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雄图 >

第195章

三国雄图-第195章

小说: 三国雄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云满脸忧虑,叹道:“元直兄之虑,也是云之忧。主公三顾茅庐,孔明军师奉以《隆中对》高论,云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之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三世,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又日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主公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概而括之,就是北拒曹操,东和孙权,西取两川,南征夷蛮。”

    “此策如今初见成效,从孙刘联姻到联盟,曹操大败于赤壁之战而北,我刘汉也顺势取了四郡,孙权也让出了南郡。如今主公亲征,据有西川指日可待,三方鼎足而立。”

    “然而,孙权及周瑜、吕蒙、陆逊等鹰派皆为见利忘义、鼠目寸光、首鼠两端、之辈,唯利是图,随时会翻脸。如此盟友,我深以为忧啊。”

    “徐师傅和四叔说得非常有道理。俗话说,不怕虎一样的敌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刘禅笑道:“而我们这个猪队友,却非一般家猪,而是饿狼一样的凶勐野猪,獠牙之锋利,伤人之危害,犹胜虎熊!”

    “如此之盟友,比明处之死敌危害大得多,一旦时机成熟,正如两位所说,黑暗中他们随时会张开血盆大口,露出锋利的獠牙,对我们发起偷袭。届时,我们将被明处的曹操、暗中的孙权两面夹击之中,三方虎视、四战争夺之荆州必将面临强敌伺环之局面,危害之大令人发指!”

    徐庶怅然若失,叹道:“我极为赞同子龙所忧。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刘汉众将谋士皆与主公相类,俱系正义守信、磊落耿直之人,不类江东背信弃义、阴险狡诈之徒。一旦有事,必遭惨祸。”

    刘禅喝了一口水,继续道:“所以,对待孙权绝对不能盲目信任,必须时刻保持反对态警惕,随时防范。他狡猾奸诈,我们更要笑里藏刀,阴险百倍。”

    徐庶点头道:“斗儿的分析合情合理,极有前胆性和可操作性。《隆中对》,乃卧龙孔明对天下大势、四海风云长期观察分析,反复论证,多次推绎,深思熟虑之对策。此前天下大势的发展已经得到证明,但孔明之执拗和固执令人深以为忧呀。”

    徐庶理了理衣衫,叹了一口气,又道:“《隆中对》确实是天下奇策,形势之演绎发展也沿着孔明设计的路线图如期发展。然而,问题来了。”

    “什么问题呢?”赵云好奇问道。

    徐庶满面忧戚,道:“如此一来,孔明必定更加笃信《隆中对》的正确,而主公尝到初步成功的巨大甜头,势必更加迷信孔明及其《隆中对》,对孙权也一定会降低警惕,而急功冒进,两路北伐,夹击曹操。如此,相对较弱的荆州便给江东留出了一个巨大的战略漏洞和机遇。”

    “孙权其人,野心勃勃,唯利是图,为权位和利益连亲哥孙策都谋害,何况是他一直忌惮和卑视的前妹夫。设计骗妹,横江劫甥就让他原形毕露,在世人面前充分暴露了其真实面目和险恶用心。”

    “以吾观之,他必不容主公强大。刘汉强,他必联曹攻刘;曹操强,他则联刘攻曹。总之,无论那个方案,孙权必坐收渔翁之利。”

    赵云深深吸了一口气,叹道:“本来,天下大势三足鼎立最为稳定,最难统一的。如今三大势力中,以曹方实力最强,我方最为迫切,孙方坐观成败。”

    “曹方要一统天下,孙刘必联合抵抗;孙方要一统天下,曹刘任何一方他都不下,所以他只能充当破坏者。”

    “我方如按《隆中对》方略兵分两路,开启统一天下进程,益州方面军北出雍秦为正兵,荆州方面军北伐中原为奇兵,则孙权必生变于腋肘之下,勾结曹操对我们暗下刀子!如之奈何?”

