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鲁迅 >

第5章

鲁迅-第5章

小说: 鲁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如汉前之《燕丹子》,汉杨雄〔12〕之《蜀王本纪》,赵晔之《吴越春秋》
〔13〕,袁康,吴平之《越绝书》〔14〕等,虽本史实,并含异闻。若求之诗歌,
则屈原所赋,尤在《天问》〔15〕中,多见神话与传说,如“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惟何,而顾菟在腹?”“鲧何所营?禹何所成?康回凭怒,地何故以东南倾?”
“昆仑县圃,其凥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鲮鱼何所?鬿堆焉处?羿焉弓
毕日?乌焉解羽?”是也。王逸〔16〕曰,“屈原放逐,彷徨山泽,见楚有先王之
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谲佹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因书其壁,何
而问之。”(本书注)是知此种故事,当时不特流传人口,且用为庙堂文饰矣。其
流风至汉不绝,今在墟墓间犹见有石刻神祇怪物圣哲士女之图。晋既得汲冢书,郭
璞〔17〕为《穆天子传》作注,又注《山海经》,作图赞,其后江灌〔18〕亦有图
赞,盖神异之说,晋以后尚为人士所深爱。然自古以来,终不闻有荟萃融铸为巨制,
如希腊史诗〔19〕者,第用为诗文藻饰,而于小说中常见其迹象而已。
  中国神话之所以仅存零星者,说者〔20〕谓有二故:一者华土之民,先居黄河
流域,颇乏天惠,其生也勤,故重实际而黜玄想,不更能集古传以成大文。二者孔
子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实用为教,不欲言鬼神,太古荒唐之说,俱为儒者
所不道,故其后不特无所光大,而又有散亡。
  然详案之,其故殆尤在神鬼之不别。天神地祇人鬼,古者虽若有辨,而人鬼亦
得为神祇。人神淆杂,则原始信仰无由蜕尽;原始信仰存则类于传说之言日出而不
已,而旧有者于是僵死,新出者亦更无光焰也。如下例,前二为随时可生新神,后
三为旧神有转换而无演进。
  蒋子文,广陵人也,嗜酒好色,佻挞无度;常自谓骨青,死当为神。汉末为秣
陵尉,逐贼至锺山下,贼击伤额,因解绶缚之,有顷遂死。及吴先主之初,其故吏
见文于道,……谓曰,“我当为此土地神,以福尔下民,尔可宣告百姓,为我立庙,
不尔,将有大咎。”是岁夏大疫,百姓辄相恐动,颇有窃祠之者矣。(《太平广记》
二九三引《搜神记》)
  世有紫姑神,古来相传云是人家妾,为大妇所嫉,每以秽事相次役,正月十五
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夜于厕间或猪栏边迎之。……投者觉重(案投
当作捉,持也),便是神来,奠设酒果,亦觉貌辉辉有色,即跳躞不住;能占众事,
卜未来蚕桑,又善射钩;好则大儛,恶便仰眠。(《异苑》五)
  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
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害恶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
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
(《论衡》二十二引《山海经》,案今本中无之。)
  东南有桃都山,……下有二神,左名隆,右名窌,并执苇索,伺不祥之鬼,得
而煞之。今人正朝作两桃人立门旁,……盖遗象也。(《太平御览》二九及九一八
引《玄中记》以《玉烛宝典》注补)
  门神,乃是唐朝秦叔保胡敬德二将军也。按传,唐太宗不豫,寝门外抛砖弄瓦,
鬼魅呼号。……太宗惧之,以告群臣。秦叔保出班奏曰,“臣平生杀人如剖瓜,积
尸如聚蚁,何惧魍魉乎?愿同胡敬德戎装立门外以伺。”太宗可其奏,夜果无警,
太宗嘉之,命画工图二人之形像,……悬于宫掖之左右门,邪祟以息。后世沿袭,
遂永为门神。(《三教搜神大全》七)

