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嫁 >

第91章

医嫁-第91章

小说: 医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事啊?”景氏慈爱问她。
    凌青菀也好奇。
    “前不久的大旱,今年冬天肯定要饿死很多人。”陈七娘道,“若非真正大富之族,也难吃饱饭。
    今冬的粮食,肯定要贵十倍到二十倍不止。媳妇身边的丫鬟,昨日和厨房上的妈妈们说话,听说姨母家的存粮也不多了。倘若只有他们自己,挨过冬天无妨。
    但是,咱们一家几十口人,全在这里吃饭。平常时节自然不值什么,现在却是大嚼用。。。。。。”
    陈七娘说着,景氏就叹了口气。
    何尝不是呢?
    刚刚大旱,朝廷派人南边征粮的队伍,年底是回不来了。
    所以,今年年底到明年春上,粮食肯定非常贵。
    安家虽然不缺这些粮食,景氏犹自不安。
    “我也想给你姨母些钱,可她定然不要。”景氏叹气道,“如今住在这里,是让他们破费。”
    “娘,媳妇娘家是做生意的。从五月份开始二十来天不下雨,庄稼死了一半,剩下一半也奄奄一息,我父亲和叔伯们便说,今年可能小旱,也可能大旱,最好囤些粮食,左右都有赚头。
    所以,他们派人去江南,准备囤粮北上。五六月份,江南还不知西北干旱,那时候粮食很便宜。
    这几年江南风调雨顺,粮食颇丰,既便宜又好,我们家收了好些回来。
    媳妇是想,让青城去趟祁州,运些回来。可以给姨母家些,剩下的开个粮食铺子,只怕会有赚头。”
    凌青菀和景氏听了,都有点吃惊。
    陈七娘说他们家从五月份开始,就往江南囤粮,果然是巨贾门第的见识。
    不是大商贾,没有这样的眼光和见识,也不敢冒这样的风险。
    “这不太好吧?”景氏道,“你们家囤粮,也是为了赚钱。咱们去要些,岂不是跟他们争利?”
    五六月份的时候,囤粮是有风险的。
    但是现在而言,粮食会有暴利。
    让凌青城去祁州运些粮食回来,跟让凌青城伸手去陈家要钱。有什么区别?
    景氏觉得这样不好,占亲戚家的便宜。
    “我们家什么生意都做,主要还是药材。故而囤粮这件事,还是我跟我父亲和哥哥们说的。
    所以呢,囤粮的钱,绝大部分是我父亲和几个哥哥的私房钱,公帐上只出了一小半。
    那些粮食。一大半是我们长房的。我前天收到了大哥的来信。是他的意思,让我们去运些回来。并非白要,我出钱买。
    这钱我出。将来赚了也归我。粮食的价格,还是找当初囤粮时的原价。。。。。。”陈七娘笑着解释道。
    她这么一解释,凌青菀和景氏又惊愕看着她。
    没想到,她竟如此有远见。
    陈七娘的眸光。好似瞬间充满了智慧。
    “。。。。。。还是不太好。”景氏有点心动了,但又觉得拉不下脸。“我们拿了一些,他们就少赚一些,心里肯定怨念。现在粮食是暴利。”
    “我们不多要,就运个两千石回来。对他们而言,不过是皮毛罢了。这点皮毛,他们还是舍得的。”陈七娘笑道。
    两千石。大约有十二万斤。
    十几万斤的粮食,陈七娘轻飘飘一句皮毛。又把景氏母女给狠狠震惊了一回。
    “陈家从江南囤粮的时候,正是粮食最便宜的时候,两千石粮食,所费不过三四千两银子。现在运回来,转手卖个五六万两,卓卓有余。”
    凌青菀心想,“这还是皮毛的话,陈家这次只怕上百万石的粮食。陈家凭借这次的囤粮,即将要富可敌国了。”
    整个西北干旱了三个月,就是整个西北都需要粮食。
    当时的商户只怕也想到了,但是前期怕担风险,后期江南的商人抬价了,赚头比较少。
    “树大招风,陈家未必不需要姨父的支撑。”凌青菀心想,“这大概就是大嫂娘家让她去运粮的原因之一。
    凌家现在寄居亲戚家里,大嫂的父兄怕大嫂委屈,想分她一些利益,族人也不敢说什么。粮食在陈家卖了,钱是陈家的。
    运粮是陈家对陈七娘远见的感恩,银子的话就不太好直接去要。这也是大嫂父兄为女儿的谋划。”
    凌青菀心里沉吟片刻,终于开口了。
    “我觉得可以。”凌青菀道,“既然亲家来信,让大哥去运,这是他们的好心,咱们别不领情。”
    景氏也觉得,这是陈七娘的父兄,想趁机给女儿些补贴。
    两千石粮食,囤积在家里,就是四千两银子的货物。给出谋划策的陈七娘四千两银子的货物,陈氏一族没人敢说话。
    但是从公帐上拿出卖了之后的五六万两给陈七娘,就是大事了。
    给凌家二千石粮食,只不过是给凌青城一个做生意的机会;但是给五六万两银子,不仅仅陈家族人不满,也会损凌青城的体面,好似他是吃软饭的。
    故而,现在去运粮,是凌青城的舅兄和岳父用心良苦,景氏不打算阻挠了。
    “那。。。。。。你们夫妻再商量商量。娘没读过书,无知妇人,你妹妹年纪又小不懂事,我们没什么好主意。你们夫妻商量定了,就看着办吧。”景氏也对陈七娘道。
    陈七娘大喜,深觉她婆婆睿智,而且深明大义,心里对婆婆也是敬佩有加。
    她站起身来,道:“那媳妇去写信,安排车辆去祁州,把粮食运回来。再派人租好粮仓。。。。。。”
    “去吧。”景氏道。
    陈七娘笑容满面的出去了。
    景氏回眸,看了眼凌青菀,低声对她道:“咱们家啊,娶了个女诸葛回来。”
    话里话外,对陈七娘赞许不已。
    凌青菀也觉得陈七娘厉害。
    “。。。。。。再往后,商人的地位大不一样了。朝廷颁布法令,废除‘工商之家不得预于仕’的禁令,江南巨贾豪门,知府都要与他们平起平坐。
    他们操控政治,和隋唐时的天下高门一样。”凌青菀耳边,想起了凌青桐这席话。
    将来,商人的地位很高,甚至能操控一方政治。
    陈七娘是天生的生意人,她敏锐、大胆、聪慧,又有娘家的本钱,非常适合做大生意。
    他们凌家,何苦守着这个清贵门庭?
    让大哥出面,替大嫂经商,岂不是更好?
    至少,那时候凌家的富贵,不是全部靠安檐赐予的,是他们自己赚来的。
    安檐,是他们的后盾而已。
    L