    “如此,荆州危矣,大汉复兴事业定会泡汤,成为南柯一梦,在孙刘联盟的鲜明旗帜下,以我方忠厚耿直之将领谋士,将独自面对曹、孙数十倍于我敌军的疯狂夹击。”(。。)

356章 墨者论道(四)() 
“四叔说得对,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刘禅胸有成竹,安慰道:“元直叔父、四叔勿忧,如何应对险恶微妙之局势,斗儿也仔细考量了一番。我方要统一,有四个方案。”

    “第一,主动降低姿态,鼓起孙权的称帝野心,离间孙曹关系,加剧他们矛盾,挑起双方战争,我坐收渔翁之利。此乃上策。”

    “第二,以我为主,据有两川后,东防孙权,北拒曹操,维持鼎足格局,埋头发展,死等曹、孙内乱变弱。此方案虽为中策,但最为稳妥。缺点是旷日持久,不知何年何月能等到局势剧变。”

    “第三,联曹击孙,平分江东,最后与曹方逐鹿天下。但面临独自对抗强大曹军之危险,有孤掷一注赌博之嫌疑。”

    “第四,联孙击曹。此为下下策,不仅兵力要分散,又要分兵防备孙权,稍有不慎,荆州将两面受敌,万劫不复。”

    刘禅想了想,加重了语气,不容置疑补充道:“三皇五帝有史以来,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就象太极图案阴阳鱼一样,事物发展、形势变化和强弱时空,都是相互转化的。”

    “所以,我们的具体方案不能一成不变,必须随着各方实力的此消彼涨,天下形势的莫测变化随时予以相应调整变化。绝不能以一成变的固定思维,死板地坚持一条道走到黑。”

    徐庶点头道:“荆州为大汉枢纽之地,牵动天下局势,须未雨绸缪,好好谋划才是。”

    “总而言之,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以奸对奸,以诡对诡;他奸我更奸,他诡我更诡。”刘禅一脸坏笑道。

    徐庶朗声长笑道:“为拯救天下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为大汉亿万生民谋取长治久安之福址,复兴大汉帝国虽远必诛威加四海之无尚荣光,我们墨家应当仁不让,勇往直前。”

    “墨家创始人墨子认为,以天为法,动作有为,必度于天。墨家崇尚兼爱、贵义,主张任侠轻命,尚力尚强,不惜杀己以存天下,甚至赴汤蹈火,死不还踵而忠于人所托之事。与儒家惯于装饰表面形象,擅长呈嘴皮功夫相反,墨家是儒家在现世的果敢行动者。墨子师徒果敢尚义的精神曾因‘救宋’的佳话留存后世。”

    “何谓救宋,愿闻其详!”刘禅饶有兴趣问道。

    徐庶道,春秋时,楚国准备攻打宋国,请着名工匠鲁班即公输般制造攻城的云梯等器械。

    时年9岁的墨子正在家乡讲学,听到消息后非常着急,一面安排大弟子禽滑厘带领三百名精壮弟子,帮助宋国守城;一面亲自出马劝阻楚惠王。

    他日夜兼行,磨破了脚板,十天后终于赶到郢都。墨子先找到鲁班即公输班,说服他停止制造攻宋的武器,鲁班引荐墨子见楚惠王。

    一番话,彻底打消了楚王攻宋的念头,楚王知道取胜无望,被迫放弃了攻打宋国的计划。这就是墨翟陈辞,止楚攻宋的典故。

    “这一个人的战争!以一己之力,救数十万人于涂炭战火。真是一言九鼎,不战而屈人之兵之伟大典范!一点也不逊于纵横家大辩士苏秦、张仪。”刘禅击节叫好,大赞道。

    “如今,你感受到我们墨者包括墨侠、墨辨惊天动动地的能量了吧。”

    徐庶扶着斗儿的双肩,哈哈笑道:“战国以来的侠士,无论是否墨者,都很好继承了墨家的传统。豫让在复仇的过程中严格恪守游戏规则的做法,侯赢遵守信诺的面北自戕,聂政在行刺成功后的自毁容貌,荆柯行刺虽败后依然果敢。”

    “他们或怀恩报主,或行刺暴君,或不辱使命,或为人排忧解难,或杀身成仁,真正是天下缟素,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所为,皆有‘赴火蹈刃、死不还踵’的墨家的大智大勇的献身精神,成为后人难以逾越的最佳行为规范和最高道德规范。”

    刘禅心潮澎湃,频频点头,暗自感叹。

    由此观之,墨家文化和古代的侠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史的发展来看,侠文化是墨家文化的传承和演绎,它是在墨家文化失去政治地位后的精神依托。

