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诸葛亮的十堂哲学课 >

第11章

诸葛亮的十堂哲学课-第11章

小说: 诸葛亮的十堂哲学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料诸葛亮对儿子的吹捧并不满意。他说:“这不是老爸最得意的创举,我还有更精彩的表演呢?”

“是吗?”诸葛方有些不相信了,他暗想:“爸爸吹牛的功夫居然了得。”

诸葛亮不管儿子怎么想,又讲起自己急中生智的又一“经典之作”——空城计:

建兴六年春,诸葛亮率大军一出祁山,以马谡为先锋督军。

由于马谡拒谏,致使战略重地街亭失守。诸葛亮顿足长叹道:“大势去矣!这都是我用人不当的过错啊!”于是密传号令,教大军暗暗收拾行装,以备起程退回汉中。又派心腹之人,分路去报告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官军和百姓,全都撤入汉中地区。

诸葛亮分拨已定,忽然探马来报说:“司马懿引大军15万,望西城这边蜂拥而来!”

诸葛亮这时身边没有别的大将,只是一班文官,所带的5000名军士已派出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下2500人在城中。

众官员听到这个消息,全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眺望,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往西城杀来。诸葛亮传令,教“将旗帜全部藏起来,诸军各守城铺,若有自行出入或高声讲话的,立即斩首!大开四面城门,每道门用20个军士,扮作百姓的样子,洒扫街道。魏兵来到的时候,不许擅自行动,我自有计策。”诸葛亮仍身披鹤氅,头戴纶巾,领两个小童携一张古琴,来到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弦。

司马懿的大军前队来到城下,见到这般情景,全都不敢进城,急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不信,叫三军停住,亲自飞马过去,远远地观看,果然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边站着一个童子,手捧宝剑;右边站着一个童子,手执凤尾。城门内外,有二十来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一见心中大惑不解,便来到中军,叫后军变前军,前军变后军,向北山退去。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道:“说不定诸葛亮城中没有军,故意作出这种姿态?父亲为何就退兵了呢?”

司马懿道:“诸葛亮平生谨慎,没有冒过险。今日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军若攻进城,一定会中他的计。所以应当速速退兵。你这小辈懂个什么?”

诸葛亮见魏军走远了,大笑起来。众官无不惊骇,问诸葛亮道:“司马懿可是魏国名将,今日统率15万精兵来到这里,一看见丞相掉头便走,这是为什么呢?”

诸葛亮道:“他料我平生谨慎,从不冒险行事,而今日这般大模大样,一定是城中藏有伏兵,所以就后退了。”

讲完了当年的故事,诸葛亮给儿子出了一道思考题:“你知道我比别人高明在什么地方吗?”

诸葛方说:“胆子大,不怕冒险。”

诸葛亮说:“其实并不是我冒险,而是我迫不得已,急中生智罢了。你要想比别人计高一筹,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要作一个有智慧的人。”

第四课 灵活思考善创造 好汉也提当年勇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诸葛亮随时随地都给儿子上课。不管在书桌旁,还是在散步的时候。山间的空地和小路都成了他向儿子传授知识的课堂。

一天,两个人散步的时候,诸葛方问道:“爸爸,你已经教给了我许多知识和生活道理,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摆脱愚昧,成为有智慧的人。可是,究竟智慧本身是什么呢?人怎样才能得到智慧呢?”

诸葛亮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义,弄清这个问题也十分重要。他想了想,就对儿子说:“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也就是说,真理是对自然的正确认识。正确地认识了自然,并且用这种认识来指导他的行动,他就是有智慧的人了。”

诸葛方又问:“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认识自然,得到真理呢?”

诸葛亮回答说:“是的,这是因为人人都具有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思想的能力……”

诸葛方:“既然人人都有思想,都能够认识真理,那为什么世界上又有许多人愚昧无知甚至陷入迷信之中呢?”