☆、第119章试探

    大嫂的一番言辞,震惊了凌青菀和她母亲。她如此大才,前世难道没什么成就吗?
    凌青桐提及前世,将来稍微有出息的人,他都会告诉凌青菀,没有道理不提大嫂的?
    在凌青桐看来,大嫂就是个平凡妇人。
    凌青菀想到这里,起身去找到了弟弟,向他询问大嫂前世的种种。
    “大嫂么?”凌青桐有点迷惘,想了半晌,“她挺好的啊。我一小叔子,不常往她跟前凑啊,对她不甚了解。”
    “她没有经商吗?”凌青菀问他。
    凌青桐摇摇头,道:“没听说过。不过,前世今年没有旱灾,更没有安平门叛乱。大嫂嫁过来之后,咱们家过得宽裕很多。”
    年代太久了,一些不重要的事,凌青桐已经都忘记了。
    凌青菀提及,他使劲回想,也想起了些。
    自从大嫂进门之后,第二年就生了个儿子。
    等孩子周岁,母亲就含饴弄孙,把家务交给了大嫂。大嫂打理家务井井有条,他们的日子比从前富裕很多。
    凌青桐以为那是大嫂用她的陪嫁贴补家用。
    可是,她的陪嫁能贴补那么多年吗?
    凌家的富裕,是低调又内敛的,只有自己知道。特别是五年后的灾荒,城里人人缺粮,凌家应该很缺的,他们却安全无虞。
    大嫂管家的本事,是蛮厉害的。
    “自从大嫂进门之后,我们就不缺钱了。”凌青桐对凌青菀道,“因她陪嫁颇丰,大家都没想过钱怎么来的。二姐你说大嫂擅长经商。如今猜想,只怕是她暗地里做些生意吧?”
    贵胄之家,男人多半不擅长打理庶务。
    凌青桐也一样。
    反正从来没受过穷,有钱花的时候,从来不去想钱到底哪里来的。
    “这么说来,大嫂私下里,也会做些小生意。只是怕京里人说三道四。不敢明目张胆。”凌青菀道。
    “多半是了。”凌青桐说,“江南等地商贾如林,京里行商的门第也多。但是。功勋贵胄之家,还是保留了几分腐朽气息,瞧不上商户。
    大嫂原本出身商户,就有点自卑。到了京里之后。哪怕有大才,也不敢彰显。为了生计。遮遮掩掩背地里做些生意,很有可能。”
    凌青菀点点头。
    不过,她不觉得大嫂因为害怕,而是没有好的机遇。
    做小生意可能被人说三道四。但是成了大的商贾,也会少很多闲言碎语。
    “这次祁州陈家大量囤粮,是大嫂的主意。前世。今年并没有灾害。等有了灾害的时候,大嫂身在京城深宅。无法亲自见到自己的父兄,故而不能劝说他们去囤粮。
    所以,陈家有钱,却不可能像今世这么有钱。大嫂想有作为,也没有大本钱。”凌青菀心想。
    今生却是不同了。
    想明白之后,凌青菀想鼓励她大嫂,借势把生意做大。
    陈七娘得到了婆婆的首肯,立马着手准备运粮之事。
    晚些时候,凌青城从宗学里回来了。
    他一到家,先到景氏跟前,把陈七娘的意思,重复了一遍。
    “。。。。。。今年、明年的田租,全部指望不上,咱们要到处借钱度日,我怕娘为难,所以撺掇七娘,厚着脸皮去娘家讨要些粮食来。”凌青城道。
    他说罢,景氏和凌青菀都笑了。