         ※        ※         ※

  〔1〕齐谐 《庄子·逍遥游》载:“齐谐者,志怪者也。”后人有以齐谐为志
怪小说集书名的,如刘宋东阳无疑《齐谐记》、梁吴均《续齐谐记》。夷坚,《列
子·汤问》载:溟海有鲲、鹏,“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
后人有以夷坚为志怪小说集书名的,如宋洪迈《夷坚志》、金元好问《续夷坚志》。

  〔2〕简狄吞燕卵而生商 见《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
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商,即
契,商朝的始祖。
  〔3〕刘媪得交龙而孕季 见《史记·高祖本纪》:“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
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蛟龙,
《汉书·高帝纪》作“交龙”。季,汉高祖。
  刘邦,字季。
  〔4〕关于瞽瞍欲害舜事,《史记·五帝本纪》原作:“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
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
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5〕关于《山海经》作者,称它为禹、益所作,见汉刘歆《上山海经表》:
“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汉王充《论衡·别通
篇》:“禹、益并治洪水,……以所闻见作《山海经》。”《山海经》因《楚辞》
而造,见宋朱熹《楚辞辨证》(下):“大抵古今说《天问》者,皆本此二书(按
指《山海经》和《淮南子》),今以文意考之,疑此二书,本皆缘解此《问》而作。”

  〔6〕不准盗发魏襄王冢 《晋书·武帝纪》载:咸宁五年(279)冬十月,
“汲郡人不准掘魏襄王冢,得竹简小篆古书十余万言。”
  不准,人名。魏襄王冢,一说安釐王冢。据《晋书·束皙传》载:从汲冢中得
竹书数十车,“其《纪年》十三篇,记夏以来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以事接之,三
家分,仍述魏事至安釐王之二十年。……《琐语》十一篇,诸国卜夢妖怪相书也。……
《穆天子传》五篇,言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帝台、西王母。……又杂书十九篇:
《周食田法》、《周书》、《论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
  〔7〕 陵的异体字。下文的“丌”、“稽”分别为“其”、“稽”的异体字。

  〔8〕应劭 字仲远,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人。曾任泰山太守。撰有
《风俗通义》、《汉书集解音义》等。
  〔9〕《克殷》 见《逸周书》第三十六,记周武王在牧野战胜殷纣事。《世俘》,
见《逸周书》第四十,记周武王灭殷后,继续追击殷诸侯国及以俘虏祭祀事。《王
会》,见《逸周书》第五十九,记周成王大会诸侯,各国进献奇珍异物事。《太子
晋》,见《逸周书》第六十四,记周灵王太子晋与晋大夫师旷对话时能言善辩事。

  〔10〕《太平御览》 类书,北宋李昉等人奉旨编辑,太平兴国八年(983)书
成。共一千卷,分五十五门,引书多至一六九○种。该书引有《琐语》十七则。
  〔11〕晋立《吕望表》 石刻碑文,一名《太公碑》。宋赵明诚《金石录》载:
“晋太康十年三月,汲县令卢无忌立。”表内引有《周志》“文王梦天帝”一段文
字。《周志》,《左传》文公二年:“志者记也,谓之《周志》,明是周世之书,
不知其书何所名也。”下文“东魏立《吕望表》”,据清毕沅《中州金石记》载,
晋立太公碑损裂后,于东魏武定八年(548)四月再立。由穆子容书写。
  〔12〕杨雄(前53—18) 亦作扬雄,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
成帝时为给事黄门郎。其著作有明人所辑《扬子云集》,六卷。所撰《蜀王本纪》,
一卷,记蜀国开国至秦时诸蜀王的异事。
  〔13〕赵晔 字长君,东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所撰《吴越春秋》,《隋
书·经籍志》著录十二卷,内容记述吴国自太伯至夫差,越国自无余至勾践的历史
故事,其中有不少民间传说。
  〔14〕袁康 东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吴平,字君高,东汉会稽人。《越
绝书》,内容记述吴越的历史地理及夫差、伍子胥、文种、范蠡等人的活动。《旧
唐书·经籍志》著录十六卷,题子贡撰。按该书记事下及秦汉,撰者不可能是子贡。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断为“会稽袁康所作,同郡吴平所定。”
  〔15〕《天问》 《楚辞》篇名,屈原撰。全诗由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组成,对
某些古代史事、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提出疑问。鲁迅《摩罗诗力说》称此诗“怀疑
自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琐末,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
  〔16〕王逸 字叔师,东汉南郡宜城(今属湖北)人。安帝元初中为校书郎,
顺帝时进侍中。所撰《楚辞章句》,系《楚辞》最早注本。
  下文“本书注”,指王逸《楚辞章句》中《天问》章句序,这里有删节。
  〔17〕郭璞(276—324) 字景纯,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
  曾任著作佐郎、王敦记室参军。图赞,《隋书·经籍志》著录郭璞《山海经图
赞》二卷,是以《山海经》内容为题材的图画的赞诗。
  〔18〕江灌 字道群,晋陈留(今属河南开封县)人,官至吴郡太守。据《旧
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江灌所撰系《尔雅图赞》。
  〔19〕希腊史诗 指长诗《伊利亚特》、《奥德赛》,相传为公元前九世纪盲
诗人荷马所作,经过长期的口头传诵,公元前六世纪整理成书。作品串联许多神话
和历史传说,为后世的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0〕说者 指日本盐谷温。他解释中国古代神话很少的两个原因,见他所著
《中国文学概论讲话》第六章(孙俍工译)。
第三篇 《汉书》《艺文志》所载小说

