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1978 >

第23章

重生1978-第23章

小说: 重生197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现在这个燕舞收录机的广告还没有开始播放,而王小明就已经在开始销售这个品牌的收录机了,当他从郭老板那里看到这个牌子的收录机之后,一眼就选中了它,而且王小明决定,如果自己的资金充足,他将会亲自去趟江苏盐城,把燕舞在本省或是本市的代理经销权拿下来,到时燕舞的销量在本省将在百万计,一台收录机哪怕只赚一块钱,自己也将成为百万富翁啊,何况这个时期的收录机利润非常好,怎么可能只有一块钱这么少?

而且燕舞可以通过广告把他们的产品卖遍全国,为什么王家村的铸管产品就不能通过广告把自己的产品向全国推销呢?

也许到时王小明还可以在哪个省也代理销售自己村里铸管厂生产的产品也不一定……

  第四十四章 计划

王小明的战略绝对是非法准确和有前瞻性的,但是如果也要在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市电视台做广告,这样的大投入不是一般的人能接受得了的。

当王坤在铸管厂的会议上提出这个广告方案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被广告的费用吓住了。要知道在中央电视台做一次广告的费用就在四十万以上,就更不要提各省市的电视台的费用,如果铸管厂真的要做这样的广告,那就表示,整个铸管厂在这几个月在广州的利润将都要拿要出来,这让厂里的人如何能够接受?

要知道在铸管厂做事的人基本上都在铸管厂占了股份,让他们拿已经到手的利润去做广告,这简直比割他们的肉还要让他们难受。

但是如果不做广告,王坤实在找不到可以解决铸管厂马上就要到来的危机。可是就算是这样,铸管厂的人也不动容,要知道铸管厂到现在成立还不到一年,但由于有广州的业务,现在铸管厂的成本已经全部回来了,而且还有盈利,也就是说,如果厂里把这笔钱分了,那铸管厂的股东就全部没有了风险,毕竟本钱已经回来了,剩下的也就是利润问题。

农村人的观念很简单,只要能不亏本,少赚点钱无所谓,所以王坤提出这个广告计划之后,铸管厂绝大部分的人,包括村支书王来东在内,竟然都是宁愿铸管厂业务少一些也没关系,他们也想着把这笔钱拿来分红。

王坤是知道王来东的意思了,铸管厂在他的手里如果能在一年之内就拿回成本,而且还能略有盈利,那王来东就可以对得起王家村所有的村民了。他再过几年就退休,实在是不想再去承担更大的风险,要知道去年王家村成立铸管厂也只是随现在的大流,当时县里和镇上都要求各村能适应改革开放的潮流,大力开办村办企业,为改革开放添砖加瓦。

三塘镇有十几个自然村,有一半以上的村子在去年和今年集资办了各种集体企业,但是可能要么是所生产的产品不适应市场,要么是产品没有打开销路,或者是技术落后,反正基本上这些企业都是在破产与倒闭的边缘徘徊,一点也不像那些个体户或者是一些小型的私营企业那样生机活现。

而王家村的铸管厂可以算得上是三塘镇办得最好的村办企业之一,另外还有个村办红砖厂也相当的不错,他们的产品适应现在的潮流,虽然没有铸管厂这么大,但是业务稳定,不像铸管厂这样,有生意就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如果没有生意那随时都能停止生产。

而且由于王家村铸管厂的产品已经远销远省,甚至县里的领导都有所耳闻,所以王家村铸管厂的问题也让镇上的干部留了意,这次林锋之所以会来王家村,也是听说了王坤有个广告计划,也许可能让铸管厂更加的辉煌,但是也有可能让铸管厂因此而倒闭破产。

“王厂长,今天我们在铸管厂也开了一天的会,这所以今天晚上特意不在你们厂里吃饭主要是想私底下再跟你们商量一下,这个广告计划你的把握到底有多大。”林锋正等着陈淑珍上菜,今天他在铸管厂跟王家村的主要村干部和铸管厂的管理干部开了一天的会,支持王坤这个广告计划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也许他们也知道王坤的这个广告计划可能会振兴铸管厂,但是同时,需要冒的风险也大。

