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朝好丈夫 >

第905章

明朝好丈夫-第905章

小说: 明朝好丈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付这种不曱要曱脸的人;钦差只能逃之夭夭。
    这钦差一走。
    德王府就清静了;年迈的德王唏嘘的坐在堂中;用手轻轻捋着颌下的白须;眼里现出无奈之色。
    至于那之前装疯卖傻的朱佑榕;则是长出一口气的样子;他虽是五旬;身曱体却是保养的不错;此时恢复了正常;竟也有几分道貌岸然。
    “父王;不知朝曱廷;会不会放过儿臣。”朱佑榕显出几分后怕之色;若在安陆王曱进曱京之前;朱佑榕是很羡慕朱佑阮的;不管怎么;大家都是同辈;凭什么你来摄政我却继续窝在这里做世子。可是等到京师地消息传来;他才暗暗乍舌;这哪里是摄政;这分明是杀猪(朱)嘛;谁去了谁倒霉;死一个就算了;还要祸及全曱家。
    等到京师里的耳目听到朝曱廷选定了他来接朱佑阮的班;他几天没有睡好;他怕呀;谁不怕谁是孙曱子;不管怎么;他好歹现在是藩王的继承人;家里妻妾成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这济南府里;他就是土皇帝;谁都要礼让;去京师?傻曱子才去。
    德王摇摇头;道:“想必不会;朝曱廷也是要脸皮的;就算知道你是装疯;多半也不会如何;反正谁来摄政都可以;就是不能让咱们来摄政;这是送死;不是摄政;榕儿;这些时日曱你不要懈怠;该装的还要装;埋伏曱在济南的那效卫定然还会盯着你我父子;眼下是多事之秋啊;自然是谨慎一些的好。”
    “还要?”朱佑榕一脸苦瓜像。
    德王苦笑;道:“宗室宗室;是贵不可言;可是你知道不知道;我们和囚徒并没有什么区别;不知多少双眼睛在盯着我们;在看着我们;稍有不慎;就是大祸临头。不过你也不必担心;做个样子就可以;毕竟我们只是表明一下心迹嘛;朝曱廷刚刚杀了个藩王;现在正在风口浪尖;想必也不会刻意和我们为难;只是钦差一走;我们就露曱出本来的面目;终究还是不好;得给朝曱廷一个台阶。”
    朱佑榕道:“儿臣知道了。父王;接下来朝曱廷会怎么样?”
    德王闭上眼睛;露曱出了苦笑;道:“能怎么样?谁知道呢;天要下雨娘要下人;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无论是怎么样;也不是你我父子能左右的;君子不立危墙;但愿这社曱稷还能保住吧;保不住……那也是运数已尽。”
    朱佑榕沉默;他听了父亲的话心里碜得慌;怎么大明朝好端端的到了他这里就出问题了呢;父王倒是好;已经年过七旬;做了数十年的王爷;什么福都享过了;倒霉的是自己;眼巴巴的等袭爵;等了这么多年;结果朝曱廷告诉他;出问题了;这不是坑崽吗?
    朱佑榕犹豫了片刻;道:“宗室之中;总有一些贤人;这个时候会挺身而出吧;难道我大明国姓同宗数以万计;就没一个中用的?”
    德王很世故的冷笑:“是这么;要是有用;就不是宗室了;你看看那些人;哪个不是飞鹰逗狗;哪个有什么真本事;读书的或许有几个;能作画的或许也有几个;其余的;尽皆是酒囊饭袋;父王活了大半辈子;什么看不透;同宗之中;唯一还有几分能耐的就是宁王;宁王现在到哪里去了?哎……朝曱廷为了防备藩王;对宗室一向多有防范;而宗室们为了免除朝曱廷的怀疑;所以大多都沉溺酒色;怕的就是木秀于林;这百年过来;再有资质的也变成了庸才;成日吃喝玩乐睡女人;养出来的能有什么好东西?现在社曱稷都在太后手里;太后身后是楚王;他们想如何;也只能如何了。至于那些大臣;吓破胆的已经吓破胆;稍稍忠直一些的;多半也已经和朱佑阮一道去了;你等着瞧吧;咱们宗室的笑话还刚刚开始呢;人家请宗室去摄政是假;拿宗室来丢人现眼才是真。”
    朱佑榕一脸悲催;只叹自己生不逢时。
    …………………………………………………………………………………………………………………………………………
    消息传回京师;实在教人曱大开眼界;那朱佑榕宁愿装疯也不肯来;结果内阁那边两位大学士都傻了眼;倒是焦芳脸色平静;看不出端倪;随即他又入宫觐见太后。
    如今楚王近来都是深居简出;焦芳一下子成了众目睽睽的人物;焦芳入宫的第一件就是将此事禀告张太后;随即请求让崇王朱佑樒入京;崇王也是宗室近亲;年纪不大;据有些胡闹;张太后现在也有些着急了;杀了一个藩王;天下又无主;若是再不搬出个宗室出来;难免会被人看她是太后干政;要效仿武则天;万般无奈之下;也只得答应。
    只是可惜;当钦差抵达崇王封地的时候;一件更让人目瞪口呆的事发生了;崇王朱佑樒骑马‘不慎’;居然从马上摔下;一条腿却是生生摔断。
    既然要养病;自然不肯赴京;结果朝曱廷已经连续选到了第三个人;怎么能轻易放过;自然是再三督促;甚至钦差严厉的警告;太后很生气;请崇王殿下火速入京。
    显然这位崇王不太聪明;人家朱佑榕还知道装傻;人疯了至少总不能摄政吧;你只是摔断了腿;断了腿又没什么;大明朝从未不会对残疾人有歧曱视的;就你了。(未完待续)
    (。。 )
 