诸葛亮:“我们说人人都有认识真理的能力,但有能力并不等于有真理。只有那些善于思考的人,才能运用认识能力去发现真理,不善于思考的人,不仅自己发现不了真理,就是别人发现了告诉他,他也是不懂的。”

诸葛方:“那些不能认识真理的人,除了不善于思考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

诸葛亮:“是的。除了不善于思考外,往往还有许多毛病。比如,有些人过于自负,本来无知,却自以为是,把荒谬的东西视为真理;有些人则是因为缺乏信心,要知道,认识真理是不容易的啊!要下苦功夫去钻研各种问题,要长期不懈地去追求。有的人则是在认识真理时,往往对重要的问题过早下判断。要注意,对重要的事情,在没有作充分的研究之前,是不能过早地下判断的。”

最后,诸葛方请求爸爸再从正面说明一下,人要怎样才能发现和认识真理。诸葛亮说:“人为了认识真理,获得智慧,首先要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去认识自然的事物。……你要记住,爱智慧的人应当熟悉很多事物。但是,是不是说熟悉了许多事物就等于得到了真理呢?那也不是。博学还不等于智慧,因为大自然喜欢躲藏起来,人的感官只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的表面现象,还不能认识到躲藏在事物内部的规律性的东西。因此,要认识自然事物的真理,除了运用感官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头脑中进行思考,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为了成为有智慧的人,你应当继续努力钻研哲学,因为哲学和智慧实际上是同义语。”

第四课 灵活思考善创造 好汉也提当年勇灵活的人才能争取主动

放学才进家门,诸葛方就兴冲冲地拿出一张纸,坐到爸爸诸葛亮的对面,写下数字:01134

“爸爸你看一下,这是什么?”

“01134。”诸葛亮瞄了一眼说。

“你再看一下嘛!”

“不是01134吗?”诸葛亮又仔细看了一下那张纸。

“不对!你再看一次!”

“我看过了,是01134!”

诸葛方突然兴奋地跳了起来:“哈哈!你为什么那么死脑筋呢!从你那个方向,怎么看也不会是01134,而应该是HELLO吗!”

诸葛方正想得意地跑出书房,诸葛亮把他叫住了:

“等一下,诸葛方,谈点正事,我托你拿到成都秀峰图片社冲洗的幻灯片好了吗?”

“噢!没有!因为要等3个小时,我等不及!”诸葛方看着爸爸,一脸无奈地说。

“明天星期六不上课,礼拜一又过节,我急着要,怎么办呢?”

“我也不知道。难道现在再赶去?只怕也关门了!而且——”诸葛方摊摊手,接着说,“明天冲洗店虽然开,可是我有同学要来,不能进城!”

“有住成都的同学来吗?”

“啊!对了!”诸葛方一击掌:“马克就住在冲洗店附近,我叫他顺便带来,现在就打电话给他和冲洗店!”

于是诸葛亮笑着对儿子说:“你为什么那样死心眼呢!此路不通,还有别的路通,如果你碰到不通,就傻在那儿,岂不误了我的大事?你尤其要知道,在人生的战场上,脑筋慢半拍的,很可能失败。”

看着儿子诸葛方满脸不解的样子,诸葛亮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卡尔斯是一位出版界的老手,多年前他却有一次被人击垮的经历。卡尔斯通过关系,找到德国一本即将上市、而且必定畅销的书。他立刻交给一位学者翻译,并在译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开始大做宣传。

“现在国外已经上市了,你不怕别人抢过你吗?”朋友问他。

“怕什么?再快,现在翻译也来不及,我们马上就脱稿了!”卡尔斯得意地说,继续大做宣传。

岂知他刚送去排版,市面上已经出现了译本。别人借他的宣传,立刻获得畅销,等他排版校对、印刷、装订完毕,已经失了先机。

难道别人更早拿到原著?

不是!别人还比他晚。

但是对方把一本厚厚的原著,立刻拆成20多份,分别交给20多人翻译。原本两个月的工作,3天就完成了!