  《汉志》之叙小说家,以为“出于稗官”,如淳曰,“细米为稗。街谈巷说,
甚细碎之言也。王者欲知里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本注)其所录小说,
今皆不存,故莫得而深考,然审察名目,乃殊不似有采自民间,如《诗》之《国风》
〔1〕者。其中依托古人者七,曰:《伊尹说》,《鬻子说》,《师旷》,《务成子》,
《宋子》,《天乙》,《黄帝》。记古事者二,曰:《周考》,《青史子》,皆不
言何时作。明著汉代者四家:曰《封禅方说》,《待诏臣饶心术》,《臣寿周纪》,
《虞初周说》。
  《待诏臣安成未央术》与《百家》,虽亦不云何时作,而依其次第,自亦汉人。

  《汉志》道家有《伊尹说》〔2〕五十一篇,今佚;在小说家之二十七篇办不可
考,《史记》《司马相如传》注引《伊尹书》曰,“箕山之东,青鸟之所,有卢橘
夏熟。”当是遗文之仅存者。
  《吕氏春秋》《本味篇》〔3〕述伊尹以至味说汤,亦云“青鸟之所有甘护”,
说极详尽,然文丰赡而意浅薄,盖亦本《伊尹书》。
  伊尹以割烹要汤〔4〕,孟子尝所详辩,则此殆战国之士之所为矣。
  《汉志》道家有《鬻子》二十二篇,今仅存一卷,或以其语浅蒲,疑非道家言。
然唐宋人所引逸文,又有与今本《鬻子》颇不类者,则殆真非道家言也。
  武王率兵车以伐纣。纣虎旅百万,阵于商郊,起自黄鸟,至于赤斧,走如疾风,
声如振霆。三军之士,靡不失色。武王乃命太公把白旄以摩之,纣军反走。(《文
选李善注》及《太平御览》三百一)
  青史子为古之史官,然不知在何时。其书隋世已佚,刘知几《史通》〔5〕云
“《青史》由缀于街谈”者,盖据《汉志》言之,非逮唐而复出也。遗文今存三事,
皆言礼,亦不知当时何以入小说。
  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太史持铜而御户左,太宰持斗而御户右,
太卜持蓍龟而御堂下,诸官皆以其职御于门内。比及三月者,王后所求声音非礼乐,
则太史缊瑟而称不习,所求滋味者非正味,则太宰倚斗而不敢煎调,而言曰,“不
敢以待王太子。”太子生而泣,太史吹铜曰,“声中某律。”太宰曰,“滋味上某。”
太卜曰,“命云某。”然后为王太子悬弧之礼义。……(《大戴礼记》《保傅篇》,
《贾谊新书》《胎教十事》)
  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
大节焉。居则习礼文,行则鸣珮玉,升车则闻和鸾之声,是以非僻之心无自入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