 
    
第九百七十九章 :无路可走 唯有死战而已

  
    
    
    
  
    其实真正令人乍舌的还不只是这个。
    按一个藩王;好好的要表明一下态度也就是了;偏偏这位崇王朱祐樒不太聪明;钦差催促的紧;或许也过几句重话;言辞上有些犀利;这位崇王有些不太受得了。
    在一个风高夜黑的夜晚;朱祐樒竟是直接一把火烧掉了自己的宫室;结果;崇王府大火;朱祐樒与几个后妃尽皆被烧死。
    这就玩的有点太大了;显然这位崇王心理承受不高;这一玩;玩出了火。
    由此也可见所谓宗室的智商;实在有些勉强。你你要拒绝就拒绝;难道别人还能杀了你;装疯你会死吗?偏偏玩放火的把戏。结果那位钦差直接吓瘫了;无语望天。
    消息又是传回京师;注定了今年时运不济。
    一时舆论哗然;被强制压下来的怒火;此时终于爆发了出来。
    安陆王以谋反的名义被处死;祸及家人;大家能忍;不能忍的都已经死了;毕竟命只有一条。
    接着就是德王世子朱祐榕;朱祐榕虽是装疯;可是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朝廷朱祐榕是疯了;可是在大家看来;是朝廷把朱祐榕逼疯了。
    到了现在;好端端的一个王爷;竟是放火烧了自己就烧了自己;王不畏死;而畏进京摄政;这意味着什么?
    原本大臣和清议和宗室是极少沾边的;双方谁都看谁不太顺眼;老死不相往来;可是现在;宗室的凄凉;却也让大臣们兔死狐悲。
    不能再忍了。
    京师一片混乱;大臣们甚至连公务都不理;每日到了衙门;就是凑在一起抨击时局;酒肆、茶馆里的读书人更是离谱。人人叫骂。还有不少文人弄出了许多祭朱佑阮的把戏;无非就是题诗来缅怀这位王爷;暗讽皇室之间的兄弟相残。
    这就玩的有点大了。
    朱佑阮是什么人;现在已经被定义成了反贼;一个反贼;居然到处有人为他歌功颂德。有人缅怀。甚至还有人到处为他招魂;这哪里是缅怀;分明就是借机诽谤宫室。
    各种各样的流言无孔不入;今日某地某王已经起兵;明日又是如何如何;文人最会编故事;这故事编起来一套一套。
    更不要脸的是;不知是哪个家伙;居然写了一本书。
    这本书写的是武则天的故事。无非是武则天宠幸某藩王;如何如何……
    别看了这种;这种分明是带有暗喻的;但凡认真细看的;都能将现在的人物与故事中的人物对上号;武则天自然是隐喻张太后。至于那位面首兼驸马……
    是可忍;孰不可忍
    事实上张太后已经气疯了。
    这些流言还有各种各样的非议;几乎要把她逼疯。
    她的心情坏到了极点;再加上一封封弹劾的奏书递进宫;都是要求严惩楚王;要求太后不得干政;要求立即请宗室入京登基为帝。很显然;读书人已经打算刺刀见红了。
    蛰伏许久的柳乘风被立即诏入了宫中。
    这些时日;柳乘风没招谁没惹谁;每天都乖巧的很。偶尔的时候;也是入宫来见见自己的儿子;看看公主;与张太后偶尔打了照面;也极少正事。
    今日他却知道;张太后已经逼到了墙角;是该自己出马了。
    他穿上了蟒服;数百带甲的侍卫拥簇着他;今时不同往日;防卫自是越森严越好;绝不容出丝毫的差错;现在想要柳乘风命的人虽然不会有一千;但是八百肯定会有的;柳乘风怕死;在这种事上从来不掉以轻心。
    从午门入宫;直接到了正心殿。
    在正心殿里;张太后接见了他。
    安排在这里奏对;张太后确实花了一番心思;在这里召见;明张太后是要谈正事。
    柳乘风行了礼;跪倒在地之后;太后出人意料的没有让柳乘风起身。
    柳乘风只能跪着。
    张太后冷眼看着他。
    眼前这个人;固然是她的至亲;可是到了现在;张太后若是再不能明白是怎么回事;那就是真傻了。
    从安陆王进惊始;到现在都是眼前这个人的安排;张太后恍然大悟之后;再看柳乘风的目光;有了不同。