    凌青城是怕景氏对商人有偏见,把事情都揽到自己身上,免得母亲怪罪七娘。
    景氏见儿子这么维护媳妇,心里很高兴。
    知道疼媳妇,这个家就和睦。
    “你也是为了咱们,娘难道不知好歹?”景氏道,“去忙吧,把事情办得妥善些。”
    凌青城见母亲果然没有半分不愿,很高兴起身,和陈七娘谋划去了。
    “听媳妇的话。”景氏对凌青菀道,“他甚至喜欢七娘。”
    “这很好啊。”凌青菀道,“大嫂懂事知礼,不会刻薄咱们的。大哥偏袒她,她只会更满意,对咱们也厚道。”
    “正是这话。”景氏道,“你哥哥性格像你爹。。。。。。”
    景氏的丈夫,曾经也是这样对她的。
    思及此处,既欣慰,又有几分怅然。
    到了下午的时候,天更阴了,刮起了狂风。风势烈,吹得窗棂簌簌作响,庭院的虬枝呼啦啦乱响,不时噼啪一声,折断一根。
    凌青菀在屋子里做针线。
    姨母把安檐的夹棉直裰、裤子、鞋袜、冬天的风氅、棉衣,全部搬了过来,交给凌青菀。
    除了亵衣,安檐的初冬、深冬的衣裳鞋袜,都要凌青菀做。
    “要不要我帮你?”母亲问她。
    凌青菀摇摇头:“我手上比较快,而且不用裁剪,直接逢绣就可以了,要不了多少时日。”
    母亲就抿唇笑了。
    瞧见这些东西,凌青菀也不觉得多,只是心里颇有几分蜜意。
    她以前只给卢珃做过衣裳。
    哪怕和王七郎那么亲昵,她也没有给他缝制过什么。卢珃除了朝服,便衣都是出自卢玉的手,因为她觉得自己做的衣裳,卢珃穿了更好看。
    如今,她又替安檐做衣裳。
    都是她最亲的人。
    蕊娘坐在旁边,绣着一块帕子。
    凌青菀教过她怎么起针、运针,然后画了样子给蕊娘,让她照着样子庙会。
    “姐姐,我绣好了。”不过半个时辰,蕊娘把凌青菀画的一株桃花绣好了,交给凌青菀看。
    凌青菀拿过来,震惊了半晌。
    蕊娘不过才学针线,已经绣得完整,针线缜密。当然,还不太熟练。所以不够精致。
    “绣得非常好!”凌青菀夸奖她。
    凌青菀记得凌青桐说过,蕊娘性格情商特别低,看上去有点呆,但是智商出众,学什么都非常快。
    所以,她在杭州被养了几年之后,诗词歌赋远胜其他名妓。闻名中原。
    “送给姐姐!”蕊娘笑着说。
    凌青菀笑道:“多谢蕊娘。”她满怀欣慰。还亲自拿给景氏瞧。
    景氏同样吃惊不少,反复问:“真是蕊娘绣的?她从前没有拿过针线吗?”
    “是啊。”凌青菀道。
    景氏很惊喜,也叫人拿给姨母看。
    黄昏时分。呼啸的北风终于停了。天昏沉沉的,开始下小雨,片刻后,屋顶被打得噼里啪啦响。
    小雨没有这么大的动静。
    凌青菀推开窗棂一瞧。果然下起了雪粒子。
    “看什么?”倏然有个人影,出现在她的窗口。把凌青菀吓住了。
    是安檐。
    “你回来了?”凌青菀惊魂稍定,笑着对他道。
    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