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唐朝当皇帝 >

第191章

回到唐朝当皇帝-第191章

小说: 回到唐朝当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妃听到李恪说要将李愔带回太原的话,显得很惊讶,颇为不解的询问李恪原因,李恪没有说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他只是告诉杨妃,李愔久居宫中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这难免不利于他的成长,趁现在他还没有长大成人的时候让他多吃点苦,对他肯定不是坏事。李恪的解释杨妃倒是不难接受,便欣然同意了李恪的要求,剩下的问题就是只等李世民答应就行。

  杨妃和李恪母子二人本来相处的时间就很短,现在又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杨妃很珍惜和李恪这为数不多的团聚,总是有很多的话想跟他说,而李恪对杨妃关心很感动,不厌其烦的听杨妃说关于他注意身体的话题。不知不觉两个时辰已过,李恪便想杨妃告辞,杨妃这才依依不舍的将李恪送出千秋殿。

  回到汉王府,李恪首先召集了自己是三个结义兄弟,在房中李恪告诉了柴哲威、李宗和尉迟俊三人自己想将他们三人带到太原的想法,柴哲威、李宗和尉迟俊三人听后都很高兴。李恪罪名的洗脱让他们高兴不已,现在案子已破,李恪要回太原任,统帅两道数十万的大军,他们再听到李恪想将他们带到太原的提议怎么会不高兴呢?特别的柴哲威的心思比较缜密,从李恪的话中听出了弦外之音,便饱含深意的问道,“三哥,你这次回到太原后是否会有什么大的举动啊?”

  李宗和尉迟俊见柴哲威这么问也很想迫切知道李恪为什么会将自己三人带到太原,急切的等到李恪的回答。

  李恪也不隐瞒自己的想法,沉思了一下,慢慢的对柴哲威和李宗还有尉迟俊三人说道,“三哥这次回太原确实有做很多事情要处理,特别是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交给别人做不太放心,只能交给你们三人负责,因此才准备将他们带到太原去。”李恪说道这里看了三人一眼,见柴哲威、李宗和尉迟俊三人听完自己话都很心动的样子,便相继说道,“三哥最近在查看医的时候发现了一种药草,他的名字叫底也伽。而这种药材当中有一种成分被称为鸦片,它的作用很多,你们不需要知道太多,但他最大的用处你们必须要了解,那就是运用得当的话它能够媲美黄金,还能够比的数十万雄兵。”李恪说道这里便对柴哲威严肃的道,“哲威,三哥想将这件事情交给你,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决心和胆量?”

  “三哥放心,哲威绝对不会让三哥失望,只要三哥一句话,这世就没有哲威不敢做的事情!”柴哲威一脸严肃的说道。

  “好兄弟!”李恪拍了拍柴哲威的肩膀,又对旁边一脸期待的李宗和尉迟俊道,“宗弟、小俊,你们两个人的任务也很重,哲威负责鸦片事宜会需要很多保卫,三哥想在太原让你们组建一支专门军队用来保护鸦片种植和销售的军队,你们有没有这信心?”

  李宗和尉迟俊听李恪让自己两人组建一支军队,激动之情难以言表,立即吼道,“三哥请放心,我们一定不会给你丢脸,我们保证会给建立一支铁军。”

  “恩!”李恪见自己三个兄弟都很支持自己,心里很高兴,“关于你们去太原的事情三哥自会帮你们处理好,只是此事你们不需要声张,还需要保密才行。我已经吩咐远在大漠的侯虎去办这件事情,相信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能搞到很多的鸦片种子,到时候我们一回到太原便立即开始行动。”

  “诺”三人同时答道。

  解决完了这件事情李恪变得很清闲,整天都在府中看练字,同时他也在等待安排给魏征、孙伏伽和戴胄三人处理案子的善后事宜。

  果然,又过了几天,也就是贞观二年九月二十六日这天,已经被传的沸沸扬扬的闹了两个月的皇后中毒案终于落下帷幕,案子被汉王李恪联手魏征及大理寺告破。而案子审理的最终结果被李世民所公布时众人一片哗然,其实内容就是李恪和魏征等人在两仪殿汇报给李世民的处理结果——齐王李佑被贬为河南王,镇藩齐州;阴妃贵妃的爵位被降为嫔;扶桑公主盛田理惠子和高丽正使被判处斩首,而扶桑和高丽两国必须就此事要给大唐个交赎罪银钱黄金五十万两,白银一百万两。

