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412章

借天改明-第412章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验的医师。”
    钟进卫听得很感兴趣,竟然有这么一个有能耐的御医,他微笑地问道:”这位擅长疫情防治的御医叫什么名字?”
    院判一听,连忙介绍道:“此人姓吴,名有性,字又可,吴县东山人氏。”
    钟进卫听了点点头道:“哦,吴有性,吴又可,吴又可,啊,是吴又可?”
    他猛然想起明末就有这么一个人物,是个牛人啊!之前一直不记得这个人名,现在在院判说出来后才在脑海中想了起来。
    听到中兴侯那惊讶的声音,让院使和院判都感到惊讶,难道中兴侯认识这个吴又可不成?
    而顾百川和李老四早已多次见过这种场景,就是侯爷经常会知道一些人,一些好像他根本不可能会知道的人。开始的时候,他们也会惊奇,现在则已经麻木了。
    “侯爷认识吴又可?”院判最终还是惊讶地问道。
    钟进卫一听,呵呵一笑道:“久仰大名,快快请来一见。”
    他曾看过一篇评论,标题就是说:吴又可这个人物相当伟大,可以说,他比乔布斯还要强一千倍!
    当时看到这个标题,钟进卫就诧异万分,为此还认真看过,现在都还有一点印象。

第七百二十章 比乔布斯牛的吴又可
    钟进卫记得吴又可在后来创作了《瘟疫论》,书中率先提出病毒传染学说,这比西方要早两百多年。
    在二零零三年**期间用到的治疗方子“达原饮”,就源自《瘟疫论》,那个时候还是新加坡一个中医打电话告诉中国医院可以试试这个方子的。而《瘟疫论》中提到大黄的妙用,也在治疗禽流感上发挥了作用。
    当然这些话是真是假,钟进卫不知道,但那篇文章就是这么说的。
    中兴侯好似非常推崇吴又可,院判又岂敢怠慢,心中暗自庆幸的同时,连忙让人去请吴又可前来参见中兴侯。
    他之所以庆幸,是因为吴又可性格很直,对于医理见解又常常与众不同。只要是他认为应该这样,而不是那样,哪怕是职位高的院判等人的看法,只要他认为是不对的,他就会直接说出来。
    因此这样的人并不被他们所喜欢,已经被他打压多时。如果不是显微镜的出现,使得吴又可的一些看法得到证实,估计这两年早已被排挤出太医院了。
    但就算如此,吴又可也在太医院不遭人待见。
    这次成立防疫卫生研究所,之所以让他带头。一是因为吴又可确实是这方面最擅长的人才,二是防疫卫生研究所与别的研究所不一样,是要出巡北美,帮助藩王们在北美做好防疫卫生工作的。
    北美在什么地方?远在海外,还是未开化的地方。只要不是生活有问题的,没有人会自愿前去。
    正是这两个原因,这个差使才落到了吴又可头上。
    没过多久,就由一人匆匆赶来大堂,只见他稍微打量大堂内的人之后,便向钟进卫深深作揖道:“下官吴又可参见中兴侯。”
    等他抬起头来一看,钟进卫不由得愣了一下。在他已经比较模糊的记忆中,好像吴又可在这个时候应该是个年轻人才对,因为后世有个电影中讲述他的事迹,说他是个游方郎中,还是个未结婚的。
    可现在一看吴又可,明显是个四五十岁的中老年人。
    “你就是吴又可?”钟进卫带着好奇确认道。
    吴又可听了一愣,难道还有第二个吴又可不成?
    没等吴又可回答,钟进卫就自嘲地笑了一下,面前这个吴又可是擅长疫情方面的高手,又是院判去传过来的,怎么可能是假的呢!
    于是,钟进卫马上改口道:“来,请坐,我有事问你。”
    没想吴又可不接受钟进卫的安排,直接回答道:“中兴侯无须管下官,有事尽管直问,下官手头还有不少事情要忙。”
    钟进卫倒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回答,不过他也不以为意。就按照吴又可的建议,直接问道:“据你们院判大人所讲,你将负责防疫卫生研究所的工作,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了?”