对方译的,由于笔调不统一,肯定不如卡尔斯他们的好。但,对方赢了!赢在他的“心眼不死”,当别人从一个角度看事,他却从不同的角度着手。

诸葛亮告诉儿子:“记住,在人生的战场上,射不太准,却能拔枪快、射得多的人,常成为神射手的克星。”

第四课 灵活思考善创造 好汉也提当年勇要把创造的范围看得广一点

诸葛方的同学吕芮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他被东吴大学免试录取了!

这个消息对诸葛方的触动很大。他对爸爸说:“我也要参加明年的‘创新大赛’,即使得不到大奖,对自己的思维也有好处!”

听了他的想法,诸葛亮高兴地说:“你有这种想法真是太好了。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你并没有追求获得大奖,这样对全面培养你的创造力更有好处。”

“可是,我从小喜欢文学,对创造一点都不擅长。”诸葛方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诸葛亮说:“你不必把创造看得那么神秘。什么叫创造,我想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造。我们要把创造的范围看得广一点,不要把它看得太神秘,非要新的科学理论产生才叫创造,那就高不可攀了。创造可以从低级到高级,知识少、能力不强的幼儿、少年也可以创造,当然那是低级的。很多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上的创造需要很多的知识,很强的能力,那是高级的,没有低级的创造习惯,也就不能发展高级的创造。”

诸葛亮解释道,日常生活中总会有不合理、不方便、不习惯、不顺手、不科学的用具、用品和方法,把它革新或改进一下,就是创造发明。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想问题,你就会看到,生活处处有创造,发明就在你身边。只要努力,人人都可以成为创造发明者。发明创造也不仅是大科学家和少数天才者的专利。

也就是说你不一定非要成为爱迪生或瓦特,但可以提出有创见的办法,可以在改进或革新日常生活用品中做出成绩,谁能说这不是发明创造呢?

重要的是青少年的小发明小创造,不仅仅在于其本身,它的深远意义在于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给未来从事大的发明、高科技研究打下基础。因为小创造小发明是引发人的才智的一把钥匙,甚至能导致才智的全面升华。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的伟大发明与创造都是从“小发明”开始的。正是他们在平常人熟视无睹的“小发明”中,培养和锻炼了想象力与创造力,为他们以后的伟大创造奠定了基础。

有的年轻人还可能认为,青少年即使能搞创造发明,那也是学习成绩优秀、智力超群的人才敢于问津;智力平平,连学习成绩搞上去都很困难的人,又怎么能会有创造发明呢?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头的,自己把自己埋没起来。诚然,成绩优异,说明文化知识基础掌握得比较好。但知识并非能代替创造,如果知识学得很死,埋头抠书本,去抓分数,不会灵活运用知识,这种高分低能的学生也不会有什么创造,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随时见。反之,成绩差的同学,并不说明其他都差,“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短处,也会有长处,长处就是“黄金点”,发挥好就能创造。

心理学研究认为:一般而言,大脑的先天禀赋,发展潜力都是基本相同的,有差别也并不大,除了白痴及某些病患者,所有的人都具有创造潜力,都有完成某种发明的可能。只不过一般人的潜在创造力没有开发和利用起来,而发明者的创造力得到了开发和利用而已。

人脑是用进废退,越用越灵,越有创造力。越不用,越沉睡、越迟钝笨拙。青少年的大脑的创造力是有待开发的矿藏和宝库,同学们应该珍惜、开发和利用它。有的同学又会说,环境太平凡了,生活太单调了,不可能有什么创造。这种也是模糊认识。其实不是平凡中、单调中没有创造,是缺少发现,缺少发明的意识。平中见奇,平中见伟大。一张白纸够平凡、够单调了,可是一位同学就从小纸片上得以发明,并在全国科技发明比赛中得了奖。这纸片的两面都是胶,这有什么用呢?这叫软图钉。本来一张图画挂到黑板上去要用图钉,现在只要用这个小纸片就行了。再如,一支绣花针很平常,但由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