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宋的无限旅程 >

第502章

北宋的无限旅程-第502章

小说: 北宋的无限旅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精品?”西域商人了然的点点头,随后满脸堆笑的说道:“我知道大人的意思,请您随我到帐篷里,好东西都在里面收着呢。”        

第956章 来自西域的信息() 
李南走进这个散发出阵阵腥膻味道的帐篷,西域商人在一边的包袱里翻找后,十分小心的取出一些饰品来。

    这些饰品的风格不一,李南拿起一条珠链好奇的打量起来。

    这条项链是由一百多颗各色宝石组成的料珠项链,还有还有四颗圆鼓形的“蜻蜓眼”珠,相比于华夏传统的饰品,西域外族人更喜欢用鲜艳色彩和珠子的形状来表现出层次,珠饰的大小也错落有致,看起来极为漂亮。

    西域商人拿出来的精美饰品不少,而且风格有四五种之多,李南当即命人取来几袋金币,直接将他的这些货物都买了下来。

    估计这个西域商人也没想到会遇到这个阔绰的客人,一下子就将自己带来的货物买走了大半,大喜之下,连忙拿出果品和饮料招待李南。

    相比于历史上的其他皇帝,李南吃东西就省事多了,因为他百毒不侵,所以并不需要从人验毒,再说跟这个西域商人也是萍水相逢,所以并未在意。

    拿起一枚红艳艳的枣子,李南品尝之后赞道:“这应该叫做椰枣吧?看来你来自极西之地的沙漠?”

    西域商人没想到李南竟然认得椰枣,连忙说道:“大人真是博学多识啊,我叫艾麦尼,是贝都因人。”

    “贝都因人?”

    李南细细思索贝都因人的来历,他有些不确定的问道:“你们贝都因人是不是信奉***教的大食人?”

    “对,对,对!”艾麦尼连连点头,“你们华夏人都喜欢叫我们大食人。”

    大食人也就是阿拉伯人,在历史上依靠宗教,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也就是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强大的时候,甚至跟华夏的唐国有过交锋,只不过花无百日红,这个帝国后来也逐渐变得衰弱起来。

    难得遇到一个来自阿拉伯,还可以流利说汉话的商人,对如今世界形势很好奇的李南便跟他聊了起来。

    艾麦尼这个商人能从大食来到华夏,一路上要横跨印度大陆,穿过无数个国家,见识自然非常广博。

    根据艾麦尼所说,如今阿拉伯帝国正在跟西欧的基督教会的部队作战,抵挡对方发起的十字军东征,国内的形势并不是很好。

    他从故乡出发后,要经过塞尔柱王朝、呼罗珊帝国和古尔王朝,这才能进入吐蕃人的地盘,最后抵达华夏。

    除了这些较大的国家之外,南面的那片大陆上还有着十多个小国。

    李南虽然知道世界地图,也知道后世的国家分布,但对这个时代的各国历史并不了解,今天跟艾麦尼一聊,才了解到现阶段西方地域发生的一些事情。

    帝国的百姓和群臣还在关注北方的金国和蒙古,或者是西方的西夏和吐蕃,而李南则不同,有着超越本时代眼光的他,想要的是整个世界!

    在华夏向东是广阔的太平洋,南方中南半岛被拿下后,基本也没有什么发展的余地了,所以帝国想要继续发展,那就要向北方和西方进军。

    这次李南出行的目的,就是打算观察一下吐蕃人目前的状态,如果可以的话,那帝国下一步的动作就是将这个没有凝聚力的民族拿下,将整个西藏地区收入帝国的版图之中。

    占领西藏地区之后再向西的话,就是突厥人建立的几个国家了,在历史上,这个民族跟华夏打交道的经历也不少,数次入侵也数次被赶出去,估计会有一些硬仗要打。

    而艾麦尼所说南方大陆建立的十几个国家,李南知道他说的就是印度大陆上生活的印度人,只不过他对印度人真是嗤之以鼻。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只要是稍微有点凝聚力的国家,即使是小国,面对外敌入侵,也会血战到底,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放弃。

    最典型的华夏,就很难被征服,即使元朝,清朝彻底征服也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世的岛国拼尽力也没有拿下华夏,而同样是文明古国的印度,他们的经历其实就是一部被外族征服的血泪史。

