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抗日之浮空基地 >

第71章

抗日之浮空基地-第71章

小说: 抗日之浮空基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丰富的特点,进一步降低对铝合金的资源的争用。它的制造技术要求之低,甚至在何俊才原来的历史上钢琴厂就能合格地生产出来。这些特点都是何俊才所看重的。

1940年3月1日,英国空军因为战争爆发后需要高性能的飞机而和德。哈维兰公司签定了DH98轰炸机50架(含原型机)的合同(B1/40),并核准正式名称为“蚊”式。敦刻尔克撤退后,因随时面临德军的入侵而一度取消合同,1940年底由重新恢复执行合同,在德国飞机的骚扰下,直到上个月下旬,首架原型机才开始试飞。得知这些消息后,何俊才立即通过驻英大使郭泰祺以及赴英航空队的队长柳哲生跟英国政府谈了一笔合同,德。哈维兰公司在中国开设分厂,中英共同进行蚊式飞机的设计和制造。

对于有很多飞机制造厂又有很多成功机型的英国,现在最急需的不是设计新的飞机,而是生产战斗机来保证空中优势。所以他们对这种英国人出技术,中国人出资源、出人的方式非常感兴趣,两国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

考虑到充分利用中央雷允飞机制造厂的设备和人员,何俊才今天拿出了蚊式战斗机的资料,来激一激钱昌祚这个老将。看到别的飞机制造厂不停有新的成绩出来,钱昌祚果然急了。

“这款飞机看起来很有特色,我还需要回头跟我们厂的技术人员再商量一下,但是我自己觉得我们厂有能力承担这个任务!”钱昌祚拍着胸脯说到。

“好,你这样说我才放心了。其他几个厂研制的都是战斗机,只有轰炸机才能对日寇形成真正的威胁,这个重任就落在你们厂了!我希望你们论证后3个月时间能拿出样机。”何俊才拍了拍这名头发已经花白的老将的肩膀说到。

何俊才对蚊式战斗机充满了期望,它不仅可以作为战术轰炸机执行水平和俯冲轰炸机任务,还能被改装为强击机攻击敌装甲目标和分散的人员,甚至夜间战斗机和昼间远程重型战斗机的工作它也完全能胜任,不用说那些侦查、反潜了。想想乌泱乌泱的轰炸机飞向日本城市,将那里炸成一片火海,何俊才就感到从头到尾的畅快!

会议结束的时候,第三飞机制造厂的试飞场上传来了喜讯,歼三“野马”原型机在6000米的空中飞出了700公里/小时的速度,这个惊人的速度超过了世界上任何飞行器,也让在场的所有人目瞪口呆。强劲的原装发动机,优异的气动外形,特别是层流翼设计创造出了世界飞行速度记录。虽然原型机现在还没有安装上武器,也没有携带满燃油,但是无疑这是中国空军历史上首次创下飞机速度的记录。在场的人员用热烈的拥抱来分享了这个喜悦。接下来野马原型机还将测试其他的性能,并安装武器系统,看来中国空军再过几个月就能使用上自己的飞机了。

--------------

中美英三国联合投资建设位于雷允的中央飞机制造厂的合作方案很快谈妥。在原来杭州览桥中央飞机制造厂的基础上,增加了英国的德。哈维兰公司加入合资计划。其空军经济管理局占40%的股份,美国泛美航空公司占30%的股份,另外30%的股份由德。哈维兰公司持有。三方投入资金、场地、设备和技术人员共同进行飞机的制造,第一款被选中的就是德。哈维兰公司的蚊式飞机,首批设计机型为轰炸机,也就是后世著名的蚊式轰炸机。现在这款飞机已经在英国试飞成功,只要经过略微的修改就能投入生产。令英国人和美国人惊讶的是,中国方面居然提出了很多外形改进的建议,经过德。哈维兰公司的技术人员分析,这些建议都是非常合理,非常有价值的,他们现在非常期望修改后的机型在中国的试制和测试。

