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鲁迅 >

第4章

鲁迅-第4章

小说: 鲁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2〕刘孝孙 隋末唐初荆州(治所今湖北江陵)人。曾任太子洗马。所撰
《事始》,《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三卷,系刘孝孙、房德懋合撰。据晁公武《郡
斋读书志》载,《事始》全书分二十六门,内容系考述事物起源。
  〔33〕李涪 唐末人。曾任国子祭酒。所撰《刊误》,《新唐书·艺文志》著
录二卷。书中考究典故,引古制以正唐制之误,下卷兼及杂事。
  〔34〕陆羽(733—804) 字鸿渐,唐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所撰《茶经》,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三卷,系我国有关茶学的第一部专门著作。
  〔35〕胡应麟(1551—1602) 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明兰溪(今属浙江)人。
所撰《少室山房笔丛》,《明史·艺文志》著录三十二卷,又续集十六卷。内容主
要为关于经史百家的考据,其中对小说戏曲的评述尤为人所重视。
  〔36〕《搜神》 即晋干宝《搜神记》;《述异》,即晋祖冲之《述异记》,
参看本书第五篇。《宣室》,即唐张读《宣室志》;《酉阳》,即唐段成式《酉阳
杂俎》,参看本书第十篇。
  〔37〕《飞燕》 即宋秦醇《赵飞燕外传》;《太真》,即宋乐史《杨太真外
传》,参看本书第十一篇。《崔莺》,即唐元稹《莺莺传》;
  《霍玉》,即唐蒋防《霍小玉传》,参看本书第九篇。
  〔38〕《世说》 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语林》,即晋裴启《语林》,
参看本书第七篇。《琐言》,即《北梦琐言》,宋孙光宪撰,《宋史·艺文志》著
录十二卷,记唐、五代士大夫遗文琐语。《因话》,即《因话录》,唐赵璘撰,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六卷,记唐人遗闻佚事等。
  〔39〕《容斋》 即《容斋随笔》,宋洪迈撰,《宋史·艺文志》著录五集七
十四卷。内容为经史百家以及医卜星算的辩订考据。《梦溪》,即《梦溪笔谈》,
宋沈括撰,二十六卷,又《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内容涉及史地、科技、
艺文等。《东谷》,即《东谷所见》,宋李之彦撰,《宋史·艺文志补》著录一卷,
系论说性短文。《道山》,即《道山清话》,撰者未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
录一卷,记宋代杂事。
  〔40〕《鼠璞》 宋戴埴撰,《宋史·艺文志补》著录一卷,书中多考证经史
疑义及名物典故的异同。《鸡肋》,即《鸡肋编》,宋庄季裕撰,三卷,内容系考
证古义,记叙轶事遗闻。《资暇》,即《资暇集》,唐李匡文撰,《新唐书·艺文
志》著录三卷,内容系考订古物,记述史事。《辩疑》,即《辨疑志》,唐陆长源
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三卷。据《说郛》所收佚文,内容系辨明释道二教神
怪灵验说的虚妄。据《新唐书·艺文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辩”均
作“辨”。
  〔41〕《家训》 即《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撰,《旧唐书·经籍志》著录
七卷,内容以讲述立身治家之道为主,兼及考订典故,评论文艺。《世范》,即
《袁氏世范》,宋袁采撰,《宋史·艺文志》著录三卷。《劝善》,《宋史·艺文
志》著录王敏中《劝善录》六卷,《郡斋读书志》著录周明寂《劝善录》六卷,明
沈节甫辑《由醇录》中有秦观《劝善录》一卷。此处指何书待考。《省心》,即
《省心杂言》,宋李邦献撰,《宋史·艺文志》著录一卷。以上三书均系讲述立身
处世之道。
  〔4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至乾隆四十六年(17
81),永瑢、纪昀奉命纂修《四库全书》,曾将抄录入库和抄存卷目的图书,全部
撰写提要,共二百卷。收正式入库书三四七○种,存目书六八一九种。纪昀,字晓
岚。参看本书第二十二篇。
  〔43〕如淳 三国魏冯翊(治所今陕西大荔)人,官陈郡丞。曾为《汉书》作
注。引文见《汉书·艺文志》注。
  〔44〕《西京杂记》 《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题葛洪撰,
参看本书第四篇。
  〔45〕《山海经》 作者不详,参看本书第二篇。《穆天子传》,晋代从战国
魏襄王墓中发现先秦古书的一种,参看本书第二篇。《神异经》,旧传汉东方朔撰,
已散佚,今存辑本一卷,参看本书第四篇。
  〔46〕《逸周书》 即《周书》,连序七十一篇。
  〔47〕王圻 字元翰,明上海人。曾任陕西布政使参议。所撰《续文献通考》,
共二五四卷,分类记载南宋嘉定至明万历初之间典章制度的沿革情况。关于《水浒
传》的记载,见该书卷一七七《经籍考》传记类。
  〔48〕高儒 明涿州(治所今河北涿县)人。武弁出身,喜藏书。
  所撰《百川书志》,二十卷,系其藏书目录。该书史部野史类著录有《三国志
通俗演义》、《忠义水浒传》。
  〔49〕钱曾(1629—1701) 字遵王,清常熟(今属江苏)人。他藏书甚多,
所撰《也是园书目》,十卷,分经、史、子、集、三藏、道藏、戏曲小说七类。该
书戏曲小说类通俗小说部分,著录《古今演义三国志》、《旧本罗贯中水浒传》、
《黎园广记》三种;宋人词话部分著录《灯花婆婆》、《种瓜张老》、《紫罗盖头》、
《女报冤》、《风吹轿儿》、《错斩崔宁》、《小(山)亭儿》、《西湖三塔》、
《冯玉梅团圆》、《简帖和尚》、《李焕生五阵雨》、《小金钱》、《宣和遗事》、
《烟粉小说》、《奇闻类记》及《湖海奇闻》十六种。
  〔50〕都察院刻本 据明周弘祖《古今书刻》上编,都察院项下列有《三国志
演义》和《水浒传》。
第二篇 神话与传说