    “下官正在忙此事,现在正在整理有关疫情方面的资料,大部分病理还在研究之中,尚未搞清其中的因果关系,有关应对之策也还在完善之中。”吴又可一幅公事公办地回答道。
    钟进卫听了点点头,圣旨才下,就已经整理了一部分内容,这速度还挺快的。他想了下继续问道:“那你可知道,防疫卫生研究所的人要前往北美,替各藩国做好疫情防治工作?”
    “下官知道。”吴又可回答地很简洁,很是珍惜他自己的时间。
    钟进卫马山又追问道:“那你可愿去,还有你那研究所的人是否都知道?”
    “下官愿意,至于防疫卫生研究所中其他人,暂时还没有,就只有下官一人。”
    吴又可的回答让钟进卫吃了一惊,他马上转向院判问道:“研究所怎么只有吴又可一个人?”
    “时间仓促,正在慢慢调配人员当中。”院判赶紧小心地回答道。他没想到中兴侯问来问去,竟然把这个情况给问了出来。
    原本他是一开始就划拨了一部分御医加入防疫卫生研究所的,但除了吴又可之外,其他御医一听说要远去北美,连忙给院判在暗地里送礼求情,最终就又以太医院人手不足而调了回去。因此,才会出现只有吴又可一个人的局面。
    钟进卫已不是刚来明朝时候的菜鸟,他稍微一想,便大致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因此,钟进卫就直接对吴又可道:“防疫卫生研究所的事情要尽快做起来,人员的需求可能要很多。不但藩国需要,大明自己也是需要的。我回头就去给皇上建议,以后防疫卫生研究所就从太医院独立出来,由你带头,有什么资源需要的,你可以直接调用。”
    吴又可没想到自己的这份工作,中兴侯会这么重视。一直耷拉着脸这才有了笑意,他问钟进卫道:“侯爷,什么资源都可以?下官需要帮手,还有各种药材做试验,查询各类医书等等都可以自行去做么?”
    谁也没有怀疑过中兴侯的建议,是不是不会得到崇祯皇帝首肯的这种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兴侯这么说了,肯定是可以的。
    钟进卫笑着点点头道:“正是,人员可以由你自行去民间招募,或者看中那个有专长的御医,也可以告诉院判大人,划归你手下。至于试验用的药材,都可以向院判大人要,如果库存中没有,朝廷自会去给你收集。至于太医院中的医书,随便你翻阅,就更是没问题了。”
    吴又可听得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浓,现在任谁都知道,中兴侯对防疫研究所的支持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以后开展自己喜欢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了。
    吴又可当即庄重了下脸色,恭敬地向钟进卫深深一作揖道:“多谢侯爷。”
    他也不是不知道好歹的傻子,就算性子再耿直,也能分清好坏。以前之所以那么做,是看不惯那些同僚的做法,不屑与之苟同。否则也不会到后来,宁可去做游方郎中也不肯再待在太医院。
    现在中兴侯强烈支持他,吴又可当然要致谢了。
    钟进卫还是笑笑说道:“你也不用谢我,用心做好你自己的事就行了。将来有一天,你必然会名留青史!”
    他说完之后,也不管大堂内几个人的诧异,就准备进宫去找崇祯皇帝,兑现他刚才的承诺。
    大堂内的几个人一见中兴侯要走,赶紧起身相送。
    当钟进卫走到了堂前时,忽然转回头问吴又可道:“最后问你一个问题,你结婚了么?”

