平、津的鬼子收拾了。一来看着碍眼,而且平、津的老百姓急盼解放,时间一长只怕冷了平津人民的心。
  郑卫国问道:“朱老总的意思是让我们抽两个军去打?”
  程政委摇头说:“那倒不用!刘师长和聂老总率部北上以后,朱老总把河北的地方部队又重新整编了一下,已经有了两个总队,所以想让他们练练手!不过他们重武器不多,想让战区调拨一批。”
  郑卫国想了一下,很快表示同意,因为现在要恢复关内外的铁路运输,北平和天津就是两道绕不开的坎儿。而且随着美军潜艇秘密进入大连和旅顺港,日本在天津的海军优势也变得荡然无存。
  第十八集团军之前就做了大量准备,包括物资、情报,甚至还在保定做了几场演习。因为接到第二战区的命令后,战斗很快打响。
  基本上都是由第十八集团军在打,第二战区支援了部分炮兵和装甲兵部队,同时还出动了空军对塘沽港和几处较大的日军营地进行了轰炸。
  值得一提的是,直升机部队首次应用到了实战。在突破北平和天津城防时。24架加装了12。7毫米大口径机枪的r4直升飞机突然升空,并绕到了日军侧后进行扫射。猝不及防的日军顿时崩溃。
  随后的战斗就很顺利了,天津好几路日军直接投降。说来有点儿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