“林书记,我们铸管厂生产的产品已经经过广州城建局的验证,说明我们厂生产的产品质量还是过得硬的,只不过由于知名度不高,让别人不知道我们的产品,以前有名古话叫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现在已经不同了,改革开放已经有好几年了,我们要适应改革的潮流,不做广告我们的业务就没办法开展,而做了广告之后呢?也许业务就会自动找上门来了。”王坤说道。

“如果做了广告你有多大的把握?”林锋问道。

“五成。”王坤其实心里也没有底,但是他相信王小明,可是现在林锋要自己表态,如果以后一旦出了事,那自己今天的表态就很关键,如果是在私底下他可能会说八成以上,但是林锋正式问他,所以他只能说五成,毕竟铸管厂不是王坤一个人的,他不能把话说得太满。

“王老师,五成等于是一半一半啊,也就是说也许会成功,也许是失败,如果成功了还好说,但要是失败了呢?到时恐怕我们王家村的这个铸管厂都得破产啊,风险比回报要大,我看还是让销售科的人多到外面去跑供销吧。”王来东说道,如果王坤真的实行他那个广告计划,那王来东就算是和王坤捆在一条船上了,以后王来东只能无条件的大力支持王坤,否则要是王坤一旦失败,王来东也得承担责任。

“五成是低了点,但是王厂长,你是不是因为我们来了而特意把几率说低了点?其实你不要有思想包袱,我们相信你的能力也相信你肯定会为铸管厂的前途着想,最主要的是,如果这个计划成功了,你们村的铸管厂将会成为真正的明星企业。”林锋说道,上次王家村提议王坤当村长的时候林锋就是支持王坤的,这次林锋之所以来王家村,也是因为对王坤的这个计划很感兴趣。

“小明,小明,你到厨房把酒拿来。”陈淑珍在上菜,同时还得每个人先端一碗饭,在农村吃饭就是这样,哪握是要喝酒,也要先把饭装好,这样喝酒的人可以随时吃点饭。

“好。”王小明把酒拿到客厅,他很懂事,不怕把酒桶拿来了,而且还帮每个人都倒上一碗酒。

“王厂长,这是你的儿子?”林锋看到王小明这么乖巧,笑着向王坤问道。

“是啊,今年读一年级了,下个学期他想跳一级,直接读三年级。”王坤笑着拍了拍王小明的头道。

“看来你儿子很聪明,王厂长。”林锋笑道。

“林书记,虽然这个广告计划需要的资金很多,成功的几率也只有五成左右,但是我想应该也不至于亏本,打了广告,应该也会有些效果嘛。”王坤知道,如果这个广告计划不能实行,那自己这个厂长干也来也没有意思,当一个开开停停的工厂厂长会有什么意思呢?

“好几十万呢,能赚得回来?”王来东不时的拨着冷水。

“爸爸,你们是不是在讨论做广告的事?如果想省钱,可以先在报纸上做广告啊,又便宜,而且效果也不错。”王小明突然说道。

  第四十五章 报纸

“咦,你叫王小明吧,这个主意倒是不错,谁教你的?”林锋听到王小明竟然能说出这番话来大感意外,是啊,王坤的计划太冒险,为什么不先只在报纸上试一下呢?如果觉得在报纸上的费用也太高,那也可以只选择几种报纸来试一下嘛,这要不了多少钱。

“我家小明别看年纪小,只是每天都看报纸的。”王坤看到王小明在林锋面前露面,微笑着道,他脸上的自豪感连瞎子都看得出来。

“看报?看什么报?他应该不认识几个字吧?”林锋更是惊奇,要知道现在王小明的个头才比饭桌高一个头,在那里倒酒也是颤颤巍巍,自己的孩子在他这么大的时候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顽童。

“林书记,这你就不知道了,小明在我们王家村可是有名的神童,他不但能看报,而且还能讲故事,三国、水浒、西游记,就差红楼梦了。”王来东在一边为林锋介绍道,王小明能讲故事,会讲故事已经慢慢从王家村一年级传开,一年高年级的学生也开始成为王小明忠实的听众。

“我给小明订了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以及小说月刊,他每天都有报纸看的。”王坤都快插不上话了。