  而对于高丽使者之前提出的两国互通贸易的问题大唐也给予了回复,那就是答应了高丽的请求,答应在大唐和高丽两国的边关重镇重开贸易。

  对于扶桑使者提出的要向大唐遣送学子学习大唐文化的要求李世民也很爽快的答应了,只是规定这些学子所需费用一律要由扶桑自己承担。而且,李世民还答应了扶桑要求从大唐购买一批籍的请求,这让扶桑的两位正使高兴不已。不但如此,李恪还兑现了他跟犬三田耜和药师惠日两人谈妥的给扶桑派遣十名教习承诺,而这十名教习就是李恪命令王中长训练的由大理寺地牢跳出的十名囚犯。只是犬三田耜和药师惠日两人在见到李恪派遣给扶桑的十名教习时脸色难堪的像猪肝,但在李恪面前不敢推辞只能接受。

  第五卷第二百七十三章三大未解之谜

  贞观二年十月初一,在太极殿的朝会上李世民接见了高丽使者李思齐和扶桑使者犬上三田耜和药师惠日两人,当众宣布了大唐和高丽及扶桑的邦交问题,和高丽还有扶桑正是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同时宣布大唐答应了两国提出的各种请求。随即,李世民又宣布了对李佑和阴妃的处罚,宣布了对盛田理惠子和高延寿处罚决议。大家见李世民已经颁下了旨意,便没有一个再出声询问,毕竟这涉及到皇家内部的问题,外人不好拆手。

  但是,随后李世民宣布的一个任命让众臣大跌眼镜,应该说是让他们始料不及,那就是让李恪统领河东道、河北道两地数十州兵马。虽然之前李恪就任并州大都督的时候就已经有职权节制两道兵马,但那也只是节制,现在改为统领,其性质完全不一样。

  只是,李恪本被他人诬陷囚禁在府中,又被委以重任查清了皇宫下毒案,促成了高丽和扶桑为大唐缴纳赎罪银等有功于朝廷,因此,即便是有些人对李世民如此任命李恪有些不服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反对。同时还有一个原因是,通过这次的查案李恪收获了没有宰相之名但有宰相之权的魏征和大理寺少卿戴胄两人的心,使得他自己在朝中的势力变得了庞大了很多,让很多也开始忌惮不已,不敢再向以前那样明目张胆的敢于跟李恪作对。

  朝会结束,李恪回到汉王府准备回太原的事宜,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的铁杆心腹全都到了汉王府,包括最近刚刚归顺的魏征和戴胄两人。

  聚义殿内高朋满座,欢笑声不绝于耳,除了坐在主位上李恪之外,有中书侍郎岑文本、秘书郎褚遂良、御史马周、大理寺卿孙伏伽、长安县令邓同达及左翼、刘仁轨,再加上魏征和戴胄两人及李恪的三个结义兄弟,这些就是李恪在长安的全部心腹。

  但是,看着眼前的这些大唐历史上留名的精英们,李恪对自己眼前的这套班底心里还是有些不满意。通过皇宫下毒案,李恪深深的体会到了阴谋的作用,而眼前的诸人大多都是正直之人,都善于阳谋而不善于阴谋,这明显就让自己在对付敌人的时候手段方面略显不足。自古争储之路艰辛异常,阴谋手段层出不穷,既需要正直有才的能臣,更需要耍阴谋手段的酷吏。因此,李恪在这个时候想到了武则天时的酷吏来俊臣,他自己也多些希望自己身边能有这样一个人。但不管怎么说李恪心里还是很高兴,毕竟得到魏征和戴胄这样的人殊为不易。自从封德彝致仕之后他在大唐中枢缺少了一个可以为自己说话的人,现在有了魏征归顺,他在这方面倒是不用发愁了,而且魏征的才能的远见也是他欣赏不已的。

  众人选择今天来汉王府的目的是想李恪祝贺,毕竟李恪现在的权利之大比之当年的李靖,统帅河东河北两道数十万的兵马,这绝对是当年李靖才有的权利。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恪就要回太原了,众人是特意来给他送别的,顺便想商量一下他走后怎么样维护他在长安的利益。

  因此,酒过三旬,菜过五味,李恪便将众人请到了自己是书房,让杨恩泡上茶,命令陈其加强了书房保卫工作,李恪这才对众人说道,“诸位,本王在长安城的日子已经落下帷幕,明天就要启程前往太原府,今后本王在长安的一切事物就交给你们了。”

  “殿下请放心,臣等一定竭尽全力做好每件事情!”岑文本作为李恪党的党魁率先开口说道。

  同时,魏征也开口说道,“殿下放心去吧!朝中发生什么大事的话臣一定会维护殿下利益,绝对不会让他人得逞。”

  “恩!”李恪点头道,“那一切就拜托诸位了!”