    印度文明发展的几千年,大概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里都处于亡国状态,处于被异族征服的状态。

    在历史长河中,雅利安人、波斯人、中亚人、马其顿人、突厥、蒙古人、阿富汗人、甚至贵霜人、乌兹别克人等十几个民族先后来到印度,而且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彻底征服印度,建立起了国家,统治几百年。

    从印度人的历史来看,印度对于外来入侵基本上没有怎么反抗,而且很多外来民族,那是只要到了印度,立马可以站稳脚跟。后来的大英帝国,来到印度后也是很轻易的占了印度,而这样的事情在其他国家和民族几乎是不可能的现象。

    根据后世对印度历史的研究,很多专家学者给出了一些理由。

    首先,印度人根本不觉得国家被入侵。因为印度人从来都不是一个国家,印度人从来都不是一个主体民族,那里有上百个民族,所以没有国家归属感,也没有民族认同感,对于他们来说,谁来统治都一样。

    其次就是因为印度的种姓制度统治,而种姓制度是稳定印度大陆的基础制度。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印度高种姓大家族为首的统治,每个地区基本上都是几个家族或者王公,而广大的首陀罗和贱民都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入侵的军队搞定地方的王公和家族大佬,其实就搞定了整个印度了。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印度人的战斗力很弱,即便是到了后世,懒散也是这个族群的特点。既缺乏抵抗意识,又缺乏战斗能力,所以只能是一个逆来顺受的民族了。

    这些都有些扯远了,李南跟艾麦尼聊得最多的还是关于他在吐蕃、青塘和西夏的见闻。

    虽然帝国情报局也向外派出了很多的秘谍,但难得遇到这样一个不属于任何势力的商人,所以李南更想从他这里得到一些中立的看法。

    艾麦尼游走在各国之中,因为商人的身份,他既跟吐蕃的王族和贵族打过交道,也跟底层的百姓和农奴接触过。

    如今吐蕃诸部正在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在此过程中,佛教在西藏再度兴起,形成宁玛、噶当、噶举、萨迦等众多教派。

    在西藏大地上,各地的世俗封建势力分别与不同教派结合在一起,相互间明争暗斗,除了要抵御来自西夏人的攻伐之外,他们互相也进行着长期的战争。

    乱世给普通的百姓和农奴带来更大的伤害,所以数量庞大的底层吐蕃人,都希望能够早日结束这样的生活。

    

第957章 藏地贵族和教派() 
跟这个西域商人聊了这么久,李南对其也比较满意,当即说道:“艾麦尼,我最近打算四处看看,不如来给我当向导吧,当然酬劳你不用担心。”

    艾麦尼这次带来的货物,较为高端的都被李南包圆了,而那些卖给平民的饰品也不值什么钱,再说面前这个人出手阔绰,看起来是个不错的雇主,也就答应下来。

    第二曰,李南就在艾麦尼这个向导指引下,继续向西南而行,两千御林军看起来太过招摇,所以只有五百精锐扮做护卫和商队随行,其余的一千五百人则在后方尾随。

    队伍一路向前行去,数日后就来到了高原之上,就算李南经过数次强化的非人身体,也在剧烈运动后感觉有些气喘,更不要说别人了,就连众人胯下的骏马也有些发蔫。

    虽然还是首次来到高原,但李南也知道这是有了高原反应,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只是命令队伍行进的速度放缓,少赶路多休息,慢慢来适应。

    吐蕃人一直在青藏高原生活,可以说高原反应是他们的最大的防线,否则早就被唐朝的华夏大军灭掉了。

    队伍越往西南走,海拔越高,放眼望去风景极好,到了夜晚繁星点点,似乎伸手可及,真是让人有一种独特的体验。

    高原之上地广人稀,有时候几天也看不到人烟,不过也并非一路太平。

    目前吐蕃人形成的数十股势力互相攻伐,也出现了很多活在夹缝中的马匪,见到一只五百人的商队,他们自然不想放过,可惜那就跟找死一样。

    先不说御林护卫配备的一支长柄火枪和两柄短枪,单说他们穿在衣衫里面的锁子甲,就是这些马匪长刀和弓箭的克星。

    这些马匪机动性极强,遇到商队之后一般都是呼啸而来,迎头就是一阵箭雨攻击,击杀商队的护卫,击溃商队的士气之后,才开始冲锋近战,不过他们这种套路对五百御林护卫来说,就像是开玩笑一样。

