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413章

借天改明-第413章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可建一郎看郑芝龙身后明国锦衣卫的站姿,就明白郑芝龙是钦使无疑。
    他好奇地打量了下郑芝龙,然后又看看那艏战舰,才侧身招来随从,给郑芝龙牵来坐骑,并在前头领路。码头上的日本兵则早已收了火绳枪,持枪恭敬地列在两边,低头恭送大明钦使。
    走了一会,离开了码头,人可建一郎最终忍不住好奇,凑近郑芝龙问道:“一官,这是怎么回事?我听说你不是被荷兰人打得全军覆没,大明的江南也被荷兰人占领了么,怎么你却坐着西洋战舰,作为明国的钦使前来日本?”
    日本人因为实行了闭关锁国,把本国的海外商人招回日本时听到了这个天大的消息。当时这个消息还让人可建一郎的处境很是不好过,一度被人怀疑他带回来有关明国强大的消息,是个假消息。幸亏是德川秀忠支持了他的消息,才没被围攻质疑。
    郑芝龙一听,出乎人可建一郎的预料,他充满强烈地自豪,轻轻地随口一说:“那都是老皇历了,我这西洋战舰就是缴获自荷兰人!”

第七百二十二章 小心火烛
    郑芝龙说完之后,见人可建一郎呆呆地看着自己,不由笑道:“荷兰人在大员的新任总督普特曼斯知道吧,被我大明当场俘虏,在京师菜市口斩首示众了。”
    人可建一郎又是被打击了一番,郑芝龙不可能和他开这种玩笑,肯定是确有其事。
    他马上想起了那日在明国京师看到的明军风范,心中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当初看到的那支明军还不是明国最强的军队。能打败荷兰人,活捉他们的大员总督普特曼斯,肯定是比那支明军还要厉害。而且从另外一个方面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明军的水师也非常强大了。
    想到这里,人可建一郎决定要尽快把这个新发现禀告给德川秀忠和德川家光。
    他过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继续领着郑芝龙往使馆而去。
    他们穿过平民居住的下町,走在山之手地域。这里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是江户城内的政治中心。大名的住宅区和旗本,也就是高级武士的住宅区,以及使馆都在这一片。
    快到使馆之时,人可建一郎忍不住还是问道:“一官,你这次作为钦使而来,是为了何事?”
    郑芝龙轻轻吐出两个字道:“买岛。”
    “什么?买岛?”人可建一郎怀疑自己听错了。
    郑芝龙看向他,看着他那满是疑惑地脸色,再次重复道:“就是买岛,为了尊重德川将军,因此我大明才出钱买虾夷地。”
    这回听清楚了,人可建一郎又有了疑问道:“那虾夷地远离大明,又是蛮荒之地,为何要买?”
    “流放建虏之用。”郑芝龙回答了之后,看着人可建一郎的表情,他发现今天是第一次看到这个老熟人那充满震惊的表情,而且是连绵不断震惊的表情,让他的心里很是过瘾。
    不用说,人可建一郎又一次让郑芝龙如愿了,他结结巴巴地确认道:“流、流放建虏?”
    要知道,大明的辽东之地被建虏占据很久了,去年甚至还派使者邀请日本与之同盟,共同对付明国。当时建虏使者所说明国怎么怎么弱,怎么怎么被他们大金所欺负。现在怎么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建虏就要被明国给流放了!
    “是的,流放建虏。”郑芝龙满意地再次说了一遍。
    人可建一郎这回相信没听错郑芝龙所说的话,心中暗道好险。要是去年答应了建虏的同盟要求,真的对出兵明国或者对明国表现出敌意,日本会不会灭不知道,但德川幕府肯定会有麻烦。
    这明国眨眼间就拳打建虏,脚踢荷兰,一国对俩敌手,还如此轻而易举,真是、真是太强大了!
    不过马上人可建一郎又有了新问题:“大明如此强大,怎么当初还让你纵横海上?”
    郑芝龙没想他问出这么一个问题,稍微愣了一下,才回答他道:“因为中兴侯!”