  岑文本是李恪党的党魁,他说的话众人肯定会听,而新归顺的魏征跟岑文本的关系让李恪很担忧。但是现在看到魏征保证说他会维护自己的利益,李恪心里放心了不少。原来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他们两人在这方面倒是没有什么想法,倒是自己多心了。

  随后,李恪又跟众人分析了当今朝堂的政局,这才发现局势对自己这一方的非常有利,因为,李佑基本已经被剔除了大唐的权利圈中,而剩下的李泰和李承乾两人的势力均没有得到什么大的发展,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取得发展自己势力的机会,而李治岁数很小根本就威胁不到自己的位置。

  但就是因为政局对自己一方有利,李恪倒是想不出自己接下来究竟该怎么办。毕竟,现在的政局很平稳,李泰、李承乾和自己三方都相安无事,都在准备蒙头发展自己的势力,而在这样情况下大唐的国力也在慢慢的恢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不敢打破这样僵局第一个挑起争端。

  最终,还是魏征给自己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储备人才,他对李恪的建议是,现在李恪身边有很多人才,但明显是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这在今后在长达数十年之久的争储道路上人才的短缺将会是他最大的软肋。

  因此,他的建议是趁此机会大力培养和储备后续人才为自己所用,在人才方面要走到李泰和李承乾的前面。说道这里,李恪倒是想到李泰在这方面做的就很好,他在府中置文学馆,倒是招揽和吸纳了不少人才。李恪心里突然有了效法李泰的意思,毕竟现在的李泰还没有开设文学馆,他要是在李泰之前开文学馆就等于绝了李泰的一条培养人才之路道路,而且自己还没有什么损失何乐而不为呢?

  想到这点,李恪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魏征等人,而一心致力于学问方面魏征、岑文本和褚遂良三人很赞同。然后众人有商量一番,终于得到了一致的结果,那就是由魏征、岑文本和褚遂良三人在长安为李恪培养和储备人才,而李恪自己在太原也要寻找和培养一部分人才位自己所用。

  因为李恪要离开长安,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长安。因此,在李恪的书房。O中众人商量了很多问题,逐一将问题解决之后这才告辞离开。

  第二天,李恪进宫跟李世民和杨妃告别之后便带着李愔、柴哲威、李宗和尉迟俊还有他的三百鹰卫离开了长安城。在渭水边为李恪送别的人有不少,但魏征和戴胄两人在送别的队伍中给外醒目。

  朝中众人都基本猜到了李恪和魏征还有戴胄三人的关系。但是,让大家猜测更多的是魏征和戴胄两人是怎么投到李恪麾下的问题,李恪是用了什么手段才将两人拉拢到了自己身边,这是李恪离开长安城之后的第一个未解之谜。

  第二个未解之谜就是李世民始终没都没有向众臣公布关于李恪、魏征和大理寺协同审理的齐王李佑,阴妃和盛田理惠子等三人的卷宗及供词。因此,朝中大臣,长安百姓和大唐学子都对三人的供词很感兴趣,都想知道李恪审理下毒案后的卷宗的内容。

  至于,第三个未解之谜自然又追述到李恪在被公审之后觐见李世民,两人在两仪殿密谈的内容,众人一致认为李恪第一平反冤情,得意洗脱罪名跟他这次进宫觐见李世民时两人在两仪殿谈话的内容有很大的关系。

  但不管怎么说,李恪从被怀疑为案子的主谋到最后被李世民任命为主审,再到拨乱反正魏征等人审理的结果,查出真正的元凶,然后又在李佑和阴妃的判决上体现出了他的仁爱之心,这让他在长安百中收获了不少声誉的同时又得到了一个神断的称号,可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第五卷第二百七十四章内幕

  “上马,我们回太原!”这是李恪在渭水边说的唯一一句话,说完这句话后他便率领鹰卫消失在了送行人的视线中。经过三天的急行军,李恪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