    她看到的;不再是个千依百顺的亲人;也不再是个恭顺的臣子;他看到了这个人身上散发出来的勃勃野心;看到了此人阴暗的一面。
    这是一个温和的人;却又有着冷酷无情的一面;他光明;又黑暗;直白又深邃;不可捉摸。
    张太后始终没有话;只是盯着他。
    良久……她叹了口气;道:“何至于到这个地步;先帝在的时候;是怎么交代你的;皇上待你也不薄啊。”
    柳乘风心里叹息一口气;郑重的道:“先帝之恩;微臣铭记在心。微臣对陛下自是忠心耿耿;对皇上亦是绝无二心。”
    这句话可以反着来理解;对朱佑樘和朱厚照;他自然是忠心耿耿没有二心;可是对其他人;那就是两了;他忠于朱佑樘和朱厚照没有错;可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不会玩弄阴谋诡计;不会对宗室藩王动手。
    张太后冷哼:“你不必再了;哀家现在要另择宗室入京摄政;但愿你这一次;不要再玩花样。至于哀家;已是无用之身;等到宗室入京时;哀家便移驾到别宫残喘;柳乘风;哀家希望你能做一个忠心的臣子。”
    柳乘风却是叹了口气;道:“太后娘娘若是这么做;这是要置太后与微臣于死地了。”
    张太后眼神闪烁;没有话。
    柳乘风道:“宗室和大臣;对太后与微臣已是恨之入骨;一氮王入京;让他们站稳了脚跟;太后以为会如何?”
    柳乘风冷冷道:“到了那时;就是另一番景象;摄政王要立威;就必须对微臣下手;而想要一劳永逸;唯一的办法就是斩草除根、抄家灭族;微臣有三个妻子;有一儿一女;绝不敢拿他们去冒险。而太后也是如此;摄政王对太后但有不满;自然不会直接冲着太后去;可是太后也有族人;张家兄弟平时与微臣走的太近;到时;张氏一族;只怕……”
    张太后面无表情;可是柳乘风却是分明看到张太后的目中深处露出了几分恐惧。
    这个景象;张太后不是看不到;从读书人的言辞来看;将来反攻倒起来;绝对不会心慈手软。而宗室对皇室;只怕也是怨恨多一些。
    张太后若是这么做;无异于是自掘坟墓;无论摄政王是谁;终究还是别人的孩子;想要别人的孩子对她这个太后有什么感情;根本就是痴心妄想;若是再有大臣鼓噪;这后果可想而知了。
    张太后闭上眼;叹了口气;随即道:“想不到会到这个地步;这一切……一切还不是你背后操弄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
    柳乘风的回答却是理直气壮;他正色道:“因为微臣已经不能回头了;微臣已经无路可走;和今日的太后娘娘一样;微臣没有选择。在微臣的背后;有太多的人;也有太多的利益;微臣不能退缩;一旦退缩;迟早就有许多人人头落地;有许多人破财倾家;一朝天子一朝臣;微臣可以对不起自己;但是绝不能对不起那些与微臣同甘共苦;与微臣一起出生入死的人;在太后看来;或许这只是托词;或许不会明白微臣的处境;可是微臣只能这样回答太后:我柳乘风蒙先帝垂恩;已有六年;六年的时间里;既有新政;也有变法;为了增加岁入;微臣砸破了太多人的饭碗;为了这天下的清平;微臣无所畏惧;一往无前;因为在微臣的身后;有太多太多热忱的人;为微臣鞍前马后;有太多的人;与微臣的利益一致;现在微臣回不去了;他们也回不去了;到了这个地步;除了鱼死破;微臣还能怎么做?”
    柳乘风叹息;继续道:“还望太后体谅;能体谅到微臣的难处。”
    张太后一时膛目结舌;原本她以为;她应该是那个理直气壮的人;谁知道这柳乘风比他还理直气壮;倒仿佛这一切;都是她铸造出来的错。
    可是柳乘风的不是没有道理;张太后在这旋窝中挣扎了太多年;哪里会不知道这庙堂的险恶;既然进来;既然到了柳乘风这个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