    正是有了侠文化才使得墨家文化在史的发展中得以生存,没有被史摒弃,并在社会的发展中赢得了一席之地,争得了发展的空间,保证了墨家文化在若干年后的今天还可以浮出水面,为人类传统文化的繁荣继续做出贡献。

    刘禅想到这,又昂首问道:“师傅,侠与武有何渊源呢?”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武侠”一词,由此可见在史发展长河中“侠”与“武”之间可谓是“情深意切”之孪生姐妹,二者之间确有很深的渊源关系。特别是在冷兵器时代,当火药还没有走进人们生活的时候,“武”很自然的就成为了强者的代名词,也就是“侠”的象征。

    徐庶凝视前方天空,目光深邃,拈须答道:“然而法家之韩非子非常反感这些文人和侠客,觉得好好的社会秩序都被这些人给搞坏了,而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应该是高于一切的。他强烈批判文人和侠客,在向秦王嬴政的献策书《五蠹篇》中指斥‘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意思是讲,文人们总是靠笔杆子扰乱法制,侠客们总是用暴力触犯律例。”

    刘禅似有所悟道:“不过,韩非子倒是从负面点出了武侠的本义,那就是侠客以其强力仗义解救受苦受难的他人,但是从官府的视角看过去必然是违法犯禁之徒,舍此以外莫谈武侠。”

    “是的。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韩非出尔反尔,居然创建了着名的刺客组织聚散流沙!”徐庶笑道。

    “难道,如今的易水寒、逆水寒的前身就是聚散流沙?!”赵云惊异道。

    “正是!”徐庶不容置疑,坚定道:“韩非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后来韩非为好友纵横家卫庄所救,便共同创建了聚散流沙,开展反秦活动。墨侠荆柯刺杀秦王后,后来为了纪念荆柯反抗暴秦之壮举,便改名为易逆水寒。”(。。)

357章 墨者论道(五)() 
“原来如此!”刘禅恍然大悟,话锋一转,不无嘲讽道:“然而,如今他们却变成了暴曹的帮凶,唯金是图的暗杀组织。 ”

    “侠之前身乃武士。夏商周‘国之大事,为祀与戎’,也就是说,国家的重要任务一是祭祀先祖,二是培养可以保卫国家的武士。”徐庶继续道。

    刘禅十分认可徐庶的观点,他的思绪万千,联想翩翩。

    在古代,由于人们对自然的恐惧,就产生了祭祀以表达人们对自然界的尊敬和崇拜,既然国家把“祀”与“戎”并重,可见国家把培养武士放在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真正武侠的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代。

    战国时代,国之疆土分崩离析,割据争战,自古英雄出乱世,正是这种争战纷乱的土壤造就了英雄的辈出,武侠也就成为了史的必然。严格意义上说,武侠是武士的进化产物。

    为武士者,健勇而已。而为武侠,则除武艺高强之外,更具有豪迈无畏、扶危济困、惩恶扬善、重义守信、精忠报国等等品质与精神。”由此可见,武士与武侠虽有其尚武之共通点,但是二者不乏有差异之处。从其精神和思想来看,武侠更具有远大的思想抱负和卓识远见,思想的内涵也更为深邃,所以说武侠是武士史进化的产物。

    徐庶继续道:“侠与武的结缘有着深刻的史背景。春秋战国以来,贵族传统是以‘士’行武的,当时的‘士’文武兼习。后来,由于朝廷职位的变革,‘士’也逐渐分野为文士、武士和谋士。”

    “由于战争频繁,纷争剧烈。文士、武士和谋士便被时之‘执国命者’所重,形成了普遍流行的养士之风。其中,偏重习武的武士逐渐分野成了墨侠、游侠、刺客。故而,侠乃贵族武士之孑遗。既然侠是武士的后裔,侠与武的渊源也就不言而喻,可以说所有侠都是以武着称的,他们就是武的寄托和象征。”

    刘禅恍然大悟道:“所以说,我们墨家就是以武立世,以侠救民之群体。”

    徐庶点头道:“故而,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对侠的精神作了高概念的诠释: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徐庶提高了声音,道:“春秋战国时代可算得上是侠士们行侠仗义的黄金时期。”

    “战国时,我墨家侠士朱亥武艺高强,袖中常携带四十斤大铁椎,在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一椎打死晋鄙。”

    “燕太子丹利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