“好,以后小明肯定能考上大学。”林锋笑着说道,在这个时代,祝福学生能考上大学就是好的祝愿了。

“刚才王厂长家的小明的建议大家觉得怎么样?”林锋转过头来对众人说道。

“我看行,这样耗费不多,而且也能试验王老师的广告计划到底有没有成效,如果成效好,我们以后可以加大广告的力度嘛。”王来东对这个提议很是欢迎,这样既可以让王坤的广告计划实施,又可以降低风险,几千块万把块钱,铸管厂还是能损失得起的。

“王厂长,你觉得得?”林锋问道,这个计划是王坤提出来的,当然得他点头才行。

“我当然没有问题。”王坤说道,这本来就是王小明给他的建议,现在又是小明直接跟大家提出这个建议,再说,这也确实能降低风险,王坤滑天下之大稽理由去反对这个有利于自己的建议。

“看来今天这顿饭吃得很值啊,王厂长,你有一个好儿子。”林锋哈哈笑道。

铸管厂能先这样开展工作让所有的都觉得非常欣慰,特别是王坤,他知道自己家的小明从来没有给自己丢过脸,每次都能给自己带来意外的惊喜,王坤这前与其相信那个广告计划,倒不如说他是相信王小明。

问题解决了,心情也就舒畅了,王来东和王坤都完全放下了思想包袱,这顿饭吃得宾主尽欢。因为人多,王小明一开始从大伯王奋家里拿来的十升米酒就不够用,农村人自己家里酿的米酒既香旦醇,虽然在上了席面可能觉得有点不够档次,但是喝起来确实不太容易醉,每个人都能喝个一二斤。

但是米酒的后劲很大,这顿饭吃了差不多二个小时,到最后除了王坤因为没有喝酒能站稳之外,其他人基本上都趴着了,王坤只好安排几个人把他们背到厂里,那里有几间房间是用来给值夜班的厂领导休息的。

等王坤从铸管厂回来之后,王大明和王梅已经睡着了,他到里面的房间一看,还有灯光,王坤知道,这个时候还没睡的只会有一个人,王小明。

王坤进去的时候果然看见王小明在那里写作,现在小明的忠侠恩仇录的第四部即将完成,为了有个好的结局,王小明这段时间可没少费心思。

“小明,还没睡啊。”

“爸,你回来啦。”

“是啊,你们吃了饭没有?”王坤不会喝酒,跟他们一起吃饭也是受罪,陪这些领导吃一次饭,比在车间里蹲一天还让王坤觉得辛苦。

“妈妈给我们留了菜,我们早就吃过了。”每次家里有客,陈淑珍都会把每样菜留一点在厨房里,她带着三个孩子就在那里吃饭。

“今天你说先在报纸上做广告,会不会效果要差很多?”王坤还是有点不放心,一回来就想和王小明商量一下。

“效果可能会差一些,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也足够了。”王小明笑了一下说道,看来老爸还是信心不足,没有足够的自信。

“为什么?”

“我们的产品很有针对性,并不是每家每户都要用的,也就是一些建筑工程会用到,而现在广东那边的沿海城市到处都在搞开发,如果我们能把铸管厂的产品打进广东市场,就真的够铸管厂忙的了。”王小明说道,虽然他只去过广州一个改革开放的城市,但是广东其他城市他不用去也知道应该跟广州差不多,到处都在大搞开发。

其实如果铸管厂的销售科能去广东这些开发城市联系业务可能也会联系到大量的业务,但是王家村销售科的人员都是王家村的村民,在本地可能算是能说会道之辈,但要他们走州穿省去外省联系业务,他们的能力就要差得多了。

“这样啊,那你说在哪些报纸上做广告会好一些?我想先在本省和本市的一些报纸上做广告,你觉得如何?”王坤说道。

“千万不要,先不说我们省的那些报纸现在有没有发展广告业务,就算他们已经有了广告的业务,我觉得在我们省做广告的效果也会很差。我们应该去那些全国性的报纸做广告,比如羊城晚报和中国青年报,只是中国青年报好像也还没有登过广告,如果要试点的话,我推荐羊城晚报。”王小明顺手拿来一张羊城晚报,在广告这方面羊城晚报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其他报纸还在靠报纸本身的收入来维持开支的时候,羊城晚报已经可能凭借广告收入来盈利了。

第二天王坤就提出来要在广州的羊城晚报上登广告,因为这次涉及到的钱并不多,所以这个提议一致通过。

PS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