    郑芝龙在京师这段时间内,对大明的转变已经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知道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人,中兴侯的出现而变强了。
    “中兴侯?”人可建一郎隐隐听说过这个名称。
    “你不用管了,现在我大明为了流放众多的建虏,看中了虾夷地。但因为有松前藩在那修建了城堡,为了尊重幕府将军,才决定出钱来买。”郑芝龙有点不耐烦了,直接再告诉人可建一郎,这才是正事。
    他见人可建一郎听了自己的话后,“哦”地一声,就再说道:“对日本我是熟悉得很,也别拿什么借口来忽悠我,尽快安排我和两位德川将军见面,传达我大明的意思。”
    人可建一郎当然知道郑芝龙熟悉日本,因此连声道:“好好好,我马上会去禀告将军。”
    郑芝龙想了一会,又对人可建一郎说道:“有一点我要提醒你,请你转告幕府将军,松前藩在虾夷地修建城堡,被天皇封为虾夷岛主,那是因为松前藩和丰臣秀吉的关系好,懂么?”
    人可建一郎也算是德川秀忠的心腹,自然知道郑芝龙这提醒的背后意思是什么,他会意地点点头道:“好,我一定转达给我家将军。”
    这时,一行人已经走到使馆门口,两人就结束了交谈。
    人可建一郎安排郑芝龙住下后,向郑芝龙告辞道:“一官,我这就去向两位将军禀告,应该很快就会有消息。”
    “好,去吧。”郑芝龙挥了下手,一边说道。
    人可建一郎就向郑芝龙鞠了一躬,然后才转身准备走人。
    可他在转身看到一边屹立的锦衣卫之后,忽然想起一事,就又转过头来提醒郑芝龙道:“一官,千万小心火烛。”
    郑芝龙被他没头没脑地一说,先是愣了一下,然后马上醒悟过来,当即笑着道:“莫非你们还藏了建虏使者,怕我也学上任钦使,再去烧一回?”
    人可建一郎一听,连忙双手乱摆道:“哪里,哪里有什么建虏使者,切莫多心。”
    然后再鞠躬,然后急速退出使馆,免得又说错了话。
    太阳从头顶开始慢慢地西斜,在山之手的中心区域,有一座占地面积非常广的宅院中间,有一处房屋赫然是用水泥建成。里面一共只有两人,正在听取人可建一郎的禀告。
    在听完了人可建一郎的禀告后,德川秀忠和德川家光久久无语,人可建一郎所禀告的每一个消息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在消化了这些消息后,德川秀忠又开始教训自己的儿子,秀自己的先见之明。
    而德川家光,则是佩服姜是老的辣,如果不是父亲,自己的统治是不是还稳固都难说了。
    那些大名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现在也进入了德川幕府统治的关键时期,可不敢有什么意外。
    至于明国钦使所提出的那个购买虾夷岛的事,就没什么可以讨论的。那种蛮荒之地,明国要,给了就是。如此一来,还能测出松前藩对自己是否忠心。
    基于这样的想法,德川幕府很快就和郑芝龙会面,双方就买卖的价格谈了谈,很快就成交了。
    郑芝龙原本就是一个商人,他用带来的一船别样的玻璃制品不但买来了虾夷地,还换了不少硫磺回大明。
    他在走之前回了一次家,准备把妻儿带回京师。
    而德川幕府,则调动军队以防松前藩抗拒拆迁,自有一番忙碌不提。

第七百二十三章 袁可立的心愿
    时间不知不觉地在过去,眨眼间就已进入了十月,因为明末这段时期,正处于有名的小冰河时期,气温就降得很快。
    辽东锦州城东,巡抚府后衙书房,在夜色中显得很是寂静,偶尔传出一声咳嗽声,听得格外清楚。
    终于,有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老爷,要不我们回归德府吧?”