    经过这些年的研究和改造,如今帝国的火枪射程已经超过了弓箭,再加上极快的上弹速度,五百人可以连续不断的射击。

    李南就在京城闲居,早就想重新感受一下战场的刺激,当即也拿出了自己抽到的98k步枪。

    这把枪的射速约15发/分,枪口初速755米/秒,有效射程800米,供弹方式为5发内置弹仓,有了这种远超本时代的利器,李南可真是弹无虚发的开始了表演。

    从双方的武器装备来看,就相当于后世坦克和手枪之间的差距,至于其他因素真的不重要了,所以凡是遇到这支商队,并且表现出恶意的势力,下场都是极惨。

    兰州出发的时候,这支商队只有一千多匹马,当队伍深入青藏高原之后,马匹的数量已经达到五千多了,这都是那些匪徒送来的战利品。

    按理说出来这么远,补给很难获取,不过还好御林护卫们也算是入乡随俗,从敌人手中夺取的肉干和青稞糌粑,也让大家换了换口味。

    青藏高原居住的吐蕃人信奉佛教,现如今也是佛教势力和贵族头人联合在了一起,所以也不可避免的会见到很多的寺庙。

    这日队伍来到一座叫做奔波山的所在,慈善的南侧山坡,土呈白色,有光泽,现瑞相,建有一座寺院,远远看去颇为不俗。

    艾麦尔指着这座依山而建的寺庙介绍道:“大人,此庙名为萨迦,属于萨迦派的主寺,萨迦派目前跟吐蕃贵族昆氏家族联合在了一起,这个教派又名花教。”

    萨迦派的名字李南听说过,除了这个教派之外,还有宁玛、噶当、噶举等等,今日既然来到了这个教派的主寺,那也不能过门不入。

    其实李南这支庞大的商队还未到此地,这里的吐蕃贵族和寺庙中的僧侣就已经得了信,因此很快就有一大群人迎了上来。

    为首之人面向富态,身着金色袍子,头戴金色法冠,身边有无数僧俗跟随,虽然不知道对方名姓,但李南看这排场,此人应该就是萨迦派的领袖人物了。

    “尊贵的华夏客人,这位是我们萨迦寺的法王,昆氏家族的头人贡噶宁波。”

    一位面色发黑的僧人抚胸鞠躬,他说的是汉语,虽然略微有些生硬,却不影响交流。

    李南并未说话,而是由身边的护卫首领雌狐玛丽应对,也报出了自己的商人身份。

    这些吐蕃人虽然生活条件落后,但都不是傻子,光看李南的气质,还有他身边跟随的数百精锐骑士,就知道来者身份高贵,作为翻译的僧人低声对身边的法王解释了几句,随后萨迦法王露出笑容说了几句。

    僧人翻译得到法王指示后,连忙躬身对李南说道:“客人们远道而来,不如先请诸位到萨迦寺,稍作歇息再赶路吧。”

    李南原本就像去这个萨迦派看看,听到僧人的话,微微点头。

    跟随着这位萨迦法王向寺庙走去,来到近前李南仔细的观察了一下这座藏地的庙宇。

    这座萨迦寺依山而建,整体呈方形,东西长约两百多米,南北估计也有两百米左右,或许是受到了东西方的影响,所以这里的建筑结合了汉、印、藏建筑风格。

    跟华夏寺庙截然不同的就是城墙了,这座寺庙不但有外城墙,而且里面竟然还有宽约三米,高六七米的内城墙。

    除此之外寺庙的内城墙四角还建有三到四层楼高的角楼,内城墙四面的中部均建有敌楼。内城墙的南、北、西三面无门,仅东面正中开有城门。

    寺庙的外城墙是“回”形土筑城墙,墙体低矮单薄,东面开有大、小两座城门。外城墙的一面紧邻大河,因此东、西、南三面外城墙外有护城河壕沟,护城河壕沟宽8米。

    大概的观察了一下布局,李南不禁感叹起来,这哪里是一座寺庙,这简直就是一座城堡啊!

    李南被请到大殿之中,双方落座之后,僧人送上藏人爱喝的酥油茶。

    双方闲聊了一会后,在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