相比资源紧张的英国,中方提供了足够的资源和人员。1939年中央飞机制造厂就从杭州览桥搬迁到了云南跟缅甸边界上的雷允,同时扩大了生产规模,加强了设备,从各方汇集来的航空界人才也更多了,到目前为止全厂员工达到2500多人。目前中央飞机制造厂的生产设备基本上都是从美国引进的,厂里主要车间都有美国专家主管技术,监督制造。以前中央飞机制造厂就可以根据蓝图制造飞机的机身、机翼、机尾、油箱、起落架和螺旋桨等,再装配上发动机、仪表、机载武器系统等现成的部件就成了。装配好的飞机由楚雄或祥云机场来空军飞行员试飞,合格后就驾驶着离开,转赴抗战前线。搬迁到雷允来之后,中央飞机制造厂已经制造了霍克III双翼战斗机3架、霍克-75战斗机30架、莱因教练机30架,组装CW-21战斗机5架、P-40战斗机29架、DC-3运输机3架,改装勃兰卡教练机8架、海岸巡逻机4架,所以说其技术实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在中国空军四个大队的掩护下,中央飞机制造厂并没有遭到日军的轰炸,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出现重大的人员损失,在厂长钱昌祚的带领下,技术人员和工人们干劲十足,就等着生产新型轰炸机了。

当然在资源方面,经济管理局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航空研究院本来就有研究木质器材的课题组,现在这个课题组派到雷允来实际考察周边的树木如何制造出合适的机身。至于其他材料和设备,经济管理局也是要什么给什么,以最快时间生产出合格的蚊式轰炸机为要。

第一卷初入抗战 第九十章 黄桥战役

确认经济管理局的工作都走上了正轨后,何俊才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这两个月他四处奔波,劳心伤身。连他的专职秘书何欣上尉都病倒了,今天早上何俊才探望了一下何欣,跟这位得力助手培养了培养感情,但是不可否认里面有除了工作之外的一些东西。

“怎么,一大早就起来看报纸啊,这样感冒可不会好起来哦。”何俊才走进何欣的房间,顺手把外套挂在墙上。何欣已经起来了,披着一件衣服在桌子边看报纸,虽然脸色仍有一些苍白,但是比前几天好多了。

“怎么,还在发烧吗?”何俊才关切地摸了摸她的额头。

“好多了,昨天晚上已经退烧。”何欣脸红着说,虽然她已经对于这位30岁“中年大叔”的亲密举动习以为常,但有的时候仍感到害羞。何欣能体会到何俊才流露出的情谊,这跟她家族中那些公子哥儿的眼神是不一样。“追求自己的幸福,走自己的路”这是她投身军队摆脱家世困扰的主要原因。

“黄桥事件!”何俊才看到何欣所看《中央日报》的标题,像突然被闪电击中一样,一些事情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从1940年初开始,国共两党的摩擦渐生。在皖东地区,新四军和国民党的军队就曾经发生过交战。1940年,粟裕率领所部新四军进入苏北。当时新四军实行“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因蒋介石、顾祝同为新四军划定防区非常狭窄,不利新四军作战及发展。因此,新四军决定向防区外发展,主要是北渡长江,向长江北岸发展。

粟裕率新四军进入苏北发展后,和韩德勤发生过多次摩擦,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严重阻碍新四军发展。7月,粟裕指挥新四军出其不意的渡过长江,一举消灭了黄桥的国军。后来,新四军采取了退让姿态。9月,韩德勤集中其大部兵力,由海安、泰州等地分三路向黄桥进犯。这时,八路军南下部队尚在老黄河一线,第五支队仍在运河以西,难以对苏北部队进行战役配合。经过审慎研究,为了赢得一举解决苏北问题的时间,新四军陈毅决心以劣势兵力在黄桥地区独立同韩部决战。粟裕协助陈毅具体组织战役并负责战场指挥,决定以黄桥为轴心,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歼击韩部。9月30日,新四军撤出姜堰,这也到达了新四军的底线,黄桥战役一触即发。

新四军撤出姜堰后,粟裕亲临前线指挥黄桥战役。从10月3日至10月6日,粟裕指挥新四军经过多次战斗,共歼灭国军主力12个团,保安第十六旅全部,保安第三旅、保安第五旅各一个团,共计一万一千余人,国军第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独立第六旅旅长翁达及旅、团长数人阵亡,俘虏国军三十三师师长孙启人,九十九旅旅长苗瑞林、一一七师参谋长等师、旅、团军官30余名,下级军官600名;缴获长短枪3800余支,轻、重机枪189挺,山炮3门,迫击炮59门及大量弹药和军需物资,新四军取得胜利。战役自十月三日起至六日结束,韩德勤部第八十九军军长以下一万一千余人被新四军击败,军长战死。新四军乘胜追击,进占海安、东台等地。十月十日,新四军苏北部队前锋与南下八路军先头部队会师于东台县之白驹镇。