第七百二十一章 郑芝龙出使日本
    太医院的一个御医有没有结婚这个问题,郑芝龙肯定是没有兴趣去关注的。现在的他,站在缴获的荷兰战舰,不,应该说是大明战舰的舰首,看着熟悉的日本海岸,心中很是别有一番滋味。
    最开始来日本的时候,他只是一个海上讨生活的人。那个时候,他还不叫郑芝龙,而是郑一官。
    在那段岁月里,他因习剑术,结识并娶了福建华侨铁匠翁翊皇的义女田川氏为妻,可以说是把家安在了日本。然后跟随大海盗兼海商李旦做事,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心狠手辣,最终闯出了名号,成为海上众多霸主之一。
    后来郑芝龙主动被大明招安,然后利用官府的资源,开始吞并昔日的那些结拜兄弟,差不多就将要成为海上最大的霸主。
    在这段时期,他已经很少顾上这个日本的家,一心打拼事业。有要事来一趟日本,也是悄悄、匆忙而来,有时连家都顾不上去,然后就走了。
    没想半辈子的努力,却因一时大意而基本上付之东流。正当他惶恐不知接下来该如何应对朝廷,应对那些海贼之时,事情却出现了意料之外的转折。
    因为自己的经历被朝廷看重,准确地说,是被那个大明官场第一人中兴侯所看重,不但没有降罪,反而在未来会被重用。
    现在更是以日本宗主国钦使的身份前来,此时的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感觉到,他身后有一个巨大的靠山,使得他的胆气比任何时候都要大。
    “日本,我又来了!”郑芝龙在心中默默地说道。
    江户的港口,没有了往日的喧哗。码头工人,海上的渔民,统统都看不见。在这地方能看到的,只是一队队的足轻,在武士的带领下,不时巡逻而过。
    他们的任务,就是拒绝外来的船只靠岸,也不准本国的船只出海。换句话就是说,他们在忠实地履行德川幕府发布的闭关锁国政令。
    自从上半年开始实施这个政令以来,这个港口的船只越来越少,最后再也见不到。巡逻队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又没有事发生,就显得很轻松,同时也有点无聊。
    巡逻队刚经过码头时,甚至都不会往海上看上一眼,因为除了海水什么都不会有。
    可这一次不同,正当一支巡逻队要经过码头之时,队尾的一个足轻不经意间扫过海上,马上惊呼起来:“船,船。。。”
    领头的武士一听,有点吃惊,马上转头往海上望去。果然是有一艏海船正乘风破浪,往港口驶来。
    从船的样子看,是一艏西洋船。领头的武士一见,连忙吹起了警哨,招呼其他巡逻队赶来码头,准备拒绝这些西洋人登上码头。
    可那船离得近了之后,又让这些日本兵感到迷惑,怎么西洋船上插着大明的旗帜?难道是西洋人为大明效力了?
    船只慢慢地驶近,然后靠到岸边。这些日本兵马上拥到岸边,端着火绳枪,堵住了上岸的空间。
    让他们意外的是,船上探出一个明军士卒,大声地用汉语说道:“大明钦使驾到,速去通知尔等国王,前来迎接钦使。”
    岸上的日本人一听,都愣住了,原来不是西洋人,而是大明的钦使。这个好像不适合政令中的对象,为首的几个武士商量了一下,马上派出信使飞报江户。
    码头上就出现了这么一个奇怪的场景,岸上拥着数以百计的日本兵,好像如临大敌一般,又好似敷衍一般地面对大船,端枪预备着。
    而船上的人则是该干嘛还是干嘛,就好像和平时靠岸一般,愣是把岸上的日本兵当作了空气。
    等了差不多有半个时辰之后,终于飞驰而来一伙日本官员。岸上的日本兵一见,连忙让开一条路。
    来人就是和大明打交道而受到重用的人可建一郎,只见他在一堆随从的簇拥下,翻身下马,紧走几步,来到最靠近船的岸边,然后双手抱拳一躬身,同时大声地喊道:“恭迎大明钦使驾临卑国。。。”
    如是反复几声之后,船上有了动静。先是一个明军水兵大声回复了声:“少待片刻,马上禀告钦使。”
    过了一会,宽宽的船板随之放下,靠到了岸边,然后锦衣卫开始下船。
    人可建一郎一见,连忙领着岸上的日本人,让出足够的空间,低头躬身等候钦使下船。
    他感觉到船上持续有人下船,然后分列两边,接着又有一人走下船,单独走到了他的面前。
    紧接着,一个声音在他头顶响起:“哦,原来是一郎啊,好久不见。”
    人可建一郎听得有点熟悉,抬头一看,不由“咦”地一声,然后诧异di问道:“一官不会就是钦使吧?”
    说完,他还有点不信地侧头望望郑芝龙的身后,没发现还有其他人。
    郑芝龙和人可建一郎都是老熟人了,互相知道底细,他笑着道:“本官就不能是钦使了?”
    郑芝龙看着人可建一郎那诧异的神态,心中感到很是满足。这一次的身份,让他在老熟人的面前都多了几分优越感。
    人可建一郎看郑芝龙身后明国锦衣卫的站姿,就明白郑芝龙是钦使无疑。
    他好奇地打量了下郑芝龙,然后又看看那艏战舰,才侧身招来随从,给郑芝龙牵来坐骑,并在前头领路。码头上的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