    “好端端地,回归德府干什么?”辽东巡抚袁可立听到自己老家人阿福的话,放下手中批着公文的毛笔,抬头看向阿福问道。
    阿福面色沉重,担心地道:“老爷,辽东的天气格外寒冷,您现在又开始咳嗽了,老奴担心您的身体。”
    袁可立微微一笑,把脚从炭盆上移开,然后站了起来,大大地伸了一个懒腰,然后道:“阿福无需担心,偶尔咳嗽而已。”
    阿福听了袁可立的解释,并没有一丝轻松的神情,还是那么的沉重。他看着自己从小陪到大的袁可立,再次说道:“老爷,你在今年生过一次重病,虽然经御医治好了。可老奴记得御医说过,要老爷保养好身体,要是再被风寒所侵,怕是难以医治。但最近以来,老奴已听到您多次咳嗽了。。。”
    袁可立听着阿福的唠叨,心中不由叹了一声。他何尝不知道自己身体的状况,这个时候最好是回到河南的家乡去静养。
    “阿福,不用再说了。你跟我这么久,应该知道我的心愿。”袁可立在书房内开始来回走动,一边伸展双臂,舒缓筋骨。
    “老爷,就算光复整个辽东,也没有您自己的身体重要啊!”阿福看着来回走动的袁可立劝道。
    “阿福啊,你还是不懂。老爷我在这些年,一直和建虏斗智斗勇。原本以为此生无望解决建虏之事,看不到辽东光复的那一刻了。”
    袁可立说到这里,忽然停住了脚步,转身看向阿福,继续说道:“可忽然之间,就在这短短的不到两年时间内,我大明对建虏的形势就发生了逆转。这让我看到了打败建虏,光复辽东的希望,我又哪能甘心在这个时候离开辽东呢!”
    阿福丝毫不为袁可立所说动,在他的眼里,就算再大的事,也没有老爷的身体重要:“老爷,您可以先回河南彻底养好了身子,然后再回辽东。”
    袁可立听了一笑,走到自己的书桌边,指着上面的一些文件说道:“你看,这些是近段时间我军夜不收和建虏探马遭遇战的汇报。建虏探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了,而且越来越怕和我军夜不收遭遇。现在他们每次出动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中。”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向阿福,脸上稍微有丝欣喜地道:“以前的时候,建虏探马,区区几骑,就敢纵横驰骋在锦州城外。一对比起来,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么?”
    没等阿福回答,袁可立就自己回答了自己的问题:“建虏怕了!多年以来,建虏因为对我大明的战事不断地取得胜利,使得他们一对上我军,就格外的勇猛。在他们的眼中,我军士卒已不是人,都是他们的军功,争着抢着要和我军厮杀。那个时候的建虏,真得很难敌啊!”
    “可现在,胆气已失,建虏也不过区区一蛮夷而已。反观我军,现在已无需强令各部出击,他们自己就会自告奋勇地出战。由此种种,我对明年的大战甚是看好!”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袁可立觉得喉咙痒痒,忍不住又咳嗽了一声。
    阿福一见,连忙从一边桌子上,端起暖着的茶壶,倒了一杯热茶,递给老爷。
    袁可立接过之后,喝了一口,含在嘴里润了一会嗓子才吞了下去。
    然后他把杯子递还给阿福,接着说道:“我也知道自己的身体有恙,但大战就在明年,无论如何我都要再坚持一年。否则看不到胜利,我就是回到老家,也会牵肠挂肚。”
    “唉。。。”阿福听了,不由得叹了口气。
    袁可立面对着阿福,看着他脸上的担忧之色,心中也是暖暖的。他继续对阿福说道:“而且我担心现在这么好的局势,如果我不在这里看着,怕是会功亏一篑。”
    阿福一听,反驳道:“不是有京营的新军在么,他们可是骁勇地狠。”
    袁可立听了,摇摇头道:“不行!那京营游击左良玉生性好杀,贪功,不稳重,不是能独当一面的帅才。而且奴酋不能小觑,都很是狡猾,要是左良玉去对上奴酋,特别是那皇太极,多尔衮,或者是济尔哈朗,必然会吃大亏。”
    阿福不甘心,想了一下,又找出一个反驳理由道:“那不是还有孙阁老么,由他老人家领军,总不会上建虏的当吧!”
    袁可立先是点点头,接着又摇头道:“孙阁老是稳重,由他来领军,是上佳人选。但山海关对于我大明来说,在建虏未灭之前,至关重要,离不得他。”
    说到这里,袁可立下结论道:“明年的大战,我们关宁军这一路,必须得我来看着,否则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心的。”
    “老爷,要不就请朝廷调一个稳重的。。。”
    阿福的话没有说完,就被袁可立打断了:“不行!朝廷中有谁带兵比我强?有谁对辽事熟悉?我是想不出来!”
    说到这里,袁可立的情绪微微有点激动,他斩钉截铁地说道:“明年一战,无论如何,我都要在!”
    然后他的语气又转为缓和,对阿福说道:“我答应你,明年战事打赢,三路明军汇聚沈阳之时,我一定告老还乡,回河南老家养身子,如此可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