(以上三段载自粟裕回忆录2007,第七章。没有比对考证,70年前发生了什么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后人要铭记历史,要团结起来。)

当然《中央日报》上的描述跟这上面的颇有出入,已经有回到**的称呼的趋势,从1936年开始的国共合作现在前景有些不妙。

何俊才对这一切感到哭笑不得。自己累死累活在前面顶着,一些人竟然还有闲暇玩内讧,无论是那方挑起的事端,事实是这些从抗战战场上幸存下来的老兵在无谓的兄弟争斗中伤亡了,这是多么让人痛心的一件事情。而且何俊才知道这件事情还没有晚,接下来要发生的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正是在黄桥战役中埋下了猜疑和隔阂,才有了第二年一月四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支队9000多人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的伏击,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分被俘或牺牲,叶挺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叛徒杀害的惨剧。

黄桥战役和皖南事变中丧生的人在报纸和史料上只是一个数字,但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有自己的家庭,他们的父母妻儿在等在他们归去,在这个战火纷纷的年代,失去了家中的主要劳力是很悲惨的一件事情。

“不行,我得去见蒋委员长!”何俊才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将坐在他旁边,用手撑着下巴看着他的何欣吓了一大跳。

“不是说今天休息的吗?怎么又要出去了?”何欣不解地问道。

“你先好好休息,我需要向蒋委员长汇报面呈一件重要的事情。”何俊才披上外衣准备出门。

“我跟你一起去吧。”何欣挣扎着站了起来。

“你还是先养病好,可能过不要多久我们就又要忙起来了!”何俊才用手按住何欣的肩膀,何欣乌黑的长发扫过他的手背,一阵酥麻的感觉让他就想陷入这温柔乡中。但是使命感强迫他迈动双腿。

-------------------------------------

还是黄山的官邸中。何俊才给侍从室挂了一个电话,这位委员长身边的红人很快被告知委员长将在这里接见他。

黄山是重庆南山的一个小山峰,虽然已经进入初冬,但是由于重庆气温相对较高,南山上众多的植物仍然郁郁葱葱。黄山官邸笼罩在一片薄雾当中,别墅的四角若隐若现,与爬满绿藤的老墙相互照应别有一份景致。不过何俊才今天没有心思欣赏着静谧的美景,他忧心忡忡地想着怎么向委员长陈述自己的想法。

“鹏飞,你来了。”蒋介石披着外衣,在书房宽大的书桌上挥毫,“正好过来看看我写这幅字怎么样。”陈年宣纸上的几个工整大字墨迹未干。

“中流砥柱!”何俊才念出这几个字,“委员长行笔工整,遒劲有力。‘字如其人’,委员长不愧是国家的中流砥柱。”

“哈哈,我今天所写的却不是自己,而是像你这样的年轻人才是党国的中流砥柱,我们这些人年纪已大,不像原来那般富有进取精神了。”蒋介石很受用地说。何俊才注意到他所提的是党国,“党”在“国”之前,不由得暗暗有些担忧。

“这幅字,我准备送给你。你‘凭空’而来的这半年,空军令人刮目相看!实在当得上中流砥柱的称号。鹏飞,有一件事情希望你不要介意。你现在在军中并无根底,所以我不能一时提升你太快,那样反而对你不好。”蒋介石接着说。

“感谢委员长的栽培,卑职惶恐。卑职所作均得益于委员长的大力支持。”何俊才赶紧站起来说。

“坐下,坐下。”蒋介石笑着双手虚压,“我和夫人在南山给你寻觅了一处别墅,你年龄也不小了,不能老住在军营中。”

“感谢委员长!卑职无以为报!”何俊才再次站起来向蒋介石行了一个军礼。

“鹏飞,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我知道你在空军经济管理局中很忙,还要费心指挥第四飞行团,今天来找我所为何事?”蒋介石端起盖碗茶,用盖碗将漂浮在上面的茶叶向后拨了拨,然后说到。

“委员长,卑职今日看到《中央日报》上所描述,在黄桥似乎发生了一些不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