  志怪之作,庄子谓有齐谐,列子则称夷坚,〔1〕然皆寓言,不足征信。《汉志》
乃云出于稗官,然稗官者,职惟采集而非创作,“街谈巷语”自生于民间,固非一
谁某之所独造也,探其本根,则亦犹他民族然,在于神话与传说。
  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
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神话大抵以一“神格”为中枢,又推演为
叙说,而于所叙说之神,之事,又从而信仰敬畏之,于是歌颂其威灵,致美于坛庙,
久而愈进,文物遂繁。故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
惟神话虽生文章,而诗人则为神话之仇敌,盖当歌颂记叙之际,每不免有所粉饰,
失其本来,是以神话虽托诗歌以光大,以存留,然亦因之而改易,而销歇也。如天
地开辟之说,在中国所留遗者,已设想较高,而初民之本色不可见,即其例矣。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一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
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
一引徐整《三五历记》)
  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
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
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列子》《汤问》)
  迨神话演进,则为中枢者渐近于人性,凡所叙述,今谓之传说。传说之所道,
或为神性之人,或为古英雄,其奇才异能神勇为凡人所不及,而由于天授,或有天
相者,筒狄吞燕卵而生商〔2〕,刘媪得交龙而孕季〔3〕,皆其例也。此外尚甚众。

  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
  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淮南子》《本经训》)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淮南子》《览冥训》。高诱注曰,
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
精。)
  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春秋》《左氏传》)
  瞽瞍使舜上涂廪,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瞽瞍又使
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史记》《舜本纪》)〔4〕中国之神话与传说,
今尚无集录为专书者,仅散见于古籍,而《山海经》中特多。《山海经》今所传本
十八卷,记海内外山川神祇异物及祭祀所宜,以为禹益作者固非,而谓因《楚辞》
而造者亦未是;
  〔5〕所载祠神之物多用糈(精米),与巫术合,盖古之巫书也,然秦汉人亦有
增益。其最为世间所知,常引为故实者,有昆仑山与西王母。
  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
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西山经》)
  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
天之厉及五残。(同上)
  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
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
能上。(《海内西经》)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案此字当衍),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
墟北。(《海内北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
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大荒西经》)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
面虎身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
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同上)
  晋咸宁五年,汲县民不准盗发魏襄王冢〔6〕,得竹书《穆天子传》五篇,又杂
书十九篇。《穆天子传》今存,凡六卷;前五卷记周穆王驾八骏西征之事,后一卷
记盛姬卒于途次以至反葬,盖即杂书之一篇。传亦言见西王母,而不叙诸异相,其
状已颇近于人王。
  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好献锦组百纯,C组三
百纯,西王母再拜受之。C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
“白云在天,山〔7〕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
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愿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天子遂驱升于弇山,乃纪丌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卷三)

  有虎在乎葭中。天子将至。七萃之士高奔戎请生捕虎,必全之,乃生捕虎而献
之。天子命之为柙而畜之东虞,是为虎牢。天子赐奔戎畋马十驷,归之太牢,奔戎
再拜稽首。(卷五)
  汉应劭〔8〕说,《周书》为虞初小说所本,而今本《逸周书》中惟《克殷》
《世俘》《王会》《太子晋》〔9〕四篇,记述颇多夸饰,类于传说,余文不然。至
汲冢所出周时竹书中,本有《琐语》十一篇,为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今佚,《太平
御览》〔10〕间引其文;又汲县有晋立《吕望表》〔11〕,亦引《周志》,皆记梦
验,甚似小说,或虞初所本者为此等,然别无显证,亦难以定之。
  齐景公伐宋,至曲陵,梦见有短丈夫宾于前。晏子曰,“君所梦何如哉?”公
曰,“其宾者甚短,大上小下,其言甚怒,好俯。”晏子曰,“如是,则伊尹也。
伊尹甚大而短,大上小下,赤色而髯,其言好俯而下声。”公曰,“是矣。”晏子
曰,“是怒君师,不如违之。”遂不果伐宋。
  (《太平御览》三百七十八)
  文王梦天帝服玄禳以立于令狐之津。帝曰,“昌,赐汝望。”文王再拜稽首,
太公于后亦再拜稽首。文王梦之之夜,太公梦之亦然。其后文王见太公而訆之曰,
“而名为望乎?”答曰,“唯,为望。”文王曰,“吾如有所见于汝。”太公言其
年月与其日,且尽道其言,“臣以此得见也。”文王曰,“有之,有之。”遂与之
归,以为卿士。
  (晋立《太公吕望表》石刻,以东魏立《吕望表》补阙字。)
  他如汉前之《燕丹子》,汉杨雄〔12〕之《蜀王本纪》,赵晔之《吴越春秋》
〔13〕,袁康,吴平之《越绝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